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目标_第1页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目标_第2页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目标_第3页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目标_第4页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目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目标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目标根据当前制造业发展现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在5年内建成并逐步完善,共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16-2017年)主要解决标准体系融合贯通和基础标准缺失的问题,第二阶段(2018-2020年)主要解决标准体系完善及标准在全制造业领域推广应用的问题。到2017年,初步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60项以上智能制造重点标准,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立项原则,制定参考模型、术语定义、标识解析、评价指标等基础共性标准和数据格式、通讯协议等关键技术标准,探索制定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并率先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推动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上升成为国际标准,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修订5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实现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全覆盖,智能制造标准在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验证,在制造业全领域推广应用,促进我国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智能制造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6.3%。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加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数字化赋能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实现智能制造的有力抓手。众多企业致力于改革创新、转型图强,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焕发新活力,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中迸发新动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开展新业态和新模式培育与发展工作,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服务型制造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设立设计中心,组织开展工业电子商务行业和区域试点。充分发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制造模式的变革作用,以重点行业或领域的新技术应用试点为牵引,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开展制造业新业态培育。适应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以及智能制造转型发展趋势,把服务型制造发展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作为专项及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研究制定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典型行业应用示范,积极支持企业拓展在线监控、全生命周期管理、融资租赁、智慧物流、合同能源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集成应用。研究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制造模式的影响,建立大数据采集共享渠道,在线采集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数据信息,鼓励大型企业设立设计中心,开展面向行业产业集群的工业云试点,编制出台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指南。推动大数据在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各环节深度应用,指导各地探索面向不同行业、区域的数据驱动型企业发展模式,支持面向工业大数据核心设备、分析工具和行业应用平台的研发和应用示范,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下游产品市场的持续增长智能制造设备的下游客户目前主要包括消费电子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行业。以消费电子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集群,产业区域优势明显,目前我国已拥有完整消费电子产业链,加工工业发达,拥有全球大部分消费电子行业产能。智能制造设备的下游客户目前主要包括消费电子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行业。以消费电子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集群,产业区域优势明显,目前我国已拥有完整消费电子产业链,加工工业发达,拥有全球大部分消费电子行业产能。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1个百分点。下游产品市场的持续增长将有效带动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为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体系,占领智能制造发展制高点把握智能制造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整合国内标准化资源,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占领智能制造发展制高点。编制智能制造标准化路线图。深入分析研究智能制造标准化需求和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编制智能制造标准化战略和标准化路线图,明确标准化工作的策略、目标以及标准研制重点领域,指导开展标准化工作。推进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成立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智能制造标准化各部门、行业。开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及规划工作,组织开展智能制造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工作,组织研究国内外智能制造标准化进展,推进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示范应用。推动关键技术革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制造业既非宏观经济中份额最大的部门,也非时下常受资本青睐的热门概念,但实际上,制造业是全球经济低调的发动机,其不仅对经济内生增长的拉动效率超过其他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竞争中创造着产品大众化与多样化的良性循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十年之后,全球协同式复苏趋势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取代需求侧刺激政策,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在积极寻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契机。本轮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是争夺存量市场、行业集中度上升的历史延续,更将通过制造模式的根本转变,重塑新的价值链位置,奠定新时代大国竞争格局,助推全球经济内生复苏。在全球制造业模式变革前夜,推动关键技术革命,以智能制造引领中国制造业再上新台阶,将成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制造业并不时髦,却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近四十年来,制造业表现似乎日渐式微: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名义GDP比重持续下滑,从1980年的24.6%降至2015年的15.3%。由于制造业约占工业比重的70%,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出现了类似下降趋势,不免衍生出关于后工业化或去工业化的讨论。在科技股指数表现牛冠全球的趋势下,制造业板块显然并不是资本追逐的对象,但从长期来看,尽管制造业表面上风光不再,无论对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制造业并未远去,其重要性甚至日益凸显: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归根结底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回溯历史,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长期高于其他经济部门。在1995-2016年,全球制造业就业人口年均占比仅为20.7%,但对GDP增长的年均贡献高达31.6%。这表明,制造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内生拉动最具效率。二是制造业竞争和创新的强度远胜于其他经济部门。拥有高度竞争力与创新力的制造业,一方面,能让其产品价格增速相对整体通货膨胀更低,从而被更多人廉价享用;另一方面,能通过不断改进更新,将更多品类商品推向市场,满足多样化需求。从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的贡献中可以得出,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在过去20年中相对稳定。制造业更加集中,成为大国竞争没有硝烟的战场。从过去近四十年来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来看,是否搭上制造业发展的列车是经济能否腾飞的关键。尽管全球制造业名义增加值占全球GDP比重持续下降,但从相对水平来看,高收入经济体制造业占GDP比重较为稳定,中等收入经济体在本世纪以来制造业占比也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低收入经济体制造业占比一直在上升,但仍显著低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在国别维度,全球经济总量排名前四的国家(美国、中国、日本、德国)也是排名前四的制造业大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自2010年起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维持在40%以上水平,可以说,中国经济崛起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制造业腾飞。同期,美、日、德三强的工业增加值占比也相对稳定,均超过20%,意味着在主要发达国家,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更重要的是,全球制造业集中度在金融危机之后趋于上升,中、美、日、德四国的工业增加值之和已超过全球50%,而中、美两国的全球工业双核地位日益凸显,这也与两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动力角色高度相符。消费升级助推制造业迈入良性循环。从终端来看,制造业发展与升级的根本推动在于需求的扩张和转型,需求侧的提振将助力制造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景气模式。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十年之后,全球经济协同复苏,尤其是消费的稳健增长对制造业而言异常重要。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全球50%以上的消费支出用于工业制成品。消费模式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之间紧密关联,新时代的制造业将以新的消费需求为导向,并借此带动新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制造业的扩张、整合及升级也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产品价格,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在收入增长和家庭必需品预算占比下降的情况下,新的高端需求走向大众化不可避免,同时,需求大众化模式出现后也会进一步促进新兴工业迅速发展,并成长为新一轮制造业的主角。总结起来,经济复苏带动的消费升级将最终不断助推制造业进入需求多元化、大众化的良性循环。智能制造驱动制造业模式发生重构。智能制造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信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将带来制造业的模式重塑。从供给端来看,工业生产效率与模式亟待改进,而智能制造将是未来推动需求多元化与大众化之间更快转化的利器。消费品从小众市场进入到大众市场必然带来新的多元化需求,从而推动新产业和新产品诞生,而把这些新产业转变为制造业主力军的关键在于技术革命的发生。在技术革命推动下,产业生命周期被压缩,并呈现出交叠式发展。尽管当前各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侧重有所不同(例如,德国侧重物理网络系统CPS的应用和生产新业态,美国侧重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数据与信息的获取、建模、应用、分析,中国强调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等),但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都是制造业大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变革的主攻方向。特别是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爆发式发展,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甚至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理念,并对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形态带来深刻变革,为实体经济增质、增效。从这个意义上讲,过去几年对智能制造的提前布局,也反映了全球主要国家改变传统制造业存量竞争态势,力图在新的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上占据先机的共识。制造业竞争将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以需求侧为主导的刺激政策渐行渐远之际,全球需要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主要国家也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点投入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先后提出国家性的制造业或工业战略规划布局,其中的代表包括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以及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等。过去四十年来,尽管中国制造在降低工业品相对价格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中高端制造业占比从2004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而制造业强国的代表,德国和日本的中高端制造业比重一直维持在高位甚至持续提升。在技术革命的分水岭上,抓住需求侧机遇、深化供给侧改革将是大国角力的前沿。2016年起,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都进入新一轮产能利用率上升周期。本世纪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形成的大国全球制造业份额分布可能面临重新调整。面向未来,适应于全球市场需求的制造能力将成为新时期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高端制造业,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需求真正释放将是中国制造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全球制造业模式变革前夜,推动关键技术革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将成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智能制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我国十四五规划在2021年全面展开,未来五年将是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重要阶段。以智能制造为契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突破口。《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层面确定了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明确提出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在《中国制造2025》基础上,国家又相继推出关于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等政策,智能制造成为十四五规划重点。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巨大推动力,正带领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从我国推进智能制造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专项中新模式应用项目超过400个,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项目有123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超过300家。企业智能制造部署从试水到逐步铺开,有关部门也陆续完成了4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工作,企业智能化标准更为规范。报告显示,我国已初步建成208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覆盖10大领域和80个行业,初步建立起与国际同步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在全球的44个灯塔工厂中有12个工厂位于中国,并且其中有7个为端到端灯塔工厂。到2021年,我国重点领域的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超过50%,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在智能制造工程带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工业传感器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多种典型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应用,带动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缺乏顶层设计。制造企业未从战略层面绘制智能制造发展蓝图,导致数字化转型缺乏思想领导和战略规划,缺乏总体业务价值目标规划和现状评估分析,难以将新技术与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只能根据生产实际需求进行系统局部建设或改造。企业由此陷入了重硬件轻软件、重局部轻整体的误区,投资不小却见效甚微。关注技术单点优化,轻视整体价值提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