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1、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情境中熟悉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章
2、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详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能通过实际探究,感受到数学的简洁和有用之美。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对位置的学问有肯定根底,但主要建立在方位上面,比方前、后、左、右或者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而用数对来表示平面上的点,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新学问,但本课的例题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场景也是学生特别熟识的教室座位,因此,学生对于学问点的生成应当比拟顺当和自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列和行的意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挨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引入
通过家长会查找座位引入课题。
你是如何给家长描述你在教室里的位置的?
活动2【讲授】明确行和列的含义
1、规定列和行。
(1)以教师的方向规定列和行的含义。
(2)用第几列和第几行的方式说一下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2、明确数学上列和行的含义。
(1)展现竖列横行。
(2)演示列左起行下起的一般状况。
活动3【活动】用数对表示位置
1、尝试用更简洁的方式(数字)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2、找出他们表示方法的共同点。
(1)都有两个数字。
(2)左列右行。
3、引出数对的概念。
4、数对的读法。
5、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活动4【活动】嬉戏-点兵点将
1、点单兵。
(1)位置在数对(4,4)的同学。
有什么一样点?
4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用一个数字可以表示出精确的位置吗?
(2)位置在(5,4)和(4,5)的同学。
有什么一样点?
可以交换位置吗?
2、第3列。
(1)用数逐一报出自己的位置。
(2)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第3行。
(1)用数对逐一报出自己的位置。
(2)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活动5【活动】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上的点
1、比照教室平面图和动物园平面图。
(1)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0既列的开头,又是行的开头。
2、用数对表示场馆的位置。
3、在平面图上表示指定位置的场馆。
活动6【练习】学会应用
1、练习1
2、挑战自我。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二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
2、利用已有学问,经受探究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把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正确把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共性调整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环节
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一、创设情创设“打电话”的情境,
有打长途电话的阅历。境
1、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争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二、自主探2、组织学生探究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究,创立数得数时,在探究之前,先引导学生比拟这两个算式
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学模型
假如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学问转
化为已有的学问。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一样的倍数,使除数变
成整数,再根据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展计算。1、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
三、稳固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与应用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
比除数小,商的整数局部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应时要引起学生的留意。
2、练一练/1,2,3——补充练习:
1、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4.68÷1.2=□÷122.38÷0.34=
□÷□5.2÷0.325=□÷325161÷0.46=□÷□2.笔算。6.84÷0.91225.84÷1.799.6÷41.5
220.5÷147
3
4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立数学模型三、稳固与应用
呈现中国银行20xx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首先引导学生进展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存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依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2、练一练:P71/1,2,3,4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
四、总结。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
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留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
依据学生的练习状况进展小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三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2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把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2、学生在按挨次进展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策略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把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爱下棋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教师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置中国象棋和围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再问:想一想,要求李教师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什么?请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并与同学沟通。
指名板演,并组织讲评。
提问:假如列综合算式解答这道题,可以怎么列?
依据学生答复板书:12×3+15×4。
2、提醒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绽开教学
1、教学例1。
启发:你会算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吗?请同学们先依据例题中的填空想一想,这道算式可以按怎样的挨次计算?再试着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察,并指名板演。
追问:你觉得按这样的挨次计算正确吗?能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来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吗?
比拟分别计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两种状况。提问:谁的计算过程更简单一些?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一道三步混合运算的算式,你能试一试吗?先算出结果,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按怎样的挨次计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察,指名板演。
(2)反应,说说这道题的运算挨次。
3、引导归纳。
谈话:今日我们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都是不含括号的算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按怎样的挨次计算?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学生沟通。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做练习十一第2题。
(1)出示左边一组题,比拟一下,它们有什么一样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练习后,试着解释两道题得数相等的道理。
(3)出示右边一组题,让学生先按挨次计算,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这两道题的一样点和不同点。
组织沟通。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出示题目,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合唱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要求书法组和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要先算出哪个组的人数?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组织反应。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附录局部)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附录局部)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把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挨次。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准时稳固新学的运算挨次,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挨次。
3。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应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挨次,并进展正确的计算。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预备:例题插图教学过程:一、复习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⒈教学例题1。
⑴出例如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需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挨次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挨次。
⑴比拟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⑵提问:假如题目中同时消失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提醒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觉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⒈完成练一练108页,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五、布置作业
2、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挨次。
2、通过比照、估量等针对性练习,帮忙学生把握有关混合运算的挨次。
3、通过合作和沟通培育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挨次,并能正确进展计算。
通过合作和沟通培育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力量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今日我们将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1、出示109页习题插图和问题,明题意尝试列出算式
(1)先让学生说说场景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什么?
(2)依据大家对题意的理解,那么要求一支钢笔和一个订书机总共多少元该我们可以怎样运算?你有几种方法进展运算?
【让学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然后和同桌争论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最终沟通总结方法,并板书出各种方法。】
2、沟通探究结果,并让学生明白每一种算式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3、自己列出的算式进展计算,最终沟通计算结果。
重点引导学生沟通:两步混合运算算式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依据数量关系为什么要先算?【通过该教学点让学生理解相应的运算挨次】
4、教学“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列式计算;
(2)组织沟通,在沟通中明确运算的挨次。
5、总结运算挨次: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1)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进展表达;
(2)加以归纳形成清楚的熟悉。
三、稳固提高1、完成书本练一练
让学生明确题意然后指导学生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敏捷地选择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集体沟通。
四、适当总结,完成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剩余习题和第6题(自己提出的问题也要完成)
3、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日常生活阅历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2。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转变原来运算挨次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
3。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小括号有转变原来运算挨次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理解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沟通,引入课题
同学们,昨天我到百润发大卖场买了一件80元的T恤,我一共带了100元,你们帮教师算算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几双?学生计算,然后沟通自己计算的方法。
依据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进展敏捷的引入,并板书课题。
例:【假如学生状况全部是:100-80=20(元)20÷5=4(双)分步骤做那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都是用分步骤的方法进展计算的,那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今日我们将学习新的学问—『课题』】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1、确定计算方法可能一:在学生自己探究引入题的时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还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组织学生充分感受。
组织学生争论:解决例题中问应当先算什么?列成这样的综合算式对不对?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才能解决哪一步必需先算的问题?
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
可能二:在学生自己探究引入题的时候,也有可能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让学生说明他的想法,肯定要说明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组括号,用意是什么?学生说明后,马上表扬这样的学生,并让学生开头自学课本第34页。
2、让学生充分感受需要转变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挨次,组织争论:在自学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3、组织学生感知明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试一试”,可以指名2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书上,最终校对结果并再一次明确运算挨次。
三、稳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应当先算什么?
(2)、任意选择2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体校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分组完成每组算式,并让3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3组题;
(2)引导学生观看每组题,说说运算挨次的不同,并校对结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读题,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进展解答,指名2位学生进展计算【可以选择性地选择学生板演,一差一优有利于发觉问题】;
(2)就板演结果进展校对结果,口头统计学生错误状况,并指出错误同学的错误,明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的理由;
四、简洁总结,完成作业P35“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4、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挨次,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能依据一些常见的根本数量关系式进展分析、列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复习:
1、学生练习:(841-41)÷25×4讲评学生简单有的错误:=800÷100=8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指出: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当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其次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级的,应当按挨次来计算。
2、添上括号,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240÷40+20×2=890-30÷3×5=400
90-30÷3×5=100建议学生:(1)按现在的运算挨次算一算结果;(2)自己尝试添加括号;(3)沟通。在沟通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肯定的推理过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试。
小结:混合运算肯定要先观看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挨次,然后再开头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编题组练习:
(1)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指出:这是我们一年级学习的解决实际问题,它只要一步就能解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个根本的数量关系式?板书:男生+女生=总人数
(2)现在我们要改遍这题,“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句不变,把“女生有15人”这句信息不直接告知,可以怎么说?(比方:女生比男生少10人)这样题目就变成了两步计算的问题了。
比拟两题:什么没变?(根本的数量关系式没变)在列式的时候还是要“对号入座”:男生“25”,女生“25-10”,加起来的的时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数的“25-10”加个小括号,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晰了。
(3)现在连续改编,要把这题改成三步计算的问题,信息“男生有25人”可以怎么改?(比方: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2倍少5人)
这句信息是变了,根本的数量关系变了吗?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列式:男生“15×2-5”,女生“15”,再把两局部合起来。
比拟小结:解决实际问题从一步进展到三步,其实许多题的根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不变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晰这题的根本数量关系式,再做到“对号入座”。
2、书上的第8题,学生读题,说说这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式:边长×边长=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
介绍:铺砖时,这间房子的面积是不变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铺的方砖面积比拟小的时候,需要的块数就会比拟多;反之,方砖的面积比拟大,需要的块数就比拟少。“小面积×块数=大面积”,这里的小面积指的是方砖的面积,大面积指的是房间的面积。这个关系式还可以反过来说“大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块数=小面积”。学生列式解答该题。
3、书上第9题,学生读题,说说该题的根本数量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书上的两个问题。
沟通: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要留意学生提的问题是否都适宜。
练习十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和比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存解决问题的阅历,进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检查口算本练习状况、布置今日的口算作业。
一、完成书上的练习:
1、第1题:(1)学生看题后,把每个算式的第一步先划线,再沟通。(留意第1小题可以同时先算乘法和除法。)
(2)把这四题做在作业本上。
(3)补充75×12、280÷35的简便算法:75×12=(25×4)×(3×3)=100×9=900280÷35=280÷7÷5=40÷5=8做完后沟通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1)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2)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3)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2、第2题:你能直接在每组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吗?审题:要“直接”比,不是在计算之后。
先请同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沟通推断的依据。
3、第3题: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让学生先自己观看各算式的特点(如左边两题是连加,右边的是连乘),可以如何简便?各是运用了学过的哪些运算规律?
指出:不能随便转变运算挨次,而是要依据肯定的运算规律。沟通后,把这4题写在作业本上。留意小括号的运用。
4、第4题:学生看懂题意,先说说这题要用的根本关系式是:单价×数量=总价
再读第一个问题,说说在估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把单价看成某个接近的整百数)说说最终估量的结果是多少?
算一算:学生在本子上完成这题的计算。
比一比:把估算的结果和列式算得的结果比拟,说说估算和笔算价值分别在哪里。
二、布置回家思索p。42的思索题要求用脱式计算在自己的本子上。(能做几题算几题)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评昨天的回家作业(p。42的思索题,要求学生填写符号后,用脱式计算):学生作业中消失的错误:1、(3+3)÷(3-3)=6÷0=6指出:除数不能为0,“6÷0”这个算式没有意义;2、(3×3+3)÷3=9+3÷3=12÷3=4
指出:括号里有2步,先算乘,加没算,移的时候要把括号也移下来。3、(3+3)+3÷3=6+3÷3=9÷3=3
指出:看计算的过程,先算加,再算加,最终算除;但开头的算式应先算加,再算除,最终算加。所以还应加上“[]”,变成“[(3+3)+3]÷3”4、[3×3-3]÷3=[9-3]÷3=6÷3=2
指出:在小括号的根底上,才有中括号,不能直接写中括号。5、补充:3+3-3+3=6-6=0或3×3÷3×3=9÷9=1
请学生说说上面两题对吗?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算式怎么改得数就对了?通过上面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学生练习:
,请学生做在自己的本子上,再一一沟通。提示:第1题除和乘可以同时算。
三、布置作业:第6、7、8题
其中第7、8题要求学生写出根本的数量关系式。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熟悉中括号,理解并把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挨次,并能正确地进展运算。
2、让学生经受熟悉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挨次的过程,进一步积存学习数学的阅历,感受学问之间的联系。
3、培育学生仔细、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
教学过程:
检查回家做的计算作业。
一、教学例题:
1、出例如题,让学生看图后说说图的意思,教师整理成:合唱组:84人
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美术组:是航模组的2倍
看信息,分别让学生说说“航模组”、“美术组”的人数应怎么列式。板书问题: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问:解决这个问题用到哪个根本关系式?板书:合÷美=几倍
2、“对号入座”,对比关系式分别写上“84”、“(8+6)×2”。问:在它们中间添上“÷”行吗?为什么?(结合黑板上的算式,让学生说说它的运算挨次,发觉最终算的算式没有意义,不是我们想要的。)那我们想要的运算挨次是怎么样的呢?要实现这个想法,得请中括号来帮助。教师添上中括号,说清晰它的写法。指导读:84÷[(8+6)×2]
3、说一说:昨天我们讲到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一是括号、二是乘除、三是加减,今日我们学的算式中含有了中括号,运算挨次又该是怎样的呢?
先指名结合每一步算式的意义说,再指出:同样是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其他不变。4、学生练习,完成书上的例题
二、稳固练习:
1、在自备本上完成:540÷3+6×2,540÷(3+6×2),540÷[(3+6)×2]指名板演,结合讲评发觉问题,强调正确的运算挨次。
2、第3题。
看图后,请学生说清晰该题的信息,并说说列式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三、学生自己阅读,了解“你知道吗?”
四、学生作业:完成p。40剩下的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一)把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拟娴熟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力量。
(三)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
教学重点:
把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以及约等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口算
12+0.12=7.2-0.2=3.5÷0.35=
2.95+0.05=5-0.6=2.8÷0.14=
8÷12.5=1.2+2.8-3.99=4×1.72=
3.74+6.26=4.5×6=0.25×4÷0.2=
2÷4=20×0.2=20.75-9.5=
3.5×8×0.125=
2、提问
(1)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
(2)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3.7-2.5+4.6=3.6×6÷0.9=
(1)思索: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什么运算?运算挨次怎样?
(2)学生试算后订正。
3.7-2.5+4.6
=1.2+4.6
=5.8
3.6×6+0.9
=21.6÷0.9
=24
(3)小结运算挨次
①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其次级运算。
②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几级运算?运算挨次怎样?(①题中只含有第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题中只含有其次级运算,也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谁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以上两题的运算挨次?(一个算式里,假如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学习例2:35.6-5×1.73=6.75+2.52÷1.2=
(1)观看以上两题中含有几级运算?应先做哪步运算,后做哪步运算?
(2)学生计算后订正。
(3)小结。
以上两题都是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应先做哪级运算,后做哪级运算?
争论得出:一个算式里,假如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其次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先说出运算挨次,再算出得数。
①P37“做一做”;②3.6÷1.2+0.5×5。
思索:①上题假如要先算1.2+0.5应怎么办?(加小括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守时保证书我的责任承诺3篇
- 家庭责任关爱长辈2篇
- 公司营业执照转让协议书范本3篇
- 工程量增加补充合同协议范本3篇
- 保证书法律效力解读3篇
- 代办委托书格式说明3篇
- 化学分析项目研究框架3篇
- 粘土砖瓦生产环境治理考核试卷
- 塑胶跑道对运动舒适性的影响评估考核试卷
- 珠宝首饰行业供应链金融知识考核试卷
- MOOC 国情分析与商业设计-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大学体育-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光伏发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国家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
- DB64++1996-2024+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初中八年级数学课件-最短路径-将军饮马问题
- 信息论与编码期末考试题(全套)
- 医院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章程
- 房地产销售价格优惠申请表-
- 绿化自动滴灌系统施工方案
- 处理突发事件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