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_第1页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_第2页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_第3页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_第4页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一班级#导语】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相关资料,盼望关心到您。

【篇一】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

《熟悉米》: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依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推断与思索。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仔细、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

同学按小组预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同学沟通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字“米”。今日我们就来熟悉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

二、初步熟悉1米

1、估量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72厘米,你能估量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同学依据已有的阅历进行估量)

谈话:大家都想估量,那我们来做个嬉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渐渐地拉开,其他同学仔细观看拉开的绸带,假如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马上喊“停”。(同学活动)

启发:(指拉开的绸带)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究竟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

[说明:对于“米”,同学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肯定的感性熟悉。从身高谈起,再让同学大胆地进行估量,唤醒了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找准了学问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预备。]

2、熟悉1米。

出示米尺。

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觉什么?

依据同学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

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绸带,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绸带。

提问:张老师想知道究竟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同学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相互量一量。

争论:标签离地面都是1米,为什么贴的位置各不一样呢?

[说明:同学的年龄小,合作学习的阅历不足,适时进行合作的指导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富实效。同时,又兼顾并重视了合作过程中必不行少的个体体验与思索。]

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大家张开双臂,估量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一些,还是短一些?

小组活动后,组织沟通。

提问:你能用两手比画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同学用手比画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请每个小组在教室里任意选一样东西,量一量,看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正好是1米。

小组活动后,沟通汇报。

[说明:让同学先用自己的一庹和1米比一比,再伸出两手比画1米有多长,同学的比画有了参照,就会比画得更精确     。这些活动使同学充分感悟了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了1米的长度表象。]

三、深化对1米的熟悉

(1)提问:你能估量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同学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要求:估量一下,用我们平常的步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后,组织沟通。

(3)谈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睁开眼睛,伸出双手,比画一下1米的长度。

(4)提问:知道1米有多长了吧?假如不用米尺量,你能剪出一根1米长的绸带吗?

同学活动后,用尺量一量剪出的绸带是不是1米长。

[说明:通过排1米长的队伍需要几人,走1米长的路需要几步这些同学感爱好的活动,引导同学逐步加深对1米的熟悉。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让同学悄悄的思索,通过闭眼想和再次比画,力求在头脑中建立清楚的1米的表象。进而,再次让同学依据表象剪出1米长的绸带,并借助测量加以调整,同学头脑中1米的表象将逐步精确。]

(5)谈话:请小伴侣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同学活动后,组织沟通。

(6)完成“试一试”。

先分别估量黑板的长和宽、教室门的宽和高,再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7)谈话: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到一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到一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再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同学纷纷站在老师身边,最终围成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形。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篇二】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

《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同学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力量,观看力量,推断力量,语言表达力量。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4、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进展体验分类

按外形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争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同学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同学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沟通

三、课堂小结

今日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学问?这些学问对你有什么关心?

【篇三】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

《熟悉钟表》:

一、教学目标

1、使同学初步熟悉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熟悉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同学在观看、操作、概括和沟通的过程中,进展数学思索力量,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育疼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熟悉钟面上的整时。

三、教学难点

熟悉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四、教学预备

钟面教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示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伴侣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熟悉钟表”。

(二)思考探究。

1、初步熟悉钟面。

(1)说明:我们常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认真观看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学问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2)同学活动,老师参加。

(3)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学问。

(4)有12个数,让同学从1顺次读到12。

(5)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同学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熟悉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同学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同学观看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同学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看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同学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再指名说。

3、初步熟悉大约几时。

(1)连续拨时间,让同学说是几时。

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终拨7时过一点。

(2)7时不到一点。

提问:这时是几时呢?小组商议 ,同学汇报。

(3)7时刚过一点。

提问:这又是几时呢?

(4)小结:像这样接近7时的状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

(5)巩固:分别出示4时不到一点和平8时刚过一点的钟面,提问:你能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吗?

先让同学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进行全班沟通。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同学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适当追问是怎样想的。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伴侣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伴侣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同学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同学相互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相互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认真观看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依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示同学留意:画时针应当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当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第一幅图钟面上是几时?图上的小伴侣在做什么?其次幅图呢?

追问:怎么都是10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总结: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时。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出示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四)全课总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学问?

2、完成课堂作业。

【篇四】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

《找规律》:

活动目标:

1、同学经受探究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规律的现象,以及类似现象中简洁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熟悉这种现象和其中的简洁规律,并能将这种熟悉应用到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观看、猜想、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沟通等活动,培育同学用数学眼光观看四周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力量,激发同学对数学问题的奇怪   心,进展同学的数学思索。

3、同伴合作,自己动手,结合各自的生活阅历,制造规律,呈现聪慧才智,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活动预备:

作业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嬉戏引入

师:小伴侣,我们一起来做个嬉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语,你们用一个详细的动作来表示一下,预备好了吗?(拍手——拍手——跺脚)(3次)

师:小伴侣,你们猜猜接下去应当做什么呢?

哇,猜得真准,那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呀?

师:小伴侣观看得真认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这样根据肯定挨次、有规律的排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活动内容

1、找规律

猜表情:首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伴侣,他的名字叫小淘气。(演示课件)它可调皮了,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又大笑。我们来学一下小淘气的表情好吗?看看哪个小伴侣学得最像!你知不知道小淘气接下来会是什么表情呢?

噢,小淘气正微笑着大家说,小伴侣真聪慧!

放气球:小淘气又到公园里放气球了,观看一下气球,你发觉了什么呀?下一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呢?

解密码:气球放玩了,小淘气预备回家了。可他碰他了一道难题,他把门上的密码给忘了,小伴侣情愿关心他对吗?

2、画规律

师:小伴侣真棒,能够找到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会找规律了,你会画规律吗?(出示一组圆形)你能用你手中的水彩笔使它们有规律吗?(同桌沟通,实物展现)

3、算规律

师:小伴侣画的规律可真美丽,老师想用这些有规律的圆形串成一串漂亮的项链。接下去,老师该怎么串呀?那你知不知道从第一颗红色开头往下数第20颗是什么颜色?第31颗呢?这串项链一共可以串43颗珠子,你知不知道最终一颗也就是第43颗会是什么颜色吗?

4、生活中的规律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大家看,(课件演示:家具装饰——古文物——少数民族的服饰——跳舞的小伴侣—一—年四季)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看看我们身边的,再想想我们平常看到过的,还有哪些?

5、制造规律

师:原来啊,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想不想自己也来制造一些规律。

你能用动作来做一个规律吗?

今日,老师还帮大家预备了学具,你可以用材料袋中的学具来摆规律,也可以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画规律,还可以用动作让大家来猜规律。下面我们四个小伴侣一组,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制造的规律多一些,美一些。

三、活动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规律,学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好玩的数学现象,盼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看四周的事物,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小伴侣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各种各样好玩的数学现象好吗?

【篇五】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的挨次》: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育同学细心观看、乐观思索、正确比较,擅长与他人合作沟通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挨次,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位数,100是()位数,82是()位数。

(2)28的8在()位上,表示()个();2在()位上,表示()个()。

(3)3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99里有()个十和()个一,它后面是()。

(4)根据数据的挨次填数:

34、35、()、3769、70、()、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篇六】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进展同学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力量,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4、培育同学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及合作学习的力量。

5、引导同学关怀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同学的估测意识。

教具预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爱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爱吃糖醋排骨,你们喜爱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出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究竟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情愿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日我们就来熟悉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情愿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熟悉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熟悉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关心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番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推断的正确吗?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是不是全部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那么重1千克的物体还用天平来称合适吗?

(2)熟悉盘秤、弹簧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Kg表示什么?g表示什么?)

(3)用预备好的秤,小组来秤一秤1千克盐后汇报,任意称你身边的物体。指名再来秤1千克的水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下面每个人都一手拿盐,一手拿2分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受告知小组同学。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熟悉了两个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了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小明却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情愿用你学的学问帮帮他吗?

(5)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C、千克与克的关系。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一袋精盐是500什么?再拿一袋,现在是多少克?一袋腌制盐是1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袋腌制盐和两袋精盐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加上什么符号呢?

1千克=1000克,1Kg=1000g

(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但单位不同)那么现在你说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呢?

小结:克与千克有着这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脑筋急转弯

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五题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推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5千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4)小红的体重是35Kg。()

(5)一箱苹果重300g。()

(6)克和千克都是长度单位。()

2、称一称

同学们,称体重要用什么秤?猜猜它以什么作单位?(千克,人比较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我们来称一称吧!

请三名同学上来,猜猜谁最重,谁最轻。分别称出体重,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老师建议:盼望瘦小的同学不要挑食,过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人人争取有个健康的身体,好吗?

4、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一头可爱的小猪,紧接着来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还下了一个大鸡蛋,它们来是想让你们关心它们解决一件它们的烦心事,你们情愿吗?一位糊涂的小伴侣把他们的体重给弄混了,你们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重量吗?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兴奋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共享一下吗?

2、概括:今日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熟悉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除了今日熟悉的克与千克,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吗?(可以向同学介绍斤、两、公斤、吨)

(五)课后实践

同学们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诞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档案,体会一下妈妈哺育你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成果来回报父母。

【篇七】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

《100以内数的熟悉》: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亲密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量。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亲密联系,强调从同学身边的事物动身熟悉数。课前支配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

2、促进同学主动、共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舞同学选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敬重同学的共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日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伴侣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常喜爱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伴侣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伴侣们真聪慧,今日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熟悉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熟悉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很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同学自由猜)

毕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同学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同学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老师边演示同学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同学齐答100)

老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同学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同学操作

同学拿出预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同学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现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同学观看,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同学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嬉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同学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篇八】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同学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加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口头表达力量以及推理归纳力量。培育同学的发散思维力量。

3、通过分组学习,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究学问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今日我们班来了同学们特别熟识的伴侣,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挂图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他们想和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聪慧。有信念战胜喜羊羊和灰太狼吗?

2、那同学们可要做好预备,看看它们出了哪些什么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关:小小神算手。

同学们真的很聪慧哦,闯过了喜羊羊的第一关。

接下来我们来看其次关:小小玩具店。

五一期间,喜羊羊的玩具店开张了,懒羊羊也来到了玩具店,想买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出示玩具)可是懒羊羊在买玩具时却遇到了问题。(出示喜羊羊说的话,生自由读一读)你们能不能关心他?那么该怎样列式呢?(同学说算式老师板书算式)

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这道题你会算吗?应当怎样算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给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同学分组争论,师参加争论)

2、汇报沟通算法。

3、同学们真聪慧,也特别的有爱心,用自己的学具关心懒羊羊解决了问题,自己还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真不简洁。

4、巩固练习:书本练习十第1题

57-3=99-6=89-7=

65-4=48-5=26-2=

5、美羊羊也遇到了难题,你们还情愿关心她吗?该怎样列式呢?

(同学说算式师板书算式)

6、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争论一下。

7、汇报沟通算法。

8、练习:(书本练习十二第2题)

30-10=50-20=76-40=

38-10=57-20=95-70=

三、加强对比,理解算法

1、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懒羊羊遇到的问题,大家比较一下,35-2=33,35-20=15这两题一样吗?(生:不一样。)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把35分解成30和5,减一位数从个位上减,减整十数从十位上减。)

2、小结: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新学问:(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

四、嬉戏练习,巩固新知

1、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聪慧,那就请同学们用所学的学问关心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好吗?

前两天,我去逛书店,看到了一本自己特别喜爱的书,价格是26元,可是我只带了10元钱,同学们知道我遇到什么难题了吗?谁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感谢你,明天我就再带上16元钱去买这本书。

你们靠着自己的聪慧才智不但战胜了喜羊羊,而且还帮老师解决了问题,真是令人佩服!

2、玩“爬楼梯夺才智星”的嬉戏。

老师任选两组同学进行竞赛,依据口令同时接力做题,先做完的小组拔才智星。

(先选出一名同学当主裁判,其余同学当副裁判,然后请参与竞赛的两组同学做好预备,按要求进行竞赛。最终由主裁判带着大家集体订正,评议)

五、共享收获,感受欢乐

这节课你们表现的这么精彩,学得又都很仔细,确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篇九】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

《熟悉时间》:

教学内容:

书第81页、例1、例2,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的动手操作、探究、直观演示,使同学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写某些比较特别的时间。

2、使同学知道1时=60分。

3、使同学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培育同学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使同学知道1时=60分,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写某些比较特别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出示主题图。让同学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引导同学利用“几时半”的熟悉,依据时针的位置在8和9之间粗略地说出是8时多。

2、让同学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哪些状况下要用到时间?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一)熟悉钟面刻度。

1、出示钟面:让同学观看钟表上的刻度,说出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多少小格,每个大格的刻度所对应的数表示什么?老师对同学说明:时针转过一大格1小时,分针转1小格是1分钟。

2、让同学观看分针从刻度12转到刻度1,一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刻度1可以表示几分?同学填写书上钟面上每一个大格的刻度分别表示多少分。

3、同学观看操作:分针转一周,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钟。

4、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争论一下钟面上每个大格的刻度作为时针的单位时是几时,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又是多少分。

5、同学沟通、总结。

(二)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写某些比较特别的时间。

1、出示时间是9时5分的钟面。让同学说说钟面上时间是几时几分,是怎么看的?依据同学回答板书“9时5分”,并让同学说说假如用电子表的表示法应如何表示(9:05),向同学说明:假如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写0。

2、出示时间是6时25分的钟面。让同学说说钟面上时间是几时几分,是怎么看的?让同学用两种时间表示法表示。

3、同学小组争论应如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小结归纳:要读出一个时间,要依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可以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哪儿,依据每一大格的刻度对应多少分来确定是几时几分。还可以先依据分针位置确定是多少分,再依据时针来确定是几时几分。

(三)熟悉时与分的关系。

1、出示三幅图,表示时针与分针的动态关系。让同学观看这三幅图的变化,使同学看到时针与分针转动范围(即阴影部分)的对比和关系。

2、同学拨一拨:从12时到12时半。同学观看时刻12时30分,让同学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是几时几分。

3、思索:为什么12时半和12时30分是一回事?

使同学明白在几时半时,时针转过的是一大格的一半(半小时),而分针转过的是整个钟面的一半(分针指向刻度6,即30分)。

4、同学拨一拨:从12时半到1时。同时让同学观看时针和分针分别是怎么转的。

5、争论:时针转一大格(走1小时),分针转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1时等于几分。

6、小结:1时=60分。

7、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同学说一说每幅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时间。最终让同学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做这些事情时也许是几时几分,使同学充分感受时间和自己生活的联系。

四、拨一拨,读一读

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拨一拨,读一读”的嬉戏。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篇十】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

《简洁的计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洁的加、减法计算。

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的计算的算理。

3、使同学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