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_第1页
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_第2页
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操作,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2、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看操作活动,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学会观赏数学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观看操作,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三、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感知轴对称现象。

四、教具预备:

实体标本:漂亮的蝴蝶、黄绿色的蜻蜓、红艳艳的枫叶及京剧脸谱等图形

五、学具预备:

图画纸、彩色纸、剪刀、实体标本、树叶若干片、胶水若干瓶、图形、画有等距离点子的方格纸。

六、教学过程:

观看激情:

教师出示实物标本:漂亮的蝴蝶、黄绿色的蜻蜓、红艳艳的枫叶及京剧脸谱等图形。这些昆虫标本、树叶及图形好看吗?学生被这些艳丽的颜色、漂亮的图案吸引住了,异口同声地说:“很美,很美丽”。“他们有什么特征?”生:“两边的外形是一样的”。“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特征的东西吗?”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如飞机、剪刀、花瓶、黑板、镜子等)把这些图形贴或画在黑板上,接着说:“今日我们一起来熟悉、讨论这类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通过你们自己动手、动脑学会一种新本事,并运用你学到的新本事设计出很多更多、更美的东西和图案,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丰富,漂亮。”

操作明理:

剪剪、折折、发觉特征。

(1)指导学生把图画纸对折,如左图画出小树图。用剪刀沿图案剪下来,翻开观看。

(2)自己在用一张彩色指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己想画图形的一半,在剪下来翻开(有的是一朵花、有的是一片树叶或各种装饰图案等)教师问:“这些图形虽各不一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找出来吗?”(两半图形完全一样,大小一样)。

(3)请学生把翻开的两半、再沿折痕对折,你又发觉了什么?(两半完全重合)

(4)教师把印有以下图案的工作纸、分别发给每个小组,要求照刚刚的方法对折观看,争论这些图形也有什么特征。

师生共同概括出:假如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过来,在直线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这种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强化新知

(1)讨论争论刚刚同学们举例说出的图形(飞机、剪刀......等)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2)教师出示以下图形,引导学生思索:

那些图是轴对称图形?如何标准地找出它的对称轴。

(把图形对折,假如两边能完全重合,便是轴对称图形,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引导发觉,拓开思路。

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那些东西是对称图形?你能找出蜻蜓、树叶、蝴蝶、北京脸谱的对称轴吗?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运用提高、进展思维。

(1)比一比谁用树叶拼成的轴对称图形最多、变化多。

(2)以下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是轴对称图形的请画出对称轴?

(课本68页的做一做)

(3)小猴不当心,把小花猫美丽的照片污损了一局部,你能想方法帮帮小猴把污损的局部恢复原样吗?

(4)比一比,谁在方格纸上设计的轴对称图形最美,(选佳作贴在黑板上,准时反应、、观赏)。

课堂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怎样精确地找出它的对称轴,这就是我们今日学到的新本事。轴对称图形真的很漂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希能运用今日所学的学问把我们的环境装扮得更漂亮。

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

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争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

二、探究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同学们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铺上了很多艳丽的泡沫地板,你们看,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外形的呢?(正方形)

②出示数学信息: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学生独立思索: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

④争论沟通:60+60+60+60=240(厘米)

(60+60)2=240(厘米)

604=240(厘米)

⑤回答下列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⑥小结:你最喜爱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练习反应,稳固提高

1.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思索,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精确测量,正确计算。)

2.调皮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602+60)2=360(cm)

6032=360(cm)

6042―602=360(cm)

606=360(cm)

3.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外形的图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

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

4.嬉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

教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到和教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的图形,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长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先估量,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四周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3.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

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终一局部内容之一,由于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少,因此应当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练习记忆口诀,多做练习,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进展小组争论,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8的乘法口诀并进展娴熟记忆,另外可以让学生娴熟把握8的乘法口诀的运用。考虑到得出8乘法口诀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都比拟大,同时,学生要直接得出8×8=64这个算式会有肯定困难,丰富学生感性熟悉,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探究8的乘法口诀供应素材。学生可以依据情景图供应的素材和前面学过的学问填写表格,由表格供应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进而编出乘法口诀。与前面不同的是,以问题让学生产生编写8的乘法口诀需求,同时,不再完整地写出乘法算式及编出乘法口诀,而是充分信任学生并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使学生能较娴熟地运用口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泼,课堂上喜爱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深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便性特别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寻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受和体验,比方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

4、学生已有肯定数学计算力量;

5、学生已经熟悉1至7的乘法口诀,对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6、学生对于编写8的乘法口诀兴趣很高,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已有所把握,能采纳编写1至7的乘法口诀的方式来编写8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自己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借助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展表内乘法计算。

2、培育学生在练习中记忆口诀,经受编制口诀的过程,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与同桌合作沟通的态度,并获得胜利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通过多媒体课件上显示的有关7的乘法口诀的画面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习

2、首先上课之前展现一幅陆游的一首诗,书写的时候凑足64个字,为后面小结的照应打下根底,将这幅字送给表现好的学生

3、多媒体展现一幅学校军乐队正在训练的图,通过让学生认真观看看看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进而引入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让学生小组争论编写出8的乘法口??

4、让学生们一起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娴熟记忆

5、让学生做多媒体课件中展现的精彩练习及布置课堂作业

6、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另外将课前64个字的这幅字展现给学生答复这幅字一共有多少字

学生活动

1、全体背诵7的乘法口??

2、学生喜爱得到这幅字

3、学生仔细认真观看多媒体显示的画面,并跟随教师的思路自己总结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4、学生仔细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娴熟记忆

5、学生争相举手回答下列问题

6、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积极答复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习

2、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深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学生们自己进展小组争论编写8的乘法口诀,培育学生动脑的习惯

4、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把8的乘法口诀并娴熟记忆

5、让学生加强对8的乘法口诀记忆的娴熟程度及运用状况

6、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

1×8=8一八得八8×1=8

2×8=16二八十六8×2=16

3×8=24三八二十四8×3=24

4×8=32四八三十二8×4=32

5×8=40五八四十8×5=40

6×8=48六八四十八8×6=48

7×8=56七八五十六8×7=56

8×8=64八八六十四8×8=64

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课题

教学内容:107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渐渐脱离表象的支持,学习退位减法。

2、鼓舞学生联系前后学问,学习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学问学习新学问

教学难点:对“借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把握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具预备

数字卡片

教学过

一、12减几的复习

1、引导学生回忆12减几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检查学生把握的状况,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2、总结学生作业和练习中消失的错误,重复强调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二、学习13减几的计算方法

1、提出问题:9+4=?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谁能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告知我呢?

2、总结学生答复的答案,提出问题:13-9=?

3、提示学生找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的区分和联系来。

4、教育学生依据学习12减几的计算方法,总结找出13减几的计算步骤。

5、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分别说出想法。

6、总结学生的想法,确定并强调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三、稳固练习

1、引导学生做嬉戏,4个同学一小组,用纸做卡片,然后在卡片上写出数字,组成12、13减几的算式,并把做好的卡片算式有规律地摆出来。

2、检查学生动手做的结果,对做得比拟好的小组予以表扬,鼓舞学生要多动手操作,关于观看,从观看思索,发觉解决问题的捷径。

3、总结12、13减几的计算方法,总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布置适当的作业。

四、作业

板书设计

13减几

13-9=4

(1)10-9=1(2)4+9=13

1+3=413-9=4

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借助一样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依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2.经受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在共性化学习及沟通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看现实生活,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洁。

教学难点:

能正确娴熟地进展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爱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特别奇妙,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蔽着许多数学学问呢,我们今日就来一起讨论隐蔽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看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沟通自己的发觉。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沟通依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依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索:魔术师假如变得串数更多呢?比方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教师有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觉教师的错误后帮忙找出写错的缘由。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拟简便呢?

4.小组合作沟通,制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索,然后在小组内沟通。

全班沟通。

学生叙述自己制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拟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熟悉乘法各局部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看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沟通。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一样加数,另一个因数是一样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

三、练习拓展,稳固新知

练习1:依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查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

教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熟悉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方,有很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

(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天。

(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小时。

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局部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教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展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6

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看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看到物体的外形是不同的。

2、通过学学生活动,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反面观看到的物体。

3、培育学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学生在合作中沟通、学习、互动。

学习重难点:使学学生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

教、学具预备:学学生喜爱的玩具、小黑板等。

学习过程

一、用学学生宠爱的嬉戏入手,创设情境

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得意的动物的?”(学学生答复说是依据动物的声音。)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局部,又请学学生是什么动物?

3、依据学学生的答复,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4、学生:我观察大象的长鼻子;我观察老鼠的尾巴;我观察骆驼的驼峰……

教师:你们观察了动物的不同外形,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日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体验不同位置观看到的不同的物体外形

1、教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相互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外形。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外形?

__学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

2、画学学生看到的汽车外形。教师:咱们来一个画画竞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外形简洁而又比拟精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现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外形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外形?

学生:由于我是从侧面看的;由于我是从正面看的;由于我是从后面看的……

教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外形也不同。

4、教师:请学学生交换位置,再观看,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外形。

__学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学生回原位。)

5、请学学生拿出自己宠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看玩具的外形并把它画出来。(全班沟通,介绍画出来的外形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外形。教师同时出示图片请学学生推断。

2、连线嬉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学生认真观看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外形。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学生活中有许很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外形,(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很多数学的学问。因此我们更应当喜爱我们的学生活。

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把握并敏捷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进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把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有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确实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详细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铺垫预备.【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

依据24×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依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观看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觉?说说乘法各局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出示:被乘数×乘数=积

积÷乘数=被乘数

积÷被乘数=乘数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工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