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2023·规划原理[4]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1、初期城市形成的重要动因是()。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A.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线动力;第三产业是其后续动力B.农业为城市化提供生产原料、提供市场、提供劳动力C.工业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得人口与资本向城市聚集D.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带来了就业机会与人口的增长3、关于佩鲁1950年提出的增长极核理论,下列说法对的的是()。A.城市对周边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平衡但不同时进行的B.城市对周边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不平衡也不同时进行的C.城市对周边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不平衡但能同时进行的D.城市对周边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平衡也能同时进行的4、中心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必须是对整个区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能在多种职能特别是()上综合发挥中心作用的城市或城乡群。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文化职能D.A、B和C5、通常所说的中心城市,重要是指()所依托的城市。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C.经济中心D.商业中心6、可连续发展的概念是()。A.可连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B.可连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再适当考虑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C.可连续发展是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作适当的控制,对满足后代人的需要能力作重点考虑D.可连续发展就是对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7、《中国21世纪议程》是根据中国国情,阐述了中国的可连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分别涉及()。A.可连续发展总体战略、经济可连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运用与保护B.可连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连续发展、经济可连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运用与保护C.可连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连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理运用与保护D.社会可连续发展、经济可连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运用与保护8、城市规划是政策形成和实行过程中的工具,其作用重要是()。A.由政策导引和信息供应来支撑,将影响到整个土地市场B.拟定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C.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D.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保证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规划目的相一致9、下列对省域规划和县域规划或县级市域规划各自特点及其比较不对的一项是()。A.前者的对象是以区域形成的基本因素为基础的地区单元,集中反映了该地区类型发展及其布局的实质和特性B.后者是以整个地区的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解决整个地区的生产力综合配置问题C.前者的缺陷是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全一致,实行协调上有较大难度D.后者涉及的各项内容往往受现行行政区的局限,最佳是从小到大逐级进行10、城市总体规划要着重解决好()等重大问题。A.城市发展方向、战略和城市布局结构B.要配合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C.各类工程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D.城市防灾规划要引起高度重视11、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涉及()以及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的影响。A.水土流失B.山体滑坡C.地基承载力D.地震12、()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土体或岩体)在风化、地下水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导致的。A.滑坡B.水土流失C.地震D.崩塌13、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互相关系的学说是()。A.区位理论B.社会进化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循环论14、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对城市居民的劳动组织有很大影响的是()。A.公共建筑群B.工业组织方式与布置形式C.生活居住区D.城市绿化系统15、城市规划编制各层次之间的互相关系是()。A.分区规划属于总体规划B.分区规划属于初级规划C.分区规划不属于总体规划D.分区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具体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16、以下属于拟定城市发展性质依据的有()。A.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及人文素质B.该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素质C.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D.该城市的历史现状及人口增长率、人文素质等17、下列属于城市排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的是()。A.规划供水管渠的走向、位置、线路进行贯彻或修正补充,估算控制管径B.拟定排水干管的位置、走向、服务范围、控制管径以及重要工种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C.估算分区用水量,拟定重要设施位置D.拟定各种管线的干管走向,水平排列位置18、城乡体系规划的成果涉及()。A.城乡体系规划文献和重要图纸B.城乡体系规划文本和附件C.综合规划报告和专题规划报告D.基础资料和重要图纸19、在自然环境的调查中,不能涉及到的一方面是()。A.自然地理环境B.自然气象因素C.自然位置环境D.自然生态环境20、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A.四个方面: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和混合式道路系统B.三个方面: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C.四个方面: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和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D.三个方面: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21、在城市布置中,下列有关客运交通枢纽的说法不对的的一项为()。A.客运交通枢纽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无密切的联系,但不能冲击和影响客运交通干道的畅通B.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指城市对外客运设施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C.铁路、水运、航空等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置重要取决于城市对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D.公路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沿附近或靠近铁路客站、水运客站附近,并与城市对外公路干线有方便的联系22、公路汽车站又称为长途汽车站,关于它的分类说法对的的一项是()。A.按其性质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和混合站B.按其作用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停车站C.按其车站所处的地位可分为起、终点站和区段站D.按其功能可分为休息站和就餐站23、在市区干流两侧筑有堤防,有助于洪水流通。下列有关说法不对的的一项为()。A.干流筑有堤防,在支流上游修建水库,并可根据干流水位的高低控制水库的蓄泄量B.干流筑有堤防,支流的洪水由截洪沟排入下游,其余地区的地面可设排水泵站排水C.干流筑有堤防,支流的水在汛期由于受倒灌影响难以排入干流,但其流量很小,堤内有适当的蓄水坑或洼地时,可以在附近设排水泵排水D.市内临近支流地段内的地面积水可以设立排水泵站用来排水泄洪24、不同烈度设防区域对疏散场地的规定不同,下列有关人均避震疏散面积描述有误的一项为()。A.当城市设防烈度为6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1.0mB.当城市设防烈度为7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1.5mC.当城市设防烈度为8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2.1mD.当城市设防烈度为9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2.5m25、财政机制在城市规划实行中有着重要地位,其表现之一为()。A.政府可以按城市规划的规定,通过公共财政的预算拨款,直接投资新建某些重要的城市设施,特别是城市重大基础工程设施和大型公共建设设施B.政府可以自由发行财政债券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以加强城市建设C.政府可自由调节税率,实现城市规划的目的D.政府可以雇佣工作人员,直接投入资金,以实现城市规划的目的26、英国在()产生了第一部城市规划法。A.192023B.192023C.192023D.19202327、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28、城市化水平是指()。A.城市数量的多少B.城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城乡规模的大小D.工业化限度的高低29、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分为()两大部类。A.重要经济和次要经济B.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C.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30、城市中的产业之间往往具有关联性和互动性,一个部类的发展对于其他部类具有促进作用,这是城市发展机制的()。A.集体经济B.规模经济C.集聚经济D.效益经济31、一次调查表白,北京城市铁路建成开通后,沿线房地产价格上升一定幅度,这是城市物质环境的()效应。A.区位性B.可达性C.内部D.外部32、现代城市综合楼性质的建筑,接近地面往往是()用途,向上依次是()和(),体现了城市物质环境的()。A.商业;居住;办公;可达性B.商业;办公;工业;可达性C.商业;办公;居住;集约化趋势D.办公;商业;居住;集约化趋势33、以下四项中,()项不是城市化。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34、城市引力作用的大小与城市规模(),与城市间距()。A.成正比;成正比B.成正比;成反比C.成反比;成反比D.成反比;成正比35、“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出自于我国古代()文献的记载。A.《春秋》B.《周礼·考工记》C.《商君事》D.《墨子》36、美国人()设计的纽约的中央公园是城市美化运动的产物。A.伯汉姆B.奥姆斯特C.西谛D.凯伯里(GeotgeCadbury)37、下列各条中,()是英国密而顿·凯恩斯(MitionKeynes)规划的特点。A.多种就业机会,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方案灵活经济B.生活设施齐全,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依赖母城的工业生产C.就业平衡,交通便捷,方案灵活经济,生活服务设施齐备D.多种就业机会,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依赖母城38、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不涉及()。A.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B.由最终抱负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C.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D.由指导性的思想方法转向指令性的思想方法39、()书的出版被人们形容为“好似在欧洲城市规划领域炸开了一颗爆破弹”。A.《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B.《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西谛C.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沙里宁D.《城市设计》产自伯德40、“先诊断后治疗”是城市社会学家()的名言,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一分析一规划。A.路易斯·芒福德(Lewimumford)B.沙里宁(E.Saarinen)C.格迪斯(PatrickGeddes)D.西谛(CandllSitte)41、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论述下列()不妥。A.把城市中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B.把腾出来的地区,按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C.保护城市中新的价值D.城市和自然界的所有生物同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42、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及其方法论。A.生态思想B.控制论思想C.系统思想D.信息论思想43、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全面准确地为可连续发展下定义。A.《全球二十一世纪议程》B.《可连续发展的环境规划对策》C.《我们共同的未来》D.《人类环境宣言》44、可连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A.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B.强调社会公平C.强调经济增长D.强调环境保护45、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是()。A.研究拟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B.拟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提纲,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主线C.拟定区域规划中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D.论证城市在区域空间发展中的地位46、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区域规划编制方法和内容体系是()编制模式;以前联邦德国为代表的是()编制模式。A.计划经济;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计划经济C.宏观调控;微观调控D.微观调控;宏观调控4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中期计划一般为()年,长期计划为()年。A.3;5B.5;10C.10;20D.15;3048、城市规划调查中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手段是()。A.现场踏勘或观测B.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D.文献资料的运用49、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是()。A.平均数B.众数C.极差D.标准差50、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专业规划涉及()类。A.8B.10C.11D.1351、下列()项不属于城市分区规划内容。A.原则拟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B.制定各地块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C.拟定绿化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走廊D.拟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52、住宅区内的单车道,规定每隔()左右设立车辆会让处。A.150mB.200mC.250mD.300m53、港口岸线水深()时,可停泊万吨级船舶。A.>6mB.>8mC.>10mD.>15m54、航空港在满足选址的各项条件下,距城市的距离一般以()km为宜。A.10B.20C.30D.5055、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中心地区一般以()为宜。A.200mB.300mC.400mD.500m56、()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A.150B.200C.300D.50057、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可以按城市人口每人()m2安排。A.0.1~0.2B.0.2~0.5C.0.5~0.8D.0.8~1.058、可以适应“钟摆式”的交通流的道路横断面类型是()。A.一块板B.两块板C.三块板D.四块板59、城市道路机动车交通量不大,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畅通规定的道路最佳选用()类型横断面形式的道路。A.一块板B.两块板C.三块板D.四块板60、规划城市人口超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立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A.50万B.100万C.200万D.400万61、在城市道路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m。A.50;30B.60;40C.70;50D.50;10062、区域变电所(站)通常是大于等于()电压的变电所。A.550kVB.330kVC.110kVD.66kV63、用户达成71万户的城市移动电话网,应采用()移动电话网。A.社区制B.中区制C.大区制D.无量级64、城市用水重要有四类,分别是()。A.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B.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绿化用水、消防用水C.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D.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绿化用水、消防用水65、我国《人民防空法》规定,人民防空实行()方针。A.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B.重点建设、平战结合、协调发展C.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D.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66、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为()m;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m。A.80;4B.80;3C.70;3D.70;467、1982年首批()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标志着我国名城保护制度的初创。A.18B.20C.22D.2468、我国分三批共有()个城市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A.97B.98C.99D.10069、欣赏古建筑的水平距离为建筑物高度()倍时最佳。A.1B.2C.3D.470、城市规划的实行就是为了使城市的功能与()之间不断地趋于平衡。A.物质性设施、空间组织B.城市空间环境建设C.城市经济、社会发展D.城市各项建设二、多选题[共30题,每题1分,总计30分]71、关于卫星城的概念,以下()种说法不妥。A.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B.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又不应超过这一限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土地归公众所有C.与中心城市有依赖关系,往往是中心城市某一功能疏解的接受地D.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自身周边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互相作用,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定截流作用72、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不涉及()。A.综合研究和拟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B.制定城市远期发展目的及城市市区规划C.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D.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功能分区73、城市公共设施指标拟定的方法包含()。A.按照千人指标制定公共设施指标B.按照人口增减情况,通过计算来拟定C.根据地方的特殊需要,通过调研,按需拟定D.按公共设施设立的目的、功能规定、分布特点来拟定74、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涉及()三个方面。A.规划法规B.规划行政C.规划运营D.规划文献75、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性划分的区域规划涉及()。A.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B.工矿地区的区域规划C.省域规划D.河流综合开发运用的区域规划76、城市规划调查所使用的方法涉及()。(多种)A.现场踏勘或观测B.抽样调查或问卷C.模拟推理D.访谈和座谈会77、城市的性质是()。A.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B.城市的主导职能C.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性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D.由城市人民政府拟定的78、拟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不涉及()。A.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规定B.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C.该城市在区域经济中所处地位D.城市的产业经济主导结构79、城市性质拟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方法。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定位分析D.空间模型分析80、以下()项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中的内容。A.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面坡度的范围、界线、参数B.潜在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强度划分C.按防洪标准频率绘制的洪水淹没线D.城市土地的影子价格81、城乡体系空间结构规划模式有()。A.分散型B.集中型C.网格型D.放射型82、在居住区的控制指标中,不属于规定性指标的是()。A.建筑形式B.容积率C.基础设施D.建筑间距83、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量的方向和数量取决于()因素。A.乘客起讫点B.公交道路网密度C.道路系统的布局D.公共汽车行驶间隔84、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涉及以下()种。A.顺序总体需求预测B.直接总体需求预测.C.群体行为需求模式D.间接总体需求预测85、下面所列各项中属于城市供电工程系统具体规划内容的是()。A.预测城市供电负荷B.选择和布局规划范围内变配电站C.进行造价估算D.拟定城市变电站容量和数量86、城市污水是指()。A.生活污水B.工业污水C.工业废水D.降水87、“场合”具有的特点涉及()。A.占有性B.非空间性C.空间性D.随机性88、根据功能不同,城市广场有以下()类型。A.市民广场B.绿化广场C.纪念广场和建筑广场D.商业区广场及市场89、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涉及()。A.地段生活的保护B.建筑的保护C.街道格局、空间系统的保持D.景观界面的保持90、城市更新的方式分为()。A.重建或再开发B.拆除C.整建D.保存维护91、城市发展的内在因素有()。A.政治斗争B.经济发展C.价值观念D.生活方式变化92、城乡体系的构成要具有以下()条件。A.城乡体系内部各城乡职能应接近,联系密切B.城乡体系内部各城乡地区上应邻近,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C.城乡体系内部各城乡共同构成系统的等级原则D.城乡体系内部各城乡之间应具有中心城乡的引力作用E.城乡体系内部各城乡均具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性93、城乡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分析涉及以下()类分析。A.地理位置条件B.区域自然条件C.区域自然资源储量与运用D.区域发展宏观战略E.区域运送系统及容量分析94、知识经济的重要特点是()。A.科技创新B.信息技术C.服务产业D.知识转让E.人力素质95、城市用地的属性涉及以下()的特性。A.自然属性B.政治属性C.社会属性D.环境属性E.经济属性96、城市交通调查时,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搜集方法有()。A.现场踏勘B.座谈法C.邮寄回收法。D.问卷法E.路旁询问法97、考核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要从()方面来衡量。A.迅速B.准点C.安全D.方便E.卫生98、在控制性具体规划中,对道路交通设施控制的重要规定性指标涉及()。A.道路定位与标高B.停车泊位C.公共站点D.出入口E.道路面积比例F.道路横纵断面形式99、城市一次送电电压为()。A.500kVB.330kVC.220kVD.110kVE.66kVF.35kV100、城市开发中常提到的“七通一平”中的“七通”是指()的贯通。A.给水管道B.排水管道C.电力线路D.电话线路E.热力管道F.燃气管道
答案:第1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就导致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就成为了城市。所以综上所述,形成初期城市的重要动因是人类劳动的大分工。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3:城市形成的重要动因;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2023左右。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主线动因。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第2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由于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等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吸引。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16: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城市化进程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达成30%。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长,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就达70%左右。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毕,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已转化为城市人口。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产业革命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局部城市化;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急进,城市化普遍发展,因素是生产力的急进。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线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乡化水平也越高。第3题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城市的中心作用强,就能带动周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经济水平高,则促使中心城市更加繁荣。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7: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长,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映的结果总是数倍于本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长,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经济增长不也许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限度扩散到周边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减少,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间分布。第4题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在经济职能中又可分为工业、交通运送外贸、商业、金融、旅游等职能,对工业职能还可进一步按部门和行业细分。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21:城市与区域的互相关系;区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层级;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乡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重要表现在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这些区域条件涉及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区内各重要城乡之间的职能分工。第5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经济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它是生产、互换、分派、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较集中的场合。它的多级性决定了中心城市的多级性。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21:城市与区域的互相关系;区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层级;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乡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重要表现在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这些区域条件涉及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区内各重要城乡之间的职能分工。第6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B、C两项说法是错误的。D项的对的说法应为可连续发展的内涵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重要理论☆☆☆☆考点13: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连续发展;1987年,布伦特委员会即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连续发展的理念。1.可连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内涵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可连续发展的观念源自于因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对环境的保护。2.《21世纪议程》:关于促进稳定的人类居住区的发展;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房;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管理,其中特别强调城市管理;并规定通过各种手段采用有创新的城市规划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促进可连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促进供水、排水和固体废物管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在人类居住中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送系统;加强多灾地区的人类居住区规划和管理;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居住区开发的能力。第7题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中国21世纪议程》阐述的是中国可连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而A、C、D三个选项都不够全面,只是说到其中的三个部分。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重要理论☆☆☆☆考点13: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连续发展;1987年,布伦特委员会即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连续发展的理念。1.可连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内涵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可连续发展的观念源自于因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对环境的保护。2.《21世纪议程》:关于促进稳定的人类居住区的发展;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房;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管理,其中特别强调城市管理;并规定通过各种手段采用有创新的城市规划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促进可连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促进供水、排水和固体废物管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在人类居住中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送系统;加强多灾地区的人类居住区规划和管理;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居住区开发的能力。第8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B、C、D都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的体现。考点: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考点1:城市规划的作用;1.作为国家宏观调整手段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行工具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构架城市规划的主线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运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的的综合性手段。第9题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后者涉及的各项内容往往受现行行政区的局限,最佳是从大到小逐级进行。考点: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考点9:区域规划的类型;1.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性来划分:a.城市地区区域规划;b.工矿地区区域规划;c.农业地区区域规划;d.风景旅游及休、疗养地区区域规划;e.大中河流综合开发运用的流域规划。2.按我国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省区、地区和县区三级区域规划。3.按地区开发限度为标志划分:新开发地区规划和已开发地区规划等。第10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城市总体规划要着重解决好城市发展方向、战略和城市布局结构等重大问题,同时要配合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做好各类工程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别是对城市防火规划要引起高度重视。考点: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考点1:城市规划的作用;1.作为国家宏观调整手段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行工具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构架城市规划的主线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运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的的综合性手段。第11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质的自然堆积情况产生的地基承载力的差异,对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合理布置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地基土质常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其物理性质,从而对地基承载力带来影响。特殊的地质现象对城市用地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如间断流水在地层表面冲刷形成的冲沟使用地支离破碎,特别在冲沟的发育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给工程建设带来困难。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重要方法;1.调查内容(1)区域环境调查:a.城市化水平:城乡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也许;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乡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长量。b.城乡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性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乡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应水平、运用率。(2)历史环境调查: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3)自然环境调查: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4)社会环境调查: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公司和社区。(5)经济环境调查: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6)城市土地使用。2.重要方法(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11:工程地质条件;土质与地基承能力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安全。第12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滑坡是由于斜坡上大量坡体(土体和岩体)在风化、地下水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导致的。常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崩塌的成因重要是由山坡岩层或土层的层面相对滑动导致山坡体失去稳定而塌落。当裂隙加大,且节面顺向塌崩的方向,极易发生崩落。过份的人工开挖特别容易导致坡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崩塌。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重要方法;1.调查内容(1)区域环境调查:a.城市化水平:城乡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也许;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乡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长量。b.城乡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性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乡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应水平、运用率。(2)历史环境调查: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3)自然环境调查: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4)社会环境调查: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公司和社区。(5)经济环境调查: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6)城市土地使用。2.重要方法(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12:滑坡与崩塌;滑坡是由于滑坡体沿一定滑动面向下滑动而导致的,不稳定的滑坡体及其下滑方向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第13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互相关系的学说,是随着着资本主义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送业和城市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21: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1.城市土地的基本特性承载性、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地租与地价。级差地租:不同土地或同一土地上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开发限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地租。级差地租又分为级差地租I、级差地租II,两者概念区别判断。2.土地经济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3个层次:(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城市规划。(3)因子层:从更小的侧面反映对土地使用产生的影响。第14题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由于现代化的工业组织形式和工业劳动组织的社会需要,在新城建设或旧城改造中,都力求将那些单独的、小型的、分散的工业公司按其性质、生产协作关系和管理系统组织成综合性的生产联合体,或按组群分工相对地布置成为工业区。而那些现代化的大型工业联合公司,则多数规定独立设立,建立生产生活综合区,无论是工业区或综合区,都要协调好其与水陆交通系统的配合,协调好工业区与居住区的联系,控制好工业区对居民居住及整个城市的环境影响。第15题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城市规划分两个阶段。分区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运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进一步的规划安排。答案B、C属概念错误,答案A不全面。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1: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各层次规划之间的互相关系;1.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两个阶段。2.总体规划涉及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城乡体系规划、分区规划。3.具体规划涉及控制性具体规划、修建性具体规划、修建设计。4.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框架第16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拟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有三方面:一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规定,二是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三是该城市自身所具有的条件,涉及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及现状基础条件。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38: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1.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编制基础资料文献:城市历史、自然条件、城市人口资料、工业与仓库、城区道路交通、对外交通、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及人防。(2)城市用地现状图。(3)城市用地现状的综合分析。(4)城市用地评估图。(5)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专项座谈会。(6)基础资料的分析研究。2.拟定城市性质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3.预测城市人口,拟定城市规模(1)城市人口: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构成、劳动构成、职业构成、城市人口变化(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2)城市用地规模。(3)城市总体布局。(4)专项系统规划。第17题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城市排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的重要内容涉及估算分区的雨水、污水排放量,按照拟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拟定排水管的位置、控制管径以及重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41:分区规划涉及的内容;分区规划应当涉及下列内容:1.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2.拟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3.拟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拟定支路的走向、宽度以及重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位置和控制范围;4.拟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规定;5.拟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重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第18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城乡体系规划文献涉及规划文本和附件。附件又涉及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28:城乡体系规划的工作方法;1.基础资料收集历史资料、现状资料、规划发展资料、体系外部资料、体系自身资料。2.环节准备、分析、预测、立意、规划、评估、成果。3.成果文献和图纸。第19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在自然环境的调查中,重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自然气象环境;自然生态环境。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重要方法;1.调查内容(1)区域环境调查:a.城市化水平:城乡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也许;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乡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长量。b.城乡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性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乡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应水平、运用率。(2)历史环境调查: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3)自然环境调查: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4)社会环境调查: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公司和社区。(5)经济环境调查: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6)城市土地使用。2.重要方法(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第20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常见的方格网加放射式道路是城市混合式道路系统的一种。此外尚有一种链式道路网。考点:第五章重要专项规划☆☆☆☆考点8: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1.干道网类型: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混合式。2.道路网性质:常规和快速。3.功能:交通性路网、生活服务性路网。4.道路衔接:低速让高速,次要让重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第21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客运交通枢纽必须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有方便的联系,可采用组织立体交通的方式。考点:第五章重要专项规划☆☆☆☆☆考点9:城市交通枢纽布局;城市交通枢纽涉及货运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及设施性交通枢纽3类。停车场涉及城市中心停车场、城市重要出入口停车场、超级市场和大型城外游憩地的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按照城市人口每人0.8~1.0m2第22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按车站所处的地位可分为起点站、终点站、中间站和区段站。考点:第五章重要专项规划☆☆☆☆☆考点14: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重要设施及规划规定;1.基本概念城市交通的概念是指人和交通运送工具在水、陆、空线路上的流动过程。通常分为市际交通(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2.对外交通(1)铁路交通:速度快、运量大,通过性好,不受天气、气候限制,但一次性投资大,建成之后运送成本较低。站场起重要作用,涉及会让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客运站。客运站:位置要适中,靠近市中心。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区边沿,大城市则应进一步城市中心区边沿,方便旅客。(2)公路交通:一次性投入大,速度快,运送方便,减少装卸损耗,运量小,运送成本高。分类:国道、省道、县道3类。分级: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120km)、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客运站:常设在城市中心区边沿,用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连。(3)航运交通:运送成本最低,运量大,速度低,易受天气、气候影响。港口分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水深10米(4)航空交通:速度高,运量小,运送成本高,投资大,易受天气、气候影响。航空港:大型机场(7000×1000m)、中型机场(5500×1000m)、小型机场(4000×1000m)。净空规定:机场跑道轴线位于城市侧面相切位置,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边沿最小距离为5~7km;轴线通过城市,则跑道靠城市一端与市区边沿距离,至少应在15km以上。与城市距离:交通30min以内。第五章重要专项规划☆☆☆考点17:长途汽车站的类型;长途汽车站涉及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和混合站。第23题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D项应当改支流为干流。考点:第五章重要专项规划☆☆☆☆☆考点30: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1.防灾措施可以分为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两种,也可称为软、硬措施。2.重要灾害防灾标准(1)防洪标准:以洪水重现期大小体现。≥150万人口城市,重现期按≥22023设计标准;150~50万人口城市按200~12023设计标准;50~20万人口城市按100~50年设计标准;≤20万人口城市按50~2023设计标准。②抗震标准: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6度是强震,7度是损害震。③消防标准:参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④人防工程:战时留城人口约占城市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的面积标准建设人防工程.居住区则按总建筑面积的2%设立,或按地面建筑总投资的6%左右进行安排。(3)城市生命线系统①设施高标准设防;②设施的地下化;③设施节点的防灾解决;④设施的备用率。第24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当城市设防烈度为8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2m考点:第五章重要专项规划☆☆☆☆☆考点30: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1.防灾措施可以分为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两种,也可称为软、硬措施。2.重要灾害防灾标准(1)防洪标准:以洪水重现期大小体现。≥150万人口城市,重现期按≥22023设计标准;150~50万人口城市按200~12023设计标准;50~20万人口城市按100~50年设计标准;≤20万人口城市按50~2023设计标准。②抗震标准: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6度是强震,7度是损害震。③消防标准:参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④人防工程:战时留城人口约占城市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的面积标准建设人防工程.居住区则按总建筑面积的2%设立,或按地面建筑总投资的6%左右进行安排。(3)城市生命线系统①设施高标准设防;②设施的地下化;③设施节点的防灾解决;④设施的备用率。第25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财政是关于利益分派和资源配置的行政。考点:第六章城市规划的实行☆☆☆考点8:城市规划实行的财政机制;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参与社会产品分派和再分派过程中与各个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是关于利益分派和资源分派的行政权利和行为。政府可以按规划规定通过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投资兴建某些重要城市设施。通过资助方式促进公共工程建设。还可发行债券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加强城市建设。通过税收杠杆促进和限制某些投资和建设,实现规划目的。第26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192023英国产生第一部城市规划法《住房和城市规划法1909》。这部法律授予地方当局编制用于控制新住宅区发展规划的权力。第27题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提醒:随着人类对生产方式的改善,生产力得到提高,逐步出现剩余产品,商品互换形式出现后,产生商业,并成为专门者,于是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本来的居民点也发生变化,以农业为主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因此,也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3:城市形成的重要动因;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2023左右。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主线动因。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第28题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提醒:城市化也可以称为城乡化,由于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城市化水平指城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达工业化的限度。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14: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有一定的规律。城市化就是向城市发展,是人口集中到城市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增长,乡村城市化。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化,社会结构城市化,文化结构城市化,空间建设环境城市化,城市职能结构与内在结构的城市化。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15:掌握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水平的度量:城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29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提醒: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分为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从属经济部类则是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7: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长,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映的结果总是数倍于本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长,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经济增长不也许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限度扩散到周边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减少,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间分布。第30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提醒:城市发展机制有两种: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一个经济部类的规模扩大,产品和服务的供应成本就会下降,因而市场竞争能力就会增强。集聚经济是指城市产业之间往往具有关联性和互动性,一个部类的发展对于其他部类具有促进作用。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7: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长,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映的结果总是数倍于本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长,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经济增长不也许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限度扩散到周边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减少,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间分布。第31题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提醒:城市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具有空间属性,这是外部效应,涉及积极效应和悲观效应。建设城市铁路不仅可以改善北京现有交通状况,特别可以拉动北京市北部区域经济发展,促使其房产价格上升。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9:城市物质构成;城市物质构成涉及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其中公共领域的开发起主导作用。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具有空间属性,表现为可达性和外部效应两方面。可达性:空间联系的便利限度,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有关,影响城市的级差地租及空间分布。从水平方面:从中心到边沿可达性减少,物质环境分布为商业/商、居住、工业;从垂直方面:从下部到上部可达性下降。外部效应:城市经济学的一个突出表现,有正负两种外部效应。第32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提醒:现代城市物质环境构成要素的空间属性表现在垂直方位有很强的可达性,接近地面可达性强,并且垂直方位的可达性强于城市中的水平方位可达性,因此大中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综合体,亦即体现了一种集约化趋势。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9:城市物质构成;城市物质构成涉及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其中公共领域的开发起主导作用。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具有空间属性,表现为可达性和外部效应两方面。可达性:空间联系的便利限度,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有关,影响城市的级差地租及空间分布。从水平方面:从中心到边沿可达性减少,物质环境分布为商业/商、居住、工业;从垂直方面:从下部到上部可达性下降。外部效应:城市经济学的一个突出表现,有正负两种外部效应。第33题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提醒:城市空间规模的增大与城市人口增多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直接关系,也不属于城市化具体表现。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14: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有一定的规律。城市化就是向城市发展,是人口集中到城市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增长,乡村城市化。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化,社会结构城市化,文化结构城市化,空间建设环境城市化,城市职能结构与内在结构的城市化。第34题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提醒:城市形成一定规模以后,会对人口的集聚产生引力作用,规模越大,引力也越大。一方面被吸引的是其周边的地区,另一方面是较远地区,随着距离加大,这种引力逐渐减少。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21:城市与区域的互相关系;区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层级;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乡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重要表现在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这些区域条件涉及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区内各重要城乡之间的职能分工。第35题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提醒: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同时《周礼》中对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记述。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重要理论☆☆☆☆考点2: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1.文献《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区域城乡研究的先河。《管子》:打破《周礼》规划的单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规划理念。2.规划理念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终体现了农耕文化时代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并重的整体观念,城市格局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以图腾崇敬为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形态,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3.典型城市(1)唐长安城:中轴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2)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第36题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提醒:城市美化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统。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重要理论☆☆☆☆考点4: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1.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随着着城市问题的产生,人口暴涨,居住环境恶劣,交通拥挤,卫生、清洁问题突出。2.知识背景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莫尔、欧文、傅立叶)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奥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行的行政权力实验。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结合。奥姆斯特德的纽约中央公园。伯汉姆完毕的芝加哥规划则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第37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提醒:英国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米面顿·凯恩斯属于第三代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其特点是城市规模比第一代、第二代卫星城扩大,并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及公共福利设施。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重要理论☆☆☆考点6:城市分散发展模式----从田园城市到新城;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代卫星城仅供居住之用,有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但生产与公共生活仍有赖于母城解决,称为卧城;第二代卫星城提供居住和一定的工业与服务设施,可以使一部分人在本地工作,但另一部分人仍去母城,对问题解决不彻底,称半独立的卫星城;第三代卫星城即独立的新城,距大城市约30-50km,有相应工业区与居住区,有配套的文化福利设施,可以保证居民在本地就业和生活。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强调了新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自身周边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互相作用,成为城乡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定的截流作用。第38题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提醒: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还包含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重要理论☆☆☆☆考点11: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1.《雅典宪章》(CIAM,1933年):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人的互相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获得基本生活质量;与自然协调。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提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的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的它们之间的互相依赖性和互相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义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应努力去发明一个综合多功能的生活环境。第39题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提醒:西谛针对当时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忽视城市空间艺术性状况,在《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中提出:我们必须通过对城市空间各类构成要素的互相关系的探讨,揭示设施之间及与人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重要理论☆☆☆☆☆考点5:现代城市规划的初期思想;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限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2.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3.其他的探索(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送问题为前提;(2)戈涅的工业城市: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组织功能、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对当今城市设计产生影响;(4)格迪斯的学说:城市--区域研究;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这一思想经芒福德等人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第40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提醒: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可以改革社会,通过对城市现状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也许,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未来规划方案。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重要理论☆☆☆☆☆考点5:现代城市规划的初期思想;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限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2.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3.其他的探索(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送问题为前提;(2)戈涅的工业城市: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组织功能、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对当今城市设计产生影响;(4)格迪斯的学说:城市--区域研究;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这一思想经芒福德等人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第41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提醒:有机疏散理论明确提出应保护城市中新的和老的价值。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重要理论☆☆☆☆考点7:城市分散发展模式----有机疏散理论;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目的: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保护一切老的、新的使用价值。把大城市这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互相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方法:“对平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广亩城:赖特的主张是将城市分散发展推向极端的状态,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互相联系。根据这一理论,城市就成为地球表面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第42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提醒:综合规划是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通过对城市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结构的研究,揭示这些要素的性质、功能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全面分析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从而在整体上对城市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重要理论☆☆☆☆考点10: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1.综合规划:以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特性: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2.分离渐进规划: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3.混合审阅规划:基本决策--综合规划;项目决策--分离浙进规划。4.连续性城市规划: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第43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提醒:1987年布伦特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定义了可连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重要理论☆☆☆☆考点13: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连续发展;1987年,布伦特委员会即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连续发展的理念。1.可连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内涵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可连续发展的观念源自于因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对环境的保护。2.《21世纪议程》:关于促进稳定的人类居住区的发展;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房;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管理,其中特别强调城市管理;并规定通过各种手段采用有创新的城市规划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促进可连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促进供水、排水和固体废物管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在人类居住中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送系统;加强多灾地区的人类居住区规划和管理;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居住区开发的能力。第44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提醒:实现可连续发展的前提是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重要理论☆☆☆☆考点13: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连续发展;1987年,布伦特委员会即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连续发展的理念。1.可连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球馆场地租赁管理制度
- 高校语言文字工作总结与反思
- 交通运输工程售后服务体系方案
- 餐饮行业装修施工方案
- 高校外籍学生应急预案
- 无子女夫妻的离婚协议书
- 超市食品留样与检验制度
- 美容整形行业安全管理预案
- 2024年度企业市场推广与营销合同
- 2024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变配电设备安装工程合同
- 【自考复习资料】00776档案学概论(章节考点)
- 1.3+化学键【中职专用】(高教版2021通用类)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动物的进化历程:从古生物到现代物种的进化过程
- 石墨聚苯板与普通EPS对比分析
- 信访工作课件
- 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年度总结报告
- 物联网政策和法规
-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污水处理厂管道工程施工方案1
- 齿轮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及夹具设计
- 化学锚栓承载力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