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5篇_第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5篇_第2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5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概念,并初步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3.培育学生分析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预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绽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预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绽开图。

(3)观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绽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看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外表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外表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表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外表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终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外表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沟通反应。

教师依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展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外表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外表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拟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外表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爱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沟通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外表积的。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并把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2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简单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猜测结果。”本课时基于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实行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加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环节设计上,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直观帮忙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解决问题积存肯定的方法和阅历。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学生预备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把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下面大家来做几道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分数的根本性质是什么?怎样进展通分?

2、先计算,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

揭题:同学们对前面学过的学问把握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乐乐留给我们的问题。(板书课题)

⊙争论沟通,探究新知

课件出例如3。

1、阅读与理解,明确题意。

师:同学们,你从这道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填写信息卡)

乐乐喝了()次牛奶。

第一次:一杯纯牛奶,喝了()杯。

其次次:兑满热水,又喝了()杯。

问题: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分析题意,画图解决问题。

(1)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师:要想求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就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乐乐第一次和其次次分别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师:乐乐第一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能直接求出来吗?

生:能,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也就是喝了杯。

师:乐乐其次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能直接求出来吗?(不能)

师:同学们发觉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了吗?

生:发觉了,关键就是求出乐乐其次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画图表示关键问题之间的关系。

①组织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图。

师:下面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来找出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也就是表示出乐乐其次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②画图理解并汇报。

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

加满水,水是杯,纯牛奶还是杯。

又喝了杯,这杯里,一半是纯牛奶,一半是水。

(画图提示:用一个长方形代表杯子,涂色局部代表纯牛奶或纯牛奶和水的混合物)

预设

生1: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还剩杯纯牛奶。

生2:加满水,纯牛奶只有原来的杯。

生3:又喝了加满水后的,也就是把杯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就是其中的1份。

师:把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化成,其中的1份就是。其次次喝的纯牛奶是杯,水是杯。

(3)解决问题。

师:知道了乐乐其次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那么两次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指名答复,教师板书)

第一次喝(杯)+其次次喝(杯)=两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师: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水?

生:乐乐其次次喝的纯牛奶是杯,水也是-=(杯)。

3、回忆反思,明确解题方法。

师: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应用了什么学问?

生:关键是求出乐乐其次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关键步骤应用了分数的根本性质。

设计意图:细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层层剖析,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给学生足够的合作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受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通过引导学生画图,直观地理解和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稳固练习,拓展提高

1、东东有一瓶水,上午喝了一半,加满了水,下午又喝了一半。东东一共喝了多少瓶水?

2、小明的半瓶墨水用了一半,还剩多少?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0页3、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一次喝(杯)+其次次喝(杯)=两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3

【设计说明】

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统计学问特别重要,统计学问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熟识统计的根本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把握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因此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1.在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上运用了比拟策略。

闻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拟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根底,我们正是通过比拟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拟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简单承受新学问,防止学问的混淆,提高区分力量,从而扎实地把握数学学问,进展规律思维力量。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拟,可以让学生很清晰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一样点和不同点,这样不仅反映了两者在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2.注意在分析与猜测中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受统计的过程,并能依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洁的推断和猜测。本节课的例题呈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依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展简洁的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能依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的变化趋势进展合理的推想。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育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统计的力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回忆导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爱机器人吗?

(课件出示教材104页例1情境图)

2.回忆旧知。

(1)课件出示下面的统计表。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年份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20xx

参赛队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师: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观看,汇报时说出各个年份参赛队伍的支数)

(2)动手操作。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你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再在练习本上尝试画出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察指导。

(3)汇报展现。

各小组展现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4)师生共同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①画出纵轴和横轴,标明起点。

②依据纵轴长度并结合所给数据确定一个单位长度代表的数据是多少;在横轴上确定各工程的位置,即等距离确定各直条的位置。

③取各数量对应的点,画出直条,并在直条上标明数据。

④标明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时间等。

3.导入新知。

除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画,大家一起看(出示一幅折线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通过教材中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既回忆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学问,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观看思索。(课件出示教材105页折线统计图)

统计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识20以内的质数。

3、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力量。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育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留意指导。

(2)依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展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肯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假如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推断。

推断以下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22、29、35、37、87、93、96

教师引导学生应当怎样去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依据因数的个数来推断)

质数:1、7、29、37

合数:22、35、87、93、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依据质数的概念逐个推断。

②用筛选法排解。

③留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5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2—13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