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 晋纪》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 晋纪》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 晋纪》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 晋纪》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 晋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晋纪》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秋,七月,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等五州诸军事。冬,十月,辛丑,以桓冲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桓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守江夏。王蕴固让徐州,谢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蕴乃受命。初,中书郎郗超自以其父愔位遇应在谢安之右,而安入掌机权,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卒。初,谢安欲增修宫室,彪之曰:“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安曰:“宫室弊陋,后世谓人无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为能邪?”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卒。初,超党于桓氏,以父愔忠于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既而愔果哀惋成疾,门生呈箱,皆与桓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复哭。(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B.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C.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D.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在文中的意思是推辞、拒绝,与《谏逐客书》中“是以太山不让土壤”的“让”含义相同。B.领,本义为脖子,文中指兼任官职,通常表示兼任较高的职务。“守”也表示低职代高职。C.参军,中国古代官名,即“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现指去当兵。D.精锐,可指精良的器材和锐利的武器等,在文中指精干勇敢的部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蕴推辞拒绝接管徐州,但谢安劝他不应妄自菲薄,损害一时恩遇,于是王蕴接受了任命。B.郗超因自己地位在谢安之下而与谢氏有嫌隙,但听说谢安举荐侄子谢玄后,他依然对谢安的贤明和谢玄的才能大加赞赏。C.谢玄招募了刘牢之等骁勇之士,他作战时经常身先士卒,战无不胜,当时的人称其部队为“北府兵”,敌人十分害怕他们。D.郗超去世后,他的父亲先是哀痛惋惜,甚至因此患病,但后来大怒,是因为看到了郗超与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②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5.谢安想要增修宫室,王彪之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不赞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己巳,刘裕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舰、辎重,步进至琅邪。所过皆筑城,留兵守之。或谓裕曰:“燕人若塞大岘之险,或坚壁清野,大军深入,不唯无功,将不能自归,奈何?”裕曰:“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虏获,退惜禾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南燕主超闻有晋师,引群臣会议。征虏将军公孙五楼曰:“吴兵轻果,利在速战,不可争锋。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然后徐简精骑二千,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敕段晖帅兖州之众,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逆战,此下策也。”超曰:“今岁星居齐,以天道推之,不战自克。客主势殊,以人事言之,彼远来疲弊,势不能久。吾据五州之地,拥富庶之民,铁骑万群,麦禾布野,奈何芟苗徙民,先自蹙弱乎!不如纵使入岘,以精骑蹂之,何忧不克!”太尉桂林王镇曰:“陛下必以骑兵利平地者,宜出岘逆战,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为岘,自弃险固也。”超不从。刘裕过大岘,燕兵不出。裕举手指天,喜形于色。左右曰:“公未见敌而先喜,何也?”裕曰:“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馀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六月,己巳,裕至东莞。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与燕兵战于临朐南,日向昃胜负犹未决。参军胡藩言于裕曰:“燕悉兵出战,临朐城中留守必寡,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其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裕遣籓及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河内向弥潜师出燕兵之后,攻临朐,声言轻兵自海道至矣,向弥擐甲先登,遂克之。超大惊,单骑就段晖于城南。裕因纵兵奋击,燕众大败,斩段晖等大将干馀人。(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注】①南燕主超:指南燕末代皇帝慕容超。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B.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C.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D.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辎重,文中指军队携带的军械、粮草等物资,古代也泛指人们外出时携带的包裹箱笼。B.己巳,属干支纪法,即将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顺序搭配,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等。如“壬戌之秋”“戊申晦”等。C.所以,文中指“用来……的(办法)”,而不表示原因,这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用法相同。D.敕是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还有制、诰等也有同样的作用。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裕深思熟虑,认为敌人因贪婪和缺少远见,一定不会坚壁清野,定下了穿越大岘、直冲南燕京师的战略。B.公孙五楼提出对敌的策略,其中上策强调要固守要塞,阻敌深入,慕容超却不以为然,足见其内部的不团结。C.刘裕审时度势,很有远见,刚过大岘,见南燕军队没有出现,田地里的粮食尚未收割,就做出了必胜的预判。D.向弥英勇无畏,身先士卒,暗中带兵绕到南燕军队的后面,身披铠甲,首先登上城墙,最终攻破了临朐城。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铁骑万群,麦禾布野,奈何芟苗徙民,先自蹙弱乎!(2)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与燕兵战于临朐南,日向昃,胜负犹未决。(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0.从慕容超的失败中,可总结出哪些教训?请简要说明。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吴主用诸将之谋,数侵盗晋边。陆抗上疏曰:“昔有夏多罪而殷汤用师,纣作淫虐而周武授钺。苟无其时,虽复大圣,亦宜养威自保,不可轻动也。今不务力农富国,审官任能,明黜陟,慎刑赏,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今争帝王之资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便,非国家之良策也!况今师所克获,不补所丧战?”吴主不从。吴大司马陆抗疾病,上疏曰:“西陵、建平,国之蕃表,即处上流,受敌二境。若敌泛舟顺流,星奔电迈,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臣父逊,昔在西垂上言:‘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臣前乞屯精兵三万,而主者循常,未肯差赴。自步阐以后,益更损耗。今臣所统千里,外御强对,内怀百蛮,而上下见兵,财有数万,羸敝日久,难以待变。臣愚以为诸王幼冲,无用兵马以妨要务;又,黄门宣官开立占募,兵民避役,逋逃入占,乞特诏简阅,一切料出,以补疆场受敌常处,使臣所部足满八万,省息众务,并力备御,庶几无虞。若其不然,深可忧也!臣死之后,乞以西方为属。”及卒,吴主使其子晏、景、玄、机、云分将其兵。机、云皆善属文,名重于世。初,周鲂之子处,膂力绝人,不修细行,乡里患之。处尝问父老曰:“今时和岁丰而人不乐,何邪?”父老叹曰:“三害不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父老曰:“南山白额虎,长桥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所患止此,吾能除之。”乃入山求虎,射杀之,因投水,搏杀蛟。遂从机、云受学,写志读书,节行,比及期年州府交辟。(摘编自《资治通鉴·晋纪》)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B.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C.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D.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授钺,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句中用以指周武王开始讨伐行动。B.黜陟,古时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等。句中“黜”指罢免官职,“陟”指提升官职。C.社稷,土神和地神的总称。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句中亦此意。D.百蛮,古代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句中指需安抚的各少数民族。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抗对吴忠诚,敢于发表意见。在吴国君主听取了手下将领的策略多次在晋国边境侵犯劫掠时,他便上疏直陈自己反对的观点。B.陆抗教子有方,对后人影响深远。他死后,几个儿子全都文武双全,深得吴主重用;受到陆机、陆云教导的周处也能改过自新、有所作为。C.陆抗对形势有清醒的判断。他和父亲陆逊都认识到了西陵地理位置重要,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关键,建议朝廷一定要加强防守的力量。D.陆抗崇尚做事应该相时而动。他认为商汤用兵、周武王讨伐都是正当其时的,因为当时的夏朝多行罪恶之事,而商纣王也邪恶残暴。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敌泛舟顺流,星奔电迈,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15.陆抗反对吴主“侵盗晋边”的理由是什么?反对的结果如何?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桓温请移都洛阳,修复园陵,章十余上,不许。拜温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以讨姚襄。姚襄自许昌攻周成于洛阳,逾月不克。长史王亮谏曰:“明公英名盖世,兵强民附。今顿兵坚城之下,力屈威挫,或为他寇所乘,此危亡之道也!”襄不从。桓温自江陵北伐,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自帅大兵继进。与僚属登平乘楼望中原,叹曰:“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记室陈郡袁宏曰:“运有兴废,岂必诸人之过!”温作色曰:“昔刘景升有千斤大牛,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杀以享军。”八月,己亥,温至伊水,姚襄撤围拒之,匿精锐于水北林中,遣使谓温曰:“承亲帅王师以来,襄今奉身归命,愿敕三军小却,当拜伏道左。”温曰:“我自开复中原展敬山陵无豫君事欲来者便前相见在近无烦使人!”襄据水而战。温结陈而前,亲被甲督战。襄众大败,死者数千人。襄帅麾下数千骑奔于洛阳北山,其夜,民弃妻子随襄者五千余人。襄勇而爱人,虽战屡败,民知襄所在,辄扶老携幼,奔驰而赴之。温军中传言襄病创已死,许、洛士女为温所得者,无不北望而泣。襄西走,温追之不及。弘农杨亮自襄所来奔,温问襄之为人,亮曰:“襄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周成帅众出降,温屯故太极殿前,既而徙屯金墉城。己丑,谒诸陵,有毁坏者修复之,各置陵令。表镇西将军谢尚都督司州诸军事,镇洛阳。以尚未至,留颖川太守毛穆之、督护陈午、河南太守戴施以二千人戍洛阳,卫山陵,徙降民三千余家于江、汉之间,执周成以归。(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我自开复/中原展敬山陵/无豫/君事欲来者便前/相见在近/无烦使人B.我自开复/中原展敬山陵/无豫君事/欲来者/便前相见在近/无烦使人C.我自开复中原/展敬山陵/无豫君事/欲来者便前/相见在近/无烦使人D.我自开复中原/展敬山陵/无豫/君事欲来者/便前相见在近/无烦使人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史,中国历史上职官名,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负责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B.中原,又可称为中土、中州等,指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C.己丑,己为天干第六位,丑为地支第二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D.山陵,泛指山;用来比喻帝王或王后;也指帝王的坟墓。文中取最后一个意思。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桓温多次上表,请求迁都洛阳并修复园陵,当时并没有得到朝廷同意,这些请求只是在桓温败姚襄、降周成后才得以实现。B.洛阳久攻不下,姚襄军队困顿受挫,长史王亮针对现实,建议另谋他策,以防敌人乘虚来犯,但姚襄坚持己见,并未接受。C.记室袁宏认为“运有兴废,岂必诸人之过”,桓温以能吃粮食而不能劳作的千斤大牛被杀掉为例,对袁宏的言论进行反驳。D.姚襄本来想用隐藏在树林中的精锐伏击桓温,但是桓温并未上当,沿伊水与之决战,大败姚襄,收复洛阳之后,派兵驻守。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2)承亲帅王师以来,襄今奉身归命,愿敕三军小却,当拜伏道左。”20.房玄龄评价姚襄“士众爱敬之”,文中哪些事例可以体现这一点?答案1、C句意:等到病重,(郗超)拿出一箱书信交给门下弟子说:“父亲年纪大了,我死了以后,如果父亲因为悲哀痛惜妨碍了起居饮食,可以把这个箱子呈送给他;(如果)没有这样,就烧掉箱子。”“甚”是用来说“病”的程度的,故“及病甚”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公年尊”的意思是父亲年纪大了,表意完整,且“我”是“死”的主语,故应在“公年尊”之后断开,排除B。2.BA.两句中的“让”都是“推辞、拒绝”的意思。句意:谢安推辞没有接受。/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B.“通常表示兼任较高的职务”错误,“领”通常表示兼任较低的职务。C.解说正确。D.解说正确。3.B“郗超因自己地位在谢安之下而与谢氏有嫌隙”错误。从原文“初,中书郎郗超自以其父愔位遇应在谢安之右,而安入掌机权,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来看,郗超与谢氏有嫌隙的原因是“郗超自认为他的父亲郗愔的职位待遇应该在谢安之上”。4.①这时朝廷正把秦国的敌军当作忧患,下诏寻求能够镇守保卫北方领土的文武双全的良将。②谢安不能改变王彪之的意见,所以王彪之在世期间,什么宫室也没有营建。5.①现在的宫室与刚渡过长江时相比已经算奢侈了,不用再建。②如今敌军势力强盛,修建宫室会须扰百姓生活,不利于国家安定。③承担天下重任的人应该努力使国家安定、政事光辉,不应过于看重修建宫室。参考译文:秋季,七月,丁未,(朝廷)任命尚书仆射谢安担任司徒,谢安推辞没有接受;又任命谢安担任侍中,统领扬州、豫州等五州的军队事务。冬,十月,辛丑,任命桓冲统领江州、荆州等七州的军队事务,兼任荆州刺史。桓冲认为秦国人强势威盛,想转移军队守卫长江以南的地区,奏请从江陵转移到上明镇,派冠军将军刘波戍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戍守江夏。王蕴坚持辞让徐州的职务,谢安说:“你处于皇后父亲的重要身份,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而损害一时的恩遇。”王蕴于是接受任命。当初,中书郎郗超自认为他的父亲郗愔的职位待遇应该在谢安之上,然而谢安入朝掌握了枢机大权,郗愔在一些闲散的职位上悠闲无事,郗超时常在言辞和神色上表现得愤恨忧郁,因此和谢安产生了嫌隙。这时朝廷正把秦国的敌军当作忧患,下诏寻求能够镇守保卫北方领土的文武双全的良将,谢安荐举兄长的儿子谢玄接受诏命。郗超听说这件事后,慨叹道:“谢安贤明,才能够违背常规荐举亲人;谢玄的才能,完全可以不辜负谢安的荐举。”众人都不这么认为。郗超说:“我曾经和谢玄同在桓温的幕府做事,见过他施展才能,即使是细小的事务也能安排妥当,所以我了解他。”谢玄招募勇猛的士兵,招到了彭城的刘牢之等几人。谢玄任命刘牢之担任参军,他经常统领精锐部队作为军队先锋(出战),战事没有不胜利的。当时的人称他们为“北府兵”,敌人害怕他们。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去世。当初,谢安想要增建宫殿,王彪之说:“朝廷由衰复盛初期,就把东府作为宫廷,很是简陋。苏峻叛乱的时候,成帝居住在御史台官吏商议政事的地方,(那里)几乎不能遮挡寒风暑气,所以又营造了新的宫殿。与汉、魏时期相比算简陋,与刚渡过长江时相比却算奢侈了。如今敌军正强盛,怎么能大兴土木的劳役,烦劳打扰百姓呢!”谢安说:“宫殿粗劣简陋,后人会说住在这里的人没有能力。”王彪之说:“凡是承担天下重任的人,应当使国家安定,使政事光辉显赫,怎能反而把修建宫室房屋当作能事呢?”谢安不能改变他的意见,所以王彪之在世期间,什么宫室也没有营建。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去世。当初,郗超与桓温结为同党,因为父亲郗愔对朝廷很忠诚,没有让父亲知道这件事。等到病重,(郗超)拿出一箱书信交给门下弟子说:“父亲年纪大了,我死了以后,如果父亲因为悲哀痛惜妨碍了起居饮食,可以把这个箱子呈送给他;(如果)没有这样,就烧掉箱子。”不久郗愔果然悲哀痛惜以致患病,弟子呈上箱子,里面全是(郗超)和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郗愔大怒说:“这小子死得已经晚了!”于是不再悲痛流泪。6、C句意:分别命令各地的官员依靠险要地势自己固守,估计自己所用的粮食物质以外,剩下的全部烧毁,再把田野中的庄稼全部割光,让来犯的敌人没有东西可补充给养,他们远征的部队既没粮草,求战又找不到对手,一个月之间,我们就可以坐在那里控制他们了。这是一般的办法。“焚荡”是一个动词词语,烧毁的意思,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D。“彼侨军无食”中“无”作谓语,“食”是宾语,结构完整,故应在“无食”后面断开,排除B。7.BB.“即将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顺序搭配”错误,应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C.句意:这是韩信击败赵国的办法。/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8.B“足见其内部的不团结”说法错误,原文为“太尉桂林王镇曰:‘陛下必以骑兵利平地者,宜出岘逆战,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为岘,自弃险固也。’超不从”,只是意见不统一,不能说明不团结,属于过度解读。9.(1)强大的骑兵万群,茁壮的庄稼遍布四野,怎么能割倒庄稼迁移百姓,首先自己向人示弱呢!(2)刘裕用四千乘军车作为左右的屏障,在临朐以南的地方与南燕军队进行会战,太阳渐渐西移,双方的胜负还没有最后决出。(3)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10.①要有战略眼光,作出正确的决策。②要善纳雅言。参考译文:己巳(十一日),刘裕从建康出发,率水军从淮水进入泗水。五月,东晋部队到达下邳,把船舰、笨重的军用物资留下,步行开进到琅邪。所路过的地方,都修筑起城池,留下军队把守。有人对刘裕说:“南燕国人如果把大岘山的险要堵塞住,或者坚固城墙,使散居百姓聚居进去,只把空荡荡的田野留给我们,那么,我们的大部队深入到敌国重地,便不单不能建立功业,而且还可能无法安全返回,怎么办?”刘裕说:“我已经把这些考虑成熟了,鲜卑人生性贪婪,没有长远的打算,前进的时候只盼望多多地抢夺掳掠,后退的时候又吝惜田中禾苗。他们以为我们孤军深入一定不能长久坚持,因此不外乎进军驻守临朐,或者退兵戍卫广固,一定不会据守险要之地、清肃四野防备我们。我敢向你们保证。”南燕国主慕容超听说有东晋军队来讨伐,便召集大臣们在一起商议对策。征虏将军公孙五楼说:“吴地的兵众轻装果决,方便的是速战速决,不能与他们迎面作战。应该据守大岘,让他们无法进入,拖延时间,把他们的锐气泄掉,然后再从容地挑选精壮骑兵二千人,沿着海滨南下,断绝他们运粮草的通道,另外再命令段晖率兖州的军队沿着山地向东进军,在后背处进攻他们,这是最好的办法。分别命令各地的官员依靠险要地势自己固守,估计自己所用的粮食物质以外,剩下的全部烧毁,再把田野中的庄稼全部割光,让来犯的敌人没有东西可补充给养,他们远征的部队既没粮草,求战又找不到对手,一个月之间,我们就可以坐在那里控制他们了。这是一般的办法。把贼兵放入岘山,然后我们再出城迎战他们,这是最不好的办法了。”慕容超说:“今年,上天的吉星正在我们三齐的头上,按照天道推测,我们用不着作战,就会胜利。现在客军和主人的势力相差太悬殊,按照事理来看,他们远道而来,疲惫不堪一定不能耽搁太久。我据守五个州的地域,拥有富庶的百姓,强大的骑兵万群,茁壮的庄稼遍布四野,怎么能割倒庄稼迁移百姓,首先自己向人示弱呢?不如放他们进入大岘山,再派精壮骑兵前去践踏他们,何必担心打不败他们。”太尉、桂林王慕容镇说:“陛下如果一定认为骑兵在平地作战方便的话,就应该冲出岘山去迎战敌人,即使在战斗中不能取胜,也还可以退守。不应该放纵敌兵进入岘山,自己放弃险要的地势。”慕容超拒不听从。刘裕顺利通过大观,南燕的军队一直没有出现。刘裕举起手来,指着上天,禁不住脸上露出喜色。左右的侍从们说:“您没有看见敌人却先高兴起来,这是为什么?”刘裕说:“大军已过险关,军队没有退路可走,因此一定会有拼死作战的决心;余粮尚在田亩之中储存,我们又没有了缺乏粮草的忧虑。盗匪已经完全落入了我的手中。”六月,已巳日,刘裕大军抵达东莞。刘裕用四千乘军车作为左右的屏障,在临朐以南的地方与南燕军队进行会战,太阳渐渐西移,双方的胜负还没有最后决出。东晋参军胡藩对刘裕说:“南燕倾巢出动,与我们作战,临朐城中的守军一定很少。我愿意带领一支出敌不意的部队从小路去夺取这座城池,这是韩信击败赵国的办法。”刘裕于是派遣胡藩以及谘议参军檀韶、建成将军河内人向弥暗自带兵绕到南燕军队的后面,进攻临朐,号称是轻装部队从海路直接赶来增援的。向弥身披铠甲,首先登上城墙,于是攻破该城。慕容超听说后,大吃一惊,单人匹马从城中逃出,赶到城南投奔段晖。刘裕趁势催动大军奋力战斗,南燕军队大败,斩杀了段晖等大将十多人。11、C句意:西陵,是国家的西门,虽然说容易防守,但同时容易丧失。假如守不住的话,那就不只是失掉一个郡,就连荆州都会不属于吴所有了。如果西陵有忧患,就要竭尽国家的力量去争夺它。“西陵/国之西门”为判断句,在“门”后要断句;“易守”是“云”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荆州非吴有也”为判断句,句末虚词“也”后当断句,排除D12.C“社稷,土神和地神的总称”错误。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13.B“几个儿子全都文武双全,深得吴主重用;受到陆机、陆云教导的周处也能改过自新、有所作为”错误。从原文“吴主使其子晏、景、玄、机、云分将其兵。机、云皆善属文,名重于世”可知,儿子中文武双全的有两个,不是“全都”。从原文“处尝问父老……乃入山求虎,射杀之,因投水,搏杀蛟。遂从机、云受学,写志读书,砥节砺行”可知,周处不是受到陆机、陆云教导后改过的,他只是跟随陆机、陆云学习,是自己专心致志地读书,磨练操守与德行。14.(1)如果敌人泛舟顺流而下,那么就会像流星那样飞奔,像闪电奔驰那样迅疾,到那时,就不能依赖别的地区援助来解救危难了。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占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15.反对的理由:①吴当务之急是兴农富国,实现大业;②挑衅晋对作恶之臣有利,却让吴得不偿失。反对的结果:吴主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参考译文:吴主采用诸将的策略,多次侵犯掠夺晋国边境。陆抗上疏说:“从前夏朝多行罪恶而商汤用兵,商纣王荒淫残暴而周武王举起讨伐大斧。假如不到时机,即使至圣之人,也应当积蓄威势而自保,不可以轻举妄动。现在不致力于兴农事以富国,不审查官吏任用贤能,不明确进退、升降的标准,不谨慎地使用刑罚奖赏,不用道德教诲各部门,不用仁爱安抚百姓,却听任诸将追求功名,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动不动就耗费数以万计的钱财,士兵凋伤憔悴,敌军还没有削弱而我们却已经很劳累了。现在以争夺天下帝王霸业的资本,去贪图几十几百的小便宜,这是臣下邪恶的便利,并不是国家的良策。何况如今军队战胜所得到的,(恐怕)不能够弥补它所丧失的呢?”吴主不听从。吴国大司马陆抗患病。他上疏说:“西陵、建平,是国家的屏障,位置处于长江上流,两面受敌。如果敌人泛舟顺流而下,那么就会像流星飞奔,像闪电疾驰那样迅疾,到那时,就不能依赖别的地区援助来解救危难了。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关键,不只是国家疆界受到侵犯的小祸患。我的父亲陆逊,从前在西部边境时曾上书说:‘西陵是国家的西门,虽然说容易防守,但同时容易丧失。假如守不住的话,那就不只是失掉一个郡,就连荆州都会不属于吴所有了。如果西陵有忧患,就要竭尽国家的力量去争夺它。’我过去曾经请求在西陵驻守三万精兵,但是主管的官员遵循常规,不肯派兵赴西陵。自从步阐事件以后,我方兵力愈加损耗。现在我统率着方圆千里的地方,对外抵御着强大的敌人,对内又安抚各蛮族,上上下下的现有军队,才有几万,久已疲惫衰败,是很难应付突发的事变的。我认为诸王年幼,不要给他们配备兵马,(不然)使要紧的事务受到损害。另外,对黄门宦官进行招募,使士兵百姓得以借此躲避兵役,甚至逃亡的罪人也要求列入招募名册,我请求特别下诏书(对黄门宦官进行)检查,凡是清理出来的,都把他们补充到边境地区经常与敌人冲突的地方,使我所统领的军队兵员满额为八万,节省停止众多的事务,集中力量准备防御,也许可以避免忧患。如果不这样做,那就非常令人担忧了。我死了以后,请特别注意西方边境。”陆抗死后,吴主让陆抗的儿子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别统领陆抗的士兵。陆机、陆云都善于写文章,名声为当世所推重。当初,周鲂的儿子周处,体力超过常人,他不拘小节,乡里的百姓都认为他是祸患。周处曾经询问乡里的老人说:“如今四时谐调,又是丰收之年,而人们却不欢喜,这是为什么?”老人叹气说:“三害没有除掉,哪里会有快乐!”周处说:“三害是什么?”老人说:“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蛟龙,再加上你就是三害了。”周处说:“如果所忧虑的只限于这三害,那我就能把它除了。”于是,周处进山搜寻老虎,将老虎射死,接着他跳到河里,与蛟龙搏斗,杀死蛟龙。(之后)他就跟随陆机、陆云从师学习,专心致志地读书,磨练操守与德行。过了一年,州郡的官府争相征召他去作官。16、C句意:我来开辟光复中原,察看拜谒皇陵,和你们无关。想来见面的随便前来,相见近在咫尺,无须麻烦使者。“中原”作“开复”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B。“欲来者”指想要来的人,为名词,在句中作主语,与“君事”相连则语意不通,故应在“欲来者”前断开,排除D。17.A“负责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不是长史的职责,是太史的职责。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