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合集_第1页
初三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合集_第2页
初三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合集_第3页
初三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合集_第4页
初三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体具有能的标志。

2、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常识性了解水能风能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从实验中归

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恰当的视频、图片及直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

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

2、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动能演示器,滚摆,盛水圆筒、带孔的乒乓球、注射

器、塑料托盘(共20组入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播放视频并提问:

1、急驰的汽车、汹涌的海水、猛烈的飓风,它们对周围的物体

造成什么影响?

得出能的标志。

2、三者还有什么共性?

得出动能的概念。

二、展示图片并提问:

1、静止的物体还具有能吗?

2、如果观缆车、花盆、重锤都在地面上,它们还具有能吗?

得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引出课题。

三、举例: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

常见的形式,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机械能的第三种形式:弹性势能。

练习:说说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

1、马路上正在行驶的汽车。

2、长在树上的苹果。

3、正在从飞机上空降的救援物资。

探究动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一、情景创设:

问:能量有大小,动能也一样,马路上急驰的汽车撞到人,非死

既伤;可玩具小汽车即使撞到人,也没什么事。就是因为它们的动能

不同,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引导猜想

三、演示实验

1、介绍器材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运用控制变量法:改变哪个物理量?

怎么改变?控制哪个物理量相同?怎么控制?测量哪个物理量?怎

么测量?

3、演示

4、总结结论四、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

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类比动能,重力势能也有大小,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呢?

一、猜想

二、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方案

1)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2)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

三、自主探究(参考实验建议)

四、得出结论

讨论

通过改变乒乓球到水面距离改变高度

通过改变乒乓球中注水多少改变质量

通过乒乓球入水深度量度重力势能的大小

探究、记录、得结论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情景创设:

如果高楼窗台上的花盆被风不慎吹落,它的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动能又如何变化?得出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

问:动能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吗?

演示实验:滚摆的能量变化

(转化中机械能为什么会减少,课下思考)

一、得出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举例:看视频了解生活中动势能的转化

生活中有很多动势能互相转化的实例,请看视频,你能说说那些

物体的动势能是如何转化的吗?

三、拓展: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都可以发

生互相转化,我们会逐渐学习。

机械能的应用:

我们了解能量,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能量。生活中机械能的存在形

式有多种,比如水能和风能。洪水和飓风固然有很强的破坏力,但水

和风绝非一无是处,事物都是相对的,水能和风能如果能很好的利用,

将是大自然赋予我们很好的绿色能源。(看视频: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总结: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将它们转化为电能,方便人们使用。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机械能的两种形式,了解了它们

的相关因素,知道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更重要的,还应该想办法

利用它们,让它们更好的为人类生活服务,这也是物理知识的价值所

在。再次体会“控制变量”的科学实验方法。

内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的运动。

②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③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④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

动。

②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③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

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

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②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

教学难点

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准备

广口瓶、玻璃片、二氧化氮气体、量筒、清水和硫酸铜溶液、分

子内聚力演示器、钩码、烧杯,墨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上一节中的滚摆实验说明了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大家

也看到了滚摆上升的高度一次比一次小,最终停下来。滚摆的机械能

哪里去了?

一个乒乓球在地面上往返跳,最终停下来,乒乓球原来具有的机

械能哪里去了?

一粒飞行的子弹具有动能,子弹打中物体后留在物体内,子弹原

有的机械能哪里去了?

这些物体的机械能没有了,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内能。

二、新课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提问:平时用什么话来形容物体的细小?

生答:细如发丝。

据此教师就把一般头发丝的直径与分子直径比较,如果将二万个

氧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排成一串,那么它们的总长度才跟一根头发丝

的直径相当。

分子体积很小,水分子与乒乓球大小之比恰似乒乓球与地球之

比。

分子的质量很小,1022个水分子的质量与5分硬币的质量相当。

总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微小。物体

里含有大量的分子。

(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气体的扩散

演示1把少许酒精或风油精撒在教室里,很快在各个角落都能

闻到酒精的气味。

演示2二氧化氮扩散到空气中的实验,如图10T甲所示。

这个广口瓶中充满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片盖住。上

面用一个充满空气的广口瓶口向下放在玻璃片上,二氧化氮气体的密

度比空气大。现在把两个瓶口之间的玻璃片抽出,注意观察发生什么

现象。(学生观察后再回答)

我们发现下面的瓶子中气体的红棕色变浅,上面的瓶子中气体的

颜色也渐渐变成了浅的红棕色。直到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均匀了为

止。

装有空气的瓶子中颜色变深,说明二氧化氮气体的分子运动到空

气中去了。而空气的一部分分子运动到下面的瓶子中去了。最后两种

气体均匀地混在一起。

这些实验说明:不是重力等外来力的作用,而是气体分子在不停

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由此提出扩散概念。板书。

扩散: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液体的扩散

演示3红墨水滴到清水中的实验。

演示4投一粒高镒酸钾到清水中的实验。

演示5硫酸铜溶液的扩散。如图10T乙图所示。

不仅气体能发生扩散现象,液体也能发生扩散,只是比气体扩散

的慢很多。量筒中装硫酸铜溶液,上面装有一半清水,水的密度小,

在上面。二者之间的界限很清晰。我们盖上盖子,过几天再来观察液

体的扩散现象。

说明: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固体的扩散

白墙边堆放煤,墙壁中会有黑色煤粉。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

它们分开,可以观察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

大量事实表明: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的运动跟温度的关系

演示6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

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后

面衬以白纸,以便同学们观察比较)

问:看到什么现象?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分析:

温度高一扩散快一分子运动快一分子动能大。

温度低一扩散慢一分子运动慢一分子动能小。

小结: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

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三)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斥力

1.分子间有相互吸引力

提问:分子既然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着,为什么固体不分散成一

个个分子呢?

演示7教材中图10—10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

演示8一根粉笔掰开两段,再把它们紧紧压在一起,两段又合

二为一。

学生实验水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课前学生准备好所需器材)

提问: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子间有相互排斥力

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演示9用半径为0、5厘米、长约85厘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先倒入清水半管,后倒染红的酒精至满,然后用胶塞塞住,管内无空

气,把管倒转几次,使两种液体混合,体积明显减少。

分析实验现象:在酒精与水混合的过程中,有些酒精的分子到了

水中,有些水分子到了酒精中,说明水与酒精的分子都是有间隙的,

从而说明分子间有相互排斥力。

3.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皆暮』

图2

演示10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之间

关系的模拟实验。

如图2两部装上磁铁的小车,同名磁极相对,中间用橡皮筋系着,

在车侧面向学生处贴两块圆纸板挡在磁铁前面,每个圆纸板表示一个

分子;当表示两分子的圆纸板相隔一定距离(磁铁间的斥力等于橡皮

筋的拉力)时处于平衡位置;当两圆纸板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进的距

离,由于橡皮筋的拉力命名两圆纸板相向运动,显示出分子间引力大

于斥力,总是表现为引力;当两圆纸板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的距离,

由于磁铁间的斥力使两圆纸板反向运动,这就是显示出分子间引力小

于斥力,总的表现为斥力。

总结归纳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间存在间隙。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的势

能。

三、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理解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②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

内能改变。

③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④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②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③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

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③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准备:

上面固定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辆,试管及橡皮塞,内能、机械能

互变演示器,硝化棉,乙酸,高锌酸钾晶体,纱带,钢锯条,粗铁丝,

小球,火柴等。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

②能是什么?什么是动能、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

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形式的能:内能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内能?

演示1小球在桌面上滚动。

问:小球具有什么能?(动能)

演示2在试管里装入一些热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灯上

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膨胀做功冲开塞子。

问:水蒸气对橡皮塞有没有做功?水蒸气是否具有能?

学生:做了功,具有能。

问:水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特点?该具有什么能?

学生:水蒸气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

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该具有动能。

演示3高举起小球。

问:小球与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么能?(势能)

问:分子间有什么力?(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4将两根分别固定在两辆小车上的条形磁铁,分开一段适

当的距离(异名磁极相对),然后松开手,则可看到,小车互相靠近,

直至两磁铁吸引在一起。

教师分析:两辆小车上的外力辙去后,小车之间的引力就可以做

功,该实验对我们有何启示?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与上述实验类似,假如分子间的斥力突然消

失,则分子间的引力就可以做功,势能就表现出来,即分子间有因相

互吸引而具有的势能。

演示5按住两小车上的磁铁,使两同名磁极相对、挨近(约2〜

3mm),然后松开手,可见小车相互推开。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与两相斥的磁铁类似,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

有势能,即分子间也有因相互排斥而具有的势能。

结论: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

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强调: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

个分子具有的能量。

说明:因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初中阶段暂不

考虑它的变化,而只考虑分子动能对内能的影响。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出示一根火柴,问:如何让上面的火药燃着?

学生的可能答案:1、在火柴盒上擦划。2、和高温物体接触,如

与火炉中的炭、烧红的金属块等接触。3、放在煤油灯罩的上方。4、

太阳光下放凸透镜或凹面镜的焦点处。5、用纸包着,放在石头上用

铁锤砸。……

教师分析:火药能被点燃,说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达到了燃

点。请问哪些情况是用了热传递(传导、对流、辐射)使火药的温度

升高、内能增加的?在这个过程中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给温度低

的物体。

结论: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一个物体

的内能转移给另一个物体,能的形式没变。

教师:显然,除了热传递,还有别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演示6火柴在火柴盒上擦划、燃着。(纸包着,放在石头上用

铁锤砸,可在课后做,但要强调注意安全!1〜2根即可。)

演示7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厚管中,放入绿豆大小的硝化

棉,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则可见其猛烈燃烧,发出明亮的光。

师生分析:

压缩空气一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一温度升高一达到硝化

棉的燃点燃烧。在这个过程中,人消耗机械能,使空气内能增加,即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结论:做功也可以改变内能,其实质是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之间

转化,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学生实验:

①两手合在一起用力搓,说出感觉。

②出示一钢锯条,让甲同学摸一下说出感觉,然后请乙同学持锯

条在木块上来回急速地摩擦20次,再让甲同学摸一下,说出感觉。

启发归纳: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演示8用“内能、机械能互变演示器”,向管中倒入少量乙醛,

用纱带围管上绕一圈,请一个同学迅速地来回拉动纱带,待一会儿,

塞子就被冲开。

引导学生分析:

启发归纳: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思考:出示钢锯条,问:如果只知道这根钢锯条温度升高了,而

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能否判断是通过做功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

式使它的内能增加的。

教师分析点拔: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巩固练习

1、内能和机械能有何本质区别?0℃的冰内能为零吗?

2、从能的转化(或转移)角度解释本课开始时演示的水蒸气膨

胀冲开塞子的实验的全过程。

3、分析下列现象:

①太阳灶烧热水。②铁匠给刀具淬水。③钻木取火。

④太阳光下用冰做成凸透镜取火。⑤打气时气筒壁发热。

其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4、小实验:反复弯折粗铁丝数次,然后用手摸一下弯折的地方,

体会有何感觉?如何解释?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a、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

b、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0及其读法

c、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

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

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

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

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

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

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

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

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

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

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

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

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

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

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

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

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

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

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比热容

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

教具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

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实验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观察实验

⑴常见有关比热现象见有关比热现象思考实验所说

(2)煤油、水对比实验演示实验现象明的问题

二、比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思考问题,提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描述不同物

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质的这一特

比热容.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性.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同,而升高(或降低:看比热表,对

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比各种物质的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或释放)的热量不比热

三、比热表同,那么用什么方法解释日常生活

四、水的应用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中的暖气以及

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性呢?冷凝剂为什么

五、小节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常用水

六、作业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回答问题,复

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的理解习巩固知识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

比热来解释.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

比热,其物理意义是

什么

“比热容”探究活动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水的比热较大的原理?

热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②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原

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汽油机模型和汽油机活动挂图的演示理解汽油机的工

作过程,能够简单描述汽油机的四个冲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汽油机模型和汽油机活动挂图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

理解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热机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科学

知识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教学难点:

汽油机四个冲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试管、水、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汽油机模型、汽油机活动挂

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提问:请举例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

学生举例:打气时气筒会发热

用锯子锯木料时锯条会发热

2、刚才的事例都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那么反过来想内

能会转化为机械能吗?

(二)进行新课

一、探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演示实验:水蒸气冲开橡皮塞

现象:在水沸腾一段时间后,橡皮塞被水蒸气冲开。

思考: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导回答:说明了水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

师述:刚才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

热量损失较大,内能会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较低。能不能把燃料移到

内部去燃烧,来获得更大的机械能?

2、介绍书中的实验:酒精燃气冲开盖子

学生看书中的内容,了解这个实验的做法及实验现象。

理解:这个实验说明了酒精燃气的内能快速转化为盖子的机械

能。

理解:这个实验说明了把燃料移到容器的内部去燃烧,可以获得

更大的机械能。

二、热机

1、热机的原理: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热机是热力发动机的简称。

3、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热机的发展史

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

三、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1、今天我们来学习热机中的内燃机的代表:汽油机。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汽油机是最常见的内燃机,

以汽油为燃料,

2、构造(观看活动挂图,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杆,曲轴。

(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3、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4、工作原理。(结合活动挂图的演示)

(讲解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的运动方向、气门的开闭、连杆、

曲轴的运动情况)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

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

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

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吸

气冲程。

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

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此时

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第二个冲程,压缩冲程。

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

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

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

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做功冲程。

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

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排气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5、重点强调能的转化。

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汽缸中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机

械能转化为内能。

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6、热机的启动

热机不能自行启动。开始运转时,要靠外力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

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以后内燃机才能自己工作。

7、热机的应用

汽油机比较轻巧,常用在汽车、飞机和小型农业机械上面。柴油

比较便宜,但柴油机比较笨重,主要用在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上

面。

(三)全课小结

(四)巩固练习(见小黑板)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2)同步导学P59:A卷:2、

3、8,B卷:10。

2、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①构造(观看课件。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喷油嘴,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

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②工作原理。

(讲解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运动情况)

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也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

个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

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

压强减小,空气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吸气冲程。

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活塞把空气压缩得很小,

空气的压强更大,温度更高。在压缩冲程末,缸内空气温度已超过柴

油的着火点。这是第二个冲程,压缩冲程。

在压缩冲程末,从喷油嘴喷出的雾状柴油遇到热空气立即猛烈燃

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曲轴

转动。这是第三个冲程,做功冲程。

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气缸。这

是最后一个冲程,排气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汽油机和柴油机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

1.基本构造和主要部件的作用相似。

2.每个工件循环都经历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

冲程、排气冲程。

3.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靠飞轮

惯性完成。

4.一个工作冲程中,活塞往复两次,飞轮转动两周,做功一次。

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1.构造不同:汽油机气缸顶有火花塞,而柴油机气缸顶部有喷

油嘴。

2.燃料不同:汽油机的燃料是汽油,而柴油机的燃料是柴油。

3.吸气不同:汽油机吸进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柴油机只吸

进空气。

4.点火不同:汽油机属点燃式点火,柴油机属压燃式点火。

火箭

课前准备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火箭是喷气式发动机的一种、

了解喷气式发动机和内燃式发动机的不同、

知道喷气式发动机分为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两

类,了解二者的异同、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挂图了解火箭的基本结构、部件、工作原理、

通过网络多了解火箭方面的知识,开拓视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当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培养科学研究的

兴趣、

二、整体感知

「空气喷气发动机

喷气式发动机《

[火箭喷气发动机

三、相关知

火箭

当今,人们在习惯上称无控火箭为火箭;称装有战斗部(爆炸装

药)的军用有控火箭为导弹;称发射卫星或宇宙飞船的有控火箭为运

载火箭、

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空间开发利用活动的范

围和规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的火箭技术、资料、装备及技

术人员,被称为“战利品”由美国和苏联瓜分、并成为美、苏两国

发展运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技术基础、

苏联在科学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都远不及美国,但因十分重

视运载火箭的研制,并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特别

关注,故使其运载火箭技术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创下诸多世界第

一。其“联盟号”、“质子号”大型火箭的可靠性及载荷能力均较

高、1988年5月,又研制成功了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箭“能源

号”、其近地载荷能力为100吨,而且还可再提高50%、虽然,今

天苏联已不复存在,但其航天事业的多数机构,主要技术力量,

85%的设备和设施都由俄罗斯继承,所以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参与

火箭技术剧烈竞争的主要角色、

1957年,在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强烈震

动下,美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加快了火

箭研制的步伐,1958年发射人造卫星成功;60年代末,在著名火箭

专家冯・布劳恩主持下,研制出巨型火箭一一“土星5号”其载荷能

力为50吨,为实现登月计划提供了有力的运载工具,并使美国在空

间技术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美国研制的大推力火箭“大力神”、

“宇宙神”及中型火箭“德尔它”的可靠性都较高,成功率高达

96%、

进入70年代后,现代火箭技术已不再为美、苏两国垄断、法

国、日本、中国、英国相继研制成功自己的火箭、“欧洲空间局”

于70年代末研制出大型运载火箭一一“阿里安”系列,坐上了火箭

技术的第三把交椅、

日本从50年代始,研制适用于科学研究的小型火箭、至90年

代,研制出载荷能力2吨的运载火箭H—II号、

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起步于50年代末,现已拥有可将多种卫星

送入预定轨道的“长征”运载火箭系列:长征一号(中文代号CZT:

英文代号LMT)、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

卫星;长征二号(CZ-2;LM-2),于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

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1980年5月18日,一支巨大的火箭拔地而

起,冉冉升空、几分钟后,它在茫茫的天际,从人们的视力范围内

渐渐隐去……它飞出了大气层,半小时后,它准确落入预定地区、

外界评论:中国已能发射洲际导弹;长征三号(CZ-3,LM-3)、于

1984年初研制成功,它具有把1、40吨载荷送上同步轨道的能力,

该能力居世界第四位、特别是它采用了代表当今世界运载火箭技术

先进水平的、液氢液氧发动机、这一技术目前仅为美、俄、欧洲

局、日本等少数国家所具为,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已进入世界

先进行列、1986年1月,美国航天飞机失事,美国、西欧的火箭发

射又连遭失败,国际商用卫星排队待发、中国不失时机地研制出大

吨位运载火箭长二捆(CZ-2E)、不仅载荷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达

9、2吨),而且研制时间短(仅用了18个月)、1992年8月、12

月先后发射两颗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澳大利亚所有的“澳星B”,

使我国独立开发宇宙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年,我国第一

台用水银作推进剂的新型离子火箭发动机的试验样机,也在兰州物

理研究所研制成功、这种发动机技术难度大,在国际上也还处在试

验阶段、它具有体积小、控制精度高,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在大推

力火箭将卫星送入空间轨道后,它作为动力、用来对卫星的精确位

置和姿态进行控制、

今后,在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一、

推力小或航速小;二、成本高;三、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学法点拨

本节学习应利用好课本图片,通过观察图片认知火箭的基本构

造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其工作原理,利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区分空气

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

教材知识全解

一、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优点

1、原理

原理:它的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

种气体从尾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同时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机

身向前运动、

2、优点

由于它不需要像活塞、螺旋桨那样的传递结构,从而减少了能

量的损失,大大提高了机身的飞行速度、

二、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

空气喷气发动机火箭喷气发动机

共同点高温高压气体从尾部高速喷出

携带物燃料燃料、氧化剂

利用外界空气来助燃,飞行高度不需要依靠外界空气助燃,飞

特点

受到限制行高度不受限制

三、液体燃料火箭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过程及特点

现代火箭使用的燃料多为液体燃料、液体燃料火箭主要由燃料

箱、氧化剂箱、输送装置、燃烧室和尾部喷口组成,如图10-5-1所

示、输送系统按时按量地把燃料和氧化剂输送到燃烧室中,最初用

电火花点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随后继续进入燃烧室的燃料和

氧化剂,由于燃烧室的温度已升高,从而可以自行燃烧、燃烧产生

的气体以很大的速度从喷口喷出,同时对火箭产生强大的反冲推

力,使之前进、

现代火箭的特点是功率巨大,不仅可以在高空飞行,而且还可以

飞出大气层、多级火箭又能作为星际航行的运载工具、

课后小结

一、知识梳理

1、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燃料益穿*高温高压燃气瞿T产生反作用力——*推动机身前进

在燃烧至从尾都

「空气喷气发动机:只带燃料、空气助燃、高度受限

2.喷气式发动机《

[火箭喷气发动机:带燃料和氧化剂、不需空气助燃、高度不受限制

3、液体燃料火箭的主要组成:①燃料箱②氧化剂箱③输送

装置④燃烧室⑤尾部喷口

二、方法规律总结

本节学习应以讨论为主,课前布置预习、查询资料,上课时资源

共享,充分体验科技的力量,养成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三、思维误区

本节主要是在区分喷气式发动机和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上学生易

存在模糊认识,应借助图片理解好二者的工作原理,排除障碍、

课本“作业”答案

课本第26页

1、利用网络查询资料,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汲取网络丰富的

营养,除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外,还应了解美、俄等国家的情况、

2、这是一道实践性练习题,要亲自动手做一做,总结成败经

验,养成动手好习惯、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课前准备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的固体燃料、气体燃料、液体燃料、

知道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物理意义、

会应用热值的概念进行简单的燃烧放热的计算、

知道炉子效率的含义,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

了解燃料有效利用的措施、

了解环境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对比的方法了解不同燃料热值的差异、

利用分类学习法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燃料、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以实验、讨论法,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爱科学、爱

自然的良好品质、三、二、相关知识

空气中的铅污染

内燃机发明以后,很快就被用来做汽车的发动机、从此汽车川流

不息地奔驰在城市、乡村,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随着汽车的

激增,这也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新的危害一大气铅污染、

原来,汽车运行时要烧汽油,而汽油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燃料,为

了防止它在发动机中爆炸,于是在汽油中必须加入一种防爆剂一一四

乙基铅、它是一种铅的有机化合物,是无色的油状液体,还有一种水

果香味,也叫“铅水”、汽油在燃烧过程中,这种有毒的铅化合物混

入废气里,排放到空气中,使空气中含铅量猛增、据统计全世界每年

通过汽车发动机排放到空气中的铅,大约有40万吨、近十年来,人

类已把430万吨铅扩散到了空气中,使大气中的含铅量比原始状态增

加了一倍、现代人体中的含铅量比原始人高出100倍、

铅一旦进入人体,尤其是进入脑细胞以后,会造成积累中毒,永

远呆在那里,危害人的精神系统,使人智力衰退,甚至引起中毒性神

经病、铅还会危害心血管、肾脏、内分泌等系统;还会干扰红血球输

送氧气的功能,破坏人的造血功能,引起贫血并毒害人体的消化系统,

造成腹痛、便秘、食欲不振等、

三、学法点拨

课本以人们熟悉的固体、气体、液体燃料入手,引出燃料热值的

概念,介绍了常见燃料的热值、炉子的效率及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

燃料的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和保护、在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学习上,

应加大信息量,多从资料中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现实意

义、

四、教材知识全解

(-\燃料的热值

想想议议

1、人类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使用火?

2、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并从固、液、气三态给它们

归类、

3、燃料燃烧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4、根据你的经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相

同吗?

分析与结论

(二x燃料燃烧时能的转化

现代社会中,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

内能、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

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能量、

1、燃料热值的意义

燃料的种类很多,由于燃料的成份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

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在物理学中就用燃料的热值来表示燃料在

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大小、也就是我们俗语中的:燃料顶烧不顶烧、

2、定义

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由定义可知热值的单位是“J/kg”、

3、热值的物理意义

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热量的多少、如木炭的

热值为3、4X107J/kg,它表示:1kg的木炭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

量是3、4X107J,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

4、放出热量的计算

如果用力表示完全燃烧燃料的质量,用q表示该种燃料的热值,

用0放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则:Q放:m-q

其中:力的单位是kg,0的单位是J/kg,0放的单位是J、

注意

5、正确理解燃料的热值:

(1)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对于热值的定义,我们

要抓住其中的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1kg”出热值是针对一定质量的燃料而言的,这一定质量是

1kg、如果燃烧的不是1kg的燃料。那么,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值

与热值的大小便不同、

“某种燃料”是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确定的燃料才有确

定的热值,不同的燃料有不同的热值,由此可见,热值反映了燃料的

燃烧特性。热值大,反映1kg的这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或者说,化学能转化成的内能多、“完全燃烧”的含义是烧完、烧尽、

1kg的某种燃料只有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才是这种燃料的热值,

如果没有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比热值小、

(2)热值反映了所有能燃烧的物质的一种性质,反映了不同燃

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的大小,也就是说,它是

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烧的形态、质量、

体积是否完全燃烧均没有关系、

(三X燃料的有效利用

1、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

一是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

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2、炉子的效率

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炉子

的效率、

现代化大型锅炉的效率可达90%以上,一般小型锅炉的效率不

足60%、

3、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

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把固体燃料磨成粉

末吹进炉膛燃烧,加大送风量,可使燃料燃烧得更充分,加大受热面

积,可减小烟气带走的热量,这些都是提高炉子的效率和燃料利用率

的具体措施、

五、补充知识:热机效率

(-)热机能量的损失

1、燃料未能完全燃烧

由于燃料的优劣,内燃机汽缸与活塞的密封程度等原因,热机

不可能将燃料完全燃烧,这必将有一部分能量损失、不过,这里损失

的能量很小、

2、废气带走很大一部分能量

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用气冲程将汽缸中的废气排放

掉,但此时废气的温度仍很高,内能较大、

3、一部分能量消耗在散热上

热机大部分是由金属组成,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递了部分燃料

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所以散热也是能量损失的一个方面、

4、克服摩擦做功

活塞和曲轴在运动时要克服摩擦做功,这部分能量也要靠燃料燃

烧的内能来提供、

(二)热机的效率

1、定义: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

能量之比、

2、公式:〃=X100%

注意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

1,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柴油机的效率为30%~45%、柴油机的

效率比汽油机的效率高,这主要是因为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与汽

油机有所不同,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的压缩比比汽油机更大、

(三)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1、使燃料充分燃烧、

2、尽量减少各种热损失、

3、在热机的设计和制造上,采用先进的技术、

4、使用时,注意保养,保证良好的润滑,合理调整运动零件之

间的间隙,减小因克服摩擦阻力而额外消耗的功、

六、环境污染

1、废气污染

热机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放出一定量的有毒气体和粉尘,这些

气体和粉尘都会污染空气,有害于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产生的酸雨有害于农、林、渔业、

导致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车辆排放的废气;导致环境污染

的主要原因是燃料燃烧后的废气、废渣以及各种废液的排放、

2、噪声污染

热机以及热机带动的机器产生的噪声是环境污染的又一方面、

七、环境保护措施

1、改进燃烧设备,消除烟尘、

2、提高燃料的综合利用,采取集中供热、

在北方的取暖设备中,就是采用锅炉烧的水蒸气供给各家各户的散热

管,这样就减少了大气污染;在城市中使用管道煤气和液化气,提高

了燃料的利用率,也改善了环境、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少和无污染的能源、如人们正在想办法利

用太阳能、

4、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以减少噪声污染、

八、课堂小结

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物理意义、炉子效率、燃料有效利用的措

施、

九、教学反思

注意加强师生互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环境保护意

识,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良好品质。

认识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路的组成。

2、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源有

正负极。

4、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

路的危害。

5、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够根据实际电路画出它的电

路图,能根据文字叙述的要求画出它的电路图。规范作图,培养学生

读图及作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认识电路、了解电源和用电器中能

量的转化。

2、通过观察实验电路、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电的应用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让学生讨论废旧电池的收集和处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

教具:电池两节,电灯、开关、电铃各一个,导线若干根,电路

常用元件示教板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ppt)

二、预习反愦,点拨质疑

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1、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以及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

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都是电源。

(2)用电器:指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如电铃、电风扇、

电视机等。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器件。有拉线开关、拨动开

关、按钮开关等。

(4)导线:传送电流。

三、分组合作,探究解疑

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此时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2、断路:断开的电路,也叫开路。

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一

起或用导线把某一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在一起。电源短路时电路

中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并使导线绝缘皮燃烧。连接电路时必须避

免短路。

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

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

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元件。出示示教板或画

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并作说明。

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①示范:画出图1的电路图(图2)。

②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

流方向。

③变换一下图1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

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④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

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

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四、展示分享,点评升华(小结)

五、当堂检测,达标评价

1、电源是的装置。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看,电源是把

转化为能的装置。用电器与电源连接后,可以将

能转化为能。在电路中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叫做_____

2.处处连通的电路,叫做—;如果没有闭合开关,或者导线

没有连接好,电路在某处断开,处在这种状态的电路叫做—,又

叫;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

叫做;发生时,会烧毁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因此在用电时

一定要避免它。

3、连接电路时应注意:开关必须处于_____状态;连接电池盒两

极的导线决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直接相接,以免造成.,损坏电

源。

答案:

1、提供电能化学能电电其他开关

2、通路断路开路短路短路

3、断开短路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学生实验:组装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判断两个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

2.会连接两个灯光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串联、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做到快而准

确。

2.尝试用探究的方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按照具体要求练习连接电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小灯光串联、并联的特点和连接,体会物理学知识的

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兴趣。

2.通过连接小灯泡串联、并联电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

学精神。

教学重点: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

教具:电池组,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单刀单掷开

关3个,绝缘导线8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ppt)

二、预习反馈,点拨质疑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

1、串联电路。

(1)定义:把用电器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

路。

(2)电路图:

(3)电路特点:整个电路没有分叉,电路只有一条通路。

2、并联电路。

(1)定义: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一

——0-------

电路图:邕3

(3)电路特点:电流没有分开的部分叫干路,电流分开的

部分叫支路,每条支路各自与干路组成电流的通路。

三、分组合作,探究解疑

3、识别电路串联、并联的方法:

方法一:分析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

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

方法二:看电流的流向。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路向前移动,如

果电路不分叉,电流依次通过所有的用电器,达到电源的负极,这些

用电器是串联。如果电流在电路中某点分出几条支路,而在另一点会

合,即电流有分有合,并排通过了各支路上的用电器,再回到电源负

极,这些支路上用电器是并联。

方法三:假设电路中某用电器不存在,判断是否出现断路,若出

现了,则此用电器必然串联在电路中。假若电路中某一用电器不存在

时,并不影响其它元件中有电流通过,则此元件必然是并联在电路中

4、由电路图连接实物的方法

(1)串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从电源

正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所有元件,然后回到电源负极。

(2)并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首先任

选一条支路与开关、电源等元件按串联方法连成回路,再把与该支路

并联的各支路依次并在该支路上。

5、设计电路的方法:设计电路就是按照要求确定电路中各元件

的位置。其方法是:先将开关和用电器对应地连接起来,要能分析

出开关是控制哪个用电器的。在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是控制干路还

是控制支路),若开关在干路中,应与电源串联。开关在支路中,应

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出用电器之间是串联

还是并联。在分析的基础上正确画出电路图。最后根据题中要求,按

照所做出的电路图,逐项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

四、展示分享,点评升华(小结)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电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静电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参与实验结果讨论,学会主动发言,能流利表达自己的见

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感知物理就在我们

身边。

(2)养成好问、爱探究的习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摩擦起电现象。(2)电荷间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教具

塑料梳子、塑料尺、塑料笔杆、碎纸屑、毛皮、绸布、橡胶棒、

玻璃棒、铁架台、验电器、带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