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3~5课word版含答案2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3~5课word版含答案2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3~5课word版含答案2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3~5课word版含答案2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3~5课word版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009/10/第3~5课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酌酒(zhuó)②踯躅(zhízhú)③拟行路难(nǐ)④黄鹂(lí)⑤祠堂(cí)⑥伯仲(zhònɡ)⑦衰鬓(bìn)(2)多音字①柏eq\b\lc\{\rc\(\a\vs4\al\co1(柏森森?bǎi?,柏林?bó?)) ②好eq\b\lc\{\rc\(\a\vs4\al\co1(空好音?hǎo?,爱好?hào?))③散eq\b\lc\{\rc\(\a\vs4\al\co1(大散关?sǎn?,扩散?sàn?)) ④塞eq\b\lc\{\rc\(\a\vs4\al\co1(塞上?sài?,塞责?sè?))2.辨形组词①eq\b\lc\{\rc\(\a\vs4\al\co1(泻?倾泻?,泄?泄漏?)) ②eq\b\lc\{\rc\(\a\vs4\al\co1(踯?踯躅?,掷?投掷?))③eq\b\lc\{\rc\(\a\vs4\al\co1(酌?酌酒?,灼?灼热?)) ④eq\b\lc\{\rc\(\a\vs4\al\co1(祠?祠堂?,伺?伺机?))⑤eq\b\lc\{\rc\(\a\vs4\al\co1(锦?锦绣?,绵?连绵?)) ⑥eq\b\lc\{\rc\(\a\vs4\al\co1(襟?衣襟?,噤?噤若寒蝉?))⑦eq\b\lc\{\rc\(\a\vs4\al\co1(洲?瓜洲?,州?神州?)) ⑧eq\b\lc\{\rc\(\a\vs4\al\co1(斑?斑白?,班?班级?))⑨eq\b\lc\{\rc\(\a\vs4\al\co1(衰?衰鬓?,哀?哀伤?)) ⑩eq\b\lc\{\rc\(\a\vs4\al\co1(仲?伯仲?,忡?忧心忡忡?))二、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泻水置平地:倾、倒②举杯断绝:停止③吞声踯躅:徘徊不前④锦官城外柏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⑤隔叶黄鹂空好音:白白地⑥三顾频烦天下计:犹“频繁”,多次⑦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开创;济,扶助⑧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主张抗金的抱负不能实现⑨出师一表真名世:诸葛亮坚持北伐,终得名传后世⑩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鲍照《拟行路难(其四)》①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②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2)杜甫《蜀相》①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陆游《书愤》①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课外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2)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杨慎《武侯庙》(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一、作者简介(1)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由于出身微贱,而又生活在南朝门阀特权盛行的时代,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只当过几任小官。其诗风雄健奔放,在当年就颇负盛名,特别是对唐代的作家李白产生过重大影响。除《拟行路难》外,《梅花落》也是鲍照乐府诗的一首名作。(2)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住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又因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工部。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着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3)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是我国古代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存诗9300多首,还有词130余首和大量的散文,诗的成就最为显着。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的作品。二、背景展示(1)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2)《蜀相》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拜谒诸葛亮庙时所作。当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杜甫个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落空,流落蜀地,生活穷困,无论国事、家事、个人事,都使诗人陷于苦闷之中。因此,他到成都之后,不再“窃比稷与契”,而是追慕诸葛亮,并且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便是其中的一篇。(3)《书愤》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当时诗人62岁。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本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再现,赏析这首诗一定要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并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1.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流露出怎样的痛苦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奈、哀叹、孤独、彷徨。2.《蜀相》是诗人在诸葛祠吊古时所作,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这样写有何深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可以由此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3.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愤”指报国无门,功业无成。抒发了诗人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是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一、阅读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回答问题:1.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像往平地上倒水,水就会依着地势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也是不一致的,这如同封建的士族门阀制度一样,有才能的庶族只能处于低位,处处受人压抑。从诗歌本身看,诗人似乎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这是反讽的笔法。“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对士族门阀的压迫的强烈不满和反抗。2.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悲怆难抑的诗人形象。(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的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3.“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安能行叹复坐愁”表面看来是诗人自我安慰,实际上蕴含着不平之气。反问中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是比较平稳的。“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诗人的思想感情发生大的转折。借酒消愁愁更愁后,诗人情感之流开始奔涌,达到了高潮,表露出内心的激愤不满。二、阅读杜甫《蜀相》,回答问题:4.《蜀相》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②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5.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诗人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但对于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着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无人瞻仰,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自”“空”二字,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为下文抒情蓄势做了铺垫。三、阅读陆游《书愤》,回答问题:6.诗中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请结合诗作内容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的前两联回忆当年的胸怀壮志、抗金杀敌收复失地的军旅生活,属于虚写;后两联主要写现实“已先斑”“空自许”的悲凉,属于实写。虚实对比,反映出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及对投降派的愤怒的控诉和强烈的指责。7.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的含意及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两句诗用典明志。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下。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以诸葛亮自况,以《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抒发了至死不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1.除了杜甫的《蜀相》,陆游也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说说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诸葛亮的诗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南宋王朝一直在金人的侵略下苟延残喘,处于存亡危机之境。陆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一生以抗金复国、建功立业为己任。而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为陆游钦慕。陆游喜欢吟诸葛亮的诗作,有仰慕和见贤思齐之意。2.《书愤》中关于“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气”的理解,有两种观点:其一,“气如山”即“积愤如山之重”,“气”即悲愤;其二,“气”为“豪壮之气”。你赞同哪个观点?请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赞同第二种。①从前后诗意看。首句言早年不知道恢复中原之事甚为艰难,所以在北望沦陷的中原时,不禁豪气干云,如山般壮伟坚强,前后两句构成因果关系。如果把此“气”解为“悲愤”,则割裂了两句诗间的语意联系。颔联“承”首联而来,写南宋军队抗击金兵侵犯而水陆俱胜的史实,同时也回顾了自己的特殊经历,大有一展抱负之势,是“气如山”的形象再现。②从表现手法上看。“气”释为“悲愤”,表面上点明诗题中的“愤”字,其实这样反使诗意直白浅露,不够含蓄蕴藉。同时,与“塞上长城空自许”无法构成照应和对比。“气”释为豪壮之气,与“塞上长城”之志相互辉映,诗人昔日之“气”之“志”,而今已成“空自许”,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情怀。“气”作豪壮之气讲,不仅使上下诗意贯通,结构谨严,而且更有力地抒发了诗人胸中郁积的“悲愤”之气。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1)名家评价——杜甫①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代文学家韩愈②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清朝着名评论家胡应麟评杜诗③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④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刘咸荥题于成都杜甫草堂⑤草堂留后世,诗圣着千秋。——朱德题成都杜甫草堂(2)名家评价——陆游①南宋后期诗人刘克庄评价陆游“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惟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陵暴。南渡而后,故当为一大宗”。②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运用示例(1)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羸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高考优秀作文《肩膀》)(2)务观煮一杯陈年老酒,独酌于秋夜,熏醉了历史。近万首遗篇,一地的无奈遗落历史千年。在地的泪水把你人生的花浇得鲜艳,独我看见,鲜艳中满是血色,一颗渴望统一的心在沸腾,止不住的热血。无奈,无奈,到死也满是无奈。坚定的心难抵帝王的命令,无奈的秋风一阵去了一阵来,泼下的都是冷雨,无奈。身冷血热,永未丢弃的渴望。一生奔忙,到死也未能如愿。好在你收集了平生八十五载的心血,用八十五载的冷雨苦苦酿制了一杯存储千年的佳酿,只这一煮,就是八十五年。历史千年渐次驶过,唯你一生的酒,至今依旧新鲜,足以让历史醉却,让所有人,醉却。(高考优秀作文《人生的价值》)2.课外素材郎平——雄心志四海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即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2016年第31届里约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率中国女排再次勇夺奥运会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点评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我想握住你的手①在梦中,不知多少次,那双手,苍老的,皮肤已经打皱了,似乎在诉说主人一生的饱经风霜。但那双手依然有力,青绿色的血管依稀可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1)无数次,我多么想握住这双手,可那都是在梦中。②③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2)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④是的,我是如此渴望握住你的手,让我抚平那皱纹,让我给那双冰凉的手带去一丝丝的温度。人们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这样的吗?你就是个反例。一生坎坷,仕途多舛,穷困潦倒,可你的心中一直装着老百姓啊。在你受冻的时候,你想着用广厦来庇护天下苍生;在你受饿的时候,你想着用米饭喂黎民百姓。当你的儿子因饥寒交迫而死时,我看到你的那双手在颤抖着;当目睹民间疾苦时,我看到你的内心在震颤。让我握住你的手吧。那双受冻的手是否寒冷依旧?那双操劳的手是否皱纹密布?(3)⑤你知道吗?我生活在21世纪,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我快18岁了,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可是我有些迷茫。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在走向成人的道路上,我有些彷徨。我知道你的那双手能带给我力量,给我指明一条道路。因而,我更迫切地想要亲近你、抚摸它。(4)⑥怀揣着激动、兴奋、紧张,我跨过门槛,我看见了,那双大手,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可是顷刻,一切如泡沫般幻化消失,只留下匾上的大字“草堂留后世,诗圣着千秋”。(4)⑦当我再次睁开眼,窗上已结成了密密的一张网,我的脸颊已布满泪水。(4)思悟要点(1)第①段详细描写“那双手”的特点,为什么?提示(2)中心句里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及多少名诗;关注民生疾苦、社会动荡;有着宽广、仁厚的赤子之心。(3)第④段在写法上体现了怎样的“匠心”?说说你的看法。提示先回扣题目,再引用名言引题,然后运用排比反其意论述穷则心“济天下”的观点,赞扬了杜甫心忧天下黎民的襟怀。(4)最后三段结合现实再次写想握住杜甫那双手的原因。“草堂留后世,诗圣着千秋”的含意是什么?结尾为什么“布满泪水”?提示这是朱德参观杜甫草堂后写下的一副对联,含意是:人生在世,要明确奋斗方向,抒写出辉煌篇章。“已布满泪水”说明作者内心受到震撼,灵魂得以升华,在为杜甫一生折服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了文章强烈的现实感。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的理解,正解的一项是()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答案B解析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气概,气势B.塞上长城空自许 许:答应C.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闻名D.千载谁堪伯仲间 堪:能够答案B解析许:期望。3.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答案C解析例句与A、B、D三项纯用名词性意象连缀。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________;________。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①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心绪万千②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③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④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迭的轮转⑤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⑥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A.⑥②④③⑤①B.⑥③②④①⑤C.④②⑥③⑤①D.④③⑥②①⑤答案D解析①⑤句为陈述句,可知是第二组句子,依据后文“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抓住关键词“寻找”可知前文应为①⑤句,故而排除A项和C项。第一组中,依据句式结构和时间“少年”“成年”可知应为⑥②句,也可排除C项;依据句式“谁不曾”可知②③⑥应相近,但③句中的“寻访静谧的田园”不能在⑥句的“少年”后,排除B项;依据结构可知④句的“谁没有”置于最前,后接“谁不曾”,由后文“年华如水静流”可知⑥②句应在前与之衔接,故答案为D。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3)《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阅读理解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该诗反映的仕途失意与坎坷,和《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相比,抒述情怀似亦更为直切。B.“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三个紧相连接的行为动作,充分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C.“蹀躞”“垂羽翼”运用夸张手法,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D.“还家自休息”描写了诗人罢官回家休息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的幸福生活。E.“弄儿床前戏,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