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测试题-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1页
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测试题-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2页
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测试题-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3页
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测试题-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4页
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测试题-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2题)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XYZWA.简单离子半径:B.仅由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C.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2.已知原子M的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M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mg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A. B.C. 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一定是非金属元素B.元素周期表有18纵列,7横行,故有18个族,7个周期C.第ⅠA族就是碱金属D.长周期可能含有18种元素,也可能含有32种元素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和 B.与 C.和 D.与5.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n的数值等于5B.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都是35C.在化学反应中,溴原子获得电子形成D.溴元素为金属元素6.下列关于SiO2和CO2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酸性氧化物,故均不与酸反应B.两者都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C.两者熔、沸点均较低D.两者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且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7.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 B.质子数为8C.是一种核素 D.与互为同素异形体8.为完成相应实验,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足够的一项是相应实验实验仪器和用品(夹持装置省略)A氯化钠溶液的蒸发结晶烧杯、玻璃棒、酒精灯B用盐酸除去硫酸钡中的少量碳酸钡烧杯、胶头滴管C配制0.5mol·L-1的硫酸溶液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D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漏斗、烧杯A.A B.B C.C D.D9.下列选项中各有三组物质,每组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乙酯和水,乙醇和水,植物油和水B.四氯化碳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C.甘油和水,乙酸和水,乙酸和乙醇D.汽油和水,苯和水,正己烷和环己烷10.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WXYZA.氢化物沸点:W<Z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XC.化合物熔点:Y2X3<YZ3D.简单离子的半径:Y<X11.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错误的是A.还原性强弱:Cl-<Br-<I- B.热稳定性:HF>H2O>NH3C.微粒半径大小:S>Na+>O2- D.酸性:HCl>H2CO3>HClO12.2021年,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19岁了。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陶瓷是人类应用最早的硅酸盐材料B.利用二氧化硅的半导体性能制成光电池C.硅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D.晶体硅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金属二、非选择题(共10题)1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族周期IAⅡAⅢ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01①2②③3④⑤⑥⑦4⑧⑨Se⑩Br(1)元素①③④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其属于____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2)元素⑤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元素⑩的单质常温下为___________的液体(填颜色)。(3)元素③⑥⑨的非金属性比较: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元素②③⑦的原子半径比较:___________。元素⑥⑨的氢化物稳定性比较:___________。(4)元素①③⑦可组成酸性强于硫酸的强酸,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5)元素⑧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14.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Y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④Q、X原子p轨道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2)Q、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则稳定性:甲______(填“>”或“<”)乙。(3)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4)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______(填化学式)。15.化学是研究各种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已知:甲、乙、丙、丁为常见单质,其中甲和丁为金属,常温下乙和丙为气体;A、B、C、D、E、F为常见化合物,常温下A为液体,B中含有的两种离子电子数相等。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条件略)。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组成丙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2)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3)检验E中阴离子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4)某实验小组欲用B固体配制480mL1.0mol·L-1的B的溶液。在配制过程中,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_____gNaOH。(5)取上述配制好的溶液50mL,与足量的铝反应,可产生标准状况下氢气___________L。16.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出其质子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做出自己的判断。(1)该微粒是中性微粒,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______。(2)该微粒的盐溶液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______。(3)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______。(4)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______。17.查阅元素周期表,从每个方格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_________?以一种元素为例,将你获得的信息用图表示出来__________。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abcdefghijklmn回答下列问题:(1)j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2)e、h、m形成的简单离子其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3)n与g形成的化合物为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将该化合物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______色。(4)k、1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5)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6)某同学欲探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取已除去氧化膜且面积相等的镁条和铝条,分别投入2mL1mol/L盐酸中;(实验现象)镁与酸反应比铝更剧烈;(实验结论)①金属性:Mg_____Al(选填“>”或“<”);(查阅资料)原子半径(nm)Mg:0.160

Al:0.143;(思考)②利用元素周期律对上述实验结论进行解释______。19.将氧化镁、氧化铝的混合物完全溶于200mL盐酸,而后逐滴加入1.0mol·L-1NaOH溶液。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1)最初加入20mLNaOH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2)写出加入520mL-620mLNaOH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混合物中氧化镁、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4)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20.(1)常温下Na2CO3、NaHCO3、NaOH的溶解度分别为15.9、8.4、109.0g/100g水。①欲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产生Na2CO3沉淀,NaOH的质量百分数至少为多少___?(保留1位小数,xx.x%)②NaHCO3溶解度明显低于Na2CO3,在上述NaOH浓溶液中通入CO2,为什么不考虑在Na2CO3沉淀之前先产生NaHCO3沉淀?___。(2)形式多样的硅酸盐是无机矿物的重要基石。SiO44-是一种四面体形的离子(属硅酸根),其结构可用图a表示,硅原子位居该四面体中心(图中不可见),四个氧原子各占一个顶点。图b和图c则是复合硅酸根离子中的两个实例,均为无支链的单环状,分别由数个硅氧四面体a通过共用氧原子的形式构成。①求b的化学式。___②若一个单环状离子中Si原子数为n(n≥3),则其化学式为__。③绿柱石是铍、铝的此类硅酸复盐,其化学式中含6个硅原子,该复盐的化学式是___。21.某同学为了验证元素周期律相关的结论,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实验方案实验现象①将氯气通入Na2S溶液中有淡黄色固体(S)生成②将一小块金属镁,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后,放入试管中,加入2mL水,观察现象,记录为现象I,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液体沸腾,观察现象,记录为现象II现象I:无明显变化现象II:金属镁逐渐溶解,有气体生成③将溴水滴入NaI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④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逐渐消失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①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由实验①可知,C1、S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由实验③可知,Br、I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2)由实验②和实验④知,碱性:NaOH___________(填“>”或“<”)Mg(OH)2。(3)实验结论: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下同);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由此可知:H2SiO3、H3PO4、H2SO4、HClO4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常见氢化物NH3、H2O、HF、H2S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22.为探究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内可生成Cl2。(1)甲同学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B处棉花变成蓝色;C处棉花变成橙红色。甲同学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①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②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认为应将甲同学实验中B、C两处的棉花调换位置,用氯气先置换出溴,然后溴再与KI接触,以判断Br2与KI能否发生反应。该设想是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是___(3)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取出C处的棉花,将其与另一个沾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E)接触,发现E慢慢出现蓝色,结合甲的实验现象,他认为可以确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你同意此种观点吗?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4)丁同学综合分析了前面几位同学的实验,认为若将沾有Na2S溶液的棉花置于玻璃管中适当的位置,此实验还可以同时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他提出此观点的依据是___,预期的现象与结论是___________,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解析】X、Y、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说明Z为O,Y为N,X为C,W为Al。A.根据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简单离子半径:,故A正确;B.仅由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如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都只有共价键,故B正确;C.水中存在分子间氢键,因此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故C错误;D.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酸,O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因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2.C【解析】M原子的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则其质子数为(A-n),则M2+离子的电子数为(A-n-2),mgM2+的物质的量为,则mgM2+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答案选C。3.D【解析】A.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但某些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如锑和铋等,故A错误;B.元素周期表有18纵列,7横行,第VIII族有3个纵列,所以有16个族,7个周期,故B错误;C.第ⅠA族除H以外的元素是碱金属元素,故C错误;D.第4、5周期含有18种元素,第6、7周期含有32种元素,故D正确;故选D。4.B【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属于同位素的是与,B项正确;答案选B。5.B【解析】A.由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图中n的数值为35-2-8-18=7,故A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5,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5,核电荷数为35,故B正确;C.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溴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溴离子,可以表示为Br-,故C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答案为B。6.B【解析】A.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和水,故A错误;B.Si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B正确;C.CO2熔、沸点较低,SiO2熔、沸点较高,故C错误;D.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B。7.C【解析】A.的中子数为14-6=8,A错误;B.的质子数为6,B错误;C.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是一种核素,C正确;D.与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D错误;答案选C。8.D【解析】A.蒸发操作实验仪器还缺少蒸发皿,A错误;B.过滤装置中缺少漏斗、玻璃棒和滤纸,B错误;C.配制0.5mol·L-1硫酸溶液,缺少量筒,C错误;D.做萃取实验,只用分液漏斗和烧杯,D正确;选D。9.B【解析】A.乙酸乙酯和水不溶,植物油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A错误;B.四氯化碳和水不溶,溴苯和水不溶,硝基苯和水不溶,都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B正确;C.甘油和水互溶、乙酸和水互溶、乙酸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C错误;D.汽油和水,苯和水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正己烷和环己烷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D错误;故答案为B。10.D【解析】设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1,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2,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2,根据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得出x=5,可以判断出W为N元素、X为O元素、Y为Al元素、Z为Cl元素,据此解题。A.氨存在分子间氢键,而不存在分子间氢键,所以的沸点比的沸点高,A错误;B.显两性,X为O,没有氧化物,B错误;C.是离子晶体,而是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一般高于分子晶体的熔点,C错误;D.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D正确;故选D。11.C【解析】A.非金属性Cl>Br>I,对应离子的还原性为Cl-<Br-<I-,A项正确;B.因为非金属性F>O>N,所以热稳定性:HF>H2O>NH3,B项正确;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O2->Na+;电子层数多的粒子,半径越大,因此半径大小S>O2->Na+,C项错误;D.盐酸可以制得碳酸,碳酸可制得次氯酸,则酸性:HCl>H2CO3>HClO,D项正确;答案选C。12.A【解析】A.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则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故A正确;B.硅是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常被用来制造光导纤维,故B错误;C.硅与氟化氢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故C错误;D.晶体硅是一种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的固体,是非金属,故D错误;故选:A。13.(1)

离子化合物(2)

红棕色(3)

O>S>Se

Cl>C>O

H2O>H2S(4)HClO4(5)2K+2H2O=2KOH+H2↑【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得到①~⑩元素分别为H、C、O、Na、Al、S、Cl、K、Se、Br。(1)元素①③④组成的化合物为NaOH,该化合物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电子式是,其属于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离子化合物。(2)元素⑤是Al,Al为13号元素,其离子结构示意图是;元素⑩是Br,其单质常温下为红棕色的液体;故答案为:;红棕色。(3)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元素③⑥⑨的非金属性比较:O>S>Se;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大径小原则,元素②③⑦的原子半径比较:Cl>C>O;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元素⑥⑨的氢化物稳定性比较:H2O>H2S;故答案为:O>S>Se;Cl>C>O;H2O>H2S。(4)元素①③⑦可组成酸性强于硫酸的强酸即为高氯酸,其化学式为HClO4;故答案为:HClO4。(5)元素⑧的单质与水反应生成KOH和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H2O=2KOH+H2↑;故答案为:2K+2H2O=2KOH+H2↑。14.

>

【解析】由①知Z为Cu,由①、②推测:Y的原子序数比Z的小且Y位于短周期,Y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则,当时,Y为C,当时,Y为Si。因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Q、X原子p轨道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只能为L层的p轨道,二者分别为C、O,则R只能为N,Y只能是Si,即Q、R、X、Y、Z五种元素依次为C、N、O、Si、Cu。(1)由基态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可得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或,故答案为:或;(2)Q、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稳定性:,故答案为:>;(3)C、N、Si三种元素中,N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最难失去电子),Si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易失去电子),故答案为:;(4)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非金属元素是O,电负性最小的非金属元素是Si,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故答案为:。15.(1)

FeCl2

第三周期第VIIA族(2)2Na+2H2O=2Na++2OH-+H2↑(3)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4)

27.4

20.0(5)1.68【解析】金属甲和液体A能反应生成气体乙和含有两种离子电子数相等的B,可知甲为钠。A为水、乙为H2,B为NaOH,气体丙为Cl2,与氢气反应生成C为HCl,HCl溶于水得盐酸。氢氧化钠与E的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是Fe(OH)3,故单质丁为Fe,D为FeCl2,E为FeCl3,据此解答。(1)由以上分析可知D为FeCl2;组成丙的元素是氯元素,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ⅦA族。(2)反应①中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3)检验Cl-要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实验操作为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4)观察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可知砝码为30g,游码为2.6g,故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0g-2.6g=27.4g,配制480mL1.0mol·L-1的B的溶液,需要500mL容量瓶,因此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NaOH质量为0.5L×1mol/L×40g/mol=20.0g。(5)50mL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5L×1.0mol/L=0.05mol,根据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产生标准状况下氢气为0.05mol××22.4L/mol=1.68L。16.

Ar

S2-

K+

Cl-【解析】对于电中性的原子,电子数质子数;对于阳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对于阴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1)该微粒是中性微粒,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8,为氩,符号为Ar;(2)该微粒的盐溶液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则微粒具有还原性,且能生产沉淀,为硫离子,符号为S2-;(3)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则该微粒为+1价阳离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为钾离子,符号为K+;(4)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则该微粒为-1价的阴离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为氯离子,符号为Cl-;17.

如,在方格中可知元素名称为铝、原子序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个方格中可知元素的名称、左上角的数值为原子序数,元素名称下方为相对原子质量,如,在方格中可知元素名称为铝、原子序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用图表示。18.(1)第三周期第IVA族(2)r(Cl-)>r(O2-)>r(Mg2+)或Cl->O2->Mg2+(3)

NaBr

黄(4)H2SO4>H3PO4(5)Al(OH)3+OH-=+2H2O(6)

>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减弱【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n分别是H、He、C、N、O、F、Na、Mg、Al、Si、P、S、Cl、Br,据此解答。(1)j是S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IVA族。(2)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e、h、m形成的简单离子其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Cl-)>r(O2-)>r(Mg2+)。(3)n与g形成的化合物为NaBr,因此将该化合物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4)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P,则k、1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SO4>H3PO4。(5)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钠与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2H2O。(6)①镁比铝与酸反应更剧烈,说明Mg比Al活泼,所以金属性:Mg>Al,故答案为:>;②Mg、Al位于同周期,都是金属,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减弱,所以金属性:Mg>Al,故答案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减弱。19.

H++OH-=H2O

Al(OH)3+NaOH=NaAlO2+2H2O

2∶1

2.6mol·L-1【解析】由图可知,从开始至加入NaOH溶液20mL,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盐酸溶解Mg、Al后盐酸有剩余,此时发生的反应为:HCl+NaOH=NaCl+H2O;继续滴加NaOH溶液,到氢氧化钠溶液为520mL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和Al(OH)3,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再继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据此进行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该阶段发生的是剩余的盐酸和NaOH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2)根据分析可知加入520mL-620mLNaOH溶液时沉淀质量减少是因为氢氧化铝溶液NaOH溶液,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3)据图以及分析可知Al(OH)3消耗的NaOH为620mL-520mL=100m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n[Al(OH)3]=1mol/L×0.1L=0.1mol,则混合物中n(Al2O3)=0.05mol;生成Mg(OH)2和Al(OH)3沉淀总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520mL-20mL=500mL,含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0mol/L×0.5L=0.5mol,n[Al(OH)3]=0.1mol,则n[Mg(OH)2]==0.1mol,则n(MgO)=0.1mol,所以原混合物中氧化镁、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mol:0.05mol=2:1;(4)根据图象可知,加入520mL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此时沉淀达到最大,溶质为氯化钠,n(NaCl)=n(HCl)=n(NaOH)=1.0mol/L×0.52L=0.52mol,该盐酸的浓度为:0.52mol÷0.2L=2.6mol/L。20.

11.0%

在NaOH存在的条件下不会先生成NaHCO3

Si3O96-

SinO3n2n-

Be3Al2Si6O18(或3BeO·Al2O3·6SiO2)【解析】(1)①设100g水中溶有NaOHag,根据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计算生成碳酸钠、水的质量,产生Na2CO3沉淀,此时碳酸钠为饱和溶液,结合碳酸钠溶解度列方程计算,进而计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②在NaOH存在的条件下不会先生成NaHCO3;(2)①根据每个四面体中心含有1个Si原子及图b中四面体数目判断硅原子、氧原子数目,再根据氧元素和硅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判断;②根据b、c的化学式找出规律,然后推断硅原子数目为n时含有的氧原子、硅原子数目及所带电荷数,从而确定其化学式;③含有6个硅原子的化学式为Si6O1812−,带有12个单位的负电荷,然后根据铍的化合价为+2、铝的化合价为+3计算出绿柱石化学式。(1)①设100g水中溶有NaOHag,则:碳酸钠溶解度为15.9g/100g水,则:(100g+)=15.9:100,解得a=12.3,故NaOH的质量百分数至少为×100%=11.0%,故答案为:11.0%;②在NaOH存在的条件下不会先生成NaHCO3,故不需要考虑在Na2CO3沉淀之前先产生NaHCO3沉淀,故答案为:在NaOH存在的条件下不会先生成NaHCO3;(2)①b含有氧原子个数为9,含有3个四面体结构,则含有硅原子个数为3,根据化合物中Si的化合价为+4、O氧元素化合价为−2可知,b的化学式为:Si3O96−,故答案为:Si3O96−;②c中含有6个四面体结构,所以含有6个Si原子,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8,含有氧原子数比6个硅酸根离子少6个O,带有的电荷为:6×(−2)=−12;根据图示可知:若一个单环状离子中Si原子数为n(n≥3),则含有n个四面体结构,含有的氧原子比n个硅酸根离子恰好少n个O原子,即:含有n个Si,则含有3n个O,带有的负电荷为:n×(−2)=−2n,其化学式为:SinO3n2n−,故答案为:SinO3n2n−;③根据SinO3n2n−可知,含有6个硅原子,该硅酸盐所带的负电荷为:−12,设铍的个数为x,铝的个数为y,则2x+3y=12,讨论可得x=3、y=2,其化学式为:Be3Al2Si6O18,故答案为:Be3Al2Si6O18(或3BeO·Al2O3·6SiO2)。21.(1)

S2-+Cl2=2C1-+S↓

Cl>S

Br>I(2)>(3)

减弱

减弱

增强

HClO4>H2SO4>H3PO4>H2SiO3

HF【解析】(1)将氯气通入Na2S溶液中,氯气将S2-氧化成S单质,离子方程式为S2-+Cl2=2C1-+S↓,单质氧化性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