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范本2_第1页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范本2_第2页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范本2_第3页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范本2_第4页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范本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PAGE7第16页共16页学科代码:B020804受理部门:收件日期:受理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您现在还不能填写文档或打印,请根据以下三个步骤操作:1)如果您是Word2000或以上版本用户,请把Word宏的安全性设为:"中"方法:Word菜单->工具->宏->安全性->安全级,设置为"中"(如果您是Word97用户,继续执行以下步骤)2)关闭本文档,重新打开本文档3)点击"启用宏"按钮,即可开始填写本文档或打印了您现在还不能填写文档或打印,请根据以下三个步骤操作:1)如果您是Word2000或以上版本用户,请把Word宏的安全性设为:"中"方法:Word菜单->工具->宏->安全性->安全级,设置为"中"(如果您是Word97用户,继续执行以下步骤)2)关闭本文档,重新打开本文档3)点击"启用宏"按钮,即可开始填写本文档或打印了亚类说明:自由申请项目附注说明:项目名称:杀线虫剂快速筛选体系的构建及杀线虫活性物质的创制申请者:段玉玺电话托单位:沈阳农业大学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路120号邮政编码:110161单位电话-mail:duanyx@申报日期:200FORMTEXT3年FORMTEXT2月FORMTEXT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基本信息申请者信息姓名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7月民族汉族学位博士职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植物线虫学电-mailduanyx@传人网页工作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在研项目批准号30170584依托单位信息名称代码11016102联系人孙占慧E-mailsyaukeyan@电站地址合作单位信息单位名称代码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资助类别面上项目亚类说明自由申请项目附注说明学科代码B020804:高效、低毒、低抗性农药C01010602:农业、土壤微生物基地类别预计研究年限2004年1月—2006年12月研究属性应用基础研究总预算经费33万元申请经费28万元摘要项目研究内容和意义简介(限400字):FORMTEXT本项目拟根据对线虫的选择毒性差异,构建一科学、快速的杀线虫活性物质的筛选体系,并采用此筛选体系在化学源和生物源两类化合物中对杀线虫活性物质进行筛选,创制出1-2种具杀线虫活性的物质或结构,并在杀线虫活性物质的筛选技术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突破筛选技术的瓶颈,为我国杀线虫剂创制工作和农药的原始创新提供技术保障和奠定理论基础。近年来我国线虫病害日益猖獗,国际上可应用于生产的杀线虫剂品种较少,没有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因此,本项目对于我国杀线虫剂的研发和创制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用分号分开,最多5个)FORMTEXT线虫选择毒性;筛选体系;杀线虫剂项目组主要成员编号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称学位单位名称电话E-mail项目分工每年工作时间(月)11964年7月男教授博士沈阳农业大uanyx@项目负责人621972年4月女博士生硕士沈阳农业大anghui@线虫培养631975年8月男博士生硕士沈阳农业大iuting@筛选体系构建641977年4月男硕士生学士沈阳农业大ansc@大豆胞囊线虫培养451978年7月男硕士生学士沈阳农业大uofg@根结线虫的培养461979年11月女硕士生学士沈阳农业大inbo@真菌的选择毒性671977年5月女硕士生学士沈阳农业大ijh@线虫培养681978年12月女硕士生学士沈阳农业大angyy@21杀线活性真菌的筛选491980年2月男硕士生学士沈阳农业大ijinrong@筛选体系的构建4101979年12月女硕士生其他沈阳农业大ancj@活性物质结构分析4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FORMTEXT=ffdMmb_seniorno+ffdMmb_middle_no+ffdMmb_juniorno+ffdMmb_postdrno+ffdMmb_drcanno+ffdMmb_mscanno1010FORMTEXT1FORMTEXT0FORMTEXT0FORMTEXT0FORMTEXT2FORMTEXT7说明:1.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人员数由申请者负责填报,总人数自动生成。说明:2.第一人必须是申请者,信息从前面自动读入。经费预算(单位:万元)科目预算金额备注(计算依据与说明)一.研究经费FORMTEXT29.4000FORMTEXT1.科研业务费FORMTEXT8.0000FORMTEXT(1)测试/计算/分析费FORMTEXT2.0000FORMTEXT分子测序、蛋白分析及相关性检测(2)能源/动力费FORMTEXT1.0000FORMTEXT使用的各种能源材料及运杂费(3)会议费/差旅费FORMTEXT2.0000FORMTEXT调研及出席国内各种会议(4)出版物/文献/信息传播事务费FORMTEXT1.0000FORMTEXT论文发表、资料印刷及查询费(5)其他FORMTEXT2.0000FORMTEXT租用土地和田间试验管理2.实验材料费FORMTEXT17.5000FORMTEXT(1)原材料/试剂/药品购置费FORMTEXT16.5000FORMTEXT试验药品及消耗品购置费16.50(3年×5.50=16.50)(2)其他FORMTEXT1.0000FORMTEXT标本采集运杂费1.003.仪器设备费FORMTEXT1.9000FORMTEXT(1)购置FORMTEXT0.5000FORMTEXT购置移液器和其他小件常用试验仪器(2)试制FORMTEXT1.4000FORMTEXT杀线虫活性物质快速筛选系统4.实验室改装费FORMTEXT1.0000FORMTEXT温室改造和线虫培养分离设施的改造5.协作费FORMTEXT0.0000FORMTEXT协作单位相关费用6.其他FORMTEXT1.0000FORMTEXT其他不可预见的科研业务费用二.国际合作与交流费FORMTEXT0.0000FORMTEXT1.项目组成员出国合作交流FORMTEXT0.0000FORMTEXT2.境外专家来华合作交流FORMTEXT0.0000FORMTEXT三.劳务费FORMTEXT2.2000FORMTEXT研究生劳务费(2名博士生、7名硕士生3年生活补助费)四.管理费FORMTEXT1.4000FORMTEXT科研管理费五.其他FORMTEXT0.0000FORMTEXT经费总预算FORMTEXT33.0000申请经费FORMTEXT28.0000其他经费来源(单位:万元)自然科学基金其他项目资助经费FORMTEXT0.0000国家其他计划资助经费FORMTEXT5.0000其他经费资助(含部门匹配)FORMTEXT0.0000合计FORMTEXT5.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正文杀线虫剂快速筛选体系的构建及杀线虫活性物质的创制(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1、项目的立项依据线虫病害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生产上一类重要的土传病害。据FAO保守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线虫在21种作物上的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777亿美元。美国线虫学家J.N.Sasser认为,全美每年由于线虫危害造成的农产品损失达58亿美元,全世界的损失将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线虫病害的危害缺少精确的统计,我国的国土面积与美国相当,严重威胁农林业生产的线虫病害有各种作物的根结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松材线虫病等,我国每年仅大豆因线虫造成的损失就达1亿美元,各种蔬菜线虫的危害损失达30亿美元以上,目前,生产上急需防治线虫的作物面积至少在5000万亩。而控制线虫的杀线虫剂的研究和开发进展缓慢。1956年Uirginia-carolina化学公司推出的除线磷(dichlofention)被公认为是第一个有机磷杀线虫剂。60年代美国FMC公司研制出具有杀虫、杀螨和杀线虫活性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克百威(即目前生产上用的呋喃丹Furandan)。1965年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推出另一个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Temik)。1969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杀线威(Oxamyl),德国拜耳公司开发出克线磷(fenamiphos)。80年代人们从一种放线菌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tillis)的代谢产物中获得了一类大环类化合物,主要作用于线虫的γ-氨基丁酸神经系统,对昆虫、螨类和线虫具有防治效果。目前,全世界登记注册的可以防治线虫的化学药剂仅有30种,常用的不到10种。据国家药检所介绍2000年国外在我国申请登记的杀线虫剂有6种,大部分为高毒农药。受国际环保的要求,目前在我国使用的大多数高毒杀线虫剂在二十一世纪初将逐渐被禁用,由于全世界缺乏足够的高效低毒的杀线虫剂,国内外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将是线虫病害严重发生的世纪,同时,也将是杀线虫剂研究快速发展的世纪,机会和挑战并存。全世界杀线虫剂的研究和开发进展缓慢的原因在于目前的杀线虫剂筛选体系的构建还不够完善。其中,供试的线虫死活的判定技术、线虫的培养技术及供试药剂与线虫虫体的分离技术均不成熟,这样的杀线虫剂筛选体系对化学品和生物制品中有效杀线虫活性成分的筛选速度很慢,结果的科学性经不起推敲;目前虽然国际上许多大的化学品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开发杀线虫剂,但由于关键技术没有解决,杀线虫剂的研究和开发的进展仍较缓慢。我国过去很少在杀线虫剂的研发方面投入研究力量,近年我国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曾组织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在杀线虫剂筛选体系方面开展了研究。目前现有的杀线虫剂的筛选体系,最大的缺陷是靶标线虫种类单一,有的单位选用小杆线虫等腐生线虫作为靶标,筛选的化合物对于植物寄生线虫等防治效果较差;同时,在线虫死活的判定和线虫的快速计数方面也没有取得突破,因此限制了筛选速度,很难在短期内对数以万计的供试化合物进行筛选。最近本研究室的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品对不同分类单元的线虫选择毒性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筛选体系必须兼顾不同的线虫分类单元,同时,在筛选自动化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过去之所以杀线虫活性物质发现得不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国内外没有一个很好的杀线虫活性物质的筛选平台。甚至很多从事多年生测工作的专家还没有见到过线虫,更不了解线虫的培养特性。由于线虫多数是小于1mm的微小动物,具有神经系统不发达、没有独立的呼吸系统、表皮对化学品的选择透性强等特点,因此线虫对化学品具有很强的抗性。国外长期以来用于筛选杀线剂的筛选体系效率很低,使得目前国际的高效低毒的杀线虫剂缺口很大。如果在国内通过技术创新,获得一套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高效杀线虫活性物质的筛选体系,必将推动我国杀线虫农药的原始创新,为我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在杀线虫剂的研究方面,早在50年代就开展了线虫病害的化学防治研究,主要是针对小麦粒线虫病和甘薯茎线虫病,60年代开始对花生根结线虫病和水稻干尖线虫病进行化学防治,我国的植物线虫学老专家陈品三先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受国际杀线虫剂研发的影响,我国线虫病害的化学防治工作仅限于采用国内现有的杀虫剂和国外使用的几种杀线虫剂对线虫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研究。到了80年代,沈阳农业大学的刘维志、刘晔等开展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化学防治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的冯志新、云南农业大学的喻盛甫、山东花生所的宋协松、华中农业大学的王明祖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彭德良等开展了各种线虫病的化学防治研究。从1998年开始云南大学的张克勤、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向红琼等开展了利用腐生线虫作为筛选模型研究真菌的代谢产物对腐生线虫的毒性。目前,我国对于杀线虫剂的大规模的筛选模型、杀线虫剂的创制等方面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由于杀线虫剂在国内外的未来农业发展中具有上百亿美元的巨大潜在市场,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内又具备与国外相当的研究力量。我国在进入WTO以后必须在国际农药市场上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产品,杀线虫剂应该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我国有必要对杀线虫剂研发的应用基础方面进行立项研究。杀线虫剂筛选体系的构建是创制和开发我国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杀线虫剂的重要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这一研究工作的开展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杀线虫剂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我国杀线虫剂研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为我国的农药出口和竞争国际市场奠定技术基础。本项目是在本研究室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构建快速杀线虫剂筛选体系,利用该体系在有机合成的化学品和生物代谢产物两个体系中进行筛选创制研究,为我国的植物线虫病害的治理和杀线虫剂的研发奠定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陈品三,李纪波等.1987.甲基异柳磷防治根结线虫.植物保护,13(1):26-272.陈品三.2000.杀线虫剂主要类型、特性及其作用机制.农药应用,44(4)1-33.段玉玺,吴刚.2002.《植物线虫病害防治》.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p122-1674.刘维志,段玉玺.2000.《植物病原线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p243-4385.宋协松,董炜博等.1995.米乐尔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的研究.花生科技,(1):24-256.张绍升.1998.水稻潜根线虫病的致病性和综合防治技术.中国水稻科学,12(1)31-347.王明祖.1998.中国植物线虫研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p3628.Khambay,B.PS,J.MBourne,S.Cameronetc.2000.Communicationtotheeditoranematicidalmetabolitefrom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PestManagementScience,Vol.56:1098-10999.Oka,Yuji,SengulNacar,EliPutievsky.2000.NematicidalActivityofEssentialOilsandtheirCompounentsagainsttheRootKnotNematode.Phytopathology,Vol.90(7)710-71510.Sasser,J.N.1991.PlantParasiticNematodes:thefarmer’shiddenenemy.p11511.Soler-Serratosa,A.,N.Kokalis-Burelle,etc.1995.Allelochemicalsforcontrolofplant-parasiticnematodes.Nematropica26(1):57-71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我国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杀线虫剂的快速筛选体系,并利用这一筛选体系在有机合成的化学品和生物代谢产物两个体系中筛选创制出1-2种新型的具杀线虫剂活性的组分或结构,为我国杀线虫剂的研发奠定理论基础。根据以上研究目标确定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一)杀线虫剂的快速筛选体系的构建(1)靶标线虫的选择毒性研究;(2)靶标线虫的培养试验研究;(3)靶标线虫与供试溶液快速分离技术研究;(4)靶标线虫死活快速检测技术研究;(5)供试溶液效果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二)新型的具杀线虫剂活性的组分或结构的创制(1)有机合成的化学品标样;(2)收集和培养线虫生防真菌菌种;(3)有机合成的化学品和线虫生防菌的代谢产物的杀线虫活性测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杀线虫剂的快速筛选体系的构建:靶标线虫的培养、靶标线虫与供试溶液快速分离技术和靶标线虫死活快速检测技术。(2)新型的具杀线虫剂活性的组分或结构的创制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本项目拟采用单异体寄主活体培养技术获得不同类型的靶标线虫,按目标化合物对胞囊类、根结类、蠕虫类植物寄生线虫和异小杆类的昆虫寄生线虫、头叶类、小杆类的自由生活线虫等不同靶标线虫的选择毒性的差异,构建最为经济有效的筛选体系,并采用平行比较试验突破快速筛选体系中的技术难题。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案:(一)杀线虫剂的快速筛选体系的构建(1)测定不同靶标线虫的选择毒性,确定筛选体系的线虫种类;(2)不同培养试验的靶标线虫收率试验,明确最佳的靶标线虫的培养方法;(3)靶标线虫与供试溶液分离技术比较试验,获得最优的分离技术;(4)靶标线虫死活快速检测技术试验;(5)供试溶液效果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6)将以上试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组装,构建一套杀线虫剂的快速筛选体系。(二)新型的具杀线虫剂活性的组分或结构的创制(1)有机合成化学品标样(委托沈阳化工研究院负责提供);(2)收集和培养线虫生防真菌菌种;(3)有机合成的化学品和线虫生防菌的代谢产物的杀线虫活性测定。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在研究基础方面已经进行了必要的知识积累,本研究室具有20多年的线虫学研究基础,在大豆胞囊线虫、根结线虫和短体线虫方面已完成了多篇博士研究论文,已经具备了这些线虫的初步培养技术,同时,获得了美国专家赠送的小杆线虫和头叶线虫的单异体培养物,最近在昆虫病原线虫方面的培养又获得成功。这些为本试验的完成创造了物质条件;最近,应用现有的杀线虫剂涕灭威(Temik)对线虫的选择毒性试验中,在快速检测线虫死活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本研究室已有近10年线虫生防菌的研究历史,目前已经获得了近5000个线虫寄生菌的菌株,B.PSKhambay等人(2000)曾报道在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的代谢产物中具有杀线虫活性物质,本研究室曾用该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进行生物防治。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张弘和宋玉泉在本研究室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已经为本研究室提供了500余份特定化学结构的标准样品,可以用于本筛选体系。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本筛选体系进行杀线虫活性物质的快速筛选,因此,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切实可行的。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构建我国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杀线虫剂快速筛选体系,包括靶标线虫与供试溶液快速分离技术、靶标线虫死活快速检测技术等;(2)创制新型的具杀线虫剂活性的组分或结构。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1)年度计划2004年1月-12月(1)测定不同靶标线虫的选择毒性,确定筛选体系的线虫种类;(2)不同培养试验的靶标线虫收率试验,明确最佳的靶标线虫的培养方法;(3)靶标线虫与供试溶液分离技术比较试验,获得最优的分离技术;(4)靶标线虫死活快速检测技术试验;(5)供试溶液效果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预期结果:构建一套杀线虫剂的快速筛选体系。2005年1月-12月(1)有机合成的化学品标样的收集;(2)收集和培养线虫生防真菌菌种;(3)有机合成的化学品和线虫生防菌的代谢产物的杀线虫活性测定。预期结果:对杀线虫剂的快速筛选体系的使用效果测定,初筛杀线虫活性物。2006年1月-12月(1)有机合成的化学品标样的收集;(2)收集和培养线虫生防真菌菌种;(3)有机合成的化学品和线虫生防菌的代谢产物的杀线虫活性测定。预期结果:筛选创制出1-2种新型的具杀线虫剂活性的组分或结构。(2)预期研究成果(1)构建一套杀线虫剂的快速筛选体系;(2)筛选创制出1-2种新型的具杀线虫剂活性的组分或结构;(3)发表杀线虫剂相关的研究论文2-5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1名。(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1、工作基础本研究室较早开展了杀线虫剂的药效试验研究,毕志树和李进(1965)较早地对国际的杀线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到了80年代,在我国的线虫学专家陈品三研究员的指导下,1981年开展了大豆胞囊线虫的药剂防治研究,并于1985年获得了锦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本研究室在线虫分类和线虫的培养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工作积累,对于大豆胞囊线虫、根结线虫、茎线虫、短体线虫等植物寄生线虫和头叶线虫、小杆线虫等腐生线虫的生物学和培养性状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1995年开始主持科技部农业招标课题“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防治”,1998年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课题“线虫生防菌活细胞固定化技术研究”,开展了涕灭威对小杆线虫和茎线虫的药效动力学研究,进行了杀线虫活性物质的筛选工作,先后主编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化学品标样方面本研究室已与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张宗俭博士有多年的合作,根据构效关系已合成部分化学标样,同时,本研究室长期开展线虫的生防菌研究,目前已经获得了近5000个线虫寄生菌的菌株供本项目使用。同时,本研究室最近应用现有的杀线虫剂涕灭威(Temik)对线虫的选择毒性试验中,在快速检测线虫死活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2、工作条件本研究室隶属于我校农业部北方农作物病害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可供无偿使用,沈阳化工研究院是我国北方农药创制中心又是本研究合作单位,可以为本研究提供全部化学结构标样和部分实验设备和条件。此外,本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建设,1993年农业部投专项设备基金对本研究室进行设备改造,2000年又获得辽宁省政府的280万元贴息贷款的资助用于购置高级实验设备,目前已具备Waters的HPLC,TECAN酶标仪,上海金达蛋白质柱层析、Beckman高速低温冷冻离心机,贺立仕超速冷冻离心机,BIOs超低温冰箱,衡温摇床,旋转蒸发仪,真空冷冻干燥机,日本岛津紫外分光光度计,超净工作台,组培室等条件,同时,还具有人工气候室、温室等室内和田间检测的基本体系。因此,实验研究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本项研究的需要。3、申请人简历申请者:段玉玺段玉玺,男,39岁,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植物线虫学研究室主任兼图书馆馆长,中国线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植保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辽宁省检验检疫局特聘专家。1989年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96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9月—1999年8月赴韩国庆北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6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被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999年被农业部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0年获辽宁省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2001年3月-9月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做高级访问学者。学历1982.9—1986.7,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学生1986.9—1989.7,沈阳农业大学植病专业硕士研究生沈阳农业大学植病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研究工作简历1986-1989豆科作物根寄生线虫分类研究,抗病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选择作用参加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大豆品种资源抗病性鉴定75-01-02-04-08”1989-1992承担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大豆品种资源抗病性鉴定和抗性持久性研究”85-01-02-071992-1994承担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中国短体科线虫分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小黑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遗传规律研究38970529”1994-1998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大豆和大豆孢囊线虫的遗传异质性研究08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小黑豆品种抗大豆胞囊线虫基因的归类和推导39670529”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大豆品种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基因识别及线虫毒性分析39370483”1996-2000副主持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重中之重科技招标课题“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防治G95-01-03-07”2000-2002主持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线虫生防菌活细胞固定化技术研究”2002-2004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辽宁省大豆主要土传病虫害灾变机理及防治基础研究”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论文和著作:1.刘霆,段玉玺,陈立杰,郭凤广.2002.涕灭威对小杆线虫和茎线虫的药效动力学研究.农药.2002,43:56.2.段玉玺,刘维志,刘晔.1995.东北地区大豆根寄生线虫鉴定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6(2):128-1303.段玉玺,吴刚.2002.《植物线虫病害防治》,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4.段玉玺等.《杂粮作物病害》,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7年参编5.刘维志、段玉玺,《植物病原线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06.刘维志,段玉玺,刘晔.1993.沈阳郊区发现北方根结线虫病.植物保护,19(5):547.刘维志,王克宁,段玉玺,刘晔.1996.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的小克银汉霉属的两种真菌.中国生物防治,1996,12(1):478.Liu,W.Z.,Y.Liu,Y.X.DuanandK.N.Wang,1995.StudiesonsoybeancystnematodeinChina.KoreanJ.Appl.Entomol.1995,34(2):83-88学术获奖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线虫生防颗粒剂的创制辽宁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线虫生防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98114437.3)授权公告日:2003年1月15日植物保护名称词典农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大豆胞囊线虫与寄主植物相互关系的研究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

中国小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基因归类和推导国务院外专局和农业部1994聘请外国专家工作成果奖辽宁省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及防治研究辽宁省烟草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八种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特性鉴定与评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抗寒型药肥玉米种衣剂研究辽宁省科委鉴定科研成果1997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主持设计全面的研究工作项目组主要成员:1.王惠个人简历:1992.9-1996.7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大学本科1995.9-1999.8辽宁省农科院蚕业科学研究所技术员1999.9-2002.7沈阳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2002.9-2005.7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完成主要研究任务。2.刘霆个人简历1996年9月-2000年7月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植保专业本科生2000年9月-2002年7月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9月-至今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完成主要研究任务。(三)经费预算说明总经费:33万元申请经费:28万元其他经费来源:5万元预算经费支出明细(万元):研究经费:29.4万元1.科研业务费8万元测试费2.00分子测序、蛋白分析及相关检测能源动力费1.00会议费/旅差费2.00出版物/文献/信息传播事务费1.00租地和田间试验管理费2.002.实验材料费17.5万元药品及消耗品购置费16.50(3年×5.50=16.50)标本采集运杂费1.003.仪器设备费1.9万元购置:移液器和其他小件常用的仪器设备0.50试制:杀线虫活性物质快速筛选系统1.404.实验室改装费1万元实验室相关设施的配套改造、温室的维护费1.005.协作费6.其他不可预见研究经费1万元二、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三、劳务费2.2万元研究生劳务费(2名博士生、7名硕士生3年生活补助费)四、管理费1.4万元科研用房及水电费等五、其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签字和盖章页(此页不用填写!!!)申请者:段玉玺依托单位:沈阳农业大学项目名称:杀线虫剂快速筛选体系的构建及杀线虫活性物质的创制资助类别:面上项目亚类说明:自由申请项目附注说明:申请者承诺:我保证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如果获得基金资助,我将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若填报失实和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签字:项目组主要成员承诺:我保证有关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如果获得基金资助,我将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加强合作、信息资源共享,认真开展工作,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报送有关材料。若个人信息失实、执行项目中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相关责任。编号姓名工作单位名称项目分工每年工作时间(月)签字1段玉玺沈阳农业大学项目负责人62王惠沈阳农业大学线虫培养63刘霆沈阳农业大学筛选体系构建64范圣长沈阳农业大学大豆胞囊线虫培养45郭凤广沈阳农业大学根结线虫的培养46秦博沈阳农业大学真菌的选择毒性67李俊环沈阳农业大学线虫培养68王媛媛沈阳农业大学杀线活性真菌的筛选49李进荣沈阳农业大学筛选体系的构建410闫超杰沈阳农业大学活性物质结构分析4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承诺:已按填报说明对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书内容进行了审核。申请项目如获资助,我单位保证对研究计划实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等条件给予保障,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规定,督促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以及本单位项目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规定及时报送有关材料。依托单位公章 合作单位公章1合作单位公章2合作单位公章3日期:日期:日期:日期:

个人简历-1个人信息中文姓名:段玉玺拼音姓名:DUANYUXI民族:汉族性别:男出生日期:1964-7-17身份证:210112640717021职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植物线虫学最高学位:博士授予国别(地区):中国授予年份:1994院士:博士后:出站办公电话庭电话机号码真mail:duanyx@个人网页:所在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所在院、系、所:植物保护学院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路120号邮政编码:110161在研项目批准号(最多三个):30170584最熟悉的研究领域(最多三个):简历段玉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男,1964年7月生,辽宁省海城县人,九三学社社员,植物病理学博士,留学韩国博士后,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线虫学研究室主任,兼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九三学社基层委员会委员,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辽宁省青年科技奖和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辽宁省植保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沈阳农业大学跨世纪学术带头人,被辽宁省人事厅列入百名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86年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本科毕业,同年考取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硕士研究生,1989年硕士毕业留植物病理教研室任教,1991年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白金铠教授和刘维志教授,1994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被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线虫学,主要从事寄主和病原物相互关系的生理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特别是在大豆、大豆胞囊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的寄生真菌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还在植物寄生线虫的分类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曾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重中之重科技招标课题“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防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十五攻关课题、973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和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等二十余项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1993年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所开展的科研项目于1993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名),1996年获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和农业部颁发的外国文教专家工作成果奖,1998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课题的资助,1998年申报国家专利一项,2001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参加),2002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二名)。组织编写了《植物线虫病害防治》(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简明现代农业科技词典》(常务副主编,白山出版社,2001),《植物病原线虫学》(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植物线虫学研究技术》(副主编,辽宁科技出版社,1995),《植物保护名称辞典》(副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4)和《英汉线虫学词汇》(副主编,辽宁科技出版社,1993)等6部著作,参加编写了《烟草病害防治图册》(辽宁科技出版社,1993)和《杂粮作物病害》(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等4部著作,先后发现10个植物寄生线虫新种,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个人简历-2个人信息中文姓名:王惠拼音姓名:WANGHUI民族:汉族性别:女出生日期:1972-4-29身份证:152104720429032职称: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植物线虫学最高学位:硕士授予国别(地区):中国授予年份:2002院士:博士后:办公电话庭电话:手机号码:传真:Email:wanghui@个人网页:所在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所在院、系、所:植保学院通讯地址:沈阳市东陵路120号邮政编码:110161在研项目批准号(最多三个):最熟悉的研究领域(最多三个):B0208简历王惠个人简历:1992.9-1996.7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大学本科1995.9-1999.8辽宁省农科院蚕业科学研究所技术员1999.9-2002.7沈阳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2002.9-2005.7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个人简历-3个人信息中文姓名:刘霆拼音姓名:LIUTING民族:汉族性别:男出生日期:1975-8-24身份证:413028750824003职称: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植物线虫学最高学位:硕士授予国别(地区):中国授予年份:2002院士:博士后:办公电话庭电话:手机号码:传真:Email:liuting@个人网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