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方向研究_第1页
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方向研究_第2页
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方向研究_第3页
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方向研究_第4页
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方向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方向研究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方向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鼓励支持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引领,形成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在上海,建立双元制特色产业学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在安徽,职业院校与制造企业签订校企合作订单协议书,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山东青岛,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接收职业院校或高等学校学生实习实训……近年来,多地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总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近日,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并从战略任务、重点工作、组织实施等方面为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描绘了蓝图。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要以提升职业院校关键能力为基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优先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组织知名专家、业界精英和优秀教师,打造核心课程,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同时,优化课程供给,促进职业教育的专业群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群无缝对接,让职业教育成为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的教育。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把企业搬进职业院校、让职业院校走进企业,推动职业院校育才和企业用人的精准匹配,找准校企双方的结合点、共赢点,让职业院校和企业真正做到两头热和真融合。比如,有的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灵活设置厂中校和订单班,企业提供学习、住宿场所,职业院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按照教育教学计划和企业用工需求,适时安排学生进驻产业学院。通过合作,职业院校得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资源,企业也获得了技能人才供给。在延伸校企合作的深度与范围上做好文章,打通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就能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有效对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还要持续推动职普融通。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是改革职业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比如,上海的一家职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首届37名职业本科毕业生日前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还有一名考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确立就业和升学双导向,贯通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打破职业教育止步于高职的天花板,不同禀赋的学生就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职业教育也能在就业市场上进一步增强竞争力与吸引力。教育是国之大计。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围绕产业结构升级而转,随着市场需求转变而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变,职业教育必能不断发展,既为广大青年学习就业提供新的选择,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自2002年国家首次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今已经过了整整20年的改革历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思路日益清晰,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从总体而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今还大多停留在教育理想层次和社会政策层面,未能深入贯彻到现实层面,导致尚存一些问题吸待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接下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的重点。(一)教育结构失衡引发就业矛盾目前我国就业岗位仍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理论上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根据历年数据显示,我国应届大学生失业率逐年攀升,社会上关于大学生难就业的新闻也层出不穷。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教育结构升级缓慢,还未与快速发展的产业结构相匹配,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结构性失业。提高学历常常被认为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方式,但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存在结构性失业的问题,能够找到匹配工作的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只有20%左右。反观瑞士等些国家,本科以上学历人才仅占30%不到,但是失业率却居世界最低。由此可见,在全球产业结构全面转型、优化升级以及我国正在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一味追求高水平教育和学术教育可能激化就业矛盾,并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影响社会供需结构,造成社会工作满意度显著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大幅降低等。这也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弱,不受社会认可和重视的现状。(二)职业教育的教育性被忽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职业教育学生拥有适应社会变化的核心素养变得更加重要。核心素养的缺位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深刻,规划不长远,对岗位了解不深入,从而不能尽快胜任工作以及应对岗位变化,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核心素养往往依靠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功能实现。可现实是,当前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轻视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他们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只需要掌握一门技术或手艺即可,不需要有正确的思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职业素养。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弱化文化课教学、轻视思想课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只注重技术技能的培训,轻视人际沟通、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即使开设了相应课程也是迫于形势的强行灌输和简单应付,无法取得有效成果。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培训的区别在于,职业教育不仅应该教会学生职业和岗位能力,如技术技能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等。更重要的是,教育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和人际交往等能力,包括安排时间、听取意见、管理项目等永恒的知识。为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职业教育应兼顾职业性与教育性,既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技术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永恒技能。(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滞后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包括发展基础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两个方面。基础的职业教育是指作为职业教育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基础是指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的职业启蒙和职业指导等。目前,我国大力扶持发展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有所忽视。实际上,中等职业教育仍是全部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基础,依靠中等职业教育能直接培养具备基本的职业知识、技能方法和人文素养的中等技术型人才。另外,中等职业教育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储备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全国中等职业水平教育在校学生数量规模要从2012年底的平均2113.69万人增长到约2350万人。可实际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一直星下降趋势,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可见,从数量规模上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相对滞后,这将会直接导致人才供应链断层等现象的出现。职业教育的基础性还体现在对职业的基本认识中。职业学校会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某一职业,这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基础教育中对学生的职业启蒙和指导也很重要。现代年轻人倾向于盲目追求如演员、工程师等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较大的职业,对中国传统的匠人和匠人精神知之甚少。对于中学生而言,能够清楚地认识现实,充分地认识到职业多样性,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不仅有利于个体的发展,并且有助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一)学历职业教育学历职业教育方面,主要分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两类。在市场构成方面,中等职业教育涵盖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中等技工学校四类,而高等职业教育涵盖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高等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四类。在主管部门方面,中等技工学校、高等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受人社部主管,而其他细分类型的学校受教育部主管。未来民办学历职教院校发展进入快车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将是未来学历职业教育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二)非学历职业教育非学历职业教育方面,根据培训目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三类:企业管理培训(如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培训(如IT类、语言类、市场营销类)和职业考试培训(如公考、教职、财会、建筑、司法、医护及大健康等)。非学历职业教育受众群体涵盖广泛,多为非全日制受教育人群,教育形式多样化、碎片化,以民办职业教育机构为运营主体。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带来的就业压力增加、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以及劳动者观念的变化导致个人提升需求增强,近年来非学历职业教培行业快速发展,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显著增加,行业竞争加剧,细分赛道涌现头部市场参与者。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中国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现状自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强调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等理念;《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未来将从突出特色、顶层设计、办学模式、提升质量、职普通融五个方面,提升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该领域相关政策法规持续完善。2020年疫情期间,工作、学习的线上化加速了在线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2020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要求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配合多项鼓励政策支持,在线职业教育日益升温。2021年10月12日,《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主要发展目标: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意见》首次提及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目标和鼓励上市公司举办职业教育。从以上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将职业教育摆在了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地位,并从制度、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多项配套支持措施,按照十四五规划部署,围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和开展职业教育提质扩容工程两大重点促进职业教育行业蓬勃发展,增强科技创新、社会资本等多种元素的参与程度。这一系列政策红利,为职业教育及其相匹配的上下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费支持方面,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逐年提高,2020年中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达5630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611亿元,同比增长12.17%,经费支持持续助力职业教育深化转型。在政策法规鼓励支持、产业升级调整、职场环境变化和科技应用推广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达6505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756亿元,同比增长13.15%,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2023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9029亿元。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7268亿元,其中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为2622亿元,占全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的36.08%;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为4646亿元,占全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的63.92%。在信息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得最快的领域当属在线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5G、宽带的普及,中国的在线教育尤其是移动端在线教育正如火如茶的发展,尤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停课不停学出台,教育信息化成保障手段,在线教育迎来春天,无论是用户流量的获取,还是用户习性的长期培养,在线教育都被这场疫情按下了加速键,趁着这股东风,我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快速扩张,2020年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规模达3222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503亿元,同比增长18.50%,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6497亿元。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平台主要有粉笔教育、一起考教师、中华会计网校、链工宝、法宣在线、环球网校、麻豆编程、新东方、知鸟等,2021年6月粉笔教育活跃用户规模为547.7万人;一起考教师活跃用户规模为220.4万人;中华会计网校活跃用户规模为199.2万人;链工宝活跃用户规模为176.5万人;法宣在线活跃用户规模为166.2万人;环球网校活跃用户规模为123.8万人;麻豆编程活跃用户规模为121.8万人;新东方活跃用户规模为119.7万人;知鸟活跃用户规模为101.1万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启示(一)职业教育恢复创建阶段的时代背景(1978—1992年)1、职业教育的经济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型,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随后,在各个领域出台了相应的改革政策,国家的这些政策表明,该时期主要是集中力量恢复遭遇十年文革动乱已满目疮痍的经济建设,扭转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局面。同时,开始全面探索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地实行商品经济,不断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逐步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而经济的建设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尤其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型劳动者,这就需要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规模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2、职业教育的政策背景由于文化大革命对职业教育的毁灭性打击,导致普职比严重失调,因此,该时期的职教改革重点聚焦调整不合理的教育结构。1978年至1993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相继出台了《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1980年10月)、《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1983年5月)、《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1983年5月)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1年10月)等重要文件。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呈现出以下特点:(1)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由于当时我国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明显,所以国家通过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班、兴办职业高中等途径来推动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且成效显著。与1980年相比,1985年,高中阶段的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人数增长了26.4%,农业职业高中增长了9.1%,技工学校增长了4.8%,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人数415.6万人,比1980年提高了17.2个百分点。1996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57.68%,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56.77%,是这一时期较高的水平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改革,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开始进入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关键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将重点转移到了向多样化探索的调整发展阶段,领导集体职教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人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四方面。3、职业教育经济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入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开始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1993年11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此中国开始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1994年11月,發布的《关于印发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的通知》指出,要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加强基础产业,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合理调整对外经济贸易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995年9月,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1996年10月,经济工作要做到总量和结构、宏观和微观、改革与发展及经济与社会的四个结合。1997年,亚洲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挑战,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积极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2000年10月,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02年11月,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梳理可见,我国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全面向市场经济转型,主要表现在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等方面。该时期我国经济正经历深刻变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对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教育的相对滞后,导致我国各行各业中技能型人才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4、职业教育政策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结构与类型的要求愈来愈多元,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表现为进入多样化探索阶段。1993年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今后职业学校要走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产教结合的路子。1999年即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职业教育开始了引入市场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探索。1996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标志着职业教育开始走上依法建设的轨道。基于上述多种因素,从1997—200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从520.77万人减至397.63万人。为给普高热降温,1999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处理好普通高中的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2002年8月,《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该项政策继续强调要依靠企业、行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分析这一阶段的职业教育政策,其主要特点:一是职业教育进入了依法治教的新的发展阶段;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得到持续发展,愈加重视和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三是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给予了较多的政策倾斜;四是国家对民办职业教育也给予鼓励和政策支持;五是职业教育开始关注教育公平。5、职业教育思想背景在此阶段,领导集体职业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全面发展,其内涵主要包括人人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个性发展论,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个性发展。从客体上来说,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各种各样的;从主体上来说,人的个性又是千差万别的。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2000年3月2日,李岚清在学习上述谈话报告会的讲话中也强调注重个性发展,还指出,要进一步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有一定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以职业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论,持续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发展的实现是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探索、长期实践,现在提出的全面发展还只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全面发展。这说明,全面发展是不可以超越历史和现实条件的,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前进的过程。江泽民同志指出:努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篇大文章。各地区各部门要狠狠抓它十年、二十年,必会大见成效。协调发展论,协调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宗旨。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这是大方向上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就是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初、中、高三级一体的体系,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2003—2012年)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社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职业教育侧重于办学、培养模式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规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旨在增加技能型人才的供给量。职业教育人本论、协调论、持续论与和谐论是领导集体在这一阶段的主要職业教育思想。1、职业教育经济背景21世纪,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及国际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这些都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政策都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适应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开放型经济;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由此可见,进入新世纪后,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变,这对职工的技能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以往机器式的简单重复劳动已无法满足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的经济发展理念的需要,因此,对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2、职业教育政策背景这一时期职业教育政策侧重于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与评价模式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规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004年4月,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体现了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指明了农村职教改革的方向。2004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200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10月《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体现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属性:要体现经济发展的需求性;要体现终身学习的开放性;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系统性。2010年9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从2010年到2013年,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形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这些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而且使这些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2011年10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建设努力培育新型农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职业教育推向了新的重要地位。[24]从这一阶段职业教育政策看,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以适应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技能型紧缺人才需要,使职业教育切实起到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3、职业教育思想背景职业教育人本论,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2005年,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同年11月,他在邀请有关专家进中南海就职业教育进行座谈时指出,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既面向经济,又立足以人为本。这些都是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阐释。职业教育协调论,2006年8月,中共第34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强调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基于这一思想,2006年11月,温家宝在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就业联系起来。第四代领导集体认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第二个层次是职业教育内部各方面要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持续论,职业教育持续论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主张职业教育应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二是要求职业教育自身应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前者而言,温家宝指出,教育振兴是中国振兴的重要标志,国家能否持续繁荣下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哪里,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可持续发展要求在重视职业教育经济价值的同时,更要全面认识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要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如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职业院校建设,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等。职业教育和谐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温家宝指出: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也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这样的职业教育有利于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2013—2018年)1、职业教育政策背景这一时期职业教育更加注重战略布局、内涵发展,致力于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6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进入了关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时期。2015年,教育部在创新创业、互联网+、教学诊改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出台一系列职业教育文件,主要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政策的颁布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17年9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助推作用。2018年1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为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提供了保障。通过对这一阶段职业教育政策的分析发现,改革特色鲜明:一是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二是产教深度融合;三是中职高职衔接、普职融通;四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五是侧重创新教育、信息化改革、智能化发展;六是注重内涵发展。2、职业教育思想背景领导集体在这一阶段的主要职业教育思想有:职业教育战略定位论、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论、职业教育公平原则论、职业教育改革动力论。职业教育战略定位论,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推动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始终把教育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是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2014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把职业教育地位进一步提升到经济和民生问题新高度,要有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来保障。2015年6月,总在贵州调研职业教育时强调: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认清形势趋势,发挥优势、统筹兼顾、协同联动,破解瓶颈。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体现了领导集体对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功能的认同,表明职业教育在新时期还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所承载的实践功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论,坚持服务就业办学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总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34]構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立足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升级转型需要,建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通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适应、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以看出,领导集体认为,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就是要破解职业教育内涵质量不高的问题症结,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就是要解决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急迫需要,通过职业教育问题的化解来促进市场经济结构与产业技术结构的转档提升。职业教育公平原则论,促进教育公平,促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人人有学上,人人都能实现自身价值,都能得到出彩的机会是总对教育期盼的要求。2016年1月24日,总到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脱贫攻坚任务工作时指出:要把发展教育作为脱贫攻坚之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获得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他还在中共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农村职业教育是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方式。可见,职业教育对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弱势阶层上升流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公平,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功能。职业教育改革动力论,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内涵质量。教育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总立足新时期国家发展现状,提出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化解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其目的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把教育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归根结底是职业教育质量内涵问题,因此,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工作就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内涵质量。通过深化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人才建设立交桥,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强职业教育内涵特色建设。关于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合理规划首先,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结构和数育布局中的战略重点。株洲市从立足株洲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出发,在坚持做大做强做出株洲职业教育特色的前提下,制定了株洲市职业教育发展长期规划,明确了株洲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合理界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比例,从职业教音分别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推动程度上考量,合理确定进入职教城职校的数量、类型、层次、专业设置比例及办学规模大小,坚持职教城文科与理工科类职业院校并存,保证进入职教城职业院校的质量与特色,株洲职教城拟入住的9所职校正体现了这一点。第三,还可逐步通过扶强、合并、转向等形式,最大程度整合、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壮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二)注重政策落实,狠抓职教城职业院校的标准化建设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要真正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而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文件上。按照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应普遍达到比较高的标准,这个比较高的办学标准,包括校舍标准、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标准、师资力量标准等等。加强职教城职业院校的标准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因此,要保证职教城职业院校的高标准,从教育投入上讲,要改变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连年下降的状态,至少要从2008年的6.5%,恢复到1997年13%左右的水平,占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普通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也要从2008年的16.7%,逐年提高到25%左右的水平,这就需要积极筹措建立健全完善多渠道、全方位的职教经费投入体系。(三)统筹职教资源,促进职教城各类职校的互通纳入职教城的职业院校有着不同的层次与类别,如何让这些不同类别的职校摆脱自我为中心,各司其政的办学思想,这就需要通过改变职校目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格局,全面统筹,促使职校之间的多向互通。1、同一层次职校的互通建立职教城开放的高职教育体系,即高职在办学体制上应以课程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学校为中。对于城区同一层次的职校,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整合来优化课程设置,避免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复,根据各职校的特点与优势进行培养任务的分解。职教城文科与理工类职校并存,文科类具有基础文化课优势,而理工类具有实践课与专业优势,那么就可以把文化课的教学任务交给文科类职校,而理工科类职校只负责承担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任务。需要进行一定实战操作训练的文科职校其实践内容可由理工类职校来承担。这种联合办学模式可根据专业需要采取1+1+1即专业基础课、实践课、顶岗实习各一年,或者其他模式。总的来讲,对于同一层次职校来说,通过资源整合、共享、优势互补的形式来加强相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