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样品分类管理代码_第1页
大洋样品分类管理代码_第2页
大洋样品分类管理代码_第3页
大洋样品分类管理代码_第4页
大洋样品分类管理代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洋样品分类管理代码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2019年7月TOC\o"1-5"\h\z一、修订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二、 工作简况……………3三、 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7\o"CurrentDocument"1・标准编制原则 7\o"CurrentDocument"2・主要技术特点 93•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0四、 预期的经济效果…………………23五、 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23六、 贯彻该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26大洋样品分类管理代码编制说明一、修订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深海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资源,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即开始了深海调查。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已开展了系统的多金属结核(锰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深海稀土等资源及相关环境调查,先后申请了3个多金属结核资源合同区、1个富钴结壳资源合同区和1个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合同区,是最早拥有三种多金属资源矿区的国家,也是拥有资源合同区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的深海海底区域资源调查具有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调查平台、参与单位及人员多等特点。自中国大洋协会成立1992年组织大洋1航次以来,至今大洋55航次已开始了海上调查作业,30多年来已完成了约200个航段、超过8000天的海上调查工作,调查区域覆盖世界三大洋,调查船舶多达十余艘,一代又一代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采集了大量样品,为我国开发利用深海资源、参与全球深海治理、加快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促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深海多金属资源矿区远离大陆、水深流急,采样成本极高、技术难度极大,大洋样品极为珍贵。大洋样品是深海环境地球不同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记录了深海环境演化的历史,是开展深海资源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科技资源。为使珍贵大洋样品得到妥善保存、样品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2001年,中国大洋协会依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建立了中国大洋样品馆,负责大洋样品的集中保存、统一管理、共享使用。为适应大洋样品类型复杂、形态多样、大小不一、采集范围广、样品用户多、管理流程长等特点,中国大洋样品馆自2008年业务化运行以来即着手编制大洋样品分类管理代码,作为区分样品“身份”、实现样品分割切割信息规范记录及相关科学数据回溯的技术基础。十余年来,大洋样品分类管理代码数易其稿,在实用中不断修订完善,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大洋样品管理信息系统,大洋样品分类管理代码已成为大洋样品“身份”规范记录、确保样品“身份”唯一性、准确表达不同样品之间逻辑关系、实现样品科学数据自动整合的基础,是大洋样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核心基础。大洋样品分类管理代码自投入实用以来,得到了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有关专家也提出了宝贵的修订建议。2016年,五矿集团成功申请多金属结核资源矿区为标志,我国深海资源矿区承包者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我国深海调查研究的主体不断增加,无论深海样品的采集者,还是深海样品的使用者都在快速增加,为使深海样品能在更广的范围内持续发挥作用,在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的支持下,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申报立项了本标准。随着2016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的发布施行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深海调查的任务更加多元、样品来源更加多样、用户更加广泛,本标准的起草发布必将为不同来源样品统一管理平台的构建、促进不同来源样品的一体化管理、样品科学数据的长期积累与自动整合,实现不同来源海洋样品及相关成果产品、科学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使用产生积极影响。二、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计划项目编号、参加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任务来源国家海洋局“关于下达2017年度海洋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将《大洋样品管理代码》列入计划项目,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具体承担国标修订工作任务。2018年5月通过国家标准立项答辩,12月2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国标委发函〔2018〕83号)。本标准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洋资源能源调查评估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硏究”(2017YFF0206900)课题一“海洋基础通用和检验检测标准硏究”(2017YFF0206901)总体推进。2、计划项目编号20184575-T-4183、起草单位牵头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参与起草单位: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4、主要工作过程(1)前期起草与试用自2008年大洋样品馆建成投入业务化运行起,针对大洋样品类型多样、形态不一等特点,为有效避免样品管理、属性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的记录不规范、资料对比难等问题,样品馆即编制了25位大洋样品管理代码,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样品管理信息系统。在样品管理实践中,原有的25位编码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日益暴露。2010年,在不改变原有编码体系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将原有的25位编码升级为30位,避免了同位编码共用、针对不同情形意义不同的问题,降低了使用难度和代码错编、错误解读风险。此次编码升级后,对样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相应升级优化,并沿用至今,编码管理了40多个大洋航次采集的2万余件大洋样品、3万余件专项海洋地质样品以及2万余件分配使用样品。2018年,在保持代码30位不变的前提下,再次优化了编码体系结构,增加样品性状与分割状态代码。2)国内外相关业务调研经调研,国内外样品管理中仅隶属于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综合地球数据应用工程”项目开发了固体地球样品注册系统,该系统依托《国际地质样品代码》开发,统一管理在该系统注册登记的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国际地质样品代码》由9位字符组成,可表达样品身份的唯一性(如岩石标本、水样、沉积物岩心等)和样品相关的采样信息(如站位、地层等)。《国际地质样品代码》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有5个字符,用于表达个人或机构注册登记样品的唯一性,后半部分有4个随机字符串组成(0-9,A-Z)该代码系统字符较少,因其编制过程中的随机过程,仅能满足不同样品身份的唯一性及已登记样品与登记者个人或机构之间的隶属关系,不能表达不同样品之间及样品不同部位分割切割子样品之间的逻辑关系。(3)专家咨询2018年3月1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洋资源能源调查评估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研究”组织在杭州召开了项目研讨会,与会专家对本标准编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会后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订完善。2019年1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洋资源能源调查评估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研究”组织在天津召开项目进展情况研讨会期间,课题一“海洋基础通用和检验检测标准研究”组织对所属各标准进行了专家审议。与会专家认为本项标准内容全面、结构完整、逻辑清楚、可操作性强,便于样品的分类管理和查询应用,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修改建议。2019年7月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洋资源能源调查评估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研究”组织在北京召开了中期推进会,与会专家建议修订完善后进入征求意见环节。(4)征求意见稿编制按照历次会议专家意见,并参考《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分类标准(GB/T20001.3-2015)》格式要求,对标准进行了系统梳理,删除了原工作组讨论稿的第5章“使用与管理”,增加了编码示例,修订完成了征求意见稿。3、主要修订人分工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负责编写,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参与。参加编写的主要人员见下表。序号姓名专业单位在本项目中承担的工作1卜文瑞海洋地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组织协调、代码总体结构、术语和定义2高威海洋科学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任务管理、进度管理3黄牧海洋地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采样位置、采样方式代码4候成飞计算机技术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代码的信息系统化验证5陈燕平海洋地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样品类别、样品类型代码6闫仕娟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部第--海洋研究所代码的信息系统化验证7王春光海洋生物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生物样品代码8路瑶海洋地质自然资源部第--海洋研究所分割样品代码、项目秘书9孙富强海洋地质自然资源部第--海洋研究所站位序号代码、同类样品代码10李佳海洋地质自然资源部第--海洋研究所分取样品代码11盖英宝海洋生物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生物样品代码三、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1.标准编制原则本代码标准的编码对象为大洋样品及分割切割、处理加工的实物,代码编制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唯一性原则本标准样品代码由冠字码、馆藏码、原始码和衍生码等四部分组成,分别记录了样品的分割切割状态/处理加工实物类别、库藏信息、原始采样信息及分割切割信息,不仅保证了不同调查平台、不同任务来源各站、各类样品代码的唯一性,也保证了各件分割切割衍生样品、处理加工产生实物代码的唯一性。(2)可溯性原则本标准样品代码记录了样品采集信息,具有来源、采样位置、采样方式、采样任务的可溯性;记录了样品分割切割信息,具有分割切割衍生样品、处理加工产生实物与原始样品之间在空间位置上关系的可溯性。(3)完整性原则本代码体系覆盖样品的分割切割与处理加工信息、库藏信息、原始采样信息及衍生信息,既标识样品类型、来源、采样方式、采样位置、取样站位,以及样品库存分类、样品类别等信息,又反映分割切割样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体现了编码对象信息记录的完整性。(4)全面性原则本代码体系在编码对象上,不仅涵盖了库藏样品、分配使用样品、航次现场丢弃样品、馆内缩减样品,而且涵盖了分割切割获得的衍生样品、处理加工产生的成果实物(分析测试副样、光片、薄片等),以及分割切割全部消耗的样品,具有样品从采集、处理加工、使用全生命周期信息编码与信息记录能力;在空间上覆盖了世界各大洋,尤其是我国已开展调查作业各海区海域,以及潜在的调查海区海域;在任务来源上涵盖了除大洋调查航次以外,当前国内各主要海洋调查任务;在样品类型上,参照已有样品分类国家标准,结合海洋调查特点,列出了当前已经发现的主要样品类型,以及潜在的可能在海洋环境存在的样品类型;在采样方式及切割分割方式上,给出了目前遇到的各主要采样方式及样品分割切割方式,充分体现了内容的完整性。5)可扩展性原则尽管本代码体系样品类型参照有关岩石、沉积物分类国家标准,并结合海洋环境中常见的样品类型编制,但考虑到自然界的复杂性,今后一定会有新的样品类型被发现,样品类型代码表中预留了充裕的可扩展容量;采样位置代码中列出了我国已经开展调查海域,也列出了世界大洋各主要海域,同时具有空间层级上的进一步增补新的调查区、合同区的可扩展性。(6)规范性原则样品类型有相关标准的可供参考的,依照已有标准;无相关标准的,以大量的工作实践为基础编制,并经过多伦专家咨询讨论,不仅保证了类型、结构的规范性。(7)可操作性样品类型鉴定以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为基础、以满足编码对象“身份”标识、库藏管理、使用跟踪、成果整合需要为目的,不涉及通过样品处理加工获得的科学分类,不替代借助仪器设备的样品科学鉴定。(8)分级性原则本分类代码采用面分类法为主,线分类法为辅的信息分类方法。在代码总体结构上,采用面分类法分为代表样品分割状态或成果实物类别的冠字码、库存分类、样品类型、样品来源、采样方式、采样位置、站位序号、站位重复取样识别码、站位同类样品序号、样品分割序号、样品分割间距、样品分割序号、分取试样份次号等13段。由多位字符组成的段,如“自然类型”逐级分成门类、大类、中类、小类等4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一个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同位类类目之间为并列关系,相互不交叉不重复,下位类与上位类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2.主要技术特点本标准在具有如下几个关键技术特点:(1)以管理大洋样品为出发点,建立了可扩展至不同任务来源、世界大洋不同海域、各种类型样品“身份”唯一性管理需要的分类管理体系;建立了可精准表达剖分、分割、分取样品、分析试样状态、相互关系及其在原始样品上空间位置的逻辑编码体系;编码对象除样品外,还包括样品处理加工产生的各类主要成果实物。(2)样品类型包含了样品类别与自然类型两部分,自然类型既以现有相关类型样品分类方案为基础,又以满足样品采集、管理环节需要为目的,自然类型鉴定以肉眼或借助放大镜为基础,不涉及经负责的处理加工,或借助显微镜等大型设备鉴定的样品类型,既满足样品分类管理的需要,又能适应调查船现场及样品管理环节工作实践。(3)自然类型和采样位置等部分采用线性分类法,将样品自然类型及采样位置逐次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个类目,同一分支相同层级类目之间为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既能满足样品自然类型、采样位置等关键信息精准查询的需要,又具有模糊查询的数据基础。(4)本标准以规范实物样品及样品信息化管理为目的,在样品及样品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逐步建立,并在长期样品管理工作实践中得到验证,并不断修订完善。3.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本标准主要目的在于精确标识不同任务来源、不同任务单元、不同调查平台获取大洋样品的身份,标识样品存储库房、分割状态及成果实物类别,建立同一样品分割切割样品、分取分析试验试样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分割切割样品及分取分析试验试样在原始未分割样品上的空间位置。为此,本标准由13段组成的30位组合编码,采用线分类法与面分类法相结合的编码方式。在内容上,不仅给出了编码总体框架、不同段的分类关系、编码方式及赋值方法。(1)样品分割状态与成果实物类别代码编制该段代码1位,编第1位,用以表示编码对象的分割状态(样品)或类别(成果实物)。二者共用一位,是用互不重复的代码,其中样品分割状态代码沿用已在用字符表示,分析测试副样、光片、薄片、涂片等成果实物代码使用电脑键盘可输入的特殊字符表示,自沉积物中分离出的轻矿物、重矿物、微体古生物等的代码以核心词的英文首字母表示。(2)馆藏分类代码编制该段代码1位,编第2位,用以表示样品存放库房及样品不在馆原因。对成果实物,该段代码按制备成果实物样品馆藏分类编制。(3)样品类型代码编制该段代码5位,编第3-7位,用以表示样品的管理分类及自然分类,包括样品类别和自然类型两部分。样品类别该段代码1位,编第3位,为以实物样品馆藏形式、分割切割样品代码编制、信息管理等需要为目的,按照样品性状、形态特征、采样方式、调查目的等所区分的样品分类,该段代码基本按照样品类别英文或汉语拼音首字母编制。自然类型该段代码4位,编第4-7位,用以表示以肉眼和放大镜鉴定为基础所鉴定的原始样品科学分类,类似于地质工作的野外定名。该段采用层次编码法,代码采用4层4位数字字母混合编码,每层各占一位,第一层表示门类、第二层表示大类、第三层表示中类、第四层表示小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为隶属关系,便于样品按照不同层级统计和查询检索。该段样品自然类型主要参照了相关国家标准,列出了在海洋环境中已经发现,或可能存在的样品类型,对在海洋环境中不可能出现的样品,或者需借助科学设备才可识别鉴定的样品类型未予列出。(4)样品来源代码编制该段代码4位,编第8-11位,用以表示资助采集样品的任务信息,包括任务类别和来源任务两部分。任务类别该段代码1位,编第8位,用以表示资助采集样品的专项类别。该段代码以数字1开始顺序赋值,暂不存在超位问题。来源任务该段代码3位,编9-11位,用以表示资助采集样品的航次或专项。对大洋调查,该段采用层次编码法,采用2层3位数字字母混合码,第一层以2位数字或字母表示航次、第二层以1位数字或字母表示航段;对边缘海专项,以该段以3位数字或字母表示资助采集样品的具体专项;对基金委开放航次,该段采用层次编码法,采用2层3位数字字母混合码,第一层以2位数字或字母表示年份、第二层以1位数字或字母表示年度执行的航次次序号;对极地专项,该段采用层次编码法,采用2层3位数字字母混合码,第一层以1位字母S或N表示南极或北极、第二层以2位数字或字母表示南极或北极的航次顺序号。(5) 采样方式代码编制该段代码1位,编第12位,用以表示采集样品的手段或装备。该段代码参照已有代码习惯采用赋值。(6) 采样位置代码编制该段代码4位,编第13-16位,用以表示采集样品的空间位置或任务区块,分航次调查和区块调查两种情形编制代码。航次调查对航次调查,该段采用层次编码法,采用3层4位数字字母混合码,第一层以1位数字或字母表示海域、第二层以2位数字或字母表示海区、第三层以1位数字或字母表示海山或区块,不同层级类目之间为隶属关系,便于样品按照位置层级统计和查询检索。该段采样位置列出了我国已经开展的所有大洋调查区域或资源合同区,并参照《世界海洋名称代码(GB12462—90)》补充列入了未来潜在的调查区域。但因该标准海洋名称为3位,且在分类层级及详略程度上难以与我国已经开闸调查区域兼容,故未照搬该标准位置代码。区块调查对区块调查,该段代码以区块调查任务编号(区块编号)为基础赋值。(7)站位序号代码编制该段代码5位,编第17-21位,用以表示同一区块/海山内同种采样方式采样作业次序号,或同一航次/航段、同一区块站位序号及同种采样方式采样作业次序号。该段分连续编号采样作业、重置编号采样作业、深潜作业及无缆抓斗采样作业等四种情形编制代码。连续编号采样作业对连续编号采样作业,该段代码5位,以站位号中的数字为基础编制,但不包括站位号中表示采样位置及采样方式的字母。不足五位的,数字前以“0”补齐。重置编号采样作业对重置编号采样作业,该段采用层次编码法,代码采用2层5位数字字母混合码表示。第一层3位,取站位号中的数字表示站位顺序号,为17-19位;第二层2位,取航段同种采样方式采样作业次序号,为20-21位。深潜作业对载人潜水器、ROV等深潜作业,该段采用层次编码法,代码采用2层5位数字字母混合码表示,第一层以4位数字表示潜次号,为17-20位;第二层以1位数字表示采样作业站点号,为21位。无缆抓斗采样作业对无缆抓斗采样作业,该段采用层次编码法,代码采用2层5位数字字母混合码表示,第一层以4位数字表示站位号,为17-20位;第二层以1位数字表示采样设备次序号,为21位。(8) 重复站位识别码代码编制该段代码1位,编22位,用以表示同一航次/航段、同一采样方式,在同一站位(站位序号相同)实施多次采样作业时的识别码。站位第一次采样,该位代码为“0”;重复采样第一次,该位代码编“1”,依次类推。(9) 站位同类样品序号代码编制该段代码1位,编23位,用以区分同站位、同水深采集的多件同类样品。同站位、同水深采集同类样品1件的,该位代码为“0”;同站位、同水深采集同类样品多件(如多管采样器一次采样作业采集的不同岩心、CTD采水器在同一水深层位采集的不同瓶海水等)的,该位代码从“1”开始依次编码。(10) 钻探岩心回次号代码编制占用2位,借用第22、23位,不单独设置代码段位,在“样品类别”(代码第3位)为深钻岩心或钻孔岩心时使用,用以表示钻探作业各钻进、提升周期所获取的岩心样品次序号。(11) 样品分割序号代码编制该段代码1位,编24位,用以区分同件样品分割、分装为相互之间有替代关系的多件样品。该段分块状样品、岩心/烟囱体、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表层沉积物等四种情形编制代码。块状样品块状样品未分割时,该段代码为“0”;分割样品该段从“1”开始依次编码。岩心/烟囱体岩心/烟囱体未纵向剖分样品,该段代码为“0”;纵向对半剖分的两个半管岩心或半柱烟囱体,该段代码分别为“1”、“2”;该段代码为1的半管岩心或半柱烟囱体再次对半剖分获得的两个1/4管岩心或1/4柱烟囱体,该段代码分别为“1”、“3”;该段代码为2的半管岩心或半柱烟囱体再次对半剖分获得的两个1/4管岩心或1/4柱烟囱体,该段代码分别为“2”、“4”。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同一采水器采集海水、同一水深层位采集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分装1件的,该段代码为“0”;分装多件的,该段从“1”开始依次编码。表层沉积物站位表层沉积物分装1件,或不同层位表层沉积物分装1件的,该段代码为“0”;站位表层沉积物分装多件,或不同层位表层沉积物分装多件的,该段从“1”开始依次编码。(12)分段切割间距代码编制该段代码1位,编25位,主要用以表示岩心/烟囱体等样品分段切割样品的长度、分层位分取分析试样的厚度(层位顶底面直径的距离)。该段分块状样品、岩心/烟囱体、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表层沉积物等四种情形编制代码。块状样品块状样品,该段代码为“0”,且不随样品切割状态改变。②岩心/烟囱体未分段切割岩心/烟囱体样品(样品分割状态代码为A、C、F时:,该段代码为“T”分段切割岩心/烟囱体样品(样品分割状态代码为B、D、G时),或分层分取分析试样(样品分割状态代码为E、T时),该段代码按照表9固定对应关系编制;间距数值介于相邻两个代码对应数值之间时,按数值更接近的数值对应的代码编码,为相邻两个代码平均值时,按其中较大数值对应的代码编码。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对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该段表示采样水深层位序号。站位仅采集一层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时,不论采样水深(范围)如何,该段代码为“0”;站位采集多层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时,随水深增大(自上而下),该段从“1”开始依次编码。表层沉积物表层沉积物不分层分装时,该段代码为“0”;表层沉积物分不同层位分装时,自上而言,该段从“1”开始依次编码。(13)分段切割序号代码编制该段代码4位,编第26-29位,主要用以表示岩心/烟囱体等样品分段切割样品、分层位分取分析试样在岩心上/烟囱体上的深度次序号。该段代码分块状样品、岩心沉积物、浅钻岩心、深钻岩心/钻孔岩心、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表层沉积物、烟囱体等七种情形编制代码。①块状样品对块状样品,该段代码为“0000”,且不随样品分割/切割状态改变。岩心沉积物未分段切割岩心沉积物(样品分割状态代码为A、C、F时)代码为“0000”;分段切割岩心沉积物第一段岩心代码为“0001”,其他段岩心代码为“以cm为单位的分段岩心起始深度+0001(分段岩心起始深度/cm+0001);岩心沉积物分层分取第一层样品代码为“0001”,其他各层样品代码为“以cm为单位的分层试样起始深度+0001(分层试样起始深度/cm+0001)”。浅钻岩心未分段切割浅钻岩心(样品分割状态代码为A、C、F时)代码为“0000”;分段切割浅钻岩心第一段岩心代码为“0001”,其他段岩心代码为“以mm为单位的分段岩心起始深度+0001(分段岩心起始深度/mm+0001);浅钻岩心分层分取第一层样品代码为“0001”,其他各层样品代码为“以mm为单位的分层试样起始深度+0001(分层试样起始深度/mm+0001)深钻岩心/钻孔岩心未分段切割深钻岩心/钻孔岩心第一回次岩心(样品分割状态代码为A、C、F时)代码为“0000”;未分段切割深钻岩心/钻孔岩心其他回次岩心(样品分割状态代码为A、C、F时)代码为“回次开钻深度(前回次累计进尺)/cm+0001”。分段切割深钻岩心/钻孔岩心第一回次第一段岩心代码为“0001”;分段切割深钻岩心/钻孔岩心第一回次其他段岩心代码为“回次前段岩心累计长度/cm+0001”;分段切割深钻岩/心/钻孔岩心其他回次第一段岩心代码为“回次开钻深度(前回次累计进尺)/cm+0001”;分段切割深钻岩心钻孔岩心其他回次其他段岩心代码为“回次开钻深度(前回次累计进尺)/cm+回次前段岩心累计长度/cm+0001〃”深钻岩心/钻孔岩心第一回次分取第一层试样该段代码为“0001”;第一回次分取其他各层试样该段代码为“分层试样起始深度(前层位分取样品累积厚度)/cm+0001”;深钻岩心/钻孔岩心其他回次分取第一层试样该段代码为“回次开钻深度(前回次累计进尺)/cm+0001”;其他回次分取其他各层试样该段代码为“回次开钻深度(前回次累计进尺)/cm+本回次分层试样起始深度(前层位分取样品累积厚度)/cm+0001〃。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对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该段代码为“以m为单位的水深数值(水深/m),有小数时四舍五入取整。表层沉积物对未分层表层沉积物,该段代码为“0000”;对分层表层沉积物,第一层代码为“0001”,其他各层单位为“起始深度/cm+0001”。烟囱体对烟囱体,该段采用层次编码法,采用3层4位数字字母混合码,第一层以2位数字或字母表示分段切割次序号、第二层以1位数字或字母表示环带分取间距、第三层以1位数字或字母表示环带序号。A•分段切割次序号该段代码2位,编第26、27位,主要用以表示烟囱体样品自下而上分段切割的次序号。对未分层/段切割烟囱体,该段代码为“00”;对分层/段切割烟囱体,自下而上第一层/段该段代码为“01”;其他层/段该段代码为“自烟囱体底部至切割面高度/cm+01”。B•环带分取间距该段代码1位,编第28位,主要用以表示烟囱体分段切割样品由外向里分取的环带厚度。对未分层/段切割烟囱体,烟囱体分层/段切割、未分环带样品,该段代码为“0”;对烟囱体分层/段、分环带切割样品,亥段代码为〃环带分取间距数值/mm”C•环带序号亥段代码1位,编第29位,主要用以表示烟囱体分段切割样品由外向里分取的环带次序号。对未分层/段切割烟囱体,亥段代码为“T”;对烟囱体分层/段切割、未分环带样品,该段代码为“0”;对烟囱体分层/段、分环带切割样品,由外向里各环带该段代码从“1”开始依次编码。(14)分析试样份次号代码编制该段代码1位,编第30位,主要用以表示自同一样品、同一层位分取的分析试样顺序。该段代码分块状样品、岩心样品、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表层沉积物、烟囱体等四种情形编制代码。①块状样品对块状样品,该段为自块状样品分取用于分析实验的试样顺序号。对除分析试样之外的样品,该位为“0”;自块状样品分取分析试样的该位代码从“1”开始依次编码。②岩心样品对岩心样品,该段为自岩心同层位分取用于分析实验的试样顺序号。对不同分割/切割状态的样品,该位代码为“0”;对同一岩心、同一层位分取1件样品时,该位代码为〃T”;对同一岩心、同一层位分取多件分析试样,或自同一岩心、同一层位分取的1件样品分取分析试样时,该位代码从“1”开始依次编码。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表层沉积物对岩心样品,该段表示自同一层位、同分装序号(第24位)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表层沉积物分取,用于分析实验的试样顺序号。对同一水深层位、同分装序号海水/拖网生物/微塑料样品,以及同层位、同分装序号表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