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_第1页
2023年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_第2页
2023年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_第3页
2023年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_第4页
2023年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第一章名词解释:1、科学:一般的定义是指:能对的反映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知识。依据这个定义,可以这样理解教育科学:它是指关于对的反映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知识。P12、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简称研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是指对某种现象或问题加以调查、审查、讨论及思考,然后分析和综合所得的结论或结果。狭义的研究是指以严密的方法探求某项事实的原理,获得对的、可靠的结果,本书所讨论的教育科学研究,包含广义与狭义理解的研究。P43、科学方法:是使科学研究对的进行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P74、假设:是对于一定范围的事物、现象的本质、规律或因素的一种推测性的说明方式。假设具有两个特点:①以科学理论与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性;②具有推测的性质。P155、科学实验:是为了预定的结识目的,在严密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客体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科学实验的特性:①使过程纯化、简化和定向强化,控制变化条件,使某种现象的产生条件单一,为揭露该现象的本质联系提供条件,②使现象具有可反复性,③可通过模拟实验对自然过程进行间接研究,④为了探求因果关系,可使各种条件互相搭配,重新组合。P176、科学观测: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结识方法。P177、科学方法论:则是研究科学方法的专门学科。作为教育科学的方法论是以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问。P14简答题: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P1答:一方面,科学与技术两者的定义不同。其二,技术的主线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运用,即在于设计和制定用于生产,运动,通讯,科研及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它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应用理论,而技术则是发明发明世界上历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成现实。其三,在很多情况下技术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是科学的结果。但就技术的发展而言,它是独立于科学之外而发展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中的很多实例说明了这一点,例如,水轮与风车就是证明,先有这方面的技术,而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则很晚才发展起来。2、简述科学的特点。P2~3答:科学的特点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性、逻辑系统性、真理性及发展可以性。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P5答:科学研究的特点:自觉性、组织性、继承性、发明性和探索性。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P6答:科学研究的类型:探究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P11答: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准备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答:①按它用方法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②按科学研究阶段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划分选择和拟定课题的方法.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第二章名词解释:1、人类智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遇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来解决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做有价值的发明及服务的能力。2、四会能力:学会认知(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与自我成长,教给学生学会积极求知能力),学会做事(即教给学生学会目的设定与实现,使学生学会身体力行能力),学会共处(即教给学生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和合作的能力),学会成人(即教给学生学会成长和发展自己的能力)。3、价值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实用上有价值。4、科学原则: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简答题:1、简朴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答:1、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测,提出各种研究的问题,拟定科学研究的起点;2、寻求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3、探讨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4、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或者是为了验证别人的理论;5、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的查阅文献,发现研究问题;6、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7、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8、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2、简述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答:科学研究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是很复杂的,对的划分问题的类别,对于拟定研究问题具有指导意义。这些类别有:1、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2、故意义问题与无意义问题;3、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4、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3、简朴叙述拟定研究问题时的原则。答:1、价值性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实用上有价值;2、科学性原则,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3、可行性原则,即是否具有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人力、物力、理论准备等。4、简述应如何教会学生认知。答:教会学生认知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与自我成长的盼望。教给学生学会积极求知能力。改变以教师中心,学生被动受教的教学传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求知,继而学到:(1)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2)从认知学习到认知策略;(3)从书本知识到生活应用;(4)从原理原则的理解到独出心裁的发明;(5)学会运用最新信息科学技能获取新知;(6)从学习心得中养成积极求知的爱好与意志,进而奠定以后从事独立研究高深学术专业的心理基础。5.说出多元智慧的八种智能.答:①语文智能②逻辑一数学智能③空间智能④肢体一动觉智能⑤音乐智能⑥人际智能⑦内省智能⑧自然观测智能第三章名词解释:1、自变量:可以独立的变化和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或因素。2、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性。3、中介变量:即位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起联系、传导、转化或解释变量之间关系作用的变量,由于它起中介作用,因而得名。4、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也许性)是完全均等的。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称大的也许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也许使总体的某些特性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5、教育研究设计:是为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制订出周密、科学、完整的研究工作计划和安排。6、信度: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限度。7、效度: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限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限度。简答题:1、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答:取样时机、工具设计、分析设计、执行设计。2、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答:简朴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机取样法、多段随机取样法。3、简朴随机取样法。答:简朴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它保证总体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取到的也许性,并规定它们之间都是互相独立的。简朴随机取样法的具体抽取方式有两种:抽签和运用随机数字表。4、分层随机取样法。答:分层随机取样法就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记录上称为层),再根据类型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或比率),然后拟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和拟定的各类型样本抽取数量,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5、取样的原则。答:取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也许性)是完生均等的。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称大的也许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也许使总体的某些特性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6、取样的一般过程。答:完整的取样过程涉及以下三个环节:规定总体、选定抽样方法、拟定样本容量并选取样本。7、操作定义的原则。答:设计操作定义的两条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独特性原则。8.简述操作定义时机的基本方法.①方法与程序描述法:通过描述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来定义变量的方法.②动态特性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性,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③静态特性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性,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9.控制无关变量的重要方法答:①消除法②恒定法③平衡法论述题:1、试比较不同取样方式的优点与局限性。答:(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简便易行,误差计算方便,在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限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规定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假如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也许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当知道研究对象的某种特性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时,要想对其加以控制,就不能采用简朴随机取样法。(2)等距随机取样法比简朴随机取样法更简便,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因此,一般情况,其样本更为准确、抽样误差比简朴随机取样误差小。但是,假如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系统取样所得的样本就也许出现系统偏差,这是运用等距随机取样法时应当注意的。(3)分层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它合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并且内部差异较大的研究对象,在样本数量相同时,它比简朴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的抽样误差小,而在抽样误差的规定相同时,它则比简朴随机取样、等距随机取样所需样本容量少。此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层采用不同的抽取方式和比例,使取样更加灵活。分层随机取样法的局限性是规定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就难以做出科学的分类。有时候,这一点在实际研究前难以做到。假如是采用最优分派分层随机取样,则需根据前人资料(或以往研究经验)或试测估计标准差,因而比较烦琐。(4)整群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样本比较集中,适宜于某些特定的研究。如教学实验一般规定以班为单位进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常用此法。此外,在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中,整群随机抽样易于组织,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其缺陷是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抽样误差(因各群间差异较大)也比较大。(5)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可综合运用各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节省经费,对研究总体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情况十分有效。其局限性是抽样误差相对于简朴随机取样大。2、举例说明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答: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重要有三种:1、消除法。消除法是通过采用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它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抱负方法和基本方法。消除无关变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无关变量产生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为了消除“霍桑效应”,可采用”双盲程序”。2、恒定法。恒定法就是采用一定的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例: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合的一些条件与特性等。3、平衡法。平衡法就是对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措施或方式,使其影响通过平衡而抵消,达成控制他们的方法。平衡法重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例:比较1000名来自离异家庭的儿童与1000名来自正常家庭的儿童,由于他们在年龄、心理成熟、所在学校条件、性别比例等方面均基本相同。因此,他们之间的差异可以认为是家庭变量导致的。第四章名词解释:1、文献的定义: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一切载体”,不仅涉及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涉及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2、文摘:属于一种期刊性情报检索刊物,它以简短的文字概括介绍一定期期内有关文献的题目、出处及简要内容。3、分析维度:也称分析类目,是根据研究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4、平均互相批准度:是指两个评判者之间互相批准的限度,计算公式为:K1,2(平均互相批准度)=简答题:1、文献的种类。答: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体可以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2、文献法的一般过程。答:文献法的一般过程涉及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合述。3、积累文献。答:积累文献是此外一种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一方面,文献积累应努力做到内容充实和丰富。另一方面,积累文献应当有明确的指向性。第三,积累文献应当全面。4、积累文献的方式。答:文献集聚到一定限度,就需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逐渐使之系统化。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有重点的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5、分类整理的规定。答:对分类整理教育文献的两个规定:一是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抱负来美化或苛求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二是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结论或现成的结论。6、内审的方法。答:内审方法指:文字性文献的互证,用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或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对照,进行判断。7、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答:总体上,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8、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基本过程。答: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的基本过程是:1、对评判者进行培训;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判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独立进行评判分析;3、对他们各自的评判结果使用信度公式进行信度系数计算;4、根据评判与计算结果修订分析维度(即评判系统)或对评判者进行培训;5、反复评判过程,直到取得可接受的信度为止。9、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答:相同之处:两者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的内容加以研究。不同之处:它们的具体分析解决程序是不同的。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并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文献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和资料。其重要工作环节是文献查阅、鉴别评价、归类整理,最后做出评述性的说明。10、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答: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涉及建立研究目的、拟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及体系、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于多种研究目的的研究工作。重要的类型有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意向分析。研究总体的拟定直接依赖于研究目的的建立,在适当的研究目的建立起来后,就可以分析、拟定出它的研究总体。分析单位是指在内容分析法中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单位。设计分析维度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采用现成的分析维度系统,二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抽样工作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总体,二是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日期抽样、分析单位取样。11.简述评判记录。答:评判记录是根据已拟定的分析维度(类目)和分析单位对样本中的信息做分类记录,登记下一个分析单位中分析维度是否存在和出现的频率,为计数方便,分析维度和分析单位可排列成表格形式,编上序号。作业2第五章简答题1、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重要区别在哪里?答:无结构型问卷属于开放式,没有固定的回答格式与规定,对填答问卷者来讲,可以自由回答,故又称作开放型。这种类型的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由于答卷人回答自由,答案多种多样,所以整理资料比较费时费力。可使对问题的了解更进一步,即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使对问题的探讨在更深度的情况下进行。假如采用集体的访问,可以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填答者可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填答者的动机、态度、意见等,利于作深度研究使用。缺陷是资料分散,难以记录,并且需要花费填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构型问卷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文字式。图画式比较适合文字能力较差的儿童与文盲被试,在跨文化研究中应用较方便,可少受文化影响。结构型问卷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选择式、排列式和尺度式。适合于使用记录方法和进行量化解决。2、简述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各自合用的情况。答:个别访谈,适合于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作进一步的与“解部麻雀”式的研究。集体访谈,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体(比如男生、特殊家庭的学生、有某种共同爱好的学生等)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3、简述访问法的一般环节。答:分为取样,设计调查表与试查,设计、调查访问程序。4、结构型访问法。P119答: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问题标准化,即事先拟好题目,问题顺序和谈话用语,按一定的方式询问。5、非结构型访问法。P120答:这种方法是指实现不预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问题顺序去问,访问者可以就某些问题与被访问者进行自由的交谈,以了解某些想研究的心理问题,这种方法适合于探索性研究。6、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法。P120答:前者是双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交谈的方式;后者是双方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电话、电脑等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7、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法。P120答:前者是由一个研究者和一个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后者是由一至三名研究者和两名以上的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第六章简答题1、观测法的重要特点有哪些?答:观测法具有的特点为:观测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观测对象的自然性、观测的客观性和观测的直接性。观测法对教师的功用是了解学生。2、理论的准备对于观测有什么影响?答:在观测的准备阶段和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论的准备。理论决定观测内容。在教育领域,观测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水平非常重要。例如,一个观测者,假如持有的是传统的旧观念,他会观测教师的语言、仪表、板书,看他讲授是否科学、有条理等,假如以持有“促进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中心”的观点,他的观测重心是学生,会注意学生的表情、行为、神态,关注学生的独特理解、语言和师生之间的互动等。同时理论不仅决定观测什么,也会影响观测之后的分析内容和评价方法。3、选择观测的位置要注意什么规定?答:位置的选择涉及两个因素:方位和距离。方位是指观测者如何面对被观测者;距离是指观测者和被观测者之间的远近。一般说来,观测者要面对被观测者,距离要合适,不能太近,也不太远。太近,会对被观测者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与干扰;太远,又看不清楚。所以,距离合适的标准是:第一,保证被观测的现象可以清楚地落在观测者的视野内;第二,保证被观测者保持常态,不受干扰。4、观测过程中要反思哪些问题?为什么?答:第一,观测者的推论。应当将事实与推论区别开来,观测者在进行推论的时候,应当给出相应的证据,仔细检查自己的前设,说明自己是如何得出这个推论的。第二,观测者的心情。观测者在观测时的心情会对观测的内容和效果产生影响,悲观情绪会给事实带上阴影,观测者可以把这些情绪记录在个人的方法笔记中。第三,叙述方式。假如叙述不妥,会给读者一种错觉,仿佛这也是观测者看到的“事实”。5、影响测验对象行为的因素。答:这些因素有:(1)指导语与测验的情境,(2)测试焦急,(3)练习与应付技巧,(4)反映方式,(5)反映心向。以上所举种种影响测验结果的因素,都须在施测测验时,或恒定或消除,这样才干使反映的结果可靠。6、项目预测阶段应当注意的问题?答:预测应注意以下几点:(1)预测的对象应是将来正式应用测验团队的一个随机样本,取样时应注意代表性,一般人数以400人左右为宜。(2)预测的情境应与未来正式施测的情境相同。(3)预测时间一般可稍长些,应使受测者有足够的时间回答,这样可得到较为充足的反映资料,便于记录分析结果。(4)在预测过程中随时注意被试的反映,如有特殊性况应予以记录,这样便于以后正式应用时参考。7、测验的客观性重要包含哪些方面?答: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限度的指标,涉及三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8、测验标准化包含的重要内容。答:标准化的内容,大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施测、测验分数组合、常模。9、分析测验项目的区分度的方法。答:区分度又称鉴别度,对于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即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在于检查每一个题目是否具有预定的某种鉴别作用,它依外在效标为依据,(例如学业成绩,工作表现或评估的分数)其两个方面的分析方法相同,有下列两种:(1)计算题目得分(反映)与测验总分之间的关联性—相关系数表达,因计分方式不同有不同的相关方法。(2)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个别题目上通过的比例,求区分度指标。第七章简答题1、自变量的种类有哪些?答:自变量的种类:1、课题方面的自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4、暂时的被试变量。自变量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2、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什么好处?答: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以下三个好处:1、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楚。2、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对的性。3、操作定义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由于只有在操作定义明显不同时,才增长新概念或新变量。3、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什么?答: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①每个因素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②每个顺序在每个因素的实验次数相同;③每个顺序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故拉丁方设计可以抵消实验中因实验顺序、被试差异等所导致的无关变量效果。4、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答:对自变量控制得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涉及两方面: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的检查点或实验解决。5、拟定反映变量指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1、规定好反映的操作定义;2、因变量应具有的特点;3、反映指标的平衡。6、对部分被试变量和暂时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答:这些变量应当作为无关变量解决,控制方法:用指导语控制、主试对待被试者的态度应予规范化、双盲实验法、控制被试者的个体差异、实验组控制组法。7、对环境变量和部分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答:(1)操作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2)设计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效果的平衡、无关变量的抵消、随机化方法和配对法);(3)记录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纳入和记录控制)。8、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答:(1)克服实验的过份人工情景化;(2)增长样本的代表性,这规定取样时一定注意随机化和代表性问题,增长取样的层次,会使样本代表性增大。此外,研究推论的范围不要超过取样的范围和层次;(3)保证测量工具的效度,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必须可以对的的表达或显示所欲测定的特质,无论是仪器,还是教育测验量表,必须有效,才干保证研究的效度。第九章简答题1、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P292答:1、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2、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数据的获得,重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2、积差相关法的使用条件。答:积差相关法是计算线性相关的基本方法。其使用条件:1、两种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例如,百分制分数可视为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2、两种变量的总体都是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3、必须是成对数据,并且每对数据之间是互相独立的。4、两钟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在坐标轴中图形呈现为直线)。5、样本容量n≥30,计算出的积差相关系数才具有有效的意义。6、要排除共变因素的影响。3、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缺陷。P287答: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反映灵敏,随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严密拟定,一组数据的方差及标准差有拟定的值;计算简朴,适合代数计算,不仅求方差和标准差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代数运算,并且可以将几个方差和标准差综合成一个总的方差和标准差;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差异量时,方差和标准差是最佳的估计量。它们在避免两极端数值影响方面超过其他方式。例如,在避免绝对值方面,优于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的缺陷是:不太容易理解,易受大小两极端数值的影响,有个别数值不清或缺失时,无法计算。4、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陷。答:算术平均数的优点:(1)反映灵敏。一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值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所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也会随之变大变小,能灵敏地反映出来。(2)严密拟定。由同一组数据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是同一个值。(3)简明易懂,计算简便。算术平均数的意义简朴明了,容易理解。计算时,只需用简朴的四则运算。(4)适合代数运算,例如,可以通过几个平均数求它们的总平均数等。(5)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相同的样本,所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与其它集中量指标相比,抽样误差较小。算术平均数的缺陷:(1)容易受极端数值(极大或极小)的影响,假如一组数据中绝大多数数值都较高(或较低),而其中只有一个数值极低(或极高),由于每个数据都参与运算的结果,使所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大大下降(或上升),这时,算术平均数就局限性以代表这组数据的典型水平。(2)一组数据中某个数值的大小不够确切或缺失,这时就无法计算其算术平均数。根据上述对算术平均数的特性及其优缺陷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所合用的条件是: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都比较准确、可靠,无极端数值的影响。5、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答:几何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一种变形形式。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当需要解决的数具有以下两种特点时,一般都是用几何平均数来表达数据的集中趋势。①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即数据按一定比例关系变化。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求平均变化率、或对等距与等比量表实验的数据解决,均应使用几何平均数。②当一组数据中存在极端数据,分布呈偏态时,算术平均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此时应使用几何平均数或其它集中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6、次数分布表的编制环节。答:简朴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编制次数分布表的重要环节:求全距、决定组数、拟定组距、拟定组限和计算组中值、归类和登记。第十章简答题1、简朴叙述平均数检查的一般环节。答:建立假设、选择单测或双测检查方式;计算标准误、计算临界比率CR;查表进行推论等。2、假设检查中,作出记录推断的依据是什么?答:概率记录的小概率事件的理论,小概率事件的出现被认为是随机误差导致的,而不是系统误差导致的,可以忽略。3、两个平均数差异性的检查比一个平均数显著性检查增长了哪些前提条件?答:使用的样本标准误由两个总体或样本的标准差通过数学变换组成;两总体都为正态分布;存在相关问题等。4、叙述计数资料记录分析方法的功能。答:可以用来同时检查一个因素两项或多项分类的实际观测数据与某理论次数分布是否相一致的问题,或有无显著差异的问题;还可用于检查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各有多项分类之间是否有关联或是否具有独立性的问题。5、简朴叙述非参数检查方法与参数检查方法相比的特点。答:非参数检查法与参数检查法相比其特点:1、非参数检查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2、非参数检查特别合用于顺序资料;3、非参数检查很合用于小样本,并且计算简朴;4、非参数检查法最大的局限性是没能充足运用数据资料的所有信息;5、非参数检查法目前还不能用于解决因素间的交互运用。6、简朴叙述T检查的条件。答:小样本,虽然总体标准差未知,但知道样本标准差,总体是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两独立样本的的总体标准差被认为相等()等。7、单侧检查与双侧检查的区别是什么?P306答:单侧检查指按分布的一侧计算显著性水平概率的检查。凡是检查大于、小于、高于、低于、优于、劣于等有拟定性大小关系的假设检查问题。这类问题的拟定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假设检查写作:H1:μ1<μ2或μ1>μ2。双侧检查指按分布两端计算显著性水平概率的检查,凡理论上不能拟定两个总体一个一定比另一个大或小的假设检查。一般假设检查写作H1:μ1≠μ2。8、方差及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查的区别。答: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差异的检查,用卡方检查;另一个两个样本方差差异性的检查,用F检查。9、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及差异显著性检查的方法。答:(1)样本相关系数与总体相关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查,在总体相关为零的假设下,用t检查;在总体相关不为零的假设下,将相关系数做正态性转换然后用Z检查;(2)两个样本相关系数差异性的检查,在两个样本互相独立时,用Z检查,当两个相关系数由同一组被试算得,用t检查。10、检查的两类错误的概念与意义。答:α错误又称为显著性水平,Ⅰ型错误,是指在否认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时所犯的错误,即是将属于没有差异的总体推论为有差异的总体时,所犯的错误。根据记录学原则,规定为5%~1%。由于5%以下的概率事件记录上称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是不易出现的。而每一个研究都视作无限多样本或总体的一次抽样,故α的概率一般取5%。β错误是指在接受H0为真时所犯的错,在接受H0为真,而拒绝H1时,势必有一部分属于H1总体的部分样本,被视为H0的部分,而被否认在H1之外。作业3一、计算题(第九章)1、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练习成绩X1、期中检测成绩X2、期末考试成绩X3。假设这三部提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提成绩的权重分别是0.20,0.30,0.50。若一位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为X1=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2=84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86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考试成绩是多少?解: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w==0.20+0.30+0.50将平时作业成绩为X1=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2=84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86分;代入上式,则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为:0.20×90+0.30×84+0.50×86=18+25.2+43=86.2(分)2、在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样本,测得他们的某项考试分数如表9.1中所示。求他们分数的算术平均值。表9.130名样本的测验分数565960626368707273737474757677777878808182838486888989949697解:用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56+59+……+96+97)==77.133、某实验小学组织对学生进行一项能力测验,共抽出三个样本,获得有关数据如表9.2所示。求其总的标准差。表9.2三个样本的能力测验计算表样本(K=3)nXσ144109122461081335010315解:先求出总平均数,再将表9.2中的数据代入到公式中,则4、有10名被试学生的反映时间如表9.3所示,求其标准差。表9.310名被试的反映时间计算表序号反映时间离差离差平方1186.135.501260.252174.323.70561.693118.4-32.201069.044201.050.42540.2516413.4179.66133-17.60309.76716615.4237.28123.0-27.60761.769120.4-30.291210119.8-30.8948.6∑∑=1506.00=150.6∑=0∑=8780.10解:将表9.3中的数据代入到标准差公式中,则 ﻩ=≈31.235、在某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查30名学生的语文测验(X)和数学测验(Y)成绩,其结果如表9.4所示。两个测验的满分均为100分,试求两个测验分数的积差相关系数。表9.4语文成绩(上)、数学成绩(下)586062626363646465667071727273747476787879798080828385858789606465666869707172737476777879808182838385868888898990939496解:将表9.4列入下表计算,再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表9.4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表格序号15960-14.2-19201.64361269.826164-12.2-15148.8422518336265-11.2-14125.44196156.846266-11.2-13125.44169145.656368-10.2-11104.04121112.266369-10.2-10104.0410010276470-9.2-984.648182.886471-9.2-884.646473.696572-8.2-767.244957.4106673-7.2-651.843643.2117074-3.2-510.242516127176-2.2-34.8496.6137277-1.2-21.4442.4147278-1.2-11.4411.2157379-0.200.0400.01674800.810.6410.81774820.830.6492.41876822.837.8498.41978834.8423.041619.22078834.8423.041619.22179855.8633.643634.82279865.8733.644940.62380886.8946.248161.22480886.8946.248161.22582898.81077.44100882683899.81096.041009827859011.811139.24121129.828859311.814139.24196165.229879413.815190.4422520730899615.817249.64459268.6总计Σ平均数219673.20237079Σ0Σ02222.8029402457计算结果显示出30个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和数学考试成绩的积差相关系数为r=0.961,因此,这两个科目成绩之间存在着较高限度的正相关。二、计算题(第十章)1、某年级语文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7分。现从中随机抽取40人进行新教法实验,实验结束后其测验的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6.5分。是否新教法比本来的教法好?解:,;,或查表,,。结论:在显著性水平时,差异显著。否认,接受。新教法好于旧教法。也可以查表,,由于,,结论同前。2、某校初中二年级中随机抽出7名男生和8名女生,参与某种心理测验,其结果如下:男生:62,72,81,65,48,75,84;女生:72,81,78,62,52,54,46,88。试问:男女生成绩的差异是否显著?由于测验考核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并不拟定,且男生和女生彼此独立,因此应当用秩和法进行差异检查。①排等级:等级12345+6/2=5.578+9/2=8.5101112+13/2=12.51415男生48626572758184女生462546272788188②计算秩和(等级和)T=2+5.5+7+8.5+10+12.5+14=59.5(即男生的秩和)③查附表14,当n1=7、n2=8时,T1=39,T2=73(表中值为单侧检查,故这里查0.025时的临界值);39<59.5<73,即T1<T<T2,所以男女生成绩的差异不显著。3、从某地区10岁儿童中随机抽取男生30人,测得其平均体重为29㎏;抽取女生25人,测得其平均体重为27㎏。根据已有资料,该地区10岁男孩的体重标准差为3.7㎏女孩的体重标准差为4.1㎏能否根据这次抽查结果断定该地区男女学生的体重有显著差异?解:①,②③,由于在中已设,即,所以,(一般可以写成),1.87<1.96,即P>0.05,即该地区男女生的体重没有显著差异或差异不显著。4、为了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认知方面的差异,随机抽取独生子女25人,非独生子女31人,进行社会认知测验,结果独生子女平均成绩为25.3分,标准差为6分;非独生子女的平均成绩为29.9分,标准差为10.2分。试问: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认知能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解:,校正公式:其中查表()()由于1.929<2.049即P>0.05因此,在这项社会认知能力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无显著差异。5、某校领导从该校中随机抽取84名教职工,进行关于实行新的整体改革方案的民意测验。结果赞成方案者38人,反对者21人,不表态者25人。持各种不同态度的人数是否有显著差异?解:,,计算:(理论次数)自由度,对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查卡方分布表得:,由于5.64<5.99,所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持各种不同态度的人数不存在显著差异。6、某县有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