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教师用书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检测试卷(一)_第1页
必修三教师用书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检测试卷(一)_第2页
必修三教师用书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检测试卷(一)_第3页
必修三教师用书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检测试卷(一)_第4页
必修三教师用书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检测试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8·南通一模)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说:“孔子论政,以仁为主。……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申发展而成。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仁心乃人类所共有。”该思想家应是()A.孟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守仁答案A解析据材料思想家主张“仁政”,“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主张性本善,可以判断这位思想家是战国时期的孟子,故A项正确。2.(2017·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答案A解析“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是法家思想,“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是儒家思想,“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是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3.(2017·南通、扬州、泰州二模)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答案C解析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差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与材料中“要视人之父若其父”相符,墨家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与材料中“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相符,故C项正确。4.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表明各派各执己见,不能包容其他学派,与倡导独立思考精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诸子思想各执一端,走向极端,不是要各学派相互竞争,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诸子思想各执一端,走向极端,因此诸子各家应相互吸收彼此的思想,故C项正确;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认识论,故D项错误。5.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答案B解析孟子和荀子都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孟子主张“斯得民矣”,荀子主张“则莫若平政爱民矣”都强调施政为民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孟子和荀子的言论都没有涉及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的是法家思想不是孟子、荀子的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6.(2017·扬州高二期末)“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答案D解析孔子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政”,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韩非子的核心思想是“法”,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直”与“曲”、“巧”与“拙”、“静”与“躁”、“寒”与“热”等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符合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故D项正确。7.(2018·溧阳高二检测)《董仲舒评传》是我国着名历史学家王永祥的名着,该书不可能出现的观点是()A.董仲舒为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C.主张君主必须按民意施政D.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意义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不可能”,董仲舒主张君主必须遵从天道,实行仁政,“天道”实际上是一套封建统治秩序,并不代表“民意”,故选C。8.(2018·东台高二检测)儒学在西汉时期之所以能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因为它()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②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③汉武帝的重视④顺应了当时经济残破的形势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经济残破”不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排除④,①②③与史实相符,故选A。9.(2018·如皋高二检测)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C解析题干孟子思想主要是对君王的约束,而董仲舒则强化了君主的权力,属于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C与题意相符。10.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对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表明他主张()A.“百家争鸣” B.削平诸侯王C.颁布“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D解析材料中董仲舒认为诸子百家不同的观点不利于思想的统一。因此,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答案B解析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因之而不能变”,说明他强调等级名分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永恒性,故B项符合题意。12.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朱熹意在()A.适应皇权需要 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维护纲常名教答案B解析材料中朱熹的观点强调的是德、孝、礼等个人素养,故B项正确。13.(2017·南京、盐城二模)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原答案C解析材料中“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表明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故C项正确。14.(2018·南京、盐城一模)王守仁《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王守仁主张()①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②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③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④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得出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故①正确;根据材料中“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得出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故②正确;根据材料中“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得出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故③正确;良知是通过内心自省,不是外在探求而实现的,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5.(2018·泰州一模)蒋传光在《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中指出: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由此可见宋明理学()①以“礼”为核心,构建新儒学体系②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③通过强化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④使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官方哲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中宋明理学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是以“理”为核心,故①错误;宋明理学继承传统儒学的“礼”的思想,同时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发展了传统儒学,故②正确;宋明理学将伦理道德上升为“天理”,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故③正确;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6.(2018·扬州高二检测)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守仁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心学()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C.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D.是对理学的彻底否定答案C解析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守仁认为社会动乱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故本题答案为C。A表述与材料无关;B、D表述本身有误。17.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提倡自由恋爱、否定男尊女卑、赞颂变革以及肯定农民起义等多层含义,可知李贽反对封建礼教的虚伪。A、C、D三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18.(2017·宿迁高二期末)“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下列属于“新时代内容”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答案C解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儒学家孟子的思想而非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观点,故A项错误;“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战国时期儒学家荀子的思想,故B项错误;“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故C项正确;“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南宋思想家陆九渊的哲学主张,故D项错误。19.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答案A20.(2017·徐州高二期末)黄宗羲曾赞颂古代学者着书立说:“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这说明黄宗羲()A.反对儒家思想 B.倡导经世致用C.坚持以民为本 D.批判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得出黄宗羲强调的是经世致用,强调为现实所用,故B项正确。二、判断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2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在治国主张上表现为以德治国,但孔子也强调“礼”。()答案A解析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的思想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22.(2017·南京学业水平模拟)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都主张稳定社会秩序。()答案A解析诸子百家争鸣但也逐渐走向融合,其中儒家和法家通过不同方式维护社会的稳定,故题目说法正确。2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唯一的统治思想。()答案B解析汉武帝独尊儒术并没有禁绝其他流派,而且为了维护统治,他也适当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故题目说法错误。24.南宋陆九渊创立心学,明朝王守仁发展心学,他们都发展了儒学。()答案A解析时间、人物和主要的贡献表述都正确,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故题目说法正确。25.孟子的“民贵君轻”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完全一致。()答案B解析孟子的思想只是民本思想,而黄宗羲的思想还带有民主色彩,另外两种思想的内容也不同,故本题说法错误。三、主观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6.(2017·扬州高二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单有礼乐,没有道德作根本,还不够适合政治上的需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三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而舍其后来之繁缛的。……(早期道家)相信文明制度(指礼乐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状态的改进,而是对自然状态的污染和毁灭,而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周代传统礼乐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3分)(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更新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2分)(3)据材料三,指出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张,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3分)(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儒、墨、道、法各家与传统礼乐之间的关系。(2分)答案(1)作用:明确贵族尊卑,规范贵族行为;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维系宗族政治秩序。态度:用法律取代礼乐。(2)主张: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思想基础)。(3)弊端:过度奢侈、繁缛。改造主张:回归简朴(化繁缛为简朴)。核心主张:回归自然,追寻幸福与自由。(4)关系:各家在传统礼乐的环境中成长,又从各家立场出发改造传统礼乐。27.(2017·宿迁学业水平模拟)中华民族具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涌现出很多伟大的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孔子家语》材料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材料三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育人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的贡献。(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教育方面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分)(3)材料三中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