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
落蓝皮书》列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其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
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
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
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
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来说,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
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
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游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
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对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高度总结。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
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要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
里来”的方式,也成了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速筑风貌上的
岁月留痕,还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抢救者感慨:“我们走进许多美丽的村子,有老树、山庙、石板房,
但是没有人。”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的历史。
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
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疥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
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的质量更好,村落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
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
落要保护好。
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是他们
的精神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好我
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选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为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机遇,因此,保护古村落不得不与时间赛跑。
B.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村落数量锐减、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C.保护村落、振兴乡村,是继承传统的需要,也是走向未来的需要。
D.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未来可能将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村落更加宜居,村落中的人们生活质量更好,村落保护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B.如果能够顺势而为,城乡关系重构过程中衍生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彻底解决。
C.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保留乡村风貌,注意乡村味道,否则就可能偏离发展目标。
D.只有让村落不再衰败,而是不断成长,才能把“记得住乡愁"''留住我们的根”变成现实。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传统村落锐减的现象后,又阐述了村落的文化意义并就村落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B.文章以传统村落锐减为立论的前提,由此引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C.文章引用《汉书》和《金翼》里的论述,意在强调村落是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乡村是人们的精神归宿,只有让乡村不断成长,才能留住我们的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蟋蚁,一缕残阳,都在天地光阴里默默生长,在风霜
雨雪中让自己越来越丰盈饱满。人也是如此。一个人,若能够(),必能目及万里,思接千载,在直觉的把握中,
与自然之道相融合,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就是禅宗中所说的“见独”。
生活在尘世,就如置身于染缸之中,在摇荡奔突中,难免会沾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认
同了这些花花绿绿,久而久之,以为这些斑斓的色彩就是自己本来的颜色,或者正是自己需要的颜色,于是处心积虑,
再往更热闹的去处去,追求更多更斑驳的色彩,直至追逐一生,回过头才发现自己已变成模糊的一片,再也看不清本
来的面貌。
见独,就是要摒弃这些纷扰,泰然自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
如镜子,镜子脏了,再干净的世界映现在镜中也是脏的。心灵的镜子通透明亮,才能照得见天地万物、山河岁月,照
见自我的内心深处。它能让人清醒独立,告别人云亦云的附庸,告别随波逐流的庸俗,告别过多的贪婪和私欲,走向
大自在的境界。与其如此,有限之生才能焕发无限之生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得以实现。独立的思想,独立的
人格,独立的精神,没有一个不是植根于心灵的净土之中。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摆脱生命对欲望的钳制,宁定心神,遗忘万物;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让心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
B.摆脱欲望对生命的钳制,宁定心神,遗忘万物;让心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宁定心神,遗忘万物,摆脱生命对欲望的钳制;让心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宁定心神,遗忘万物,摆脱欲望对生命的钳制;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让心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见独”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B.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C.我有个邻居,今年十二岁,外号叫“没头脑”。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惟其如此,有限之生才能被焕发无限生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得以实现。
B.惟其如此,有限之生才能焕发无限之生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得以彰显。
C.惟其如此,有限之生才能把无限生意焕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得以实现。
D.与其如此,有限之生才能焕发无限之生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能够被彰显的。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
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萧、缘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于丝
缕针箫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
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萧、嫌帛,()o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的作品问世,
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剌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
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
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o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
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萧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B.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
C.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D.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舅张跋扈(hii)的重庆保时捷女司机以一个耳光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网友纷纷谴责或谡(man)骂她,也
有网友“人肉”其女儿并扬言要曝光,这样的做法却实在为人不耻。
B.请你牢记:与其在从人前出乖霸(li.)丑,丢人现眼,惹人耻笑,还不如把自己的短项、可笑处隐藏起来,晦莫如
深,毕竟藏型(zhuO)固然不佳,却比露丑略胜一筹。
C.1978年始,亿万人民踏上了改革征程,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席卷大江南北,四十年的砥砺前行,神州大地硕果累
累(lei),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已然熟(zMi)入史册。
D.毋庸讳言,现代人的疏离感,部分源自被一些无良者蒙(meng)骗、讹诈的经历与听闻,以致人们面对陌生人时,
首先选择警惕与畏嘉(xi),而不是选择信任。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盂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海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渤海(xie):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声夺人,渲染出江潮磅礴的气势,并且巧妙地用雷声来衬托潮声。
B.颈联以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等为背景,写大潮远远到来的壮丽景象。
C.整首诗采用夸张、比喻、烘托等手法来层层渲染,表现大潮澎湃的伟力。
D.这是一首咏钱江潮的名作,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句句紧凑,结构谨严。
2.尾联极富表现力,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o(范仲淹《岳阳楼记》)
(6)一曲新词酒一杯,o(晏殊《浣溪沙》)
(7)成事不说,,既往不咎。(《论语•八僧》)
(8),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八章》)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来说,早期诗歌对山水的描绘在视角上笼统而散乱。与之相反,谢灵运笔下的山水,是由一个非常具体的汲
汲行进中的旅行者所观察到的山水;谢灵运描写的是一个人非常实际的身体的旅行,而这种身体旅行被具体实现在仔
细观察到的大自然的细节之中。而且,他的诗作往往在题目中就明确清晰地交代了观景的时间和地点。我们可以想象
当代读者在阅读谢灵运的诗作时必然有“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
谢灵运创作了一种高度个人化与私人化、感情强烈而复杂的山水诗,并用诗作表现了在山水中行进的生命个体,
在传统上被视为一个把装点着少许山水意象的玄言诗转化为完全成熟的山水诗的功臣。五世纪的读者对谢灵运山水诗
的迷恋激励了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并对其诗歌的广泛流行产生了促进作用。对个人身体旅行所经历的过程的强调,也
为当时佛教倡导的开悟之前必先经过长期艰苦的修行过程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世俗化的版本。谢灵运是一个非常积
极的自然探索者,以不惜蹈艰履险来欣赏山水之美而著称。当然了,他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完成这些旅行,因为他有大
批僮役供其派遣。但是,尽管他随从众多,谢灵运的诗中却充满着随处可感的寂寞。这当然反映了早期中古社会严格
的社会等级区分:虽然被仆从所困绕,这些仆从却无法与他分享山水之美,因而这位大贵族诗人难免哀叹他的孤独。
(选自《剑桥文学史》,有删改)
1,简述谢灵运的山水诗作让人有“如临其境、如在目前”之感的依据。
2.从文中看,谢灵运的诗中充满“随处可感的寂寞”的原因有哪些?
3.请结合材料,概括谢灵运创作的山水诗带来的影响。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大众文化在大众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比如,它
的娱乐性使得民众更少地思考,它的五花八门使得民众沉入信息的海洋中无所适从,它的来自个人的不可确定性和腐
俗与低级趣味的嗜好与追求也变得越来越明显。精英文化曾经是大众文化之前备受世界宠爱的东西,但是,随着大众
文化的崛起,精英文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精英文化是一种具有思考性与担当精神的文化,它对于如何提升大众文化
的内涵与品质越来越重要。
精英文化的“前瞻性”与大众文化的“世俗性”势必造成两者间的冲突。“先知性”是作为社会精英的中国知识
分子所一直强调的,他们作为敏感的先觉者,把自己所感到的变革气息诉诸笔端,反馈给广大民众,最为著名的例子
当属新文化运动。而与此相对应,大众文化由于自身的商业性和世俗化倾向,表现出明显的功利目的和市场品性,因
此冲突成为必然。精英文化的“高雅追求”与大众文化的“世俗追求”导致了两者的冲突。中国文化自《诗经》的风
雅精神开始就一直执着于高雅追求。而大众文化则带着鲜明的标准化倾向,即从多数人的一般需求特征和接受水平出
发,同时它还兼有娱乐性,追求诉诸感官的娱乐效果。这些都决定了这对矛盾的存在。
而精英文化的“自律性”与大众文化的“他律性”之间更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自律性”是中国知识分子薪
火相传的特征,无论是“建安风骨”还是“正始之音”都受一种内在文化品格的限制,并形成了具有一定特征的创作
自觉。而大众文化则完全没有这些,更多的是受外在技术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他律性”。这对
矛盾可以说是创作领域一切冲突的根源所在。
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精英文化的土壤源于大众文化。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
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在经过文化精英的整理加工后得到提升,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
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经过文化精英的整理加工后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
宝,成了雅文化。应该说,精英文化在大众文化中吸取营养,反过来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借以提升我们的欣赏品住
与民族文化素质,尤其是在我们今天社会发展中,形成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中显得格外重要。
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同是作为文化形态,我们愿意看到的是文化能够对人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无论是大众文化的精英化还是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二者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过程是在不断发生的。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精
英文化能够影响尽可能多的人,同时大众文化也能够进一步纯净化和高雅化,那么,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便又迈出一
大步了。
(摘编自魏继新《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大众文化虽世俗,但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作用;精英文化虽然曾备受人们的宠爱,但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
需要。
B.精英文化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思考与担当,有前瞻性;大众文化立足于多数人的一般需求特征和接受水平,有娱乐
性。
C.精英文化对于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更能提升我们的欣赏品位与民族文化素质;大众文化则不
能。
D.精英文化强调“自律”,大众文化强调“他律”。大众文化的眼里只有市场的需求,全然没有内在文化品格的限
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肯定大众文化的重要性后论述其弊端,进而呼吁精英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
B.文章从多个层面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大众文化的优势。
C.文章列举《水浒传冰西游记》等作品,旨在论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D.如何使今天整个社会文明迈出一大步,是作者分析、论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众文化的一大特点是娱乐性,其问题往往表现为缺少思想内涵,迎合大众的趣味、爱好与需要,格调低下。
B.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精英分子,对时代变革敏感,他们的认识具有前瞻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民众。
C.“自律性”与“他律性”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这是精英文化“高雅追求”与大众文化“世俗追求”冲突的根源。
D.大众文化能为精英文化的发展提供土壤和营养,精英文化则能通过自身的高雅追求提升大众文化的内涵与品质。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来,中国动漫行业的繁荣早已有目共睹。大量动漫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诸如漫画、COS、轻小说、
同人画等动漫行业的分支领域,也都获得了不少投资。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开始大量涌现,整个行业变得朝气蓬勃。
资本的快速投入自然也吸引了大型公司入驻。近日,阿里大文娱与迪士尼旗下发行公司签下多年合约,最多最全
的迪士尼经典动画内容将登陆优酷及天猫魔盒;迪士尼每年将会有超过千集的动画在优酷播出。
相比于日本,中国的人口数量就已占据优势,动漫爱好者在人口规模上远超日本,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但是中国
动漫的发展却充满了坎坷、艰难。国家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动漫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行业发展的资
助计划。在今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就谈到了“小猪佩奇”著作权纠纷案这一事件,
聚焦动漫产业知识授权,由此也可以看出动漫产业已经走上市场舞台。
(摘编自《别对动漫有偏见,空白市场潜力无限》)
材料二:
用户观看动漫时在意的要素
剧情
,人物形象
画质画风
配音效果
制作团队
地区
其他
(摘编自《2018年中国动漫行业研究报告》)
材料三:
在从印度尼西亚飞往突尼斯的一些国际航班上,观众可以欣赏到来自中国的原创3D动画片《美食大冒险》。即使
在航程结束后,观众打开当地电视或登录亚马逊网站,也能继续收看包强的功夫故事视频。据介绍,《美食大冒险》已
在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发行。
广州易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程海明说,仅电视版权费,它就带来了1000多万元的收入。《美食大冒险》
讲述了铲奸除恶、维护正义的故事,借助中国深厚的美食文化和武术底蕴,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
广州漫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原创漫画《爆笑校园》也很受欢迎。漫友公司副总经理张显峰说,《爆笑校园》
的作者朱斌很有才华,把课堂故事变成了海外读者的欢乐源泉。《爆笑校园》对国外有明显的溢出效应。
(摘编自《越来越多中国原创动漫走向海外》)
材料四: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于4月26日在杭州举行。这个活动是由政府资助的,吸引了大量的在线平台运营商、广
播公司和动画制作人。除了参与组织的两次会议,CMC还安排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儿童节目总监爱丽丝・韦伯为主
讲人。据C21媒体报道,她阐述了BBC面对年轻观众所面临的数字挑战的计划。
——英国儿童媒体会议官网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参观者于5月2日在动漫节上欣赏好莱坞电影《星球大战》里的“帝国军
浩荡列阵”场景。由身为黑暗力量代表的黑武士人偶率领众多暴风兵人偶列阵,呈现电影的震撼力。本届国际动漫节
共有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动漫企业、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参展参会参赛。
——新加坡《联合早报》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不仅吸引了82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会参赛,也启动了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
作工程,揭晓了金猴奖,多部国内外优秀作品获奖。动漫节上,经典四格小漫画记录世界大变化,弘扬主旋律,传递
正能量。中国动画产业进入盘整期,从重规模走向重精品,在艺术和技术上继续探索,努力创作出能讲“国际语言”
的“中国故事”。
----中国中央电视台
(摘编自《海内外媒体评论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几年,中国动漫行业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相关企业及分支领域多,优秀作品多,国家也比较重视。
B.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人大会议中谈到了“小猪佩奇”事件,这说明我国动漫产业已经走上市场舞台。
C.《美食大冒险》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观众的青睐,原因是作品讲述了铲奸除恶、维护正义的故事。
D.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充满了坎坷,原先比较重视产业的规模,缺乏“国际语言”,而且精品意识也不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动漫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快速投人、国家政策支持、原创力度大、让作品接轨世界等多方面因素。
B.中国动漫市场前景广阔、潜力无限,这跟中国的人口多,动漫爱好者人口规模相对较大有一定的关系。
C.用户观看动漫时在意的因素很多,但是对剧情、人物形象关注度较高,可以看出用户在观看时很重视内容。
D.中国国际动漫节得到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表明中国的动漫作品在艺术上已进入世界顶尖行列。
3.阅读材料四,说说三方报道内容的异同以及各方这样报道的用意。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
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搬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
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英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
呕血发冢,……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
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搜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
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
其病也。
[注]①锻炼:打铁。
1.第①段阐述的观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2.第①段中引用老子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中“不幸”是指(用原文回答)
4.下列与王君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是牢记并遵循礼义。
B.王君学习《诗》、《书》,并且经常和贫寒读书人比赛。
C.王君在书画方面专心,并建绘宝堂储蓄他全部的书画。
D.王君向苏轼求文是为了用苏轼的经验来警醒自己,告诫自己。
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蹄已灭,
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
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厚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明梁君臣之首
(3)举天下之豪杰(4)夫祸患常基于容微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尔基勿忘乃父之志(本文)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不还也。(《骰之战》)
B.世言晋王之将终也(本文)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C.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本文)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D.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本文)觉今是西昨非。(《归去来兮辞》)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4.请分析“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
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三者之间的关系。
5.本文作为一篇史论文,“简而有法”,请结合这一评论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爆发,蔓延全国,又扩散至世界各地,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传染病学
家经过深入研究,倾向于认为这种病毒来自野生动物穿山甲冠状病毒与蝙蝠冠状病毒的重组。
世界许多地方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习俗,果子狸、穿山甲、蝙蝠等都成为餐桌上的美味;还有人以某些野生动物的骨、
肉、皮、毛等人药,认为其可治愈疑难杂症。于是许多野生动物被人们吃掉。
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决定》。
以上情况,让人们对已往的某些习俗产生了反思。
为了倡议人们革除陋俗,拒食野生动物,某网站面向社会开展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征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C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
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强加因果。“新时代为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机遇”与“保护古村落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没有因果关系。
B项,“村落数量锐减”,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列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其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并未提及“村落数量锐减”。
D项,“并可能将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错误,原文是“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把“已然”说成
“将然”。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
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项,“城乡关系重构过程中衍生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彻底的解决”错误,说法太绝对。“顺势而为”是一种方略,
它可能用来指导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却不能解决这个过程中行生出的所有问题。
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
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
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意在强调村落是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错误,应意在表明“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
故选c。
【点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
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
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
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
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
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
“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
对等。
2,1.B
2.A
3.B
【解析】
1.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
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比较四个选项,A、C两项中“摆脱生命对欲望的控制”主客体颠倒,应当是“摆脱欲望对生命的控制”,故排除AC。
从句间关系看,分号前后的内容是并列关系,各有三个分句组成,其中各自的第一分句是总说,后二分句为分陈,A、
C两项的表达,破坏了这种句式上的对称关系,故也可排除AC。
并且,依据括号后的“必能目及万里,思接千载”,写眼目思想的自由,依据邻近原则,括号内的后半句应该突出广
阔自由,而A、D两项将“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置于“让心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之前,则与“必能目及万里,思接
千载”在语意不通顺,衔接上不紧密,故排除AD。
故选B。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平时积累引号的常见用法,联系语
境,判断每个选项中引号所起的作用,再比较异同,选择出正确答案。
文中,依据第一段“这就是禅宗中所说的'见独'"可知,"这就是“意在提示引号的作用是强调;
A项,“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词句中的“一定”表判断,说明“美女蛇”表示有强调的作用,故A项引号用法
与文中“见独”用法相同;
B项,”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是唐朝张嘉贞的话,故引号表示引用他人的话;
C项,“没头脑”在句子指“外号”,故引号表示特殊称谓;
D项,句子的“自由”是指怕死鬼乞求来的苟且偷生,故“自由”的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
故选A。
3.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
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句子强调“见独,就是要摒弃这些纷扰,泰然自处”,故做到这些是必须的条件,故句子表示条件关系,而文中画线
句与D项用表示让步选择的关联词“与其”,明显错误,故排除D;
而画线句及A、C两项中的“实现”均不能与“价值与意义”同时搭配,故排除AC;
另外A项第二分句、D项第三分句使用被动句式,C项第二分句使用把字句,均不如一般陈述句简明,故ACD都不如B
项好。
故选B。
【点睛】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引号的作用主要有:表示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表
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表示突出强调。考生要注意联系语境,综合比较来判定出引号的用法。
3、1.C
2.A
3.B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
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
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第一处的对象为“工
匠精神”,不指国家,故应选用“精益求精”;
第二处,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
眼光去看他,对象指人。第二处的对象为“作品”,不指人,故应选用“耳目一新”;
第三处,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强调“美”。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很难计算,强调“量”。第三处所言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故应选用“美不胜收”。
故选C。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
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
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
题中B项,“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错,介词使用不当,将“给”改为“让”或“使”;
C项,“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错,关联词位置错,应当是“这些作品不仅”,“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
巧夺天工的魅力”错,介词使用不当,将“给”改为“让”或“使”;
D项,”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错,语序不当,关联词语所带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
后面,应改为“这些作品不仅”。
故选A。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有效的答题技巧: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
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注意标点符号的暗
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题中,根据上文“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耨、
缭帛”,按时间顺序应先古后今,按工艺流程应先继承学习,后创新发展,排除AD;按照语言艺术,“传承”与“循
古”对仗,“创新”与“发展”对仗,气势更足,更加积极向上,排除C项。
故选B。
【点睛】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
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
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
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及字形知识
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A项,“为人不耻”应为“为人不齿”;
B项,“出乖露丑”的“露”读16u;
D项,“蒙骗”的“蒙”读meng。
故选C.
5、1.A
2.(1)“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视听结合,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
(2)“凛生寒”呼应“来似雪”,侧面叙写观潮人的感受,江潮扑面而来,使人凛然生寒,烘托了钱塘潮的骇人气势,
意味隽永。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
“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曲解文意,错在“并且巧妙地用雷声来衬托潮声”整合给对方。事实上,“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是用了
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潮声大,如雷鸣般。即,“雷震”喻指潮声,并非实指雷声。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诗句的分析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理解诗句含义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
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个性化的解读,虽然有自己的独特的
情感体验,但也要扎根文本。
题干要求赏析尾联,体味其丰富的表现力。首先反复诵读尾联,然后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尾联的意思,然后从修辞手
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层面去分析该联的表现力具体体现在哪里。“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这句话的意思是
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这联前面几句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来烘托
潮涨的状况,而到了“惊涛来似雪”,诗人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将江潮汹涌而来的溅起的浪花比作雪。潮水是涨有声
音,而浪花似雪是视觉;诗人正是通过视听结合、比喻的修辞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雄浑壮阔的景象。诗人以“一
坐凛生寒”收束全篇,“凛生寒”正呼应前面的“来似雪”,因为是霜雪所以令人感觉寒气阵阵,这其实是从观潮人
的触觉感受来写,面对澎湃汹涌的江潮令人胆寒,心生怯意。
【点睛】
读懂诗歌的技巧
(-)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
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
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
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6、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小学而大遗万里悲秋常作客惊涛拍岸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去年天气旧亭
台遂事不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
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拎”“遗”“遂”“谏”“善”
的书写。
【点睛】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
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
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
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7、1.①视角具体而有序;②亲身体验;③观察到大自然的细节;④有明确而清晰的观景时间和地点。
2.①注重个体身体旅行;②因严格的社会等级差异无法与随从分享山水之美。
3.①使山水诗的描绘视角发生了变化;②将装点少许山水意象的玄言诗转化为成熟的山水诗;③为佛教倡导的苦修理
论提供了世俗化的示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
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一般来
说,早期诗歌对山水的描绘在视角上笼统而散乱”,可知谢灵运的山水诗作视角具体而有序;“谢灵运笔下的山水,
是由一个非常具体的汲汲行进中的旅行者所观察到的山水”,可知是谢灵运亲身体验;”谢灵运描写的是一个人非常
实际的身体的旅行,而这种身体旅行被具体实现在仔细观察到的大自然的细节之中”,可知观察到大自然的细节;“他
的诗作往往在题目中就明确清晰地交代了观景的时间和地点”,可知有明确而清晰的观景时间和地点。
2.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原文第二段,“对个人身体旅行所经历的
过程的强调,也为当时佛教倡导的开悟之前必先经过长期艰苦的修行过程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世俗化的版本”,可
知注重个体身体旅行;“这当然反映了早期中古社会严格的社会等级区分,虽然被仆从所围绕,这些仆从却无法与他
分享山水之美,因而这位大贵族诗人难免哀叹他的孤独”,可知因严格的社会等级差异无法与随从分享山水之美。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
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第一段“一般来说,早期诗歌对山水的描绘在视角上笼统而散乱。
与之相反,谢灵运笔下的山水,是由一个非常具体的汲汲行进中的旅行者所观察到的山水”,可知使山水诗的描绘视
角发生了变化;第二段“谢灵运创作了一种高度个人化与私人化、感情强烈而复杂的山水诗,并用诗作表现了在山水
中行进的生命个体,在传统上被视为一个把装点着少许山水意象的玄言诗转化为完全成熟的山水诗的功臣”,可知将
装点少许山水意象的玄言诗转化为成熟的山水诗;“对个人身体旅行所经历的过程的强调,也为当时佛教倡导的开悟
之前必先经过长期艰苦的修行过程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世俗化的版本”,可知为佛教倡导的苦修理论提供了世俗化
的示范。
【点睛】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
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
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
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
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
分析错误等。
8、1.B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
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错误,原文是“它对于如何提升大众文化的内涵与品质越来越重要”。
C项,“精英文化对于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大众文化则不能”错误,根据原文“精英文化的土
壤源于大众文化”,可知大众文化的作用同样重要。
D项,“大众文化的眼里只有市场的需求”错误,有悖文意,原文是“而大众文化则完全没有这些,更多的是受外在
技术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
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论证了大众文化的优势”错误,文章二、三段论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旨在为“发挥精英文化的作
用”服务。
故选B。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
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C项,“……这是精英文化‘高雅追求'与大众文化‘世俗追求'冲突的根源”错误,原文说的是“创作领域一切冲
突的根源所在”,精英文化的“高雅追求”与大众文化的“世俗追求”的矛盾根源是追求不同。
故选Co
【点睛】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
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
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
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
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
分析错误等。
9、1.C
2.D
3.相同点:都报道了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举行的地点及其参加人员、规模等。
不同点:英国还报道了爱丽丝•韦伯参加活动的情况;新加坡还报道了动漫节上的节目给人带来的震撼;中国中央电
视台还报道了动漫节上举办的活动以及中国动漫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用意:英国媒体突出了让英国读者了解本国人员的活动情况;新加坡媒体则主要突出动漫节目的、质量和代表作品等,
激起人们对动漫节的兴趣;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本土主场媒体,突出活动情况,表达了对中国动漫产业的期望,洋溢
着民族自豪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
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项,“原因是作品讲述了铲奸除恶、维护正义的故事”错误,根据原文”《美食大冒险》讲述了铲奸除恶、维护正
义的故事,借助中国深厚的美食文化和武术底蕴,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可知《美食大冒险》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
多国家观众的青睐,原因除了是作品讲述了铲奸除恶、维护正义的故事,还有作品借助中国深厚的美食文化和武术底
蕴,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
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
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D项有两处错误,一是“中国国际动漫节得到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表明中国的动漫作品……”错误,根据原
文”参观者于5月2日在动漫节上欣赏好莱坞电影《星球大战》里的‘帝国军浩荡列阵'场景”“多部国内外优秀作
品获奖”等,可知中国国际动漫节参展参赛的不只是中国的动漫作品,人们关注的也不只是中国的动漫作品,中国国
际动漫节得到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不能表明中国的动漫作品质量如何;二是“中国的动漫作品在艺术上已进入
世界顶尖行列”于文无据。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阅读材料四,说说三方报
道内容的异同以及各方这样报道的用意”,然后从材料四中找到三方报道的内容,进行异同比较,分析各方报道的用
意。解答时,要在原文中对比三方报道的侧重点,结合三则报道分别属于不同国家的媒体这一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材料四中英国儿童媒体会议官网、新加坡《联合早报》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对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相关报道,
可知三方都报道了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基本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桑拿会所营业员销售总结
- 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升级
- 海洋主题舞蹈课程设计
- 免疫细胞概述
- 机械装备设计课程设计
- 浮法玻璃工艺课程设计
- 物料自动分拣机plc课程设计
- 物联网课程设计分析
- 平安夜主题活动方案
- 画画板课课程设计
- 2024中国工商银行借贷合同范本
- 2024年国家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水果电池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重庆市中考数学真题卷(A)及答案解析
- 2024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2 传染病的预防 -病毒 教案
- 插画风白族民族文化介绍
- 2024年安全员A证试题库(附答案)
-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实验手册
- 沪教版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