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1页
规模化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2页
规模化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3页
规模化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4页
规模化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模化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总论 61.1项目概述 61.1.1项目名称 61.1.2项目承办单位 61.1.3项目拟建地址、地点 61.1.4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 61.1.5项目投资资金及效益情况 61.2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71.2.1项目现运行情况 71.2.2项目的提出 71.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1.3编制依据及可研报告研究范围 91.3.1编制依据 91.4.2可研报告研究范围 111.5项目建设方针、目标 111.6可行性研究结论 122项目目标及效果分析 132.1项目产业政策和规划符合性 132.2现有工程概况 132.2.1养殖区概况 132.2.2养殖区选址概况 132.2.3污染物排放特点及产污环节 133工程技术方案 153.1厂区总体规划及总平面布置 153.1.1总平面布置原则 153.1.2总平面布置方案 153.1.3排水体制 153.1.4污水管网布置形式 173.1.5污水管网布置原则 173.1.6污水管道定线 183.2污水管道设计 183.2.1设计原则 183.2.2设计参数 193.2.3水力计算 203.2.4管道基础 203.2.5管道连接 223.2.6检查井设计 223.2.7主要工程量 233.2.8管材选择 233.2.9对管材的要求 233.2.10排水管材的类型 233.3雨量公式及设计参数确定 253.3.1雨水管网现状分析 253.3.2雨量公式 263.3.3雨水管道流量计算公式 263.3.4集水时间 273.4雨水管网设计 273.4.1设计原则 273.4.2雨水管道规划 283.4.3主要工程量 283.5污水处理工艺方案 283.5.1工艺选择原则 283.5.2工艺初选 363.5.3方案确定 463.5.4工艺方案设计 473.5.5主要设施设备 513.5.6治理前后污染物排放对比 524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供应 534.1给水 534.2供电 535土建工程、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 545.1土建工程 545.1.1结构设计 545.1.2采用材料 545.1.3建筑设计 555.2公用工程 555.3供电工程 556厂址条件和厂址位置 566.1厂址所在地自然条件 566.1.1地理位置 566.1.2地形地貌 566.1.3河流水文 576.1.4土壤植被 586.2厂址所在地社会发展状况 586.2.1行政规划 586.2.2经济概况 586.2.3交通运输情况 586.3概况 596.4项目选址优势分析 596.5项目选址意见 607劳动保护及安全卫生 617.1设计依据 617.2主要安全卫生措施 618消防 648.1设计依据 648.2设计中的消防措施 649节能、清洁生产 669.1节能 669.1.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669.1.2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679.2清洁生产 6810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 7010.1项目实施及运行的组织与管理 7010.2劳动定员 7010.3管理措施 7010.3.1建设期管理 7010.3.2建成后经营管理 7110.4技术培训 7111项目施工条件和进度计划 7211.1施工条件 7211.2进度计划 7212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512.1投资估算依据 7512.2项目总投资估算 7612.3资金来源及资金筹措 7612.3.1资金来源 7612.3.2资金筹措方案 7612.4资金使用和管理 7613项目评价 7713.1环境效益评价 7713.1.1环境影响分析 7713.1.2环境效益评价 7813.2社会效益评价 7813.2.1项目对本地区社会影响分析 7813.2.2项目与本地区互适性分析 7913.3项目财务评价 8013.3.1财务评价依据 8013.3.2成本概算 8113.3.3盈亏平衡分析 8213.3.4财务效益对比分析及评价 8214结论和建议 8314.1结论 8314.2建议 831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1.3项目拟建地址、地点!!@@@************七号镇七号村东滩。1.1.4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本项目为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项目,对厂区产生的污水进行分离收集处理,综合建设期10个月。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DN300污水管网500m,新建DN400-DN1000雨水分流管网800m,改造排污沟500m,共计1800m。新建10吨/天污水处理站一座及配套设施。新建长20m×宽10m的圆拱形钢结构防渗防漏储粪棚。本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基础设施及污水处理站建设,厂区污水收集的污水处理站深度处理后用于绿化等,雨水用来灌溉农田,保护地下水资源。1.1.5项目投资资金及效益情况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24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40万元,申请国家资金100万元。项目建成后,改善污染状况和卫生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充分利用污水管网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发挥污水处理站治污减排功能。使厂区的水污染物排放达标,实现低排放要求。1.2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1.2.1项目现运行情况************############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10月,养殖场位于************七号镇七号村东滩,占地面积20000m2,计划养殖澳大利亚奶牛200头。公司将致力于和有实力的奶制品生产工艺先进、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联合加工各种鲜奶制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合格、健康、绿色的无抗奶饮用品。公司投产后,日均生产原奶5t,公司现有员工10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技术人员3名。养殖场的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工程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建设,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才能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为此,合作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引进先进设备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提出节能环保理念,打造生态健康的养殖场。1.2.2项目的提出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鼓励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大政方针指导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养殖场的建设中,加大了环保设施的投入。拟投资240万元,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和养殖场污水等进行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使其各项污染物排放达标。此举既是为减轻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也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关于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政策规定。1.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另外,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交模式。对于促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步扩大。十八大报告在概述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提到“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工业化和粗放增长方式的惯性,很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少矛盾经过多年的积累,恰恰到了集中凸显期。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对水污染的治理,着手从源头出发,购置先进的设备、使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这将使本项目的污染最小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惜投入资金,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资源再利用的体系。综上所述,本项目既能在资源利用上达到最大化,又能在环境保护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1.3编制依据及可研报告研究范围1.3.1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2)《@@@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8)《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9)《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2)给水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有关技术规范3、其它附件和资料(1)发改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建议书;(3)项目投资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和其它附件。1.4.2可研报告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项目目标及效果分析;工程技术方案;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环境保护、消防、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施工条件和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5项目建设方针、目标1、建设方针项目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自主创新、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方针,加快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建设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6可行性研究结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拟投资240万元,建设雨水和污水管网,建设10t/d污水综合处理工程,对养殖污水进行处理。建设长20m×宽10m的圆拱形钢结构防渗防漏储粪棚。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具体,建设条件优越,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或规划,符合“排污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报要求。项目投资结构合理,建设规模适宜,资金安排合理,各类污染物排放达标、污染治理措施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管理体系健全,项目投资建设周期短。项目采取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有效:污水年处理量1825m3/a,CODCr年减排8.28t,氨氮年减排0.19t。项目从建设规划、投资规模到经营管理均切实可行,污染治理措施得当,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立项目标准确,对推进当地环保设施建设发展等具有带动作用。项目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项目尽早立项,并尽快筹措资金,抓紧实施。并建议相关政府给予一定政策和资金支持,使项目尽快解决养殖污染等问题,并使其早日发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项目目标及效果分析2.1项目产业政策和规划符合性根据《!!@@@财政厅、环境保护厅关于申报2014年@@@排污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污染防治项目的通知》([2014]426号)文件要求,结合当前环保工作总体思路、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市财政局和市环境保护局共同部署2014年@@@排污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污染防治项目申报工作。本项目完全符合项目申报要求,且通过治理可以为完成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任务做出贡献。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是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2.2现有工程概况2.2.1养殖区概况本项目场址在************七号镇七号村东滩,养殖规模为200头,其中成年奶牛总数为150头,犊牛和青年牛50头,项目所需的其它原辅包装材料可由当地市场或企业供应。2.2.2养殖区选址概况养殖区位于@@@************七号镇,养殖区总占地面积20000m2,养殖区距县城60km,紧邻省道高速公路交汇处3公路,周围有零星居民。2.2.3污染物排放特点及产污环节本养殖场和奶站及生活区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等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如不处理直接会造成环境恶化,空气质量,地下水,地表水等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污染物,呈现出危害大、持续时间长、量多等特点。因此对该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必须经过恰当的治理方能外排。3工程技术方案3.1厂区总体规划及总平面布置3.1.1总平面布置原则主要设计依据采用国内现行规范,包括《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GB50187-2005)等。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和功能划分:1、厂区考虑生产设施及办公设施布置的科学合理。2、生产装置尽量做到一体化和有序化,人货分流。3、总平面布置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确保生产安全,管理方便。4、力求工艺流程通顺,避免管道往返交叉,布局协调,整齐美观。5、严格采用雨、污分流制。6、应尽量使污水重力自流排放。7、污水排放应采用暗管排放。3.1.2总平面布置方案本项目主要由雨污分流管网及污水处理站及设备间组成。污水处理站位于养殖区西北角,处于厂区地势最低处,利于废水的收集。工程总平面布置是在满足养殖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厂址位置进行布局的。总体来讲,工程建设区总平面布置基本合理。3.1.3排水体制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按照其产生的次序及对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处理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城市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渠排除时,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其中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根据排除雨水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截流式分流制。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或加以利用。后者通过各种排水设施汇集城市内的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但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对水体污染严重。不完全分流制只建污水排水系统,未建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着地面、道路边沟和明渠泄入水体。或者在原有渠道排水能力不足之处修建部分雨水管道,待进一步发展或有资金时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该排水体制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目前还有很多地方在使用,不过它没有完整的雨水管道,在雨季容易造成径流污染和洪、涝灾害,所以最终还得改造为完全分流制。对于常年少雨、气候干燥的城市可采用这种体制,而对于地势平坦,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区,不宜采用不完全分流制。3.1.4污水管网布置形式污水管网分布在整个排水流域内,根据管道在排水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干管、干管和支管。污水由支管流入干管,由干管流入主干管,由主干管流入污水处理站,管道由小到大,分布类似河流,呈树枝状。污水在管道中一般是靠管道两端的水面高差从高向底处流动。在大多数情况下,管道内部是不承受压力的,即靠重力流动。3.1.5污水管网布置原则1、管道系统布置要符合地形趋势,一般宜顺坡排水,取短捷路线。每段管道均应划给适宜的服务面积。汇水面积划分除依据明确的地形外,在平坦地区要考虑与各毗邻系统的合理分担。2、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不容易通过的地带和构筑物,如高地、基岩浅露地带、基底土质不良地带、河道、铁路、地下铁道、人防工事以及各种大断面的地下管道等。当必须穿越时,需采取必要的处理或交叉措施,以保证顺利通过。3、安排好控制点的高程。一方面应根据竖向规划,保证汇水面积内各点的水都能够排出,并考虑发展,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应避免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全线管道埋深。对后一点,可分别采取以下几项办法和措施:局部管道覆土较浅时,采取加固措施、防冻措施。穿过局部低洼地段时,建成区采用最小管道坡度,新建区将局部低洼地带适当填高。必要时采用局部提升办法。管道坡度的改变应尽可能徐缓,避免流速骤降,导致淤积。同直径及不同直径管道在检查井内连接,一般采用管顶平接,不同直径管道也可采用设计水面平接,但在任何情况下进水管底不得低于出水管底。流量很小而地形又较平坦的上游支线,一般可采用非计算管段,即采用最小直径,按最小坡度控制。3.1.6污水管道定线正确的定线是合理、经济地设计污水管道系统的先决条件,是污水管道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管道定线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顺序依次进行。定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使管道的走向符合地形趋势,一般宜顺坡排水,管道必须具有坡度。因此,在管道定线时需作方案比较,选择最适当的定线位置,使之既能尽量减少埋深,又可少建泵站。3.2污水管道设计3.2.1设计原则1、污水干管按远期一次性规划设计,管径按远期设计流量确定,干管根据近、远期的发展,分段敷设。2、干管按排水规划,并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管径和具体走向,设计流量按各排水分区的建设面积比流量计算,以此确定管径。3、污水管道布置力求符合地形变化趋势,顺坡排水,应尽量采用重力形式,避免提升。线路短捷,减少管道埋深和管道迂回往返,降低工程造价,确保良好的水力条件。4、在设计充满度下条件,重力流污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不小于0.6m/s。5、仔细研究管道敷设坡度与地面坡度的关系。所确定的管道坡度,既能满足最小设计流速,又不使管道的埋深过大。6、尽量利用已有的污水管道,并对现有污水管道、暗沟进行合理的改造,收集污水。3.2.2设计参数每一设计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流量:本段流量q1—是从管段沿企业流来的污水量;转输流量q2—是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污水量;集中流量q3—是从工业企业或其它大型公共建筑物流来的污水量。对于某一设计管段而言,本段流量沿线是变化的,即从管段起点的零增加到终点的全部流量,但为了计算的方便,通常假定本段流量集中在起点进入设计管段。它接受本管段服务地区的全部污水流量。本段流量可用下式计算: —设计管段的本段流量(L/s);—设计管段服务的区面积(ha);—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比流量(L/(s.ha)),3.2.3水力计算计算公式:流量公式:Q=AVQ—设计流量(m3/s)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V—流速(m/s)流速公式:V=1/n·R2/3·i1/2n—粗糙系数R—水力半径(m),R=A/P,P为湿周i—水力坡降经计算,污水管网的管道参数合理可行。3.2.4管道基础1、沟槽、沟底与垫层(1)沟槽的宽度应便于管道敷设和安装,同时也便于夯实机具操作和地下水排出。沟槽的最小宽度b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b≥D1+2S式中:b——沟槽的最小宽度(mm)D1——管外径(mm)S——管壁到沟槽的距离(mm)(2)管壁沟槽壁的距离宜按下表确定。推荐的S值(mm)管公称直径DNS300<DN≤500200500<DN≤900300900<DN≤16004501600<DN≤2400600(3)沟槽边坡的最陡坡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4)根据沟槽的土质情况,必要时沟槽壁应设置支撑或护板。(5)当土壤承载力为80~100kPa和非岩石时,应采用原状土作为基础;当土壤承载力为50~70kPa时,应采用经夯实后的原土作为基础,夯实密度应达到95%。(6)当沟底遇到岩石、乱石、硬质土、软的膨胀土、不规则碎石块及浸泡土质而不宜做沟底基础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挖除后做人工基础。基础厚度宜采用0.3~0.5倍管径,且不得小于150mm。(7)当沟底遇到地下水时,应采取排水施工。(8)在管子接口处应随敷管随挖坑穴。接口施工完毕后,应采用砂或砾石回填、夯实。(9)管道的垫层应按回填材料的要求使用砂或砾石。管床应平整,垫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且不得大于150mm。2、管道基础(1)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基础(2)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管道基础应采用土弧基础。对一般土质,基底可敷设一层厚度为100mm的中粗砂基础;对软土地基,且槽底处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宜铺垫厚度不小于200mm的砂砾基础,也可分二层敷设,下层用粒径为5~40mm的碎石,上层铺厚度不小于50mm的中粗砂;当槽底土基承载力较小,难以保证基底不受挠动时,需敷设土工布对槽底及邻近槽壁一定范围加固处理。管道基础设计支撑角2范围必须用中粗砂填充密实,不得用土或其它材料填充。3.2.5管道连接1、HDPE管道接头宜采用专用接头板材与管道进行热熔焊接,焊接前焊接面应清洁,焊缝应平整、光滑和牢固,管材厂家应提供安装技术指导。2、电熔连接用电热熔带,其外观应平整,电热网嵌入平顺、均匀、无皱褶、无影响使用的严重翘曲;电热熔带的基材为聚乙烯,其材质要求是:重力密度:;短期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标准值:;抗拉净度设计值:。3.2.6检查井设计检查井的位置,应设在管道交汇处。本工程管道检查井形式,应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的工程习惯作法设计。检查井井底宜设流槽,污水检查井流槽顶可与0.85倍大管管径处相平。流槽顶部宽度宜满足检修要求。3.2.7主要工程量新建DN300污水管网500m,改造排污沟500m。3.2.8管材选择在污水工程中,管道工程投资在工程总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管道工程总投资中,管材费用约占50%以上。污水管道属于地下永久性隐藏工程设施,要求具有很高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合理选择管材非常重要。3.2.9对管材的要求1、排水管渠的材料必须满足一定要求,才能保证正常的排水功能。2、排水管渠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外部的荷载和内部的水压。3、排水管渠必须具有抵抗污水中杂质的冲刷和磨损的作用。4、排水管渠必须不透水,以防止污水渗出或地下水渗入,而污染地下水或腐蚀其他管线和建筑物基础。5、排水管渠的内壁应整齐光滑,使水流阻力尽量减小。6、排水管渠应尽量就地取材,并考虑到预制管件及快速施工的可能,减少运输和施工费用。3.2.10排水管材的类型目前常用的排水管材有以下几种:1、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这两种管道制作方便,造价低,在排水管道中应用极广。但具有不抵抗酸、碱侵蚀及抗渗透性能差、管节短、接口多、搬运不便等缺点。混凝土管内径不大于600mm,长度不大于1m,适用于管径较小的无压管;钢筋混凝土管口径一般在500mm以上,长度在1-3m。多用于埋深大或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其接口形式具有承插式、企口式和平口式。2、陶土管陶土管由塑性粘土焙烧而成,带釉的陶土管内壁光滑,水流阻力小,不透水性好,耐磨损、抗腐蚀。但质脆易碎,抗弯抗拉强度低,不宜敷设在松土中或埋深较大的地方。另外管节短,施工不便。陶土管直径不大于600mm,其管长在0.8-1m。由于陶土管抗酸腐蚀,在世界各国广泛被采用,尤其适合排除酸碱废水。接口有承插和平口式。3、金属管采用的金属管有排水铸铁管、钢管等。具有强度高、抗渗性能好,内壁光滑、抗压、抗震性能强,且管节长,接头少。但价格贵,耐酸碱腐蚀性能差。室外重力排水管道较少采用。只用于排水管道承受高内压,高外压,或对渗漏要求高的地方,如泵站的进出水管、穿越河流、铁路的倒虹管,或靠近给水管和房屋基础时。4、石棉水泥管由石棉纤维和水泥制成。具有强度大、抗渗性能好、表面光滑、重量轻、长度大、接头少等优点。但石棉水泥管质脆、耐磨性能差。管径多为500-600mm,长度2.4-4.0m。我国产量不大,在排水工程中还未广泛使用。5、大型排水管渠排水管道的预制管管径一般小于2m。当排水需要更大的口径时,可建造大型排水渠道,常用建材有砖、石、混凝土块或现浇钢筋混凝土等,一般多采用矩形、拱形等断面,主要在现场浇制、铺砌或安装。6、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塑料管(UPVC和HDPE管)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塑料管表面光滑,不易结垢,水头损失小,耐腐蚀,重量轻,加工连接方便,采用橡胶圈承插柔性接口,对管道基础要求低。国外塑料管使用广泛,近几年我国许多城市已有大量应用。常规污水混凝土管道每节长度只有2米,管道的接口多,在有地下水的情况下,施工难度较大。UPVC双壁波纹管、玻璃钢管、HDPE管每节长度为6米,采用柔性接口,强度高,抗不均匀沉降能力强,且接口连接方法方便,可靠,施工方便,抗渗漏效果好。由于内壁光滑,不易结垢,可减少清通的工程量,因此从施工难易和使用效果方面比较,UPVC双壁波纹管、玻璃钢管、HDPE管优于混凝土管。但玻璃钢管排水管因管材价格相对较高而较少在非压力管道中选用。综上所述,管径≤DN500的排水管建议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管径为DN500以上的排水管建议采用预应力钢筋砼排水管。3.3雨量公式及设计参数确定3.3.1雨水管网现状分析************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境内有10余条季节性河流,水流域面积约2214平方公里。雨季河水潺潺,天旱河床干涸。境内有汛期季节性淖泊约100多个。积水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民乐淖、勿兰淖、二计淖等。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朝阳盆地、七号、德善宽谷洼地,其余地区地下水资源贫乏。全县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为2276.5万立方米。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相对薄弱,水利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区域水利和城乡水利发展不平衡、重大工程建设轻非工程措施建设、重大资源开发利用轻节约保护、重建轻管、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健全等不同程度存在。3.3.2雨量公式************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330毫米,雨水大都集中在6~8月份。降水过程中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最多可达760mm,最少时仅200mm,以降雨为主。雨量计算采用************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其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年)t——设计降雨历时(分钟)3.3.3雨水管道流量计算公式其中:Q——雨水管道设计流量(L/s)ψ——径流系数q——设计降雨强度(L/s·ha)F——设计雨水管道所服务的汇水面积(ha)3.3.4集水时间根据雨水管道的极限强度理论,设计降雨历时按设计汇流时间计算,即集水时间,其包括地面集水时间t1和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两部分。地面集水时间t1主要取决于水流距离的长短和地面坡度,t2随着管道长度和管内流行速度的不同而不同。集水时间如果定的过长,将造成上游地区的地面积水,定的过短则增加不必要的投资。集水时间公式:t=t1+mt2式中地面集水时间t1取15分钟,m延缓系数,按下表选用。暗管延缓系数采用条件地面条件—地面坡度m值的采用<0.002可采用m=2在0.002~0.005之间宜采用m=1.5>0.005不宜采用m(即m=1)3.4雨水管网设计3.4.1设计原则1、雨水管按设计暴雨强度进行计算,并随道路的新建拓宽逐步铺设管道,为便于地块内雨水的排出,雨水干管应先行铺设。2、雨水管道应以就近、分散排入河流水系为主要布置原则,以减小管径,缩短管道长度,减少造价。3.、充分利用各排水流域内自然地势,使规划线路实现最短距离,管径较小,埋深较浅,把地面径流通过管网按重力流方式就近排入水体。4、尽可能减少裸地,建设绿化,对初期雨水的污染物进行过滤截留。5、充分利用现状管线,完善雨水体系,使其达到规划标准。6、在主河道尽量少设雨水排放口,并应采用高区系统与低区系统分离,做到高水高排,以减少排涝站的数量。7、雨水管网系统按远期规模并适当考虑远景要求一次完成整体规划,实施时可根据建设发展情况分步实施,并可结合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管道口径和线路布局。3.4.2雨水管道规划雨水管道布置时充分利用地势,使雨水就近排入水体或灌溉周边田地,尽量使排水通畅,并节省管材。3.4.3主要工程量新建DN400-DN1000雨水管网800m。3.5污水处理工艺方案3.5.1工艺选择原则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选择得当,才能使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方便,节省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首先需要适应污水进水水质、出水水质要求以及当地温度、工程地质、环境等条件,然后综合考虑工艺的可靠性、成熟性、适用性、去除污染物的效率、投资省、操作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等多因素,选择最优的工艺方案。1、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2、工艺技术先进、高效节能,处理效率高,出水稳定达标;3、处理设施安全、成熟,并尽量减少工程投资成本,降低运行费用;4、充分考虑地域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管理和维修技术难度;5、污水处理设施具有较强的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能力;6、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时不产生臭气及噪声等二次污染;7、优先选择国内先进、可靠、高效、成熟的污水处理专用设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概述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技术包括:生物处理技术、自然处理技术。经过人类上百年的实践,国际上公认以生物处理为经济-效益比最好(cost-effective)。因此世界上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处理工艺。污水的生物处理一般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没有游离氧的情况下,以厌氧微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为主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稳定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在厌氧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成简单、稳定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甲烷的形式出现。厌氧生物处理的能耗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以回收生物能(沼气);污泥产量很低;厌氧微生物有可能对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厌氧消化是由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协同工作的一个连续的微生物过程;对温度、pH等环境因素较敏感。但一般来说,厌氧生物处理的出水水质较差,需进一步利用好氧法进行处理;气味较大;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好。好氧生物处理常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有三大类: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等。(1)活性污泥法工艺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向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为好氧微生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氧气,微生物通过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吸取养分,并形成大颗粒的絮状体,即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易于沉淀,通过沉淀、物理分离过程等与水分离,使污水得到净化。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自从20世纪初于英国开创以来,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与不断革新,现已拥有以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为基础的多种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传统性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序批式曝气活性污泥法(SBR,SequencingBatchReactor)和AB法(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O(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等污水处理技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系统,原污水从曝气池首端进入池内,由二次沉淀池回流的回流污泥也同步注入。污水与回流污泥形成混和液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动至池的末端,流出池外进入二次沉淀池,在这里处理后的污水与活性污泥分离,部分污泥回流曝气池,部分污泥则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对污水处理效果良好,B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用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但是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容积大、占用地土地多、基建费用高且对进水水质和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目前是我国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水处理工艺,在中小城镇的应用相对较少。(2)生物膜法工艺生物膜处理法是与活性污泥并列的一种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这种处理方法的实质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与生物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法既是古老的,又是发展中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迄今为止,属于生物膜处理法的工艺有生物滤池(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曝气生物滤池(BAF)、生物接触氧化等。生物滤池是早期出现、至今仍在发展中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而后三种则是近几十年来开发的新工艺。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点: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操作稳定性好。可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生物膜含水率比活性污泥少,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运转管理较方便。生物膜中的生物相丰富,具有稳定的生态系。剩余污泥少。由于活性生物量难以人为控制,因而在运行方面灵活性较差。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小,BOD容积负荷有限。填料结构复杂,成本比活性污泥法高,维护较困难。适合于BOD不高,水量不大的系统。A.生物曝气滤池(BAF)生物曝气滤池(BAF)是80年代开发研究的新型微生物附着型污水处理设备,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60座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曝气滤池处理工艺。生物曝气滤池的构造及运行方式与给水的普通快滤池相似,它是一种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净化污水除主要依靠填料上的生物膜外,滤池中尚存在一定浓度类似活性污泥的悬浮生物量,对污水也有一定降解作用。作为附着生物载体的滤池填料本身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因此容积负荷可以很高,反应器容积可大大缩小。同时填料本身可截留SS,因此生物曝气滤池可同时完成生物处理与固液分离。在如选择较小的填料粒径和相对较低的滤速,固液分离效果要优于沉淀法,可接近普通快滤池的过滤效果。B.生物接触氧化法接触氧化法又称浸没曝气式生物滤池。是在曝气池内填充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污水中有机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法技术具有多种净化功能,除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外,如运行得当还能用于脱氮和除磷,因此,可以作为二级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是生物膜生物活性高,处理时间短,相对节约占地面积,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间歇运行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污泥产量低,污泥颗粒大,易于沉淀,减少污泥的处理费用,动力消耗相对较低。但出水水质一般只能达到北京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限值,不适合较高的水质要求,需要另加深度处理采用达到一级B类标准和回用标准。C.生物流化床流化床是用于化工领域的一项工艺,从70年代开始用于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研究证明生物流化床可以提高处理设备单位容积内的生物量,加强有机底物从污水中向微生物细胞的传质过程从而达到进一步强化生物处理技术,提高生物处理设备的处理效率的效果。因此,备受重视。生物流化床是以砂、焦炭、活性炭等颗粒材料为载体,载体表面附着生物膜。充氧废水自下而上以一定流速流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生物膜与废水充分接触,并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流化床的工艺特点是有机负荷较大,耐冲击负荷,运行稳定,占地很少,床内水力停留时间短,泥龄较长,活性污泥少。缺点是载体流化能耗较大,系统是设计和运行要求较高,不适合大流量场合。(3)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MembraneBio-reactor)。是二十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膜分离技术和活性污泥生物技术的结合。它不同于活性污泥法,不使用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而是使用中空纤维膜替代沉淀池,因此具有高效固液分离性能,同时利用膜的特性,使活性污泥不随出水流失,在生化池中形成8000-12000mg/L超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浓度,使污染物分解彻底,因此出水水质良好、稳定,出水细菌、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生活污水处理后可直接回用,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传统工艺不具备的优点。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水质优良、稳定;工艺简单;不必单独设立沉淀、过滤等固液分离池,占地面积少。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污泥排放量少,只有传统工艺的30%,污泥处理费用低。但一次性投资较高。(4)污水的自然处理自然处理法主要有水体净化法和土壤净化法两类。属于前者的有氧化塘和养殖塘,统称为生物稳定塘,属于后者的有土壤渗滤和污水灌溉,统称为废水的土地处理。自然处理法不但费用低廉、运行管理简便,而且对难生化降解有机物、氮磷营养物和细菌的去除率都高于常规二级处理,达到部分三级处理的效果,而其基建费用和处理成本分别为二级处理厂的1/5~l/3和l/20~1/l0。A.土地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综合净化功能实现对污染物的净化,同时也是水肥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收割种植的经济作物和处理出水的回用,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因此是一种具有运行成本低、投资少、处理效果好的一种成熟技术。土地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快速渗滤处理系统、地表慢流处理系统、湿地处理系统和污水地下渗滤处理系统等。北方由于冬季气温较低,较为适合采用土壤渗滤和潜流湿地方式。土壤渗滤系统中,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对BOD、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有着较高的去除率,并且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维护方便,有净化污水、美化绿化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综合效果。废水的土地处理可具有投资成本小,运行费用低的特点,是农村适用的污水治理技术之一。但土地处理占地面积很大,出水水质与使用土地的面积和停留时间关系密切,土地处理区容易发臭、蚊虫孳生,影响环境,土地渗滤形式的土地处理容易堵塞,寿命较短。因此一般用于小水量、有空闲土地的地方。B.氧化塘技术经过人工适当修正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稳定塘、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深度处理塘和控制出水塘等。优点:在条件合适时,基建投资少;运行管理简单,耗能少,运行费用低(为传统人工处理厂的1/3~1/5);可进行综合利用,形成复合生态系统,可产生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缺点:占地面积过多;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大,如春、秋季翻塘问题等;如设计或运行不当,可能形成二次污染(如污染地下水、产生臭气等)。适于采用稳定塘的必要条件:土地、气候、气温、日照条件、风力等。3.5.2工艺初选在上述介绍的各种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中,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降解有机物的效率有限,出水水质较难达到本项目的要求,且占地相对较大,废气收集处理问题也不好解决。因此也不考虑单独使用。本项目中,化粪池作为典型的厌氧处理,作为标准的设施用于污水处理的前处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投资高、运行费用高、占地大、污泥处理量大、处理较为复杂(通常要采用厌氧污泥消化),本方案也不考虑采用。土地处理和氧化塘在有场地条件的情况下也是一种比较适宜农村污水的工艺技术,但单独用于污水处理,占地面积过大,北方地区气候适合的潜流湿地和土壤渗滤系统投资成本较高。由于本工程中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没有足够的场地,结合实际情况,本方案不考虑采用。生物膜法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污水工艺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相比较,生物膜法易于维护运行、节能省电、占地面积小,污泥少,一次性投资较普通活性污泥法稍高一些但可以接受。作为本工程的方案比选工艺。在本方案中主要对不同生物膜法工艺进行比较优选最合适的工艺。膜生物反应器以出水水质稳定优良为其优势,但一次性投资成本较高,本工程中出水水质要求较高,作为本方案重点考虑工艺。经以上分析,在本项目中推荐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作为可选工艺进行比选。本次工艺比选主要对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的工艺进行比选。经上节初步分析,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初步选择生物膜法的两种具体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和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技术经济指标比选。以确定不同站点的工艺方案。方案1:生物接触氧化+混凝过滤工艺方案2:曝气生物滤池+混凝过滤工艺方案3: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工艺比选论述方案一工艺描述(接触氧化+混凝过滤)(1)概述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水处理工艺,具有较长的历史,在污水处理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通过鼓风机进行充氧曝气,在接触氧化池内,利用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膜吸收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达到降解COD和BOD等的目的。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进入沉淀池,脱落的生物膜等在其中进行沉淀,澄清水经过加药装置投加絮凝剂后进入中间水池,用二级提升泵提升进入过滤器,用于过滤水中悬浮物,并进一步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滤后水经加氯消毒后由供水系统将处理后水供给各回用点。其优点是工艺简单、一次设备投资成本较低。其缺点是出水水质不稳定,依赖于管理人员的经验;自动化程度较低;占地面积大。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工艺简单,一次性投资少。出水水质不稳定,抗冲击负荷较差。自动化程度较低,管理不方便。布水、曝气不易均匀,容易出现死区。占地面积大。(2)工艺流程接触氧化工艺是在曝气池污水中浸没全部填料,污水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活性污泥和填料上的生物膜,在污水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污水中有机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其工艺流程如图3-1所示:污泥处理污泥处理鼓风机接触池污水反冲洗给水回流过滤混凝沉淀出水二沉池预处理池调节池初沉池接触氧化池加药装置消毒图3-1接触氧化+混凝过滤工艺流程图(3)工艺原理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实质之一是在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会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其另一项技术实质是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曝气方法,向微生物提供其所需要的氧,并起到搅拌与混合作用,这样,这种技术又相当于在曝气池内充填供微生物栖息的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方案二工艺描述(曝气生物滤池+混凝过滤)(1)概述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AeratedFilter,简称BAF)自90年代初在欧洲建成第一座采用该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后,该工艺已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广为流行,目前世界上已有3500多大大小小的污水处理厂应用了这种技术。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膜法生物处理工艺,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污水在流经载体表面时,通过对有机营养物质的吸附、氧向生物膜内部的扩散以及生物膜中所发生的生物氧化等作用,对污染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使污水得以净化。生物膜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由于在生物膜的表面附着一层薄薄的水层,水中的有机物被生物膜所氧化(其浓度要比滤池进水中有机物的浓度低很多),当废水在滤料表面流动时,有机物就会从运动着的废水中转移到附着在生物膜表面的水中去,被生物膜所吸附。空气中的氧通过水层而进入生物膜。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在氧的参与作用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了包括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它们又沿着相反的方向,即从生物膜经过附着水层排到流动着的废水及空气中去。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质)的作用,其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二沉池),其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质较好。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优点:A.处理效果显著:把生物处理和过滤结合在一起,能得到高质量的出水,其COD、BOD、SS均能满足二级标准;B.占地面积小,不需要二沉池;C.设备国产化程度高;D.所需曝气量较小,电耗少。缺点:A.冬季受温度的影响出水水质不稳定;B.需要反冲洗,产生二次污染;C.布水、布气难均匀。(2)工艺流程经预处理的污水从滤池底部进入滤料层,滤料层下部设有供氧的曝气系统进行曝气,气水为同向流。在滤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NH3-N被氧化成NO3-N;另外,由于在堆积的滤料层内和微生物膜的内部存在厌氧/缺氧环境,在硝化的同时实现部分反硝化,从滤池上部的出水可直接排出系统。随着过滤的进行,由于滤料表面新产生的生物量越来越多,截留的SS不断增加,在开始阶段滤池水头损失增加缓慢,当固体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使水头损失达到极限水头损失或导致SS发生穿透,此时就必须对滤池进行反冲洗,以除去滤床内过量的微生物膜及SS,恢复其处理能力。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采用气水联合反冲,反冲洗水为经处理后的达标水,反冲洗空气来自于滤板下部的反冲洗气管。反冲洗时关闭进水和工艺空气,先单独气冲,然后气水联合冲洗,最后进行水漂洗。反冲洗时滤料层有轻微膨胀,在气水对滤料的流体冲刷和滤料间相互摩擦下,老化的生物膜与被截留的SS与滤料分离,冲洗下来的生物膜及SS随反冲洗排水排出滤池,反冲洗排水回流至预处理系统。工艺流程见图3-2。曝气生物滤池的构造及运行方式与给水的普通快滤池相似,它是一种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净化污水除主要依靠填料上的生物膜外,滤池中尚存在一定浓度类似活性污泥的悬浮生物量,对污水也有一定降解作用。作为附着生物载体的滤池填料本身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因此容积负荷可以很高,反应器容积可大大缩小。同时填料本身可截留SS,因此生物曝气滤池可同时完成生物处理与固液分离。在如选择较小的填料粒径和相对较低的滤速,固液分离效果要优于沉淀法,可接近普通快滤池的过滤效果。预处预处理池污泥处理鼓风机接触池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反冲洗给水过滤加药装置消毒调节池混凝沉淀出水图3-2曝气生物滤池+混凝过滤工艺流程图图3-2曝气生物滤池+混凝过滤工艺流程图(3)工艺原理在滤池里装填一定量的滤料,滤料表面生长着高活性的生物膜,使滤池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污水流经时,利用滤料的高比表面积带来的高浓度生物膜的氧化降解能力对污水进行快速净化。最上部装填一定量的石英砂,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且保证脱落的生物膜不会随水流漂出。方案三工艺描述(膜生物反应器工艺)(1)概述膜处理技术,是基于膜分离材料的水处理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的工程应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海水淡化。以后,随着各种新型膜的不断问世,膜技术也逐步扩展到城市生活饮用水净化和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医药、食品、生物工程等领域。在全球水资源紧缺、受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再生水回用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膜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最初应用是利用超滤膜取代传统的二沉池,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但当时膜技术处于发展初期,膜价格昂贵,寿命短,能耗高,未能得到推广应用。20世纪80年代,随着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膜生物反应器开始引入城市污水及垃圾填埋渗滤液的处理。这种集成式组合新工艺把生物反应器的生物降解作用和膜的高效分离技术溶于一体,具有出水水质好且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