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应试思维点拨
W6.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
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讯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解析:出了太空船后没有空气了,没有介质,声音不能传播。
答案:B
总结升华: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存在介质。介质包括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我们平时听
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但我们不能由此忽视固体、液体的传声本领。
举一反三:物理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将两张桌子紧靠在一起,并让一个同学敲桌子,另
一个同学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结果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能明显听到声音;接着将两张桌
子拉开,重做上面的实验,耳朵贴在桌面的同学听到的声音不明显了,说明。
答案:固体能够传声。
C7.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
法中可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
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C.顾客用手轻轻地拍打瓷器
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解析:物体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后发出的声音不同,根据声音的变化人们就能获得有关物
体的质量好坏的信息,熟西瓜和生西瓜发声不同,瓷器好坏发声不同。
答案:BC
举一反三:
下列一些事例都是应用声音为我们服务的,在这些事例中都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这一特点。
A.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军事上正在研制次声波炸弹,它可以穿透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和坦克钢板致人死亡,
但对基础设施没有破坏。
解析:人们可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上述几个事例都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做功
答案:能量。
◎>8.(2011武汉)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
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
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晌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
素有关
解析:震动幅度相同响度相同;钢尺伸出的长度不同,震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答案:C
举一反三:
(2011安徽)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
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选填“上面”、“中间”或“下
面”)的齿轮。
(二,翻转方向
解析:齿轮旋转时.,纸片和齿数多的齿轮接触,震动频率较大,音调较高,题目用实验
的方法,证明了音调的高低和震动频率的大小的关系。
答案:下面。
C9.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
危害?(举出事例)
解析:可以从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去考虑。
答案:例:种树、种草、设置隔音板(传播途径);司机在市区内禁止鸣喇叭(声源处);
工厂、车间、娱乐场所远离居民区等。
举一反三:
1.鲁肃同学和魏红同学是邻居,在他们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树上有很多鸟儿整天唱
着优美的歌儿,可是一天做作业时……鲁肃感到很“烦。而魏红家紧闭窗子,却没太大感
觉,你能解释两位同学为什么有不同感受吗?
解析:生活中一些声音是否为噪声是相对的,比如平时悠扬婉转的鸟鸣声、激扬奋进的
钢琴声等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如果这些声音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和休息,
这些声音就成了噪声。鸟儿欢快的叫声已经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学习,形成了噪声,应采取措
施减少噪声。
答案:鲁肃同学感到“烦”是因为鸟儿的叫声影响了他做作业,鸟叫声成了噪声,应当
向魏红同学那样紧闭窗子,减少传到房间的噪声。
2.噪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探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的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解析:以一上各项措施虽然都能减弱噪声,但是A、B、D所述的情况是不切实际或很
难办到的。
答案:C»
B.探究开放思维点拨
C10.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
到回波信号,海底中该处的深度为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解析:第一问是利用回声定位来测量距离,但要清楚4s是声波往返所用时间。但这种
方法却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3000真空不能传声
举一反三: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
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经反射后,又被雷达接收,整个过程用时52.4us(lns=lX10-6s)»
已知电磁波的速度为3.0X108m/s,则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是m。
解析:雷达向飞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后反射回来,与回声定位原理相同。
利用公式S=vt可得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但要注意电磁波发射到接收所用时间为52.4
Ps,则电磁波到达飞机所用时间为26.2Hs。
答案:7860
W11.一天的学习真累,好不容易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离家不远的卡拉0K厅却传来
一阵阵烦人的歌声,吵得人难以入睡.这是小红遇到的烦恼,你能帮她减少这种烦恼吗?
解析:优美的歌声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不合时宜的歌声(即影响了人们的休息、生活、
学习的声音)就形成了噪声,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里就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
害。小红同学已经受到了噪声的影响。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在声源处
减弱:如可建议OK厅降低音量,或者向环境部门反映,将OK厅搬到居民区外;传播途径
中减弱:如睡觉时关紧门窗;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举一反三:
1.下列减弱噪声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采用高科技,降低机器噪声
B.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
C.用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
D.戴上防噪声耳塞
解析:降低机器噪声、用外罩将声源罩起来目的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戴耳塞是将进
入人耳的噪声减弱。
答案:B
2.“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讽刺一些自欺欺人的人,从物理角度讲这个人在“掩耳”
时实际上只是在减弱了声音。
解析:“掩耳”阻止了声音进入“盗铃”人耳中,但是并不能阻止声音进入其他人的耳
中。
答案:人耳处。
C.创新思维点拨
W12.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科学家研究表明:
在距离手机1米处,手机铃声强度平均76分贝(强度略低于嘈杂的马路的噪声),如果把手
机放在耳边,铃声强度可达到128分贝(比电锯工作时发出的噪声还大)。同时我们还知道,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
由上面的材料你能对手机用户或制造商提1〜3条建议吗?
答案:①手机用户尽量使用手机的振动功能②手机铃声响的时候尽量不要靠近耳边。
W13.利用回声测声音的速度粗略的一种做法是:
对着障碍物喊一声,同时用手表记下发出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再测出人到障碍物的距离,
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另一种利用回声测距离的比较高级和精确的做法:
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超声波发生器通过电缆线与超声接受器连为一体,接受
器能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其波形,超声波发生器每隔固定时
间发射-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而接收到的由于障碍物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经仪器处理后也可
以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两个波的形状一大一小便于区分),每个反射波与相应的发射波
之间的滞后时间可经电脑的处理输出,即能直接从电脑上读出个超声波发射后遇到障碍物
返回来的时间间隔。只要你事先测出超声波发生器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S,就能测出声音在
空气里的传播速度了。
问:
(1)第一种做法中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S有要求吗?为什么?
(2)第二种做法中,如果超声波发生器到障碍物间的距离S=12m,每个反射波与相应
的发射波之间的滞后时间为T=0.07s,则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多少?
答案:
(1)至少要有17m,因为人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别出来的时间至少为0.1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
速度为340m/s左右,由此计算的结果是障碍物离人至少为17m左右;
(2)343m/s
阅读资料:
物理与自然
1890年,一艘名叫“马可波罗号”的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失踪
了。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东西都原封不动,完好如
初。船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已死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各位”,保
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1949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
全船海员莫名其妙的死光;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走廊里,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
地,停止了呼吸……
上述惨案,引起了科学家们普遍关注,其中不少人还对船员的遇难原因进行了长期的研
究。经过反复调查终于弄清了制造上述惨案的“凶手”,是一种不为人们所了解的次声波。
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次数很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发生大地震、风暴、太阳磁暴、海
啸、雷鸣电闪、气压突变及在工厂中机械的撞击、摩擦还有军事上的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
等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
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波穿透人体时,不仅
能使人产生眩晕、烦躁、耳鸣、恶心、心悸、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胃痛、肝功能失调、四
肢麻木等症状,而且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次声波对心脏的
影响最为严重,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阅读了上述文字后,请回答:次声波致人死亡是因为声音能传递o
答案:能量。
规律方法整合:
学科综合
C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
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
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定的。
解析:本题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很多,读着这句诗,我们可以想象,那悠扬的夜半钟声,
可以从山上传到客船,可以隔河传到彼岸。而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因此钟在僧人
的撞击下产生振动发出钟声:人分辨声音不同是依靠音色加以区分,就如同“闻其声,知其
人”也是这个道理。
答案:振动;音色。
这里面还有夜间声音为什么会传得远呢?道理之一是:夜深人静,背景噪音小了,人更
易于分辨远处传来的声音。道理之二是声音的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在夜间,靠近地
面的空气逐渐冷下来了,高空温度较高,高空的声速比地面大,声音会向地面折射。
总结与升华: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课标中提出的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渗
透的思想理念在中考中得到了体现,比如物理与古典诗词的综合就是现在的热点。
举一反三:(2011莆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解析:这道题目也是物理知识和古典诗词的综合,从该诗句中可以知道它所表达的意思
是:不要大声说话,以免惊扰了天上的神仙.所以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答案: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些振动我们看不到,我们可以通过转换法认识
2,在鼓面上撒一些细砂,敲鼓时会发现越使劲敲鼓,听到的声音与细砂的情况是
()
A.声音越响振动得越快
B.声音越响振动得越高
C.声音越响振动得越慢
D.声音越响振动得越低
解析:敲响的鼓面正在振动发声,但是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呢?为了显示鼓面振动幅
度,在鼓面上撒上细砂,把鼓面的振动幅度转换为人眼可以直接观察的细砂的跳跃情况,因
此越使劲敲鼓,声音越响,细砂振动得越高。这里要注意声音的“高”是指音调,细砂的“高”
反映振动幅度,与声音的响度有关。
答案:B。
总结与升华:“转换法”是指通过转换研究对象、空间角度、物理规律、物理模型、思
维角度、物理过程、物理状态、时间角度等,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间接获取解决问题
途径的一种解题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展示解题人的想象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充分
体现解题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巧解、速解的目的。声学部分声源振动的显示常采用
这种方法。
举一反三:图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
声时,纸盆在不停地。
ABCDE
解析:此题还是转换法喇叭的振动我们看不到,我们可以通过纸屑的振动来反映。
答案:振动
发散提高
C3、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为O」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步行
前进,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小一李一,快一停一下。”当小华追上小李
并停下来时,听到的声音的情况是()
A.和正常时一样
B.小李什么也听不到
C.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小一李一,快一停一下”
D.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下一停一快,一李一小”
解析:如果“声音的速度为°」m/s”,而小华奔跑时的速度大约5m/s,比声音的速
度高出了许多,因而小华先追上小李,停下来后才能听到声音,那么听到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呢?
假设小华在点A喊出第一个字“小”,然后小华就和这个声音赛跑,当小华到达B点时
喊第二个字“李”,此时第一次喊出的“小”的声音还没有到达B点,因而“李”的声音就
在“小”的前方,并且两者以相同的速度传播,依此类推,“小一李一,快一停一下”五个
字的声音以相同的速度向前平移,当小华追上小李停下来后,首先听到的是走在最前面的
“下”字,然后才是“停”。
答案:I)。
总结与升华: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远小于它在金属中的速度以及光速,我们在解
题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举一反三:
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
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次敲击声.
解析:我们应该考虑到Vw>V液〉v(在声源处产生的声音通过两个途径传过来空气
和金属,由于速度的不同导致我们听到时间有间隔。答案:两次。
V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说话时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游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C.固体传声比气体慢
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nl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人的说话声是由气流冲击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对人耳来
说,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分开,因此人与障碍
vt340m/sx0.Is
物的距离至少为:S=2=2=i7m。
答案:B.
*5、(2011广东湛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
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
断噪声的传播
解析: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声速较大,在液体中声速次之,
在气体中的声速较小,故A错。我们听到声音的条件有三:发声体的振动——介质的传播一
一健全耳朵的接收,如果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是不能听到声音的,故B错。声音可以传
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阻断噪
声的传播。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基础知识,难度较小。
答案:D»
综合运用
C»6、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洋的深度,当从海面发出声音3s后接收到回声时,
测量出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40m/s)
解析:此题关键是要考虑到时间是一个往返,单程时间为1.5s,根ES7t可知S=1540m/s
X1.5s=2310m,
总结与升华:关键是时间的确定。此题声源不动,如果声源动要考虑到路程是声音和声
源之和。
举一反三:某司机驾驶汽车以54km/h的速度向高山驶去,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了鸣笛
的回声.问此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有多远?(v*340m/s)
解析:如图,ABC
汽车在A处鸣笛,则笛声和汽车同时从A处出发,声速较快,到达高山C处返回,与前进
的汽车在B处相遇,虽路程不同,但时间均为4s/哪-S=vt可知:S再=340m/sX4s=1360m;S
f-15m/sX4s=60m;则AC=(1360m+60m)/2=710m,则BC=AC-AB=710m-60m=650nio
探究园地:
A.应试思维点拨
©’7、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
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
的是o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1、2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表1
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
距离较长长短
表2
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
响度较响响弱
解析:本题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要研究材料的隔音性能,我们要控制声源的响度不
变,而音叉振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响度变小,不适宜作为声源,较好的是选择机械闹钟。
A、B两种研究方法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A方法采用控制声源响度和到声源的距离,比较声
音通过不同材料时的响度,得出的应该是表2中的数据,B方法控制声源的响度和能够听到
声音的极限,比较距离,得到表1的数据,而且这里的隔音材料的厚度是相同的(鞋盒四周
塞满待测材料),通过研究发现泡沫的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隔音效果最差。
答案:机械闹钟:B;泡沫一衣服一锡箔纸。
总结与升华:近年来对物理方法的考查日益增加,特别是控制变量法是热点,也是我们
解决问题一种重要方法。
B、探究开放思维点拨:
W8、阅读下面的短文:
聂利同学在五年级自然课上听老师讲,蜜蜂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她想抽时间去附近
的养蜂场看一看,一天她来到养蜂场,发现箱外聚集在一起的蜜蜂似乎在休息,并没有振动
翅膀,可嗡嗡声不绝于耳,后又发现蜜蜂歇在花上,翅膀一动不动,但仍有嗡嗡的声音。她
感到很疑惑,难道是老师讲错了吗?她又查了《十万个为什么》,书上清楚地写着:“蜜蜂
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她想,难道连专家都搞错了吗?于是她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
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建议她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
她做了下表中“剪去蜜蜂双翅的实验”,发现蜜蜂的嗡嗡声没有什么变化。经观察她又
发现蜜蜂嗡嗡叫时,蜜蜂双翅根部的两个“小黑点”在鼓动。她猜想:“小黑点”可能就是
蜜蜂的发声器官。于是她又做了下表中刺破双翅根部“小黑点”的实验,发现蜜蜂不再发声。
实验名称实验总数死亡数发声数量声音大小
剪去蜜蜂双翅的实验8只2只6只没有变化
刺破蜜蜂双翅根部“小黑点”的实验8只2只。只没有声音
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说明聂利同学在实验探究中经历的儿个环节。
(2)根据聂利同学的实验探究,关于蜜蜂的发声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我们从聂利同学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4)根据聂利同学的实验能否下这样的结论:蜜蜂的翅膀振动时一定不发声?为什么?
解析:
(1)聂利经历了发现问题(发现蜜蜂歇在花上,翅膀-动不动,但仍有嗡嗡的声音)、
提出假设和猜想(难道连专家都搞错了吗?)、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等环节。
(2)蜜蜂的发声是蜜蜂双翅根部的两个“小黑点”在鼓动——振动形成的。
(3)通过聂利同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应该转变学习方式,从课堂走向课外,从生活走
向物理,要善于观察,敢于发问,向权威挑战,勇于创新,并能通过实验来探究物理问题,
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步提高。
(4)不能得出蜜蜂的翅膀振动时一定不发声,有可能发出的声音是人耳不能感觉到的
次声。
总结与升华:这是一道考查科学精神的试题,体现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题目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给我们以启迪。要求同学们要有勇于探索、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光
应试思维点拨
V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
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
观察光屏,观察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
(2)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物距/cm像距/cm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次12.012.0等大
第二次15.015.0等大
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
距离。
解析: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答案:(1)重合;不能;(2)相等;等于
总结与升华: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我们应知道成像特点,另外使用玻璃板而不是用平
面镜是为了方便于找到物体的像。
举一反三:
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
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解析:玻璃板必须竖直放置;蜡烛A和B大小应相同;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白纸上没
有蜡烛的像;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反射光路是
可逆的。
答案:
(1)玻璃板必须竖直放置;
(2)蜡烛A和B大小应相同;
(3)没有;
(4)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B、探究开放思维点拨
▼8、如图B所示为激光液面控制仪的原理简图。由固定激光器发出的一束激光A0
以60。的入射角射向液面,经液面反射后射到光屏上的B点,再通过光屏上的光电转换器将
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输入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液面高度。请通过作图找出B点的准确位置。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知识,我们可以先作出入射光线的对称光线,再把它延长
和光屏相交即为B点。
举一反三:
(2011嘉兴)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
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0N前后转动板E
B.沿0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A0与ON的夹角
解析:利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解题。
答案D
7、老师在课堂上做了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实验.小华想知道,光从水中斜
射入空气中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于是他找到了如下器材进行实验:他取了一个装满水的透
明水槽,在水槽内竖立一个白色塑料板,在塑料板上画一条线与水面垂直当作法线,法线与
水面的交点作为光线的入射点,为了看清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他在水中滴入一些牛奶使水
略显混浊.关灯后,小华用激光手电筒在水中靠近白板的位置上使激光平行白板射向水面,
在入射点发生折射.小华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很难看清楚,于是他就点燃几支蚊香放在水
面附近,不一会空气中烟雾缭绕,他重复上述实验时便在空气中看到了清晰的光线,小华一
边实验一边描绘着实验现象的草图.他把水面画成实线,把法线画成虚线,入射光线和折射
光线是现场描的,但没有及时标上箭头,如图是小华描绘的三张图,图的方向放乱了,请你
帮他在三个图上分别标上箭头,并注明哪一边是水,哪一边是空气。
答案: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总结与升华: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同学们一定要注重实验,在实验时不断的
改进试验方法,直到做出自己满意的结果。这样你才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促进我们的学习
兴趣,进而提高我们的成绩。
38、电视机遥控器使用的是不可见光——红外线,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即使不
让遥控器正对电视机,而是朝着墙壁、地板甚至朝着天花板,遥控器仍能控制电视机,在空
气中,红外线不是沿直线传播吗?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回答上述问题,并解释朝着
墙壁、地板等方向也能控制电视机的道理。
解析:打开电视机,用遥控器正对电视机切换频道,确定遥控器对电视机是否起作用,
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的直线路径上,放置一张纸,观察遥控器是否还起作用.改变纸的放
置位置,多做几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归纳结论。
答案:红外线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朝着墙壁、地板等方向也能进行遥控,是由于
墙壁、地板等反射红外线的缘故。
总结与升华: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一样,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举一反三:
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能传递信息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的。一次小黄坐的位置与电
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之间刚好有张椅子,挡住他的视线,如左图所示。小黄利用光的反射,
将遥控器对准房间光滑的墙壁按动遥控器,达到了遥控的目的,请你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在
图中画出遥控器发出红外线传播到电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途径(红外线反射线路)。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光的反射.,我们需作出光源,即遥控器的像然后连接像和窗口既得
入射点,进而完成光路。
答案:
C9U2011武汉)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
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甲丙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
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
“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
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到0"
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o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
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
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紫外线的用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消毒作用;紫外线
是看不见的光,它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1)荧光物质(2)反射(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
、将•枚硬币放在桌子上,再把一个玻璃杯放在这枚硬币的上面.用茶碟盖住玻璃杯,
使人不能直接看到杯中,从侧面,你会看到那枚硬币,拿起茶碟并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再
把茶碟盖好,你还能看到硬币吗?实际做一做,然后说说它的道理。
解析:本来看得见的硬币,在向玻璃杯中倒水后变得看不见了,(玻璃杯上不盖茶碟,
也能看到同样的现象)
这是光线折射的结果,当杯子是空的时,光只发生很小的折射,并沿一条从硬币到你的
眼睛之间几乎为直线的路径传播,杯内加水后,由硬币射出的光首先在水中传播,(杯壁厚度
与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程相比很小,它对光线传播方向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当光线从水中斜
射向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光线偏折的如此厉害。一一变得儿乎
直上直下了,从而令硬币成像的光线无法进入你的眼睛,硬币就“消失”了。
总结升华:解答本题的思路是(1)杯中加水前能看到硬币,是因为硬币射出的光进入
了眼睛;(2)加水后看不到硬币,说明本来进入了眼睛的光线发生了较大的偏折,从而确定
该现象属光的折射现象:(3)比较加水前后光的传播路径的区别:加水前,硬币射出的光透
过玻璃,光的传播方向几乎不变;加水后,硬币射出的光先在水中传播,然后射向空气.当
光线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较大的偏折,从而解释了本题中的现象。
举一反三: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
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如图所示的广告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
请你找出来,井筒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o
图中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违了。
答案:勺子看起来是直的。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勺子在水中反射的光线进入空气中后要折射,因此看起来勺子要上翘。
W5、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1)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白纸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和比较。
(2)小明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薄玻璃板前,然后把另一支同样大小未
点燃的蜡烛放在点燃的蜡烛附近并移动,使它跟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重合。但操作
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手中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
是。
(3)他经过思考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
板的距离,用白纸放在像位置时,在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
是像。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此,我们选出两个大小
相等的蜡烛。物和像在镜子两侧,因此找像时那只不燃的蜡烛应放到镜后•而实像和虚像的
区别在于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虚
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平面镜成的像不能在白纸上接收,则说明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答案:
(1)像的位置像的大小
(2)小明在玻璃板前点燃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设施农业种植与销售合同3篇
- 2025农村自建房绿色建材采购与应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兼职业务员客户满意度调查合同3篇
- 2025年度公司解除与因自然灾害影响员工劳动合同证明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股东合伙人协议3篇
- 2025技术培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创意产业园区商铺租赁管理协议3篇
- 2025年度矿山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地质勘探驾驶员聘用合同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市政工程机械租赁与施工合同3篇
- 【8地星球期末】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智育联盟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8物(科)期末】合肥市庐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 国家安全知识教育
- 2024-2030年中国停车场建设行业发展趋势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蓝军战略课件
- 物业管理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 北京邮电大学《数据库系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笔试
- 【MOOC】信号与系统-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