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11月)语文试题 - 苏教版高二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11月)语文试题 - 苏教版高二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11月)语文试题 - 苏教版高二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11月)语文试题 - 苏教版高二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11月)语文试题 - 苏教版高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11月)语文试题--苏教版高二

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

语文2121.1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证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其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且以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体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作品,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给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作用。阅读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诗人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晚清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就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二者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的角度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以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因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唯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1.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诗词应成为我们首选的阅读对象,这是由其阅读价值、经典意义及阅读难度等因素决定的。

B.唐宋诗词体现的普通人的价值观,多是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

C.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提升情操、气质、人格境界的深远的教育作用。

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然后传递给读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

B.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能提升读者的人格境界。

C.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

D.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均有所论及。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一致的。

B.要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

C.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这样才能把词读深读透。

D.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诗词时,对原作的意蕴做出诠释和解读,就会扩展和拓深原作的思想意蕴。

4.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各自在论证结构上的安排。(4分)

5.下面的材料是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简要说明。(6分)

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早上,孩子朝门内张望,他正熟睡着。风刮得正猛,那些漂网渔船不会出海了,所以孩子睡了个懒觉,跟每天早上一样,起身后就到老人的窝棚来。孩子看见老人在喘气,跟着看见老人的那双手,就哭起来了。他悄没声儿地走出来,去拿点咖啡,一路上边走边哭。

许多渔夫围着那条小船,看着绑在船旁的东西,有一名渔夫卷起了裤腿站在水里,用一根钓索在量那死鱼的残骸。

孩子并不走下岸去。他刚才去过了,其中有个渔夫正在替他看管这条小船。

“他怎么啦?”一名渔夫大声叫道。

“在睡觉,”孩子喊着说。他不在乎人家看见他在哭。“谁都别去打扰他。”

“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那量鱼的渔夫叫道。

“我相信,”孩子说。

他走进露台饭店,去要一罐咖啡。

“要烫,多加些牛奶和糖在里头。”

“还要什么?”

“不要了。过后我再看他想吃些什么。”

“多大的鱼呀,”饭店老板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鱼。你昨天捉到的那两条也满不错。”

“我的鱼,见鬼去,”孩子说,又哭起来了。

“你想喝点什么吗?”老板问。

“不要,”孩子说。“叫他们别去打扰圣地亚哥。我就回来。”

“跟他说我多么难过。”

“谢谢,”孩子说。

孩子拿着那罐热咖啡直走到老人的窝棚,在他身边坐下,等他醒来。有一回眼看他快醒过来了。可是他又沉睡过去,孩子就跨过大路去借些木柴来热咖啡。

老人终于醒了。

“别坐起来,”孩子说。“把这个喝了。”他倒了些咖啡在一只玻璃杯里。

老人把它接过去喝了。

“它们把我打败了,马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把我打败了。”

“它没有打败你。那条鱼可没有。”

“对。没错的。是后来才吃败仗的。”

“佩德里科在看守小船和打鱼的家什。你打算把那鱼头怎么着?”

“让佩德里科把它切碎了,放在捕鱼机里使用。”

“那张长嘴呢?”

“你要你就拿去。”

“我要,”孩子说。现在我们得来商量一下别的事情。”

“他们来找过我吗?”

“当然啦。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

“海洋非常大,小船很小,不容易看见,”老人说。他感到多么愉快,可以对一个人说话,不再只是自言自语,对着海说话了。“我很想念你,”他说。“你们捉到了什么?”

“头一天一条。第二天一条,第三天两条。”

“好极了。”

“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钓鱼了。”

“不。我运气不好。我再不会交好运了。”

“去它的好运,”孩子说。“我会带来好运的。”

“你家里人会怎么说呢?”

“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不过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

“我们得弄一支能扎死鱼的好长矛,经常放在船上。你可以用一辆旧福特牌汽车上的钢板做矛头。我们可以拿到瓜纳巴科亚去磨。应该把它磨得很锋利,不要回火锻造,免得它会断裂。我的刀子断了。”

“我去弄把刀子来,把钢板也磨磨快。这大风要刮多少天?”

“也许三天。也许还不止。”

“我要把什么都安排好,”孩子说。“你把你的手养好,老大爷。”

“我知道怎样保养它们的。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感到胸膛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把这个也养养好,”孩子说。“躺下吧,老大爷,我去给你拿干净衬衫来。还带点吃的来。”

“我不在这儿的时候的报纸,你也随便带一份来,”老人说。

“你得赶快好起来,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你可以把什么都教给我。你吃了多少苦?”

“可不少啊,”老人说。

“我去把吃的东西和报纸拿来,”孩子说。“好好休息吧,老大爷。我到药房去给你的手弄点药来。”

“别忘了跟佩德里科说那鱼头给他了。”

“不会。我记得。”

孩子出了门,顺着那磨损的珊瑚石路走去,他又在哭了。

那天下午,露台饭店来了一群旅游者,有个女人朝下面的海水望去,看见在一些空啤酒罐和死梭子鱼之间,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条巨大的尾巴,当东风在港外不断地掀起大浪的时候,这尾巴随着潮水晃来晃去。

“那是什么?”她问一名侍者,指着那条大鱼的长长的脊骨,它如今仅仅是垃圾,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了。

“Tiburon,”侍者说,“Eshark。”他打算解释这事情的经过。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说。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一名渔夫用钓索量死鱼残骸的情节,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人们对老人行为的惊叹与赞美。

B.作品结尾写露台饭店来的旅游者与侍者的对话,进一步强化了老人最终一无所获的结局,也揭示了过程胜于结果的人生哲理。

C.老人说要把鱼头给佩德里科,说明老人除了具有凶猛、强悍的品格,还有善良、敦厚之美。

D.选文多用对话的方式来叙说故事,语言简洁,明快,显示出海明威小说电报体的独特风格。

7.小男孩马诺林的“哭”情感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8.小说以“老人梦见狮子”结束全文,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报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

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将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邪党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谙、知踪州。居二年,徙扬州、颜州。复学士,留守南京,以母忧去。服除,召判流内铨,时在外十二年矣。帝见其发白,问劳甚至。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遇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照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宋史·欧阳修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遇/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

B.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遇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

C.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遇/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

D.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遇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及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称为“及冠”;而古代女子年达十五岁称为“及笄”。

B.“左迁”,降低官职。我国古代某些时期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服除”,指守丧期满。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

D.“嘉祐”,北宋仁宗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仁宗”是他的谥号。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颖悟超群,才学显著。他幼时聪敏过人,刚成年时就享有极高声誉;参加科举荣登甲科,不久,出任西京推官。

B.欧阳修为人刚直,受到排挤。他曾因上奏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而遭到一些宦官的诋毁,被外放为同州知州。

C.欧阳修才德出众,深得皇帝赏识。仁宗曾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来嘉奖他的直言善谏,后又破例提拔他做要职。

D.欧阳修为文朴实,重视文风,他在主持礼部进士的考试时,极力排斥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考场的文风,也从此大为改变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4分)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4分)(《老子四章》)

13.欧阳修奉命出使河东时,做了哪些利民之事?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本题共2小题,8分)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鼋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五句写酒宴之华贵丰盛:杯是“琉璃钟”,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物象华美,色泽瑰丽,令人心醉。

B.中间四个三字句写宴上歌舞音乐,在遣词造句上更加奇妙。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描写得尽态极妍。

C.“桃花乱落如红雨”,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要及时行乐。

D.结尾二句猛作翻转,出现了“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劝人们不要像刘伶一样终日醉酒,最后因酗酒而死。

15.试将李贺的《将进酒》与李白的《将进酒》作比较,说说它们所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2)《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

(3))《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致知在格物(推究)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求取)凿户牖以为室(房屋)

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种植)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用绳结缀)D.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伤害)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

18.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D.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自从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早年的多部小说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关注,“莫言热”在国内正在持续升温。

B.宝应县检察院积极探索深化检务工作的新途径,通过推行案件公开听证、文书说理、通报工作等,丰富了检务公开新内涵,展示了良好社会形象。

C.国家环保部门最近公布了第三批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审核的企业名单,扬州市有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首次跨进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门槛。

D.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十分重要。因此,建筑物的设计要从内部的通道、设施和外部的交通等诸方面因素考虑。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947年,福克纳被要求评价美国最重要的作家,提到海明威时,他说:“海明威没勇气,从没用一条腿爬出来过,从没使用过一个得逼着读者查字典看用法对不对的词。”海明威知道后大发雷霆,因为他一向是以硬汉形象立于文坛,而且以此为豪的,“没勇气”可能是他最不能接受的评价。海明威让他的一位将军朋友出面为他的勇气作证,这位将军写了三页纸的长信,来证明海明威当战地记者时是多么英勇无畏。

海明威和福克纳原本是朋友,但从此之后成了敌人。海明威也针锋相对地攻击福克纳,甚至说:“只要我活着一天,福克纳就别想因为得到诺贝尔奖而高兴。”

福克纳与海明威的矛盾源于一种逻辑误解。请具体说明。(5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①__,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须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外在环境持淡泊的态度,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以坚守志向为快乐,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