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第五册
课题一: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数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个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图;学生准备6捆小棒(每
棒1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教师每题读一遍,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6x49x35x39x77x3
8x57x54x86x82x9
2.指名回答问题。
(1)6个十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2个十是多少?
(2)8个百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3.先读数,再回答问题。
(1)4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十?
(2)800读作什么?它是儿个百?
(3)12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在学生摆的同时,教师也在黑板上
摆出来。然后提问: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样计算?w(20+20+20=60)
“用乘法怎样计算?"(20X3)“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每堆有20根小棒,一
共有3堆,也就是3个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X3。)
“20X3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想:每捆是10根,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X3=60。
教师可以结合叙述,在算式下面对照写出想的过程,如:
接着请两个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然后教学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教师告诉学生乘法的读法除了已经学过的一种外,还有一种,即20X3还可以读作“3乘
20”。
齐读两遍。
2.做第1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教师先出示题目让叙述用两种读法读出3个乘法算式。可以先让几个学习好的学
生做示范,然后把每个算式齐读两遍。接着再让学生口算这3道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20
X4,订正时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再分别做200X4和2000X3。做200X4时,
可提醒学生:你能不能按照刚才学的方法想出怎样算?如果学生有困难,还可以启发他们
想:200是几个百?2个百乘以4是几个百?必要时在200下面注明“2个百”。使学生明
确:2个百乘以4是8个百,也就是800,所以200X4=800。最后让学生做2000X3。订正
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在学生独立做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
情况,并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订正时,指名说•说左边两栏的计算过
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让学生在读乘法算式时用新学的读法读。
3.教学例2。
教师分步出示例2的图。先出第一组图。问:“这幅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带着学生数
出是300个。再出第二组图。问:“这组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00个)“现在有几个
300T?”(2个300)类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组图。最后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
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出乘法算式?"(300X4)”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读?”
(4乘300)“你能根据前面的计算方法,想出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吗?”可以让学生讨论。
可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的思考过程再整理
一下。
3.做第2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几个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然后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简要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一位数乘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的口算方法.在计算
时,我们一般把几十、几十、几千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用一位数去乘。
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第2页“做一做”第4题。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计算,你发现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在计算上有
什么特点?”让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被乘数、乘数、积在数的组成和写法上的共同点。“利
用这些特点怎样使计算简便?”使学生直观看到:这样都是可以看作将被乘数的最高位上
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结果后面补上相同个数的0。
对学生的语言叙述不必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基本正确地表达其思想即可。
四、小结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如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的另一种读法。)
“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想?”“有什么简便算法?”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1、2题。
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例3的正方体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下列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120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
(4)240里面有几个十?
(5)120里面有几个十?
在指名时,可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
2.口算下面各题。
10X5+6=20X3+9=300X2+60=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先出示12个正方体(或图),把其中的10个连在一起,剩下的2个正方体与10个正
方体中间稍空开些,让学生看清是多少个。(教师边出示正方体,边提醒学生注意有多少个
正方体。)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摆出(或贴出)第2行。同忖问:“又摆了几个正方体?”
“摆了几行?”最后摆出第3行,并问:“每行有多少个正方体?”“一共摆了几行?”“要
求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12X3”后,教师在图下面板书:12X3。然后,问学生是怎样想的,并让学生
用两种读法读一读算式。
接着问:“你们会计算12X3吗?”并说明:这就是今天要学的新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想一想12义3应该得多少。如果有学生用加法算出得数,应肯定结果的正确,并让学生继
续想用乘法解决办法。
启发学生看出左边是3个10,就是30;右边是3个2,就是6;30加6得36。对照图,使
学生看到: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3个12就是3个10和3个2的和。3个10
就是10X3=30,3个2就是3X2=6,它们的和是30+6=36。教师边讲解边在图上注释,
帮助学生理解。如:
2.做例3后面的“做一做”。
“要求4个12是多少,该怎样想?”
“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个12可以看作几个十和几个2的和?”
“那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X4得多少?”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23X2和32X3。做题前提醒学生按照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如果一时
想不清楚,可以分步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巡视的掌握情况。订正时,针对班里巡视的具
体情况,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学例4。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使学生明确:120是1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所以3个120就是3个百和3个20的和;计
算时先要用3个别乘100和20,再把乘得的两个枳相加。
如果有的学生想出把120看作12个十,先用12X3,再在乘得的积后面补0,应给予鼓励。
4.做例4后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个别辅导。订正时,要让学生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想:“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把120还可以看
作什么?”(12个十)“12个十和4相乘得多少?”(48个十)“48个十是多少?”(480)
对于能想出别的算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140X2和230X3用别的算法
怎样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个别辅导。订正时,选几题让学
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要特别注意学生出现的错误,可以让错误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错了,
以提醒其他同学。
2.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要用乘法算。
四、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样的乘法?”
“在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今天学的乘法与上节课学的有什么不同?”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表达的意思基本正确即可。
五、作业
练习一第5题。
2.笔算乘法
课题一: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的例1和例2,第6页上的“做一做”,第7页例2下面的“做
一做”,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的算理和乘的顺序,
以及积的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笔算算理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
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看卡片口算。
3x22x420x413x3
300X220X46+3023X2
2.板演(与口算同步)。
437
X2x5x6
二、导入新课,出示例1
问:12X3,积是多少?口算时怎样想?
板书:(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
10X3=30
2X3=6
30+6=36
教师:求3个12是多少,口算的算理和方法同学们都已掌握。这道题还可以列竖式笔算。
笔算的算理和口算一样,但笔算时怎样乘?乘积怎样写呢?我们现在来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三、新课
I.教学例10
(1)由复习板演竖式类推出12X3的竖式写法。
教师:笔算竖式写法和表内乘法一样,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乘数的个位要和被乘数的
个位对齐。
板书:
(2)复习乘法算式的第二种读法。(用第二种读法读出)
教师指出:笔算时,用第二种读法比较简便。
(3)结合竖式展示计算过程。
①说明笔算乘法先要从被乘数的个位乘起,教师先遮住被乘数十位上的数。
问:竖式中是几乘几?()
教师指出:3乘2得6,表示6个,所以6要写在积的个位上。
②露出遮住的部分,说明用3乘被乘数的个位以后,再乘被乘数的十位。
问:竖式中是几乘几?(3乘10)
教师指出:3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所以3要写在积的十位,匕(同时对齐个位,
用虚线写一个0。)
③求乘得的积一共是多少,也就是3个12是多少,还要怎样算?(把两次的积相加。)
即:
说一说笔算12X3的计算过程。也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④简化竖式。
问:用3乘十位上的1得30,这个30的0为什么要写成0?你知道吗?
教师指出: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就表示是3个十,所以这个0可以省去不写,我们可以把
3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即:
⑤比较两个算式。
问:两个竖式,哪个书写简便?你喜欢哪一种?
教师指出:因为直接把3写在积的十位上,与个位上的6合在一起是36,就是我们求得的
积,而且书写简便,所以通常笔算竖式就写成第二种形式。
(4)让学生说一说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即乘的顺序)、积的写法。
(5)专项练习:把复习题中
4X2改成34X2
问:怎样算?为什么?(让学生口答乘的顺序、积的写法。)
(6)反馈练习:完成教科书第6页“做一做”的习题。(指名板演,订正板演,概括算法。)
(7)导入例2。
把说明练习中的改成。
问:乘数是几位数?被乘数是几位数?你会算吗?试试看!(指名板演。)
2.教学例2。
(1)讨论学生的板演,思考以下问题。
①乘完被乘数十位上的数后,该怎样算?(再乘百位上的数。)
②乘被乘数百位上的数,积是多少?要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教师指出:用乘数2乘完被乘数十位上的数以后,就继续用乘数2乘被乘数百位上的“2”,
得4,表示4个百,所以在积的百位上写4。
想一想:怎样检验?(指导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检验。)
(2)练习。
①例2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乘的顺序(先用被乘数去乘被乘
数的个位,再依次去乘被乘数的卜位和百位)。
214312212123
X2x3x4x3
②例2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
说每个算式是怎样列的,被乘数是几,乘数是几?然后再说一说每题乘的顺序。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二中第1、2、3题。
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若时间不够,可留第2、3题作家庭作业。
五、小结
一位数乘法笔算的算理同口算的算理一样,只是乘的顺序不同,要从被乘数的个位乘起,
先算几个一,再算几个十、几个百……和被乘数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所得的积就写在横线
下的那一位上。算完后,可再乘一遍进行检验。
课题二:一位数乘四位数(不进位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页例3和例3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4-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四位数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具准备:
乘加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口算。
40X2200X86X3+53000X2
43X21000X97X8+490X8
2.笔算下面各题。(同时选三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
234x241x2323x3
板演完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重点说清以卜两点:
①先乘哪一位数,然后乘哪一位数,再乘哪一位数。
②每一部分积应写在什么位置。
二、新课
1.把复习题2的第一题234X2的学生板演过程擦去,并改成例3的1234X2。
师:这道题看大家能不能算出来,翻开教科书第7页独立试算。
同时请算得快的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
待全班大部分学生算完后,请板演的学生讲一讲算法,重点要说一说用2乘被乘数千位上
的1得的2应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
教师小结:计算一位数乘四位数,要从个位乘起,先用乘数乘被乘数的个位,然后依次乘
被乘数的十位、百位、千位,乘得的积分别写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
对典型错误进行全班讨论、订正。
2.练习。
让学生独立做教科书第7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集体订
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乘的。
三、课堂练习
I.让学生做练习二的第4题。教学时,先让学生抄题,再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全班订正后,引导学生对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进行比较。
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和一位数乘四位数的方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乘的方法相同,都是先乘个位、再乘十位……,乘得的积是几就写在个位,是几十就写
在十位...)
2.让学生做练习二的第5题。先让学生列出算式,再用竖式计算。提醒学生注意检查,不
要忘记在横式的末尾写上得数。教师行间巡视。
集体订正时,先让学生说出所列的算式是什么,再说得数是多少。
3.让学生口算练习二的第6题。
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写在书上,并提醒学生争取在2分内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4.让学生独立做练习二中的第7〜9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连续做第7〜9题。教师行间巡视,对做第8题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
导,大部分学生做完第9题后,集体订正。
订正第8题时,先让学生分析一下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使学生说出:要求原来要做多少件,
先要求出3天做了多少件,列式是1313X3,还差104件,所以还要再加上104件,综合
算式是1313X3+104。
订正第9题时,先让学生说出每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习二的第10*题。
四、本课小结
指名说一说用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应该怎样算。
课题三: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上的例4、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三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师生各准备小棒6捆(每捆10根)零12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科书第10页的复习题。
2.学生板演(与口算同时进行):
共同订正,指名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及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是怎样的?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3乘24该怎样计算?先用小棒摆摆看。
师生一起摆小棒。第一行摆24根(2捆又4根),再摆同样的两行小棒,每行都是24根。
提问:(1)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
(2)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3)要求3个24根是多少根,怎样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后提问:
这几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
然后教师边演示边说明,要算3个24根一共是多少根,先算3个4根是12根(把其中的
10根捆成一捆,另外2根放一边),再算3个2捆是6捆,加上前面的1捆合起来是7捆,
一共是7捆零2根,即72根。所以3乘24等于72。
教师列出竖式。
提问:根据摆小棍的过程,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成如下形式:
说明:竖式的写法可以简化。教师边写出简化的竖式,边引导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先用3
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12,向十位进1,在积的个位上写2;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
得6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是7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7o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全班学生做例4下面“做•做”中的题目,同时指名四人板演。教师巡视,注意发现问
题,然后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结合试算题提问:
(1)用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几?积满
三十呢?
(2)用乘数乘被乘数卜位上的数,积满I-,向哪一位进?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
计算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位进几。
3.教学例5。
由示例5:192X4。教师列出竖式,然后边将1遮住边提问:这道题应按怎样的顺序乘?
先乘什么?(教师在积的个位写8)再乘什么?教师板书。乘到第二步时,提问:
4X90得多少?该怎样写?
教师指出:4乘90得360,在积的十位上写6,向百位进3。同时将遮住的1露出来.因乘
数4还要乘被乘数百位上的1,所以进到百位的3应记在横线上。
下面的部分让学生自己接着算完,并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做例5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名四人板演,集体订正。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做的情况,可将有代表性的错误
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乘的顺序及过程。
2.让学生做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说一说,哪道题的计算有错,错在哪
哩,怎样改正。
课题四:一位数乘四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上的例6,“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三中的第3〜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位数乘四位数的笔算乘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乘数是一位数的笔
算乘法法则。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让学生做教科书第12页上的第3题,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笔算。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每一道题的步骤。
二、新课
1.教学例6。
出示例6,教师提示:“你能自己做出来吗?"然后可让学生独立做。学生做时教师行间巡
视,可以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例6。
全班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乘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着复习
题和例6说明:这些题目都是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想一想每道题乘的过程,大家来总结
一下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结论,并把事先写好在小黑板上的计算法则挂出
来。然后让全班学生一齐读一遍。
2.让学生做例6下面一的“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做题前,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图快,
先要保证计算正确。学生在书上做题时,教师注意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体订
正。订正时,除了让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做法外,还可以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错
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并提醒大家注意。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第12页练习三中的第4题,把竖式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把得数填在教科书第
12页的方框里,然后集体订正。
2.让学生做第12页练习三中的第5题。
学生做题前,教师说明:先根据题目列出算式,再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错误
及时纠正。然后集体订正。
3.让学生做第12页练习三中的第6题。
学生做题前,老师说明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每道题,然后把得数填到教科书中的空格里。
学生计算时,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集体订正时,让出错的学生说
一说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4.让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7题。
学生做题前提醒学生题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注意了解大多数学生做完全部题
目所用的时间,以便对做得特别慢的学生给予帮助,并逐步提高他们做题的速度。集体订
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做混合练习应注意些什么,提醒学生注意要看清运算符号。
5.让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8〜9题。
做题前说明做完第8题后,接着做第9题。待大多数学生都做完第9题后,集体订正。订
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第8题的问题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怎样列式。第9题每一题先算
什么,后算什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安排他们做第10*、11*题。
课题五: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
(连续进位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中的例7和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四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需要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笔算乘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例7的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4X4+73X8+55X4+16X9+8
5X7+66X3+33X8+27X8+4
可以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练习,以便增加多数学生的练习机会。
二、新课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的实物图,说明每桶奶粉重454克,问学生4桶一共重多少?怎样列式?学
生列出454X4后,请二三个学生到黑板前用竖式板演,让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算。教
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过程中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做完后,老师带领全班学生共同订正。先请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再请计算有错的学生说出错在什么地方。教师还可以举下面的典型错式让学生说出错在哪
里。
教师结合题目提醒学生注意:用乘数乘被乘数的卜位数时,要看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
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用乘数乘被乘数的百位数时,也要注意不要
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2.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做“做一做”中的第1题。学生做题时,教师注意发现学生的计算顺序、连续进
位的方法、积的书写位置等方面的问题,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再
次明确乘法的计算法则。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第2题。其中的1536X6,当用6乘被乘数十位上的3得18后,
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3得21,需要向百位进2。订正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计算时要特别
细心,算完后一定要仔细检查。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四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四中的第2题。
让学生列出算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四、阅读书中的“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第14页上的“你知道吗?”然后教师可适当再解释一下,并提醒学
生计算时看清运算符号。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笔算乘法,笔算时每一
位上乘得的积都要加上前一位进上来的数,所以我们在计算时要认真、仔细,算完后还要
养成检验的习惯。
课题六: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上的例8〜例10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五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3个盘子,6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3X4表示儿个几相加?
2X5表示几个几相加?
2.填空。(出示小黑板。)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从位起,用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一位数;
②哪•位上乘得的积满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新课
1.教学例8
教师在课桌上摆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2个苹果。
教师:这里有几个盘子?(3个)
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苹果?(2个)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222
教师: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原板书上写出2+2+2=6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X3=6
教师:2X3表示几个几相加?(3个2相加。)
教师:现在我从每个盘子里拿走1个苹果(说的同时从每个盘子里拿走1个苹果),现在每
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1个)
教师:3个盘子里••共有儿个苹果?用加法怎样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1+1=3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X3=3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3个1相加。)
教师:注意观察,我现在再从每个盘子里拿走1个苹果(说的同时从每个盘子里拿走最后
1个苹果),现在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0个或回个也没有。)
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十0十0=0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儿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X3=0
教师:“0X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
教师:“0X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X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X5
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2.教学例9。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X4=5X6=
4X3=6X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
教师: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X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X3=0下面板书出3X0=0。
再出一组算式0X9和9X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
最后出0义0让学生填,得出0X0=0。
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
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o
教师把写好的“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3.做例9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做题前,告诉学生要把上下两道小题作为一组来练习。
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在做每一道题时,必须先看清运
算符号,再计算
4.教学例10o
教师先出示112X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12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
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被乘数112改为102。
教师:102X4,被乘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X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
也要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被乘数卜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
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教学1005X6,先让学生自己做一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大多数学生做完后,请一二个计算正确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教师再结合学生计算中的
问题,重点讲一讲:6乘被乘数十位上的。得0。本来应在十位上写0,但个位进上来3,
所以必须加上进上来的3。因此,要在积的十位上写3。6乘百位上的0得0,十位没向百
位进位,所以在积的百位上应写0。教师还要强调:被乘数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
个地乘,乘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
5.做例10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第1题,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过程中的错误。集体订正时,
结合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再强调一下上面谈到的几点。
然后让学生做第2题,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二个学生说说是怎
样计算的。
四、作业
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2、3题。
第2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一道小题,使学生明白题意,先要进行乘法计算,再进行比
较。
课题七: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页例11和例11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六中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卜一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X3=12X4=
200X3=120X4=
2000X3=1200X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
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被乘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被乘数末尾有。的乘法可以先用乘数乘被乘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
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IK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然后让学生先按一般方法计算。同
时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然后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被乘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前面的数,
然后再把被乘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教师指名学生在黑
板上演示。
集体订正时,先让学生看两个竖式,说明简便算法的竖式写法,并用虚线表示被乘数右面
的0最后再落下来。然后提问学生:用一般方法计算和用简便算法,结果一样不一样?(两
种算法结果一样。)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同时让一二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然后再让学生看两个例子,引导学生回答:被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再看被乘数末尾有
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然后教师着重强调:在用简便方法计算时,乘数要写在被乘数末尾的0前面一位的下面,
被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为了表示清楚,可以用竖虚线把被乘数末
尾的0分开。
2.做例11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
的情况。
订正时,可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说明。1500X4,有些学生可能会误认为得600,教师应强调
指出:在用简便算法计算的过程中,要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得出结果以后再添0。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
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2分15秒时全做完的学生有多
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就是求18的4倍是多少,
180的4倍多少,1800的4倍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从18的4倍是72,怎样推出180的4倍是多少,1800的4倍
是多少。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坚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这道题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四、小结(略)
课题八:用乘法计算有关元、角、分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页例12和例12后面的“做一做”,练习六中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会用•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一些有关元、角、分
的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元、角、分的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下面各卡片,让学生口答。
1角9分=()分1元5角=()角
45分=()角()分60分=()角
26角=()元()角40角=()元
二、新课
1.教学例12o
出示例12,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让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提问:想想该怎样计算?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贴上虚字:元、角、分,并提问:题里告诉我们每本书是8角7分,边
说边在虚字的“角”下面写上8,“分”下面写上7。再写出乘法竖式。然后让学生一齐计
算这个竖式。
计算出积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435是几元、几角、几分,为什么?然后在横式上写上积,
最后写答案。
2.做例12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直接在教科书上写竖式计算,计算出积后,在横式上写出枳是几元、几角、几分。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中的第6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抄题写得数。教师适当记一下学生做题的时间,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中的第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然后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的空格里。教师行间巡视,发现
问题及时纠正。集体订正时,针对问题加以说明。
3.做练习六中的第8题。
教师说明题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让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做。到9分时统计一下全班
学生中都做完的人数。教师行间巡视时,着重了解学生做题中有哪些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了解全班学生中9分时全都做完又都对的学生人数。让有错误的学生说说错
在什么地方。对错误多的学生给予帮助。
4.做练习六中的第9、10题。
让学生连续做第9、10题,要提醒学生看清题意,写清单位名称。先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第
17*题。然后集体订正第9、10题。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是怎样列式的,单位名称是
什么。
第17*题,括号里的数分别应填,495、594、693、792和891。其规律是:积的十位上都
是9,个位和百位上的数之和是9,个位依次减1,百位依次加1。
3.整理和复习
课题一:复习乘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上的第1〜5题,练习七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
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第1题,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然后让全班齐读一
遍三个算式的两种不同的读法。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教师再看重提醒学
生注意哪几点。
然后做第2题。学生做完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乘的顺序。接着再提问:哪道题有简便
算法?谁用简便算法计算第4小题了?对能自觉用简便算法计算的学生加以表扬。
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X450X314X2
200X4500X3140X2
1000X5800X6320X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学生
口算第3题,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算得快。然后再让学生做一些口算题。
三、课堂练习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师结合
学生的做法进行适当的讲解。
第(2)小题比较难,如果学生发现不了8乘个三位数,积还是一个三位数的例子,教师
可以提示: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小的三位数乘8,看看得几?
2.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一说得数是几元、几角、几分。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行间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到5分
时统计一下未完成的学生人数。集体订正时,特别让做题慢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并对这
些学生提一些提高计算速度的建议。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连续乘2,3、
4、5、6的意思。然后说•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比赛,看
谁用3分钟全做完,并且算得对。然后再变换比赛方式,进行两个小组的对抗赛。教师出
题后,3分时,看哪一个小组全算完的人多,全对的人多。
五、作业
练习七中的第3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课题一: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八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口算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卜、整百、整千数的除法,会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
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
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个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和学生都准备69根小棒(其中6个整捆,每捆10根,9根单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教师读题,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84-46+36+235+518+2
94-38:244-424+6164-4
2.学生独立解答教科书第30页“复习”的第2、3题,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教师可根据
班里的具体情况,酌情补充几道类似的题目。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让学生将准备的小棒拿出60根(6捆),要求将这6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根。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看学生分的过程是否正确,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分
完后,指名说•说是怎样分的,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在黑板上摆出分的过程然后问:每
份是多少根?(20根)
接着教师问: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求出了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得数呢?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呢?
当学生列出“60+3”后,教师提问:这道题你们会计算吗?你是怎样想的?可让学生适当
地讨论一下。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教师适当引导:
“60里面有几个十?”(6个十)
“60+3可以看成什么?”(6个十除以3)
“6个十除以3等于多少?”(2个十)
“2个十是多少?”(20)
结合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教师在“60+3”下面做注释:
604-3=20
t
6个十+3=2个十
教师可以再举一、两个整十整除以一位数商整十数的例子,如80+2,904-3,让学生先依
照例1的思考过程说一说口算时怎样想,再说得数。
教师简要概括:整十数除以•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
十。
接着教师问:对60除以3计算时怎样想大家都已经会了,那么600除以3能不能算呢?6000
除以3呢?你们试一试能不能自己推想出来?
让学生独立思考或采取讨论的形式。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说出得数。
主要使学生明确,口算时可以把600看成“6个百”,把6000看成“6个千”,算出的结果
就是2个百或2个千。
教师引导学生简要概括以上知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
个十、几个百、儿个千,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百、千。
最后教学除法的另一种读法。可先让学生读算式60+3,再告诉学生除法跟乘法一样也有
两种读法。即604-3还可以读作“3除60”。
齐读两遍。
用两种方法读算式:600+3,60004-3,
2.做第31页上面的“做一做”。
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分组回答,互相检查。然后再指名在班上口答订正,回答时可以让
学生看着书直接说。例如,看着40:2,说:“40除以2还可以读作2除40,得20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每个图中的三道题联系起来想一想:每组数有什么特点?需要把被除
数看作是以什么为单位的数?除得的结果是以什么为单位的数?
3.教学例2。
让学生摆出准备好的69根小棒。提问: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让学
生实际分一分,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演示,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先分的什么?(整捆的)每份分得几拥?(2捆)再分的什么?
(单根的)把单根的分成了几份?(3份)每份分得几根?(3根)分完后每份共有多少根?
(23根)
接着问: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计算时应怎样想?
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说明计算方法:69根小棒有6捆(每捆10根)和9根,也就是69可以
分成6个十和9个一;先分整捆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6个十
+3=2个十);再分单根的,就是把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一(9个一+3=3
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单根合起来(2个十+3个一=23)就是所求的结果。结
合讲解,可以把分小棒图做简单注释,如
然后列式计算。
在讲完之后,可再让两名同学把分小棒的过程叙述一遍。注意在教师引导下叙述,不必对
学生的表述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二
第1题,可直接让学生写在书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
正时,对每道题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八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并提醒学生想一想每组上下两题的联系和区别。集体
订正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此作简单的讨论。比如30+3和39+3。30+3只要算十位即可,
而39+3,先要算十位“30+3”再算个位“9+3”,最后招两个结果合起来得13。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本节课内容,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练习八的第2、3题。
课题二:用--位数除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八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例3和例4的图;学生准备学具卡片中的计数板:2张一百的和12条十个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第32页''复习”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口算下面各题。
80+2900+348+424+2
每道题指名用两种读法读算式、说思考过程,最后说得数。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在复习题“24+2”的24后面添一个0,使算式变成240+2。问:这道题你们会算吗?
240除以2是什么意思?(把240平均分成两份,求其中的•份是多少)大家拿出计数板
(240个)实际分一分,看每一份是多少。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分完之后,指名说是怎样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演示操作过程。要强调先
分整百,再分整十。并做简单的注释。
在分完后,教师指着算式“240+2=120”再带着学生说一遍思考过程。如:要求240+2
得多少,先把200平均分成2份(教师先指着240的2,再指除数2),每份是100(指向
商中的I)。再把4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0(指的方法与上面类似)。最后得120。这样
可渗透一些商的写法知识。
2.做例3后面的“做一做”。
教师先带着学生做(390+3),讨论该怎样想。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其他的习题。教师巡视,
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学例4。
教师出示题目:120+3。
提问。这个算式怎样读?它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的得数吗?拿出计数板(120)o看
学生是否拿1张一百的和2条十个的。然后让学生实际动手分一分;把120平均分成3份,
看每份是多少。在学生发现整百不够分,产生疑问时,教师问:1个百现在要平均分成3
份,每份能分得一个百吗?(不能)每份不够1个百该怎么办?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有
的学生想出了正确的方法,教师应给予鼓励。如果学生想不出合适的方法,教师可以告诉
学生:每份分不到一个百,我们就看每份能分得几个十。这样就要把100看10个十,与
20合起来就是12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把1张一百的换成10条十个的,与2条十个的合起来,再实际分一分,看每份有几
个十。最后得出:
120+3=40
t
12个十+3=4个十
然后。教师指着算式把思考过程说一遍(类似例3的作法),初步渗透试商时被除数的最
高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的思想。
接着让学生想:1200:3可以怎样算?得多少?引导学生在例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式自助餐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α-烯烃嵌段共聚烯烃材料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服装工程设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滑梯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体育用品产品贸易代理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家庭中央空调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宠物药水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互联网艺术出版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实木复合底板基材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食品园区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三节-欧洲西部》(一等奖课件)-
- 小学作废Appendix多维阅读第级MovingSeeds种子的旅行
- 导游基础知识基督教课件
- 肝癌TACE治疗及护理
- 《唯品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论文)10000字》
-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PPT保护视力预防近视PPT课件(带内容)
-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课件
- 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卡(配电)
- 仓库发货清单
- 旅行管家实务全套ppt课件最全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教程整套全书课件ppt
- GB∕T 31568-2015 热喷涂热障ZrO2涂层晶粒尺寸的测定 谢乐公式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