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2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学案29《组合型程度型及逆向型选择题》_第1页
新课标2022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学案29《组合型程度型及逆向型选择题》_第2页
新课标2022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学案29《组合型程度型及逆向型选择题》_第3页
新课标2022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学案29《组合型程度型及逆向型选择题》_第4页
新课标2022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学案29《组合型程度型及逆向型选择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组合型、程度型及逆向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题型特征】

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表述关系的题干;②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③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角度有两个:一个是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事件或同一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归类组合,这种情况考查的知识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思考的能力;另一个是将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历史事件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种情况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考查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因此,组合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典例分析】例1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我们能从中得到的信息有()

图一图二①民族资产阶级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生存艰难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具有革命的一面③由于资金少、规模小和技术力量薄弱等特点,民族资产阶级不敢与压迫剥削阶级彻底决裂,具有妥协的一面④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用排除法。从图一中可以判断①②是正确的,从图二中的曲线走势可以断定一战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高峰期,故④正确;③本身说法正确,但从图中无法提炼出此信息,故不能入选。

答案C例2观察图片,能从图片中得出的信息是()

①皇权至高无上②丞相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③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④太尉掌管军事

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用材料解析法。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由此可知③正确。从图中的箭头和情景可以看出丞相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皇权至高无上,由此可知①②正确。④从图中看不出来,可排除。C

例3“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牛顿的发现()①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②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④使人们开始从关注宇宙自然到关注人类本身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D.③④

解析

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结合材料给出的信息人们用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可知材料反映了牛顿的理论在人类思想解放方面的促进作用;①与题意不符合;②表述错误;④说的是古代西方的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C方法探究——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技巧对于四选三式的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比较简单,排除包含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的选项即可;如果某一选择肢在四个选项中都存在,这一选择肢是必选内容,不必审看;对四选二式的组合型选择题,肯定法与否定法结合使用;对不定量的组合型选择题,即符合题意的选择肢不定,少则一个,多则四个或四个以上,这类题一定要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解题对策(1)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2)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得出正确答案。(3)辨别法,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选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题意。程度型选择题【题型特征】

又称最佳型选择题,此类题型在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他选项因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此题型涉及的理论含量较高,能力要求层次也较高,难度相对较大,表现为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是近几年高考的主打题型,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典例分析】例1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外交知识的理解,是典型的程度型选择题。4个选项都是新中国对外方面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国际社会”主要指国际政治及生活;安理会是联合国唯一有权决定是否动用武力维和的机构;中国担任常任理事国,也确实起到了主要的积极作用,答案为A。A例2

下表是1915年中国纱锭的盈利指数,形成这种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年份盈利投资1915-4.3819167.61191736.93191821.43191970.56A.民族工业出现“短暂之春天”B.“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C.引进大量的先进设备与技术D.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能力。表格中1915年到1919年的盈利指数是大幅度提升,表明此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题目问的是原因,而A是表现,B、C、D是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最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故选D。答案D

例3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谐人民关系的措施是()

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解析

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进而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这些措施致使美国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最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谐人际关系。D解题对策解答此类选择题要求学生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中选优、汰沙取金”,找出最佳选项。具体方法有:(1)排除法:即排除表述存在错误的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的选项和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2)比较分析法:即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入选的选项常有以下的毛病,“以偏概全”“范围过大”“过于间接”等;(3)基本理论分析法: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如主观与客观、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发展的观点、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佳选项;(4)联系历史背景分析法,即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找出最佳选项。而错误选项,常有以下问题:范围过大,以偏概全,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逆向型选择【题型特征】

逆向型选择题,就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的选择题,也称为否定选择题。此种题型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典例分析】例1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美国、法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成为帮凶,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要求。D例2

中共“二大”指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对这一论断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这一论断的依据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目标

C.为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提供了政治基础

D.开始改变单纯依靠工人阶级开展斗争的策略

解析

中共“二大”是在正确分析了国情后制订的民主革命目标。中共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所以A项错在“开始”。A例3

关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新确立,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美国拥有特殊地位,我们要彻底否定

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值得肯定

C.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方向发展,值得肯定

D.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值得肯定

解析

尽管美国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拥有特殊地位,但是它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A解题对策(1)概念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对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正误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4)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1.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A.猪的骸骨B.稻谷遗存

C.炭化谷粒D.贮粮窑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地域差异明显,南稻北粟(谷)。而猪南北均有养殖,D项南北均有。故选CC2.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小农经济()

①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③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学生易错选D。错选的原因在于对自然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不全面,仅仅掌握住了它的一些基本特征,认为在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式的家庭生产下农民生活富裕安定。正确的理解应是:自然经济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即落后性和脆弱性,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在无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勉强可以度日,而绝不是富裕详和的生活。A3.《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可知,井田之外已经出现了私田,并受贵族的重视,说明井田制开始瓦解。而封建土地私有制到战国时才完全确立下来。D4.下列关于我国坊市与城镇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自周秦至唐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③唐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④明清时期城市的商业性、生产性增强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本题易错选带②的选项。错选原因在于对中国城市发展的阶段特点认识不清。误认为中国古代城市的职能一直是以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为主。正确的理解应是:中国古代城市自周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自宋至明清城市的经济职能不断增加,尤其是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选②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A5.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对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

C.两岸经济贸易互补

D.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

“百货皆取资于内地”“歉收,贩运台湾仓谷”等信息可知,A、B、C三项均符合题意。只是在歉收时,才从台湾贩运粮食供应内地。D6.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最客观的应该是()

A.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给印第安人带来无穷灾难

B.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的先驱

C.哥伦布的行为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D.哥伦布的行为是进步的,对近代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本题学生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在于对欧洲殖民扩张行为的评价标准认识不清,误认为哥伦布的行为完全是消极的,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无穷灾难,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正确的理解应是:评价历史事件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看这一事件

是否正当;二是坚持生产力标准,看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评价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则。因此对哥伦布的行为评价应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有着巨大的进步作用。

答案C7.垄断组织(大企业)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新技术革命的出现

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C.资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资本主义的日益腐朽

解析

本题学生易错选D。错选原因在于对垄断组织(大企业)出现的根本原因认识不清,误以为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日益腐朽的结果,而认为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制度腐朽的表现。正确的理解应是:垄断组织是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从而产生了垄断组织,由此可见垄断组织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B8.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本题学生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在于对“外国经济侵略”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认识不清,误以为外国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只会带来阻碍作用。不能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去评价认识问题。正确的理解应是:外国的经济侵略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在客观上也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也为民族工业吸收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提供了便利条件。答案A9.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A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B.“欧风美雨”的产物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D.洋务企业的诱导

解析

本题学生易错选A。错选原因在于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最主要原因理解不清,误以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正确的理解应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促使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能。C11.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D.中国资产阶级受利润的驱使,积极兴办企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1912~1921年,紧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即可判断出一战使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发展阻力大大减轻,从而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答案A12.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当时修建铁路受到顽固人士的反对B.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C.此人认为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D.此人认为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是不适宜的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可知铁路的修建是不顺利的。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但材料并未涉及风水问题。答案D13.洋务运动期间著名的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已经注重宣传作用。其广告文字为“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我们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准确全面的一项是()①轮船招商局经营范围广泛②注重提高服务质量③有利于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④中国近代航运打着西方文明的烙印⑤有利于打破外国垄断我国航运业的局面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A1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解析

本题以“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这一主题切入,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兴起,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开埠通商使外国输华商品激增。而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不等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瓦解。A15.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其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世纪末指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包括A、B、

D三项,而C项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C16.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C.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D.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审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戴高乐认为经济应该既有计划,又有市场,而C项只看到了戴高乐主张的一方面,因此是片面的。C17.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教训是()

A.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要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D.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放弃马克思主义必然导致思想混乱,苏联党和国家的性质也必定会发生改变;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D18.下列对1956年中国社会重大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

本题有的学生易错选B,错误原因在于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与新中国的成立是同时的,其实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变化是在1956年。学生排除A是误以为在总路线中提出了工业化的主张,那么“一五”计划完成以后,工业化就应该实现了,其实“一五”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A19.“四大件”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80年代后: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彩电;当前:DVD、手机、电脑、汽车。导致“四大件”不断演变的决定因素是()

A.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

B.企业对利润的追求

C.旧的“四大件”不够实用

D.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四大件”的变化反映的是人们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的发展变化,因此从根本上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D20.下列关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PEC摒弃了意识形态的组成模式

B.APEC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C.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D.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解析

本题有的学生易错选D,错选原因在于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性质理解不正确。正确理解应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只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盟,而不是一个政治联盟。B21.假如你是一位墨西哥的农民,2003年参加了由5

万多人在首都举行的反对全球化浪潮的游行示威。那么,你反对全球化浪潮的主要理由是()①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实力的优势,掌握着主动权,往往是获利者②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成本高等原因,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③发达国家把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迁到墨西哥,破坏了自然环境④发达国家对墨西哥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引发生态危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最大获利者,发展中国家常处于不利地位。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更加剧了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