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标: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解释有关地貌的形成。2.区域认知:理解风化、侵蚀和堆积地貌的成因,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认识不同区域外力作用及形成地貌的差异。3.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分析山地、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影响外力作用太阳能、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是地表起伏趋于平缓第1课时

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1.(2022·1月浙江选考)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2022·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开学考试)下图为某中学研学小组在浙江山区考察时,在山坡上发现的一片由大小不等、棱角较分明的石块组成的地貌的照片,他们给这种地貌命名为“石海”。读图完成1~2题。1.推测“石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A2.研学小组同学判断该岩石的类型,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若有层理构造,一定是侵入岩B.若有板状构造,一定是变质岩C.若由砾石组成,一定是喷出岩D.若有气孔结构,一定是沉积岩B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温度变化、冻融、有机体、水、风和重力]物理机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碎屑和颗粒的过程物理风化作用—机械碎化Physicalweathering-mechanicalfragmentationA.温差作用B.寒冻风化冻融风化温差作用干旱地区寒冷地区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形成过程:岩浆侵入地下,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露出地表)→经受风化作用→岩石剥落、破碎指岩石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的风化作用。常见的流水溶蚀地貌有溶蚀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化学风化作用—流水溶蚀Chemicalweatheringwaterdissolution

当岩石中含铁物质被风化后,就带上了富有特征的红褐色。湿润地区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称为生物风化作用。生物对母岩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根劈作用],也有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3生物风化作用—根劈作用biologicalweathering湿润地区生物风化有时也可以引起化学风化,有部分动植物能够释放出酸性化学物而引起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对乐山大佛的侵害(2017·4月浙江选考)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D(安徽高考真题)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则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C考点二、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1)气候:气温、降水①寒冷或干旱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为主。②潮湿而炎热的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普遍而强烈,风化壳厚。(2)地形:坡度、坡向①陡坡:基岩裸露,风化快速,物理风化活跃。②缓坡:植物生长茂盛,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为主。③阳坡:物理风化作用强。④阴坡:化学风化作用更强烈。(3)岩石性质①岩石的矿物成分:矿物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岩石的风化作用速度,形成差异风化。②岩石的结构、构造:疏松多孔或粗粒多孔的岩石比细密而坚硬的岩石易于风化。③节理发育状况:节理破坏了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增加了岩石的可渗透性,是促进岩石风化的因素。易错点辨析: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差异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结果岩石变碎、变小物质(岩石或风化物)被移走,留下千疮百孔、沟壑纵横的面貌。次序风化在前,在原地进行侵蚀在后,在运动中进行(2021·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完成1~2题。

1.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2.高原上植被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温

B.土壤C.地形

D.光照BC受地形影响,植被多集中分布在水土保持相对较好的低洼处;课时2流水作用和地表形态考点一、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表形态(描述景观特点/描述形成过程)瀑布V形谷峡谷主要是由于地壳抬升,河流剧烈下切而形成的。考

河谷的演化发育过程(1)初期“V”形河谷,以下蚀为主,多形成瀑布与峡谷,分布于上游。(2)中期

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谷拓宽,出现凹凸岸,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流的中下游。(3)成熟期

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作用,主要在河流的下游。河流的凹岸与凸岸

凹岸(侵蚀岸):河岸凹入的部分

凸岸(沉积岸):河岸凸出的部分【探究二】河流的凹、凸岸(1)为什么凹岸侵蚀,凸岸沉积?(2)凹凸岸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凹岸:建港(侵蚀作用强,水深)

凸岸:1聚落、2农业、3淘金、4、挖沙流经弯道水流做曲线运动,由于惯性水流趋向凹岸,侵蚀强。凹岸流速快侵蚀强,凸岸流速慢堆积强。凸岸凹岸河漫滩凹岸凸岸(重庆高考真题)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B(江苏高考真题)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B曲流、牛轭湖阶地千沟万壑丹霞地貌流水≠雨水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地壳运动(间接性地壳抬升);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江苏高考真题)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B(重庆高考真题)2.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应下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ABCDD考点二

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形态A.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B.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冲积扇特点:

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山麓冲积扇。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降低,颗粒由粗变细;读图,根据环境特征对比分析黄河形成了三角洲,而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动力: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形起伏小(1分),河流堆积作用强(2分);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地形起伏大(1分),河流侵蚀作用强(2分);物质:黄河流经大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中游)流经(植被较差或土质疏松)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3分);刚果河流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好(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小(3分)洋流:黄河(注入的渤海相对封闭,)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弱(1分)刚果河(注入开阔的海洋,)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强(1分)1.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A.降低开凿难度

B.减弱风沙侵蚀C.减轻风化破坏

D.方便生活取水(2021·山东地理)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右图)。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1~2题。课时3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B2.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A.构造运动

B.太阳辐射C.大气降水

D.人类活动C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风蚀柱雅丹地貌考点一

风力侵蚀与地表形态拓展

雅丹地貌雅丹是干旱气候区的河湖相沉积物,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景观。图a为“楼兰故城附近的一种‘顶平身陡’的雅丹地貌景观”,图b为“楼兰故城及周边区域雅丹地貌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对楼兰故城附近“顶平身陡”雅丹形态的形成解释合理的是A.偏南风长期侵蚀作用下的结果B.常年风化作用与流水侵蚀的结果C.水平岩层长期物理风化的结果D.长期风力侵蚀及风化作用的结果说明该地先接受沉积,后期地壳抬升后,由于该地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受风化、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D2.楼兰故城周边雅丹地貌广布,由此推测当地①地表植被一直稀少②河流沉积规模始终很大③地势长期较为低洼④曾经有湖泊且面积较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C该地先是河湖挟带的泥沙物质沉积,而该地貌分布广泛,说明地势应长期低洼,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低洼地区积水,形成面积较大的湖泊,后来地壳抬升,岩层出露,因气候干旱,风化、风力作用侵蚀形成“顶平身陡”的雅丹形态,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强劲的西北风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雅丹地貌。后来,该地区气候转暖,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如图所示)。据图说明鸭湖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古湖时期,该区地势较低,接受大量沉积物;由于青藏高原隆起,地形闭塞,气候愈加干旱;古湖干涸,湖泊沉积物暴露于地表;在风力和流水侵蚀(外力)作用下形成陆上雅丹地貌;气候转暖,冰川融水增多,汇入鸭湖,部分雅丹地貌浸泡在水中,形成水上雅丹。考点二

风力沉积与地表形态(2022·浙江山水联盟开学考试)迎风坡植树法是库布齐治沙人探索出来的一种治沙良方。借助库布齐沙漠风向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2/3处以下植树种草,集中在沙丘的下部挡住来风,利用风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动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据此完成4~5题。4.最符合图示沙丘形态的俯视图是A5.只在沙丘迎风坡2/3处以下植树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风速,减少侵蚀

B.节约成本,提高效益C.地势较低,水源较多

D.光照充足,易于成活B风沙丘沙漠中新月形沙丘与风向的关系是怎样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沙丘链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风向大致垂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