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 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浙科版 (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 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浙科版 (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 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浙科版 (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 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浙科版 (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 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浙科版 (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一、二、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三、茎和枝条:正向光性根:负向光性叶片:横向光性1.植物的向光性有什么适应性的意义?有利于植物绿色部分能接受更充足的光照;使根部向下深植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水分和无机盐;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保证其生存。2.推测植物茎的向光弯曲生长在细胞水平上如何表现?茎秆两侧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同,背光侧生长速率比向光侧大一、向光性的研究导致生长素的发现①②③胚芽鞘金丝雀虉草④(一)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结论: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生长

结论: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与尖端有关(一)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2结论:尖端是感光部位,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部。(一)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3达尔文父子实验(1880):结论:感光部位在苗尖端;弯曲部位在尖端下侧推测:有某种信号从苗尖端向下传递,引起下部弯曲这种化学信号是什么?琼脂片(二)波森·詹森的实验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结论:波森·詹森实验(1913):结论:从苗尖端向下传递的信号是一种可移动的化学物质

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在向下运输的过程中如何引起向光性?(三)拜尔的实验拜尔实验(1918):提出:苗尖端产生了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单侧光照引起这种物质的不对称运输,这种不对称运输引起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幼苗弯曲生长。如何证明?朝对侧弯曲生长不生长也不弯曲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的原因是胚芽鞘尖端还是琼脂块起的作用?(四)温特实验结论:对照实验胚芽鞘顶端确实可以产生某种向下运输并能引起胚芽鞘生长的物质。生长素(四)温特实验温特实验(1926):结论:苗尖端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正是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幼苗的弯曲生长。命名为生长素光照?单侧光照生长素分布不均生长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背光面细胞伸长的快)如何在细胞水平验证背光侧细胞纵向生长快?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吲哚乙酸(IAA)

苯乙酸(PAA)、还有吲哚丁酸(IBA)等郭葛提取(1934):化学本质:小分子有机物生长素类似激素:最主要的生长素生长素相关实验的图解及分析

类别图解条件相关结果A遮盖类

B暗箱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小孔)弯曲生长生长素相关实验的图解及分析

类别图解条件相关结果C插入类

D移植类

①向右侧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①直立生长②向左侧弯曲生长③④中IAA的含量:a=b+c,b>c生长素相关实验的图解及分析

类别图解条件相关结果E旋转类

①向中央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开孔处弯曲生长归纳植物激素的定义产生:植物体内生长素发现实验达尔文父子实验:推测有某种信号从尖端向下传递,引起下部弯曲波森·詹森实验:证明苗尖端向下传递的信号是可移动的化学物质植物激素作用: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特点:微量、高效化学本质:小分子有机物拜尔实验:提出苗尖端产生了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单侧光引起该物质不均匀分布导致幼苗弯曲生长温特实验:证明是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幼苗的弯曲生长郭葛实验:分离纯化生长素,发现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IAA)①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②向光弯曲部位在尖端以下;③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④生长素在尖端既进行横向运输,又进行极性运输,而尖端以下只进行极性运输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分析二、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1.生长素的功能:P101①②2.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过来。顶芽、幼叶和胚促进细胞伸长、分裂和分化3.生长素的分布:

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幼嫩的种子等,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很少。

生长素在植物组织中的精细分布是它实现众多生理功能的基础,而这种精细分布取决于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在植物叶面施加外源性的生长素,在根部能够检测到;在根部施用外源性的生长素,在叶上能够检测到。4.生长素的运输:①非极性运输:韧皮部:自由扩散;木质部:依赖蒸腾作用长距离运输②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与重力无关;局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的短距离单向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转运生长素除了能发生极性运输,还能发生横向运输。

(1)A、B中属于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的过程分别是哪些?属于极性运输的是②③④,属于横向运输的是①⑤⑥。主动转运(2)研究表明,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侧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向侧芽运输,由此推断生长素跨膜运输方式是哪种?(1)波森·詹森实验证明苗尖端产生的向下传递的信号可以透过明胶块传递给下部。(

)(2)幼苗的感光部位在尖端,但单侧光照射时的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部。(

)(3)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苗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4)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植物激素是由特定的器官或细胞产生的,由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6)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运往根的近茎端。(

)(7)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8)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

)(9)生长素在幼苗中的极性运输,只能单向进行。(

)(10)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分布相对集中。(

)××√√√√探究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1.实验原理2,4-D是生产和实验中经常使用人工合成的_______________,与生长素一样,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且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枝生根的效果_____。生长素类似物不同2.目的要求插枝的方法:水培法、土培法变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检测指标4.方法步骤2,4-D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枝生根的效果不同。总的来说,低浓度时起促进作用,高浓度时起抑制作用。5.实验结论ABCD浓度低,促进浓度过高,抑制浓度较高,促进浓度较低,促进当植物水平放置:三、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幼嫩>敏感根>芽>茎3.根向地性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近地侧浓度范围?1.幼苗向光生长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m~M2.茎背地生长时,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0~m>i双子叶>单子叶误区1:以为在A→A'、B→B'或C→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误区3:以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一定不同。误区2:以为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促进作用一定不同。归纳生长素的合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生长素的运输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合成原料: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合成部位:主要是顶芽、幼叶和胚大多集中在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