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发展历史_第1页
针灸学发展历史_第2页
针灸学发展历史_第3页
针灸学发展历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发展历史针灸学,是中国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抗争中创造出来的极它发源于中国,现在正向国外流传,当前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作用成部分。针与灸的起源针灸术,是由“针”和“灸”两种治法组成的。它是通过针刺和艾灸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灸这门科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2000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广为流传,并逐渐传向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上溯至远古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偶然间被某些坚硬的物体,如石头、荆棘等触碰了身体的某些部位,会不经意间出现些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现象。古人由此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80004000《ft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至秦汉时期,针石已由石针、骨针、竹针逐渐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铜、铁、银、合金以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使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和解除,继而学会使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熟的石块、沙石进行局部地热熨,逐步发展至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且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草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草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芬芳、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成为了最重要的灸治原料。砭而刺之逐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逐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治疗法的前身。古代针灸的发展历程随着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逐渐发现了很多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的特定腧穴,使其由最早的“以痛为腧”逐渐得以定位和定名,在腧穴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根据腧穴的主治作用,结合针刺疗效和古代的解剖知识,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认识到人体有一个精气运行的完整结构——经络系统。通过不断总结、实践,将腧穴、经络从理论上系统化,形成了经络学说。经络学说以及其他中医理论的形成使针灸成为中医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众多的有关针灸的记载让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了针灸学并把它发扬光大626,在国家医疗和教可以说针灸学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针灸学的产生以及以后的发展,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它开拓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丰富了医学的内容。对现在的世界医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近现代针灸的落寞与复兴100针灸日益衰落,只在民间流传使用。针灸学看似前途灰暗了。其实不然,既然针灸学在过去有那么辉煌的成就,它的未来又怎么会灰暗呢?19491001958现在,针灸医学得到了全面复兴、科学飞跃,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我国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在继承古代针灸学成就的基础上,还开展了电针、耳针、磁针等疗法,300195810050针灸必将走向世界针灸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东传朝鲜、日本等国,13198419848198711300欧洲的首位。法国很早就成立了较完整的针灸教学机构和学术团体,并发行多种中医及针灸的刊物。在美国,针灸师过去很受排斥,近年来却发生很大的变化。政府把它列入国家的研究计书之内,并拨款资助。前苏联队针灸的疗效早已确认。前苏联保健部曾发出指令,要义务人员对针刺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要求各地和加盟共和国的诊所以及工业中心的大门诊部,都设立针灸治疗室。并多次派留学生来我国学习针灸疗法。实际上,在英国、德国、加拿大、奥地利、瑞士、希腊等国,针灸的研究和应用都是十分活跃的。此外,泰国、越南、印度、匈牙利、捷克、波兰、意大利、丹麦、阿根廷等许多国家都有针灸医师或针灸学校,从事针具疗法的研究和应用。乡——中国,冲出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