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_第1页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_第2页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一、教学目标:

1、把握肯定值的概念,有理数大小比拟法则。

2、学会肯定值的计算,会比拟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

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

二、教学难点:

两个负数大小的比拟。

三、学问重点:

肯定值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1、引入课题。

星期天黄教师从学校动身,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家尖、家在同始终线上),假如规定向东为正:

(1)用有理数表示黄教师两次所行的路程。

(2)假如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2、学生思索后,教师作如下说明:

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详细值,而与相反意义无关,即正负性无关,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怀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汽油的价格,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

3、观看并思索:

画一条数轴,原点表示学校,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朱家尖和黄教师家的点,观看图形,说出朱家尖黄教师家与学校的距离。

4、学生答复后,教师说明如下:

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肯定值,记做|a|。

例如,上面的问题中|20|=20,|―10|=10明显,|0|=0这个例子中,第一问是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后一问的解答则与符号没有关系,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人们只需知道它们的详细数值,而并不关注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为引入肯定值概念做预备。使学生体验数学学问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由于肯定值概念的几何意义是数形转化的典型模型,学生初次接触较难承受,所以配置此观看与思索,为建立肯定值概念作预备。

(二)合作沟通。

1、探究规律例1求以下各数的肯定值,并归纳求有理数a的肯定有什么规律?

―3,5,0,+58,0.6。

2、要求小组争论,合作学习。

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肯定值的意义先求出答案,然后观看原数与它的肯定值这两个数据的特征,并结合相反数的意义,最终总结得出求肯定值法则。

(三)稳固练习。

1、其中第1题按法则直接写出答案,是求肯定值的根本训练;第2题是对相反数和肯定值概念进展区分,对学生的分析、推断力量有较高要求,要留意思索的周密性,要让学生体会出不同说法之间的区分。求一个数的绝时值的法则,可看做是肯定值概念的一个应用,所以安排此例。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组织者。本着这个理念,设计这个争论。

2、结合实际发觉新知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6页的图,并答复相关问题:

(1)把14个气温从低到高排列。

(2)把这14个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观看并思索:

(1)观看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并思索它们与温度的凹凸之间的关系,由此你觉得两个有理数可以比拟大小吗?应怎样比拟两个数的大小呢?

(2)学生沟通后,教师总结:

14个数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温度从低到高的挨次: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从小到大的挨次,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在上面14个数中,选两个数比拟,再选两个数试试,通过比拟,归纳得出有理数大小比拟法则。

4、想象练习:

想象头脑中有一条数轴,其上有两个点,分别表示数―100和―90,体会这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即它们的肯定值)以及这两个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楚的图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规定都来源于生活,每一种规定都有它的合理性。

数在大小比拟法则第2点学生较难把握,要从肯定值的意义和数轴上的.数左小右大这方面结合起来来了解,所以配置想象练习,加强数与形的想象。

5、课堂练习例2,比拟以下各数的大小。

比拟大小的过程要紧扣法则进展,留意书写格式。

6、练习:第18页练习。

(三)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怎样求一个数的肯定值,怎样比拟有理数的大小?

(四)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产书第19页习题1,2,第4,5,6,10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五、本课教育评注。

1、情景的创设出于如下考虑:

(1)表达数学学问与生活实际的严密联系,让学生在这些熟识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对肯定值的理解,更感受到学习肯定值概念的必要性和激发学习的兴趣。

(2)教材中数的肯定值概念是依据几何意义来定义的(其本质是将数转化为形来解释,是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求有理数的肯定值的规律,假如直接给出肯定值的概念,灌输学问的味道很浓,且太抽象,学生不易承受。

2、一个数肯定值的法则,实际上是肯定值概念的直接应用,也表达着分类的数学思想,所以直接通过例1归纳得出,显得特别紧凑,是教学重点;从学问的进展和学生的力量培育角度来看,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引导,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3、有理数大小的比拟法则是大小规定的直接归纳,其中第(2)条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要结合肯定值的意义和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从小到大的挨次,帮忙学生建立数轴上越左边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越大,所以表示的数越小这个数形结合的模型。为此设置了想象练习。

4、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肯定值的概念和数的肯定值的求法、有理数大小比拟的法则,教学内容许多,学生承受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建议把有理数的大小比拟移到下节课教学。

七年级数学:肯定值教案2

七年级数学相反数与肯定值教学规划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理解有理数的肯定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肯定值,会利用肯定值比拟两个负数的大小。

重难点:

1、理解有理数的肯定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2、会用肯定值比拟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千米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3千米处,以学校为原点,分别在数轴表示出小明的家和小丽的家。

问:数3与-3有什么一样点于不同点?4与—4呢?

适时小结:

相反数的概念?

相反数的特点?

二探究感悟

1结合数轴提醒肯定值的概念: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肯定值。

(正数的肯定值是它本身,负数的肯定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肯定值是0.)

典型题:

1、求以下各数的肯定值。

+6,-3,-2.7,0

2、在数轴上记出以下各数,并分别求出它们的肯定值:

-2,+3.5,0,-1,1/2,-0.6

3、一个有理数的肯定值是()

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非负数

4、假如一个有理数的肯定值是正数,那么这个数必定()

A.是正数B.不是0C.是负数D.以上答案都不对

三、结合数轴比拟有理数大小

问题1:2与3哪个大?这两个数的肯定值哪个大?

问题2:-1和-4哪个大?这两个数的肯定值哪个大?

问题3:任意写出两个负数,并说出这两个负数哪个大,它们的肯定值哪个大。

问题4: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与这两个数的肯定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适时小结:

(两个正数,肯定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肯定值大的反而小。)

典型题:

1、9.5与-1.75的大小。

2、比拟-3,-0.4,-2的大小,并用小于号把他们连接起来.

3、5的相反数是()

A.-5B.5C.D.

4、肯定值为4的实数是

A.±4B.4C.-4D.2

5、-2的肯定值是()。

A.2B.-2C.±2D.

6、若a与2互为相反数,则|a+2|等于()

A.0B.-2C.2D.4

七年级数学:肯定值教案3

【课前预习】

1、0,2.1,3,-3,4,7.82、-2,-3,03、-2,0.7

4、0;7;0±3,±2,±1

【课堂重点】

6、(1)5,2.4,3,0,1,2,1.5,-2,-5,4,-5(2)≥,≤

(3)±5(4)-1,-2,-3,-4(5)±3,±2,±1,±4,±5

(6)±3,±2,±1,±4,±5(7)

【课后稳固】

1、,2、±3,±23、1,0,-1,-2;7

4、6;-2,-1,0,1,2,35、3;-2,-3,-46、x=±2,y=5.、

七年级数学:肯定值教案4

《肯定值》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

2.会利用比拟两个负数的大小;

3.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留意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关于的概念,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的几何定义,还是的代数定义,都提醒了的一个重要性质——非负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理数的都是非负数,即无论a取任意有理数,都有。

教材上的定义是从几何角度给出的,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动身,得到的定义。这样,数轴的概念、画法、利用数轴比拟有理数的大小、相反数,以及,通过数轴,这些学问都联系在一起了。此外,0的是0,从几何定义动身,就非常简单理解了。

二、学问构造

的定义的表示方法用比拟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用语言表达的定义,用解析式的形式给出的定义,或利用数轴定义,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的.初学用语言表达的定义,似乎更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以后逐步改用解析式表示的定义,即

在教学中,只能突出一种定义,否则简单引起混乱.可以把利用数轴给出的定义作为的一种直观解释.

此外,要反复提示学生:一个有理数的不能是负数,但不能说肯定是正数.“非负数”的概念视学生的状况,逐步渗透,逐步提出.

四、有关的一些内容

1.的代数定义

一个正数的”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是它的相反数;零的是零.

2.的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

3.的主要性质

(2)一个实数的是一个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最小的数是零.

(4)两个相反数的相等.

五、运用比拟有理数的大小

1.两个负数大小的比拟,由于两个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是:较大的负数肯定在较小的负数左边,所以,两个负数,大的反而小.

比拟两个负数的方法步骤是:

(1)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

(2)比拟这两个的大小;

(3)依据“两个负数,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确的推断.

2.两个正数大小的比拟,与小学学习的方法全都,大的较大.

七年级数学:肯定值教案5

初中数学七年级《肯定值》说课稿模板

【说教材】

《肯定值》是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册1.2.4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理数,数轴与相反数等根底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肯定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熟悉,还为以后学习两个负数的比拟大小以及有理数的运算作好必要的预备!所以说本讲内容在有理数这一节中,占据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

【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问目标:

1)使学生了解肯定值的表示法,会计算有理数的肯定值。

2)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理解肯定值的几何定义;理解肯定值非负的意义。

3)能利用分类争论思想来理解肯定值的代数定义;理解字母a的任意性。

2、力量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力量,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育学生运用学问的`力量,培育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3、思想目标:

通过对肯定值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熟悉到数学学问来源于实践,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受与体验动身,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学问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说重点难点】

本课中肯定值的两种定义是重点,肯定值的代数定义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如何突破肯定值符号里字母a的任意性这一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力量弱,对数学分类争论思想理解难度大。

【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一)教学手段: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力量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靠直观详细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相反数,对正负数,相反数的概念理解不肯定很深刻,很多学生简单造成学问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好玩、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看、思索、争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纳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留意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并教给学生“多观看、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供应更多的活动时机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和进展,从而培育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帮助作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1、温故知新,激发情趣;2、得出定义,提醒内涵

3、手脑并用,深入理解;4、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5、反应矫正,注意参加;6、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7、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二)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叙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依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进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采纳学生参加程度高的学导式争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争论根底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问答法、课堂争论法,引导学生来理解教材中的理论学问。在采纳问答法时,特殊注意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对全体,使根底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时机,培育其自信念,激发其学习热忱。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根底上得到进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学问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学法

1、学问把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相反数,对相反数的概念理解不肯定很深刻,很多学生简单造成学问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叙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问障碍。学生对肯定值两种概念,不易理解,简单出错,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洁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力量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留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盼望得到教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留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重视与兴趣,教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熟悉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学问的渗透性。

【说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打出第一张幻灯片复习提问:什么叫做相反数?学生答复后让大家争论:你能找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共同特点吗?学生会积极答复第一个问题,但其次个问题学生可能难以精确答复,于是打出其次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认真观看,仔细思索。从而引出课题:肯定值。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开心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学问的学习有了期盼,为顺当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预备。

(二)得出定义,提醒内涵: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肯定值这样比拟浅显的数学名词,所以我利用数轴在第三张幻灯片里直接给出肯定值的几何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肯定值,(absolutevalue)这个定义学生承受起来比拟简单。

给出定义后引导学生争论:“定义里的数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

(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育师生间的默契)通过争论由师生共同得到:肯定值定义里的数a可以是正数,负数和0。

然后再回到第一张幻灯片里提出的问题: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肯定值有什么关系?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在上一环节与学生一起理解了肯定值的定义后,我再提出问题:如何由文字语言向数学符号语言的转化,即如何简洁地标记肯定值,而不用汉字?在此不用提问学生,实行自问自答形式给出肯定值的记法。

七年级数学:肯定值教案6

七年级数学肯定值检测试题及答案

1、写出以下各数的肯定值:

2、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5的肯定值是.

3、若,则x=.

4、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一个数的肯定值肯定是正数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肯定值相等

C、肯定值最小的数是0D、肯定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典例分析

已知,求x,y的值.

分析:此题考察肯定值概念的运用,由于任何有理数a的肯定值都是非负数,即.

所以,而两个非负数之和为0,则这两个数均为0,所以可求出x,y的值.

解:∵又

∴,即

∴.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1、化简:

;;.

2、比拟以下各对数的大小:

-(-1)-(+2);;

;-(-2).

3、①若,则a与0的大小关系是a0;

②若,则a与0的大小关系是a0.

4、已知a=﹣2,b=1,则得值为.

5、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

①符号相反且肯定值相等的数互为相反数;②一个数的肯定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③两个负数,肯定值大的它本身反而小;④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⑤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大于左边的数.

A、2个B、3个C、4个D、5个

6、在数轴上点A在原点的左侧,点A表示有理数a,求点A到原点的距离.

7、求有理数a和的肯定值.

●体验中考

1、(,山西)比拟大小:-2-3(填“>”、“=”、“>0时,

当a

2、±6考察肯定值的意义.

七年级数学:肯定值教案7

一、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课型:讲授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讨论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3.经受化未知为已知的探究过程,从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消元”思想和“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其次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稳固新知;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争论的“买门票”问题,想一想当时是怎么获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

设他们中有x个成人,y个儿童,我们得到了方程组x+y=8,5x+3y=34,成人和儿童究竟去了多少人呢?在上一节课的“做一做”中,我们通过检验x=5,y=3是不是方程x+y=8和方程5x+3y=34的解,从而得知这个解既是x+y=8的解,也是5x+3y=34的解,依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是方程组x+y=8,5x+3y=34的解。所以成人和儿童分别去了5人和3人。

提出问题: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都有很多多个,而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前面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这个公共解,但假如数据不巧,这可没那么简单,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

其次环节:探究新知

回忆七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不是也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能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该问题?(由学生独立思索解决,教师留意指导学生标准表达)

解:设去了x个成人,则去了(8-x)个儿童。

依据题意,得5x+3(8-x)=34,解得x=5。

将x=5代入8-x=8-5=3。

答:去了5个成人,3个儿童。

在学生解决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进展比拟: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有何不同?列出的方程和方程组又有何联系?对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何启发?

(先让学生独立思索,然后在学生充分思索的前提下,进展小组争论,在此根底上由学生代表答复,教师适时地引导与补充,力求通过学生观看、思索与争论后能得出以下的一些要点)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设有两个未知数:x个成人,y个儿童。列一元一次方程只设了一个未知数:x个成人,儿童去的个数通过去的总人数与去的成人数相比拟,得出(8-x)个。因此y应当等于(8-x)。而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方程x+y=8,依据等式的性质可以推出y=8-x。

2.发觉一元一次方程中5x+3(8-x)=34与方程组中的其次个方程5x+3y=34相类似,只需把5x+3y=34中的“y”用“(8-x)”代替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引导学生发觉了新旧学问之间的联系,便可寻求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将新学问(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旧学问(一元一次方程)便可。

(由学生来答复)上一节课我们就已知道方程组中一样的字母表示的是同一个未知量,所以将x+y=8变形得y=8-x,我们把y=8-x代入方程5x+3y=34,这样就有5x+3(8-x)=34,“二元”化成“一元”。

教师总结:同学们很擅长思索。这就是我们在数学讨论中常常用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通过它使问题得到完善解决。下面我们完整地解一下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师把解答的具体过程板书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一起来完成)

解:x+y=8,①5x+3y=34,②

由①得y=8-x,③

将③代入②得5x+3(8-x)=34,解得x=5。

把x=5代入③得y=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5,y=3。

(提示学生进展检验,即把求出的解代入原方程组,必定使原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都同时成立,如不成立,则可知解有问题)

下面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解答上一节的“谁的包裹多”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用已经猎取的阅历去解决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标准的板书,教师巡察:发觉学生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地加以辅导,以期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领悟“代入消元法”的真实含义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第三环节:稳固新知

1.解以下方程组:

(1)3x+2y=14,①x=y+3;②(2)2x+3y=16,①x+4y=13。②

(依据学生的状况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完成或教师指导完成)

解:(1)将②代入①,得3(y+3)+2y=14。

解得y=1。

把y=1代入②,得x=4。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4,y=1。

(2)由②得x=13-4y。③

将③代入①,得2(13-4y)+3y=16。

解得y=2。

将y=2代入③得x=5。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5,y=2。

(2)题需先进展恒等变形,教师要鼓舞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沟通获得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学生消元的详细方法可能不同,所以教学中不必强求解答过程的统一,但要提出如何选择将哪个方程恒等变形、消去哪个未知数能使运算较为简洁,让学生在解题中进展思索)

(教师在解完后要引导学生再次就解出的结果进展思索,推断它们是否是原方程组的解,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组解的含义以及学会检验方程组解的方法)

2.思索总结:(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展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评价,并提出下面的问题)

(1)给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取个什么名字好?

(2)上面解方程组的根本思路是什么?

(3)主要步骤有哪些?

(4)我们观看例题的解法会发觉,我们在解方程组之前,首先要观看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特点,尽可能地选择变形后的方程较简洁和代入后化简比拟简单的方程变形,这是关键的一步。你认为选择未知数有何特点的方程变形好呢?

(由学生分组争论,教师深入参加到学生争论中,发觉学生在自主探究、争论过程中的独特想法,请学生小组的代表答复或学生举手答复,其余学生可以补充,力求让学生能够答复出以下的要点,教师要板书要点,在学生答复时留意进展积极评价)

(1)在解上面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们都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变形,即用含其中一个未知数的代教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代入另一个未变形的方程,从而由“二元”转化为“一元”,到达消元的目的。我们将这种方法叫代入消元法。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根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

(3)解上述方程组的步骤:

第一步:在已知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方程,将它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其次步:把此代数式代入没有变形的另一个方程中,可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步: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

第四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回到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或变形后的方程(一般代入变形后的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第五步:把方程组的解表示出来;

第六步:检验(口算或笔算在草稿纸上进展),即把求得的解代入每一个方程看是否成立。

(4)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尽量选取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肯定值是1的方程进展变形;若未知数的系数的肯定值都不是1,则选取系数的肯定值较小的方程变形。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

1.教材随堂练习(在随堂练习中,可以鼓舞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沟通,各个学生消元的详细方法可能不同,可以不必强调解答过程统一。可能会消失整体代换的思想,若有条件可以提出,为下一课做点铺垫也可以)

2.补充练习:用代入消元法解以下方程组:

(1)x+2y=4,2x-y=3;(2)3x-4y=19,x+2y=3;(3)3x-2y=7,x+32-y=0(留意分数线有括号功能)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师生相互沟通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根本思路是“消元”,即把“二元”变为“一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其主要步骤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便可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再将所求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方程,便求出了一对未知数的值,即求得了方程组的解。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七年级数学:肯定值教案8

【课前预习】

1、化简:

2、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2,则这个数是_____,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3,则这个数是___,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______.

3、的肯定值的相反数是_______,0.7的相反数的肯定值是_______.

4、肯定值最小的数是____,肯定值不小于3的整数有个,分别是.

【课堂重点】

1、完成教材23页填空.

2、观看教材上填空的结果思索:一个数的肯定值与这个数本身或它的相反数有什么关系?与同学沟通.

正数的肯定值是_______;负数的肯定值是_______;零的肯定值是_______.

3、学习教材23页例5,完成教材24页“练一练”第一题.思索:

(1)求一个数的肯定值关键看什么?

(2)如何求一个数的肯定值呢?

4、想一想:两个数比拟大小,肯定值大的那个肯定大吗?

结论:

5、学习教材23页例6,完成教材24页“练一练’其次题.

6、练习:

(1)|-5|=_______;|2.4|=_______;|3|=_______;

|0|=_______;|-1|=_______;|2|=_______;

+|-1.5|=_______;-|-2|=_______;

+(-5)=_______;―(-4)=_______;-(+5)=_______.

(2)若|x|=x,则x_______0;

若|x|=-x,则x_______0.

(3)肯定值等于5的数是______.

(4)肯定值小于5的负整数是______.

(5)肯定值不大于5而又不小于2的整数是______.

(6)肯定值不大于5.3而又不小于2的整数是______.

(7)已知a>b>0,-a_____-b.

7、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稳固】

1、用“”号填空

+|-5|___-|-4|;-(+5)___-[-|-5|]

2、|x|=3,则x=_____;|-x|=|-2|,则x=______.

3、相反数大于-2而又小于3的整数有__________;-(+7)的相反数是________.

4、比-3大且比4小的整数有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

5、肯定值大于1且不大于4的负整数有__________个,分别为__________.

6、若分别求x,y的值.

七年级数学:肯定值教案9

一、教学内容分析

1.2有理数1.2.2数轴。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特别重要的内容,从学问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讨论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肯定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根底,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肯定的根底。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根底。

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1)学问把握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肯定很深刻,很多学生简单造成学问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叙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问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简单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洁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力量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留意力简单分散,爱发表见解,盼望得到教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留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想

从学生已有学问、阅历动身讨论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索: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良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仔细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直线、数轴都是特别抽象的数学概念,固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展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四、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把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效劳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正确把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把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拟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行,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当明确的是,全部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把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根底。

2、学问构造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学问要点如下:

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应用数形结合

七、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应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具学具预备

电脑、投影仪、三角板

十、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1)

问题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争论,沟通合作,动手操作)

师:我们能否用类似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师: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日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师: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

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详细方法如下

(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假如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师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让学生观看画好的直线,思索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2)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

原点向左1.5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依据教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索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师:在此根底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

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假如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假如单位长度转变呢?假如直线的正方向转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行.

【教法说明】通过“观看—类比—思索—概括—表达”呈现学问的形成是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的过程,让学生在猎取学问的过程中,领悟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力量.

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尝试反应,稳固练习

(出示投影3).画出数轴并表示以下有理数:

1、1.5,-2.2,-2.5,,,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请大家答复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4)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以下所画数轴对不对?假如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稳固数轴的概念.

十一、小结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把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示同学们,全部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

十二、课后练习习题1.2第2题

十三、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承受,让学生通过观看、思索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受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育学生的抽象和概括力量,也体出了从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到抽象概括的熟悉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别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留意从学生的学问阅历动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学问的生成,进展与变化,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七年级数学:肯定值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①能精确理解肯定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②能精确娴熟地求一个有理数的肯定值。

③使学生知道肯定值是一个非负数,能更深刻地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2、力量目标:

①初步培育学生观看、分析、归纳和概括的思维力量。

②初步培育学生由抽象到详细再到抽象的思维力量。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争论的思想,让学生领会到数学的微妙,从而激起他们的奇怪心和求知欲望。

②通过课堂上生动、活泼和开心、轻松地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欢乐,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肯定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以及求一个数的肯定值。

教学难点:肯定值定义的得出、意义的理解及求一个负数的肯定值。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争论式和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问题:相反数6与-6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两个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点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

1、引入

结合教材P63图2-11和复习问题,讲解6与-6的肯定值的意义。

2、数a的肯定值的意义

①几何意义

一个数a的肯定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数a的肯定值记作|a|。

举例说明数a的肯定值的几何意义。(按教材P63的倒数其次段进展讲解。)

强调:表示0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0,所以|0|=0。

指出:表示“距离”的数是非负数,所以肯定值是一个非负数。

②代数意义

把有理数分成正数、零、负数,依据肯定值的几何意义可以得出肯定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肯定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肯定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肯定值是0。

七年级数学:肯定值教案11

【课前预习】

1、化简:

2、比拟大小:

――;|―5||-3.5|;

|―5|0;|―3||3|.

3、肯定值小于4的整数是,肯定值不小于4的非负整数是_________,的肯定值等于5,则的值为______.

4、肯定值是4的数有___个,分别为_____.

【课堂重点】

1、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km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3km处.

(1)你能将小明家、小丽家和学校的相对位置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小明家用点A表示,小丽家用点B表示,学校用点O表示)

(2)观看A、B两点表示的数,你发觉了什么?

2、观看以下各对有理数,你发觉了什么?与同学沟通.

2和-2,0.8和-0.8,2和-2.

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

3、学习教材22页例3,完成“练一练”23页第1,2题.

4、数a的相反数可表示为;

则-5的相反数可表示为_______;

而我们知道―5的相反数是___.

所以得结论:

5、学习教材22页例4,完成“练一练”23页第3,4题.

6、练习: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正数的肯定值是负数;

B.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C.π的相反数是D3.14;

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2)一个数的相反数是非正数,那么这个数肯定是()

A.正数B.负数C.零或正数D.零

7、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稳固】

1、填空:

-2的相反数是,3.75与互为相反数,

相反数是其本身的数是.

2、-(+7)=,-(-7)=,

-[+(-7)]=,-[-(-7)]=.

3、已知A、B两点分别为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且两点间的距离为7,则这两个点表示的数为_____和______.

4、如图:试比拟-a、-b的大小.

七年级数学:肯定值教案12

七年级数学肯定值根底

1.-8的肯定值是________,记做________。

2.肯定值等于5的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a,则a________。

4.________的肯定值是,0的肯定值是________。

5一个数的肯定值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上表示这个数的点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

6.假如x|c|>|b|,那么该数轴的原点O的位置应当在()

A.点A的左边B.点A与点B之间C.点B与点C之间D.点C的右边

6.以下依据等式根本性质变形正确的选项是()

A.由﹣x=y,得x=2yB.由3x﹣2=2x+2,得x=4

C.由2x﹣3=3x,得x=3D.由3x﹣5=7,得3x=7﹣5

7.如图,是李明同学在求阴影局部的面积时,列出的4个式子,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A.ab+(c﹣a)aB.ac+(b﹣a)aC.ab+ac﹣a2D.bc+ac﹣a2

8.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6cm,这个长方形的长削减1cm,宽增加2cm,就可成为一个正方形,设长方形的长为xcm,则可列方程()

A.x﹣1=(26﹣x)+2B.x﹣1=(13﹣x)+2C.x+1=(26﹣x)﹣2D.x+1=(13﹣x)﹣2

整式的加减测试题

1.下面去括号错误的选项是(CX)

TA.Xa-(b+c)=a-b-cTB.Xa+(b-c)=a+b-c

TC.X3(a-b)=3a-bTD.X-(a-2b)=-a+2b

2.-4x+313x-2等于(BX)

TA.X-3x+6TB.X-3x-6

TC.X-5x-6TD.X-5x+6

3.以下运算中,正确的选项是(DX)

TA.X-2(a-b)=-2a-b

TB.X-2(a-b)=-2a+b

TC.X-2(a-b)=-2a-2b

TD.X-2(a-b)=-2a+2b

4.a-b+c的相反数是(CX)

TA.X-a-b+cTB.Xa-b-c

TC.Xb-a-cTD.Xa+b-c

5.化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