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1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_第1页
2012-2021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_第2页
2012-2021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_第3页
2012-2021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_第4页
2012-2021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72012-2021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选题1.(2016·北京东城·高三期末)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十一届三中全会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2.(2016·北京东城·高三期末)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强化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巩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3.(2013·北京东城·高三期末)下列称谓的出现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的是①公社社员

②万元户

③乡镇企业家

④打工仔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201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打破了思想束缚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深化了体制改革5.(2021·北京东城·高三期末)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法多次调整(见下表),由此可知会议正式提法中共十二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B.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高速发展C.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完善6.(2021·北京东城·高三期末)以下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和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目录的变化体现了1954年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85条~第103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3条~第56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备 B.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 D.“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7.(2016·北京东城·高三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任务是A.实行“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B.建设现代化的国防C.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8.(2021·北京东城·高三期末)下表为学者对《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党时间段1949年至1956年1957年至1965年1977年至1992年1993年至2012年高频词人民、工作、和平人民、生产、社会主义人民、发展、改革人民、发展、市场经济①一直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②随时代的变化调整工作重心③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9.(2013·北京东城·高三期末)2012年12月在纪念现行宪法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指出:“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宪法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请阅读有关宪法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央人民政府应争取早日制定恢复和发展全国公私经济各主要部门的总计划。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共同纲领》材料二

以发展生产合作为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主要道路。鼓励和指导它们(私人资本主义)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1954年宪法(1)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在经济工作目标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材料三

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1982年宪法材料四

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2)从政治、经济建设的角度解读材料三、四的异同点。10.(2016·北京东城·高三期末)中国曾是在漫长的岁月里走在世界前列的东方文明古国,在近代却遭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挑战,结合如图和所学回答相关问题(1)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块被割占的领土是什么?它什么时候回归了祖国?(3)仔细观察如图,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第一次相比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4)图中的台湾岛在什么时候、被哪个国家、通过什么条约割占?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最早提出了什么构想?11.(2016·北京东城·高三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对外开放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选集》第三卷《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材料二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根据中国入世承诺,2001年1月,我国关税总水平已由15.3下降到12%,到2005年,将进一步下降到10%左右……。阅读上述材料后回答问题(1)结合上图和所学,说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2)结合上图和所学,请你列出我国最先设立的四个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应该怎样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特区姓“社”而不姓“资”?(从设立经济特区的前提、目的和作用方面作答)(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回答入世后中国降低关税与近代中国降低关税主要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B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但不是党史上的伟大转折,A项错误;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但并不是党史上的转折点,C项错误;为完成国家统一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非党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D项错误。2.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正确;提出强化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是在中共十九大而非十四大,A项错误;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并非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项错误;巩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符,D项错误。3.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诸如万元户、乡镇企业家和打工仔等称谓,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公社社员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就已经出现的称谓,①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C三项错误。4.B【详解】试题分析: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了拨乱反正的步伐,92年南方谈话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故A项错误;两次谈话都打破了思想束缚,前者打破了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后者打破了左的思想的束缚,故B项正确;推动工作重心转移是前一次谈话的影响,后者没有,故C项错误;两次谈话主要从思想层面推动思想解放而非具体的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打破了思想束缚5.A【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中国共产党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市场调节为辅”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的过程,说明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是在中共十五大,排除D项。6.B【详解】从1982年宪法将“公民权利和义务”提到“国家机构”之前,突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可以看出,目录的变化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故答案为B项;材料仅仅反映宪法的变化,看不出法律体系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排除C项;“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是在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中,排除D项。7.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项正确;实行“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并非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任务,A项错误;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是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之一,但不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任务,B项错误;发展多边外交关系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色之一,但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任务,C项错误。8.A【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这些高频词中人民始终占据主要地位,说明一直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①正确;根据部分高频词的变化可知是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工作重心,②正确;根据“和平”、“社会主义”等此可知并不是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不符合题意;我国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9.(1)目标:由协调各种所有制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转为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实行公有制。原因:实现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2)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就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同时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因此两个材料都强调企业的自主权和遵守法律规定。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后者不再强调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国营企业改为国有企业。【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二中“以发展生产合作为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主要道路……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对比材料一中“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可知与1949年要协调不同各种所有制经济,恢复、发展经济不同,1954年宪法在经济工作目标上是,全面改造,实行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中明确社会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为了实现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同:根据材料三中“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材料四中“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等信息,从政治、经济建设的角度分析,可知两者都强调遵守法律规定和企业的自主权。异:根据材料三中“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对比材料四中“1993年”,“国有企业……有权自主经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十四大内容、经济建设目标和国有企业概念等方面,分析两者的不同。10.(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香港岛1997年(3)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的十一个商埠,沿中国海岸线南北展开,又沿着长江向内地延伸。(4)1895年日本《马关条约》;“一国两制”【详解】(1)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领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块被割占的领土是香港岛;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岛回归是在1997年。(3)特点:通过观察本题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是,增开十一个商埠,沿中国海岸线南北展开,又沿着长江向内地延伸。(4)国家和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岛是1895年被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的;构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最早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1.(1)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3)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目的在于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并且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4)近代中国降低关关税是被迫的,反映的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奴役和掠夺,实质上丧权辱国,它使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影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入世后中国降低关税是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是自觉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其目的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详解】(1)根据示意图中“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先设立的四个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3)结合所学知识,从设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