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预案)专家意见【选用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课题】:生物与环境
【课时安排】:计划一课时,一节课40分钟。60分钟【设计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了案例分析、典型例题的解析和填思维导图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体现出层层递进、化难为易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三个原则:自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学生则要从“忆→清→析→练→评”这五点做起。认同【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涉及到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三节内容。主要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什么是环境、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理解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本节课学生会对环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会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爱护生物,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发展。重点放在《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多对生物的学习,观察能力、对资料的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已经大大加强,学习的态度更加主动,参与意识有所增强,初步具备了《生物与环境》涉及到的概念,同时,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他们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较大提高,渴望表达和被人认可,这些都为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认同【教学目标】:1.归纳、整理《生物与环境》所涉及到的概念。2.通过案例分析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以强化。3.通过典例分析强调知识的易错点和混淆点。认同【教学重点】:1.明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认同【教学难点】:在“原概念”的基础上构建新概念,形成知识网络。认同【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总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从教师角度来讲,总复习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弥补平时学习其中的漏缺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住三个原则:自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系统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从“忆→清→析→练→评”这五点去做。
①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②清:“清”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线——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
③析: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
④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⑤评: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认同作为复习课就应该遵循自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学生活动】:忆【教师提问】:(1)生物的概念、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生物的特征【学生思考回答】:(1)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是生物,不具有生物现象的物体不是生物。(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够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出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师总结:1.生命现象的判断方法:(1)看有没有生命现象,即我们俗语中所说的某一物体是否会“死亡”。(2)判断一种物体属不属于生物。可以简单的判断一下这种物体是属于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否则不属于生物。2.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判断:生物的特征判断要注意有的特征是生物普遍具有的,如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有的特征是部分生物具有的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啊,呼出二氧化碳,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3.
口诀记忆生物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判断学生原有的基础。分析学生对于容易出错的一些考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查漏补缺。让学生从认识上和思维方式上重新建立起新的知识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记忆口诀。这样做是为那些记忆相对弱的学生提供学习方法。(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师提问】:环境的概念?【学生回答】:
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通过教师提问,让学生理清楚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在强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说明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只有一个是最关键、最突出的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学生活动】:清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类关系和种间关系
生物因素概念举例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同种生物个体生活过程中相互协作,以维持生存的现象。营群居生活的蜜蜂,蚂蚁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发生了斗争。繁殖季节,两只公鸡为争夺母鸡而争斗。生物因素概念举例种间关系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捕食关系时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羊吃草,狼捕食羊……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稻田中水稻与杂草竞争营养物质和空间;……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从。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寄生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的关系。蛔虫和人体……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表格,来让学生辨析生物因素中种间关系和种类关系。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清”的过程是疏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将从这四点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师通过举例来解析这四点。在解析这四点时,强调出(1)生物的适应普遍变存在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的适应。(2)适应的方式不一定相同:生物体色与环境相似,不易被天敌发现,(如保护色)是一种适应;同样,生物的体色和环境差异大,(如警戒色)易被天敌发现,但能吓退天敌,也是一种适应。教师总结:(1)生物与环境的判断:生物影响环境还是环境影响生物,我们可以将题干用“因为……所以……”来造句就可以准确的判定是谁影响了谁?(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的判断:一般给出的环境比较特殊。其他生物多数都不能生存,而且会对环境做出一定的改变。【设计意图】:
该考点是出卷人必考的点,也是一个学生极难理解的点。学生经常把生物影响环境还是环境影响生物搞不清楚。所以在这教师把如何判断一定要交给学生。就是上面所说的用“因为……所以……”来造句就可以准确的判定是谁影响了谁?例如: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可改为“因为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所以才能加速岩石的风化。”很容易判断出地衣对岩石的影响,也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三)生物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相对的容易理解,但也有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在提问学生时,重在学生出错点的强调。如:一片森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而一片森林里所有的树木是否属于一个系统?好多学生会选择是,但就错了。教师总结生态系统的判断方法:(1)判断一个范围是不是生态系统,先判断它的组成是否同时具备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再看其生物部分是否完整,即至少具备生产者和分解者。(2)凡是说某一个地方的一部分生物,或某个地方所有的生产者,或某个地方所有的生物等都不能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不在于生物数量的多少和空间的大小,主要在于生态系统各部分是否齐全。又如:生产者是不一定都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这是对还是错。好多学生会选择错。其实它是对的。因为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以外,还有硫化细菌;绿色植物中也有做为捕食者的。如:菟丝子,它是寄生的,是消费者。所以在给学生讲解时,必须举出特例。教师总结:不论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分解者。他们与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的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不一定是都是绿色植物;所有的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消费者不一定都是动物;所有的细菌、真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不一定都是细菌、真菌。【设计意图】:
这考点虽然非常的容易理解。但也容易出错。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没必要再注重概念的讲解。重在于解析学生出错的问题。把学生出错的问题理清楚,这样的话学生再次遇到这些问题时,会迎刃而解。(2)食物链和食物网以模拟食物链“草→兔→狐→狼”为例,规律总结:食物链中各种食物成分之间的比较食物链草兔狐狼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别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所属类型绿色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易错点拨:(1)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与非生物部分。(2)每条食物链的起始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3)每条食物链中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指向捕食者。(4)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设计意图】:
以模拟食物链“草→兔→狐→狼”为例进行规律总结和易错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更好认知,更好理解。让学生自己来通过学习弥补自己的漏缺。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活动】:析以模拟食物链:“草→兔→狐”为例,分析案例(1)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吗?(2)兔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归纳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如某一种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者会先增加后减少,捕食者会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达成新的平衡。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物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分析过度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1)在草原上适度放牧,草原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了,草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这个例子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归纳总结: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从,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发展。【设计意图】:
通过资料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在进行能力培养的同时,还揭示了“凡事不可随心所欲”的哲理,达到情感的升华。【学生活动】:练、评完成《生物与环境》的思维导图对《生物的特征》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阐述相对较多。这部分内容中考占的分值少。也就是1到2分。通过典例分析来教会学生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方法。
对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利用典例可以解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利用这种表格解决更加清楚、更加明了。同时,提出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种类斗争和竞争。强调种类斗争是针对同种生物来说的,竞争关系是针对不同种生物来说的。
对于生物对环境适应与影响这个问题是中考的考点,也是难点:通过典例的分析教会学生判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对于生态系统的判断,提出生态系统的组成不在于生物数量的多少和空间的大小,主要在于生态系统各部分是否齐全。这一点非常好。
清生产者与绿色植物、消费者与动物、分解者与细菌、真菌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对于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是中考的考点,也是难点。利用课本中的食物链“草→鼠→蛇→鹰”为例,这样不会出现异议。建议把典例提到此处,没有必要放在后面。对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强化,没必要讲的太多。
【板书设计】对于板书的设计认同用思维导图来体现系统化原则。
《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修正后实施案)
【选用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课题】:生物与环境【课时安排】:计划一课时,一节课40分钟。【设计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出学生的“原概念”,进行分析,对学生原有概念中的错误概念、漏缺概念加以更正。让学生从头脑中新建立起正确概念,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来化解学生认识上的混淆点、易错点;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难点,即化难为易的教学设计思路。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三个原则:自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学生则要从“忆→清→析→练→评”这五点做起。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涉及到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三节内容。主要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什么是环境、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理解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本节课学生会对环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会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爱护生物,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发展。【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多对生物的学习,观察能力、对资料的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已经大大加强,学习的态度更加主动,参与意识有所增强,初步具备了《生物与环境》涉及到的概念,同时,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他们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较大提高,渴望表达和被人认可,这些都为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条件。【教学目标】:1.归纳、整理《生物与环境》所涉及到的概念。2.通过案例分析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以强化。
3.通过典例分析强调知识的易错点和混淆点。【教学重点】:1.明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教学难点】:在“原概念”的基础上构建新概念,形成知识网络。【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总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从教师角度来讲,总复习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弥补平时学习其中的漏缺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住三个原则:自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系统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从“忆→清→析→练→评”这五点去做。
①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②清:“清”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线——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
③析: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
④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⑤评: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馈。【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生物与环境中所涉及到的概念。【教学过程】:(2)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学生活动】:忆【教师提问】:(1)生物的概念、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生物的特征【学生思考回答】:(1)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是生物,不具有生物现象的物体不是生物。(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够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出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师强调:1.生命现象的判断方法:(1)看有没有生命现象,即我们俗语中所说的某一物体是否会“死亡”。(2)判断一种物体属不属于生物。可以简单的判断一下这种物体是属于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否则不属于生物。2.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判断:生物的特征判断要注意有的特征是生物普遍具有的,如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有的特征是部分生物具有的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啊,呼出二氧化碳,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典例展示:典例1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典例2种植在同一片田地内的玉米,其形态结构基本一样,但由于水肥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玉米有高有矮,这说明生物体
(
)A.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B.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C.能够生长和发育
D.能够繁殖后代【设计意图】: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判断学生原有的基础。分析学生对于容易出错的一些考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查漏补缺。让学生从认识上和思维方式上重新建立起新的知识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学法上的指导。教会学如何判断生物和生物的特征。通过典例分析,加强学生对判断的认可。(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师提问】:环境的概念?【学生回答】:
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学生活动】: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通过教师提问,让学生理清楚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在强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说明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只有一个是最关键、最突出的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典例展示:通过典例来析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典例1
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
)A.蚯蚓要见阳光
B.土壤中温度太低C.蚯蚓要寻找食物
D.土壤中缺少氧气通过典例分析来强调非生物因素(氧)对生物(蚯蚓)的影响。说明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只有一个是最关键、最突出的影响因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类关系和种间关系生物因素概念举例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同种生物个体生活过程中相互协作,以维持生存的现象。营群居生活的蜜蜂,蚂蚁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发生了斗争。繁殖季节,两只公鸡为争夺母鸡而争斗。
生物因素概念举例种间关系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捕食关系时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羊吃草,狼捕食羊……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稻田中水稻与杂草竞争营养物质和空间;……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从。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寄生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的关系。蛔虫和人体……教师强调出易错点和混淆点:种内斗争与竞争: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是种内斗争(如:一块麦田中,小麦与小麦之间的斗争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是竟争(如:一块麦田中,小麦与杂草之间的斗争为种内斗争)【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表格,来让学生辨析生物因素中种间关系和种类关系。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分项、分步进行整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出易错点和混淆点即种内斗争与竞争的概念上的区别。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将从这四点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典例展示:通过典例来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典例1
下列实例中,不能够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长B.蚯蚓的活动和取食使土壤变得疏松C.炎热缺水的环境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D.北极海域中生活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mm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分析四个选项:选项A与选项C说明生物对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选项D说明生物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选项B说明生物可以影响环境。典例2生命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
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
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分析四个选项:选项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是生物以拟态的方式适应环境,同时说明除拟态以外,生物还可通过保护色、警戒色等方式来适应环境,强调出生物的适应普遍变存在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选项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首先说明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因此马里亚纳海沟没有阳光,自然没有绿色植物,是环境影响生物;强调:判定生物影响环境还是环境影响生物是考的、易错点、混淆点;教师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将题干用“因为……所以……”来造句就可以准确的判定是谁影响了谁?如“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改为:因为马里亚纳海沟没有阳光,所以没有绿色植物。解释:因为没有环境即所以没有生物,环境影响生物。选项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说明生物的保护色是一种适应,升华: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是因为降温影响的,当在一年中,温度下降,雷鸟的羽毛变为白色,但未下雪,白色将不会成为雷鸟的保护色,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的适应。选项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的。教师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判定“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一般给出的环境比较特殊。其他生物多数都不能生存,而且会对环境做出一定的改变。【设计意图】:
该考点是出卷人必考的点,也是一个学生极难理解的点。学生经常把生物影响环境还是环境影响生物搞不清楚。所以在通过两个典例的分析,来说明生物对环境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教师在分析典例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把如何判定生物影响环境还是环境影响生物;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这样做的目的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地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实践,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能力。(三)生物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学生活动】:清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典例展示:通过典例来析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典例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C.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D.非生物部分是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分析四个选项:解析选项A时,告诉学生判断一个范围是不是生态系统。不是看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的多少和空间的大小,主要在于生态系统各部分是否齐全。解析选项B时,告诉学生生产者沟通了无机环境到有机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分解者沟通了有机环境到无机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它俩是不可缺少的。解析选项C时,告诉学生不论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分解者。他们与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关系。生产者是不一定都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因为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以外,还有硫化细菌;绿色植物中也有做为捕食者的。如:菟丝子,它是寄生的。是消费者。所有的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秃鹫等不是消费者,是分解者。消费者不一定都是动物;所有的细菌、真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寄生细菌、真菌是消费者;分解者不一定都是细菌、真菌。【设计意图】:
这考点虽然非常的容易理解。但也容易出错。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没必要再注重概念的讲解。重在于解析学生出错的问题。把学生出错的问题理清楚,这样的话学生再次遇到这些问题时,会迎刃而解。通过典例分析,来纠正学生的错误,有利于学生对正确概念的理解。(2)食物链和食物网以食物链“草→鼠→蛇→鹰”为例,规律总结:食物链中各种食物成分之间的比较食物链草鼠蛇鹰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别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所属类型绿色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典例2
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一项是
(
)A.青草←野兔←狼B.青草→野兔→狼C.阳光→青草→野兔→狼D.青草→野兔→狼→细菌和真菌通过典例2总结:(1)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与非生物部分。(2)每条食物链的起始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3)每条食物链中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指向捕食者。(4)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典例3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
)通过典例3总结:在生态系统中,当一种生物数量发生变化以后,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最终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典例4
此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鹰、兔的数量关系图,请据图回答:(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机构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 硫酸铝施工单位廉政合同
- 租赁监理合同格式
- 黑白棋课程设计源代码
- 2024食品代加工合同范本代加工产品合同范本
- 文化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预案
- 水利工程咨询服务合同协议书
-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 水处理厂PLC系统调试与维护方案
- 科技公司人才盘点及激励方案
- 2024-2030年狂犬疫苗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 1课时)教学设计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语文试卷(含答案)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
- 2 0 2 4 年 7 月 国开专科《法理学》期末纸质考试 试题及答案
- 6.1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经开区国际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DB23T 3842-2024 一般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规范
- 2024新信息科技三年级第四单元:创作数字作品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新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主题
- 小学体育课件《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