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当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A.扶持资本主义的发展 B.利用市场实现经济运行C.建立计划经济的模式 D.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的出发点还是为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最终通过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故本题应选C项。答案:C2.(2023·辽宁沈阳二中月考)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营企业改革解析:材料图片中私有制经济逐渐消失,公有制逐渐确立为主体经济,说明是三大改造的结果。答案:A3.(2023·山东枣庄八中月考)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调整国民经济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 D.深化经济改革解析:材料“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等信息反映了当时我国物质十分缺乏,中央力图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可联系到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答案:B4.(2023·吉林实验中学月考)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A.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解析:材料提及突进期为建国初期,一般指的是1949—1956年。1958年,发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建国初期有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建国初期借鉴苏联经验,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突进期除了“一五”计划之外,还有“三大”改造,改造与建设并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5.右图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领息凭证,从中可知当时()A.国有企业改革提上日程 B.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迅猛 D.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解析: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从中推断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片中的时间“1956年”也可印证上述信息。故B项正确。答案:B6.(2023·江西南昌二中考试)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B.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C.要变革生产关系,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D.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解析: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人民公社问题,由已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以“一大二公”为特征,其中的“公”即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而这一调整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很不适应,B项表述符合题意。A、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高速度”问题,主要与“大跃进”有关而与人民公社无关。答案:B7.(2023·湖北松滋一中期中)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解析:本题材料提到1962年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因此选C项。A、B、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及知识,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8.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中国共产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材料二“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材料三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年份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1966年2534亿元+%亿元+%1967年2亿元-10%亿元-24%1968年2亿元-%亿元-%(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作简要评价。(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解析:第(1)问阅读材料,分析出“左”倾错误是造成“大跃进”和国民经济下滑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出危害;第(2)问观察图片,分析“大跃进”运动及评价;第(3)问根据时间为“大跃进”时期,联系20世纪60年代初的调整措施进行回答。答案:(1)根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路线、经济路线的“左”倾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