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南省焦作市外国语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f8ac6926bd6294debcf44802cf2e13/88f8ac6926bd6294debcf44802cf2e131.gif)
![2022河南省焦作市外国语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f8ac6926bd6294debcf44802cf2e13/88f8ac6926bd6294debcf44802cf2e132.gif)
![2022河南省焦作市外国语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f8ac6926bd6294debcf44802cf2e13/88f8ac6926bd6294debcf44802cf2e133.gif)
![2022河南省焦作市外国语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f8ac6926bd6294debcf44802cf2e13/88f8ac6926bd6294debcf44802cf2e134.gif)
![2022河南省焦作市外国语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f8ac6926bd6294debcf44802cf2e13/88f8ac6926bd6294debcf44802cf2e1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河南省焦作市外国语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较真的吕叔湘叶兆言吕叔湘先生是丹阳人,不知道他在公众场合说不说普通话,几次见他和祖父聊天,腔调都接近苏州话。或许因为他曾在苏州生活,或许因为他治语言学,有很强的语言能力,我一直以为他是苏州人。吕叔湘和俞平伯都比祖父小又为祖父所敬重和钦佩。俞平伯是名士,两耳不闻窗外事,晚年喜读林译小说,突然有了兴趣,就找出来读,纯粹为解闷。俞平伯才华横溢,童心未泯,不算十分认真。吕叔湘正好相反,在做学问的路子上,俞是出世的,吕是入世的。俞活得像个艺术家,吕更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文学者。俞平伯身上多少有些遗老遗少的脾气,吕叔湘绝对没有。以俗名论,他没有俞平伯家喻户晓的影响,但在汉语言学这个范围内,尤其是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尊他为一代宗师绝不过分。我想说的是,吕叔湘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祖父就经常教导我向他学习。他是我见到的人中间,最讲究认真做人的。我们家无论是谁,看到文章里的错字病句,就会说:“要是吕先生看到了,肯定气得够呛!”吕叔湘一生都在维护汉语的纯洁。80年代中期,吕叔湘发现《人民文学》上错误实在太多,忿忿不平地写信一一订正,杂志于是发表了一封短信,一本正经地向吕叔湘表示谢意。可是这封短短的感谢信,竟也是错误不断,甚至把吕叔湘写成了“吕淑相”。我们全家捧着那期《人民文学》哈哈大笑,因为想象不出吕叔湘会气成什么模样。文章里有些错误是免不了的,可是这次错得太离谱了。记得当时《人民文学》正因为某篇文章的“思想问题”吃批评,我父亲想写信劝吕叔湘在这种特定时刻放人一马,最终没敢写,因为以吕叔湘的认真态度,打招呼只会让他更生气。成天和语法打交道的人,难免给人一种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错觉。我觉得,语法有时候像一副铮铮发亮的手铐,锁住了写作者的手脚,而语言学家常常扮演恶婆婆的角色,动不动挑小媳妇的刺儿。吕叔湘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竟然把一门最枯燥的学问,做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从不让读者感觉到无味和可憎。吕叔湘的文字功力是第一流的,他翻译的民俗学著作,译文本身就是很好的汉语教材。我父亲总说,自己最初的文笔是受了吕叔湘译文的影响——在父亲的文学少年时代,吕叔湘翻译的萨洛扬的《我叫阿拉木》风行一时。70年代后期,吕叔湘的《文言虚字》再版,第一版就印了17万册,可见他著作的受欢迎程度。他的强项是深入浅出。深,指达到了许多前人未有的高度;能够浅,指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最平白的方式教给别人。吕叔湘在语文教学的圈子里,是振聋发聩的人物。对于学术界来说,吕叔湘最重要的两部书是《汉语语法论文集》和《近代汉语指代词》;对于学术之外的人来说,他的民俗学翻译著作和《文言虚字》的影响更大。吕叔湘还把许多精力放在中学教育上,把学术的象牙之塔与文化普及联系起来。我不知道有哪位中学语文教师,竟未读过他的《开明文言读本导言》。90年代初期,我的朋友朱伟在《读书》上吹捧《夜泊秦淮》,吕叔湘看到文章,写信给父亲,让我寄一本小说给他。父亲受宠若惊,没想到他会关心自己儿子的习作。父亲与伯父一样,一生中写了文章,常寄吕叔湘指正。写信就称“先生”,因为只低了一辈,用不着太客气,毕竟他比祖父小10岁。轮到我,称呼就有些麻烦。父亲先还觉得怎样都行,可是很快发现怎样都不太合适:称“先生”太不恭敬,毕竟隔了两代;称“丈人”或者“大人”又过于老派,一股酸腐气,这是现代汉语必须反对的。讨论半天,父亲说,删繁就简,写“吕公公教正”吧,因为平时就这么叫的。于是这么写了。不过仍然觉得不是很好,因为嘴上喊和写出来,感觉不一样。而且,当时电视上热播武侠连续剧,“吕公公”听上去,仿佛反面人物一样。当时寄赠的是台湾版本,装帧比大陆的好得多,用纸也讲究。书是够漂亮,只怕内容和扉页上的题款,不入他老人家的法眼。既希望能提些意见,又害怕挑出一大堆毛病。结果是没有反应。吕叔湘当时近90岁,能承他惦记,已非常感激。(有删节)相关连链接①吕叔湘(1904-1998),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校长。他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摘编自“百度百科”)②吕先生讲到语文文字的运用是一种技能,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会得到巩固和提高。他主张“把语法教活”。教师教语法要有很好的设计,先整理问题,然后决定讲哪些内容,再设计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摘自田小琳《吕叔湘先生和教学语法》)(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吕叔湘影响不大,而在汉语言学范围内,尤其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研究及文字功力一流可谓一代宗师。B.《人民文学》发表信件向吕叔湘表达谢意,信很短,错误却很多,甚至把吕叔湘写成“吕淑相”,可见对吕叔湘意见的轻视。C.作者父亲最终没敢写信劝吕叔湘在《人民文学》正吃批评的情况下放人一马,侧面反映了吕叔湘在治学方面的认真程度。D.吕叔湘翻译的民俗学作品和编写的语言学著作,都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国内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E.作者把自己写的《夜泊秦淮》寄赠吕叔湘,希望能提些意见,但又怕他挑一大堆毛病,对方没做出反应,让读者非常感激。(2)文中“吕叔湘的文字功底是第一流的”,试分析他的“第一流”有哪些具体表现?(6分)(3)吕叔湘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4)文章中说,“语法有时候像一副铮铮发亮的手铐,锁住了写作者的手脚,而语言学家常常扮演恶婆婆的角色,动不动挑小媳妇的刺儿。”对于中学生是否应该学习一点语法,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参考答案:(1)CD(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2)①他发现《人民文学》上很多错误,并一一订正。②他翻译的民俗学著作,译文就是很好的汉语教材。③他撰写《汉语语法论文集》和《近代汉语指代词》和《文言虚字》等,影响很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①治学严谨认真,社会责任感。对《人民文学》中的错误忿忿不平,写信一一订正。
②治学生动,做学问深入浅出。把枯燥的语法教活,用最平白的方式教给别人。③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翻译、文言及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学教育(或语文教学)等方面。(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4)观点:中学生学习一点语法是很有必要的。理由:①学习语法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语法分析是一种技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会得到巩固和提高。②学习语法可以维护汉语的纯洁。中学生应该像吕叔湘先生一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认真地纠正语言文字错误。③学习语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中学生有文化传承责任,应学习吕叔湘先生,具有浓烈的人文情怀。④学习语法要“活”,深入浅出,培养自己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观点2分,理由任选3条作答,每条理由2分。只答观点不给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如有道理亦可得分)(1)试题分析:A项“吕叔湘影响不大”不妥,后文有“吕叔湘在语文教学的圈子里,是振聋发聩的人物”;B项“对吕先生意见的轻视”说得过于绝对;E项作者所感激的是近90岁高龄的吕叔湘还在惦记、关心自己,而不是对方没有挑自己的毛病。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抓住“文字功力”,在文中找出哪些材料能体现出这一特点,最后加以归纳概括即可。检索区在3.4.5自然段。要分条作答,语言简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理解“治学”的含义,“治学”即研究学问,做学问之意。有关吕叔湘治学的材料在文中散见于好几段,作答时,可先进行梳理,找出关键信息,再进行归纳概括。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先对中学生“学习一点语法”的观点给予肯定,然后结合文本谈看法,要重点落实学习语法的重要意义。要分条作答,语言简练。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会唱歌的墙莫言①高密东北乡东南边隅上那个小村,是我出生的地方。②前面有一个池塘,所谓池塘,实际上就是原野上的洼地,至于如何成了洼地,洼地里的泥土去了什么地方,没人知道,大概也没有人想知道。草甸子里有无数的池塘,有大的,有小的。夏天时,池塘里积蓄着发黄的水。这些池塘无论大小,都以极圆的形状存在着,令人猜想不透,猜想不透的结果就是浮想联翩。前年夏天,我带一位朋友来看这些池塘。刚下了一场大雨,草叶子上的雨水把我们的裤子都打湿了。池水有些混浊,水底下一串串的气泡冒到水面上破裂,水中洋溢着一股腥甜的气味。有的池塘里生长着厚厚的浮萍,看不到水面。有的池塘里生长着睡莲,油亮的叶片紧贴着水面,中间高挑起一枝两枝的花苞或是花朵,带着十分人工的痕迹,但我知道它们绝对是自生自灭的,是野的不是家的。朦胧的月夜里,站在这样的池塘边,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和暗示就油然而生了。四周寂静,月光如水,虫声唧唧,格外深刻。使人想起日本的俳句:“蝉声渗到岩石中。”声音是一种力呢还是一种物质?它既然能“渗透”到磁盘上,也必定能“渗透”到岩石里。原野里的声音渗透到我的脑海里,时时地想起来,响起来。③过了桥,又上堤,同样的芳草野花杂色烂漫的堤,站上去往南望,土地猛然间改变了颜色:河北是黑色的原野,河南是苍黄的土地。秋天,万亩高粱在河南成熟,像血像火又像豪情。采集高粱米的鸽子们的叫声竟然如女人的悲伤的抽泣。但现在已经是滴水成冰的寒冬,大地沉睡在白雪下,初升的太阳照耀,眼前便展开了万丈金琉璃。④不要在此流连。下面,请你注意那条狗。那条瞎眼的狗,在雪地上追逐野兔。我为这条狗下了一个定语:莽撞。其所以莽撞,是因为瞎眼;正因为盲目,所以就莽撞。其实它追逐着的,仅仅是野兔的气味和声音。但它最终总是能一口咬住野兔子。使我想起了德国作家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那里边有一个怪人,通过对气味的了解,比所有的人都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个世界。日本的盲音乐家宫城道雄写道:“失去了光之后,在我的面前却展现出无限复杂的音的世界,充分地弥补了我因为不能接触颜色造成的孤寂。”这位天才还听到了声音的颜色,他说音和色密不可分,有白色的声音,黑色的声音,红色的声音,黄色的声音,等等,也许还有一个天才,能听出声音的气味来。⑤请看,那条莽撞的狗把野兔子咬住了,叼着,献给它的主人,高寿的门老头儿。他已经九十九岁。他的房屋坐落在高密东北乡最东南的边缘上,孤零零的。出了他的门,往前走两步,便是一道奇怪的墙壁,墙里是我们的家乡,墙外是别人的土地。⑥门老头儿身材高大,年轻时也许是个了不起的汉子。这个孤独的老人,曾经给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当过马夫。小时候我经常吃到他托人捎来的兔子肉或是野鸟的肉。他用一种红梗的野草煮野物,肉味于是鲜美无比,宛如动听的音乐,至今还缭绕在我的唇边耳畔。但别人找不到这种草。前几年,听村子里的老人说,门老头儿到处收集酒瓶子,问他收了干什么,他也不说。终于发现他在用废旧的酒瓶子垒一道把高密东北乡和外界分割开来的墙。但这道墙刚刚砌了二十米,老头儿就坐在墙根上,无疾而终了。⑦这道墙是由几十万只酒瓶子砌成,瓶口一律向着北。只要是刮起北风,几十万只酒瓶子就会发出声音各异的呼啸,这些声音汇合在一起,便成了亘古未有的音乐。在北风呼啸的夜晚,我们躺在被窝里,听着来自东南方向变幻莫测、五彩缤纷、五味杂陈的声音,眼睛里往往饱含着泪水,心中常怀着对祖先的崇拜,对大自然的敬畏,对未来的憧憬,对神的感谢。⑧你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要忘记这道墙发出的声音。因为它是大自然的声音,是鬼与神的合唱。⑨会唱歌的墙昨天倒了,千万只碎的玻璃瓶子,在雨水中闪烁清冷的光芒继续歌唱,但较之以前的高唱,现在已经是雨中的低吟了。值得庆幸的是,那高唱,那低吟,都渗透到了我们高密东北乡人的灵魂里,并且会世代流传着的。(选自《会唱歌的墙》,有删改)22.第②段中作者主要从哪三个方面描写池塘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23.请对文中第③段画线处文字作简要赏析。24.文中“那条瞎眼的狗”有什么特点?关于狗的描写文字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5.结合文本,联系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对民族心理及人文精神的认识,探究“会唱歌的墙”的意蕴。参考答案:22.(1)池塘无人可知的成因和极圆的形状让人浮想联翩;(2)池塘中野生睡莲奇异的花朵富有象征和暗示;(3)夜晚原野的声音具有渗透力。
23.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选择不同的景物,赋予不同的色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鲜明生动形象地表现高密这片土地色彩斑斓、四季变化、壮丽无比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更好地表现热爱家乡这一主旨。
24.(1)特点:看似莽撞盲目,却能扬长避短,利用自己丰富敏感的嗅觉、听觉来达到目标,对主人非常忠诚。(2)作用:结构上上承雪地的描写,下启对门老头儿的描写,起到过渡的作用。
25.(1)“会唱歌的墙”承载着大自然难以言说的瑰丽与奇妙;(2)“会唱歌的墙”寄寓着对门老头儿在困顿中追求幸福的渴望;(3)“会唱歌的墙”寄寓着祖祖辈辈在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努力奋斗的精神;(4)“会唱歌的墙”象征着故乡人民不忘憧憬未来的乐观的精神,启发我们乐观豁达地面对艰苦的生活;(5)“会唱歌的墙”寄寓着作者对家乡风土人情以及内在人文精神的歌颂与赞美。【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扣住“深刻印象”这个关键词,讲客观的景物与主观的想法相联系。可将第②段内容分成三层:第一层为“……猜想不透的结果就是浮想联翩”;第二层为“……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和暗示就油然而生了”;余下部分为第三层内容。将三层内容的主要信息加以浓缩和概括即可。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2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赏析主要从景物特点及其作用这两个方面展开。要概括景物特点,关键在于看描写了什么景物对象或哪个侧面,其次看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特别注意动词和形容词,然后再归纳。在抒情散文中,景物的作用主要考虑景物对结构、主旨和作者感情的影响。“像血像火又像豪情”“采集高粱米的鸽子们的叫声竟然如女人的悲伤的抽泣”,比喻;“大地沉睡在白雪下”,拟人;“黑色”“苍黄”“鸽子们的叫声”,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生动形象地表现高密这片土地色彩斑斓、四季变化、壮丽无比的景象,表现热爱家乡这一主旨。【2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对于“那条瞎眼的狗”的叙述,主要集中在文本第四、五节。结合文本内容“我为这条狗下了一个定语:莽撞。其所以莽撞,是因为瞎眼;正因为盲目,所以就莽撞。其实它追逐着的,仅仅是野兔的气味和声音”“那条莽撞的狗把野兔子咬住了,叼着,献给它的主人,高寿的门老头儿”分析可知,“那条瞎眼的狗”特点:看似莽撞盲目,却能扬长避短,对主人非常忠诚。结合文本内容“但现在已经是滴水成冰的寒冬,大地沉睡在白雪下,初升的太阳照耀,眼前便展开了万丈金琉璃”“门老头儿身材高大,年轻时也许是个了不起的汉子”分析可知,结构上上承雪地的描写,下启对门老头儿的描写。【2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不仅要理解“会唱歌的墙”的表层意思,还要理解其在文中的寓意,更要理解其深层内涵,由实到虚。结合文本内容“听村子里的老人说,门老头儿到处收集酒瓶子,问他收了干什么,他也不说。终于发现他在用废旧的酒瓶子垒一道把高密东北乡和外界分割开来的墙”分析可知,“会唱歌的墙”寄寓着对门老头儿在困顿中追求幸福的渴望;由“心中常怀着对祖先的崇拜,对大自然的敬畏,对未来的憧憬,对神的感谢”可知,“会唱歌的墙”象征着故乡人民不忘憧憬未来的乐观的精神,启发我们乐观豁达地面对艰苦的生活;由“因为它是大自然的声音,是鬼与神的合唱”可知,“会唱歌的墙”承载着大自然难以言说的瑰丽与奇妙;由“值得庆幸的是,那高唱,那低吟,都渗透到了我们高密东北乡人的灵魂里,并且会世代流传着的”可知,“会唱歌的墙”寄寓着作者对家乡风土人情以及内在人文精神的歌颂与赞美。3.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节选),完成6——8题。(1)近代西方经济学,现在一般都从十七世纪算起。十七世纪的西方经济学以重商主义为代表,以后,重商主义就被古典经济学所代替。从古典经济学以后,西方经济学又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流派。(2)重商主义以前,西欧处在封建社会。当时,神权统治着西欧社会。重商主义是针对着神权而产生的。它主张王权,主张在国家的管理之下使经济能够不断地发展,特别是主张通过对外贸易增加财富。18世纪后期,古典经济学兴起。古典经济学是作为重商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它所强调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就是国家不要干预经济,而由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市场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的原理就是由古典经济学所表述的。古典经济学,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有两个主要的代表人物:十八世纪末的亚当·斯密,十九世纪初的李嘉图。(3)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分成几个不同的流派:在英国,主要是保持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在德国兴起了另外一支——历史学派,主要是研究后进的国家怎样发展生产力,怎样赶超先进的国家,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受到重视。十九世纪末,在美国兴起了制度学派,它认为,单纯强调数量的分析是不够的,要从制度因素进行分析。但是,在西方经济学界占主流地位的仍是主张国家不干预经济的经济思想,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思想。一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都是这种思想占据主要地位。(4)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变化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西方国家发生了1929——1933年的大危机,由于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被认为不管用了。大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呢?市场经济怎么出了这么多问题呢?怎样使西方国家的经济渡过难关呢?因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内,出现了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有局限性,有不足之处,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凯恩斯主义从三十年代兴起后,一直到六十年代为止,这段时期被西方经济学界说成是“凯恩斯时代”,即凯恩斯主义占上风的时代。(5)六十年代以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由于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并发,由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于是西方经济学界形成了三个流派之间的论战。这三个西方经济学流派是:⒈强调市场机制的完美性与积极作用,主张国家少干预,乃至不干预,这就是货币学派、新自由主义。它们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右派。⒉中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它对凯恩斯主义进行补充,加以发展,虽然承认市场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但认为市场机制有局限性,国家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⒊被认为是左派的,有新剑桥学派(又称凯恩斯左派),还有新制度学派。左派认为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很大,市场经济带来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公,因此强调从收入分配方面来研究,由国家采取措施进行收入再分配,以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简单地归纳一下,当前的西方经济学大体上分为这样三派。
(节选自厉以宁《经济·文化与发展》)6.下列关于“西方经济学”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经济学,也就是近代西方经济学,起始于十七世纪,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学的代表是针对着神权而产生的重商主义。B.西方经济学发展到十八世纪后期,兴起了与重商主义对立的古典经济学,其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C.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几派并存:兴起于德国的历史学派、兴起于美国的制度学派以及在英国保持的古典经济学。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西方经济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三个学派之间的论战。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是因为西欧处在封建社会,为了巩固王权和神权,国家必须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影响。B、西方经济学自其产生始,就是围绕着究竟是市场还是国家对经济的运行发挥作用、以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来展开争论的。C、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并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于是西方经济学界又出现了新的论战。这直接导致了古典经济学的诞生。D、凯恩斯认为,虽然市场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但认为市场机制有局限性,国家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参考答案: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高俭字士廉,渤海人。俭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亡奔高丽,俭坐与交游,谪为朱鸢①主簿。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俭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俭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武德五年,俭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时太宗为雍州牧,以俭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亲敬之。俭明辩善容止,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俭以闻,俭寝而不言,坐是出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俭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俭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五年,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奖鉴人伦,雅谙姓氏。高祖崩,摄司空,营山陵制度。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②,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薨,时年七十二。(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注①朱鸢:隋朝交趾(今越南)郡下辖九县之一。②陵迟:衰败。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俭坐与交游
坐:停留。
B.内离外蹙
蹙:窘迫。C.俭寝而不言
寝:扣压。
D.雅谙姓氏
雅:非常。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俭受到皇上重用的一组是(3分)①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
②素有才望,甚亲敬之③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
④摄司空,营山陵制度⑤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⑥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俭重视亲情。高俭被贬到岭南,岭南有瘴疠,母亲不能同行,于是他留下妻子侍奉老母;又顾念妹妹无所依靠,卖掉大宅安置妹妹,并分掉余财。B.高俭遇事能正确决断。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和,丘和想要投降,高俭却认为敌人不能持久,而城中守军足以抵挡他们,丘和接受他的建议,后来果然击败了敌军。C.高俭治理地方兴利除弊。他在蜀地任职时,能够根据当地的陋习加以训导,使当地的风俗得以改观;疏导水渠,使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还重视文教,使学校得以复兴。D.高俭力矫流弊。当时家世已衰败的崤山以东人士,仍依仗旧门第,在女儿嫁给他族时索要丰厚聘礼,他建议皇上修正天下姓氏,并在研究史传的基础上撰成《氏族志》。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4.答案A
解析坐:因…获罪。5.答案B
解析②是说高俭受时任雍州牧的太宗亲近敬重;③是说高俭的建议很有分量;⑥是说皇上很关心高俭。
6.答案D
解析不是他建议皇上修正姓氏,而是皇上下诏修正姓氏。
7.答案(1)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高俭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北还的心情更加迫切。译出大意给2分;“属”(适逢)、“问”(音信,书信)、“弥”(更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高俭)还趁着闲暇之日荐举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儒生讲经论史,劝勉激励后辈学生。译出大意给2分;“因”(趁着)、“汲引”(荐举,提拔)、“兼”(同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参考译文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高俭年轻时有才识器度,广泛涉猎文史书籍。隋军征讨辽,当时兵部尚书逃奔高丽,高俭因为和他有交往被牵连治罪,贬为朱鸢主簿。他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岭南有瘴疠毒气,母亲不能同行,于是留下妻子侍养,家中供给不足。又挂念妹妹无所依靠,于是卖掉大宅,买小宅让她居住,分掉余下的资财,轻装而去。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高俭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北还的心情更加迫切。交趾太守丘和任他为司法书佐,当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和,丘和要出门迎降,高俭劝说道:“宁长真兵力虽多,孤军深入远道而来,内部不和外面窘迫,不能长久坚持。况且城中强兵足以抵挡他们,为何要受别人牵制?”丘和听从了他的建议,就命高俭任行军司马,水陆并进,迎击攻破敌军。等到萧铣失败,高祖派高俭带兵巡行夺取岭南。武德五年,高俭和丘和上表归附朝廷,多次升迁后任雍州治中。当时太宗任雍州牧,因高俭是文德皇后的舅舅,向来又有才能声望,非常亲近并敬重他。高俭聪明善辩举止优雅,凡是进献的供给采纳的建议,官员们没有不注目的。当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交付高俭让他上报,高俭扣压下来没有上报,由此获罪出任安州都督,又转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风俗轻浮,害怕鬼怪厌恶疾病,父母生病有危险的,儿女大多不亲自侍奉,在杖头挂上食物,远远地喂食。高俭根据情况加以训导,风俗顿时改观。秦朝时李冰治理蜀地,导引汶江,开创了灌溉的便利,使现在位于水畔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富强的人家,经常侵占夺取。高俭又在原来水渠外进行疏决,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高俭还趁着闲暇之日荐举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儒生讲经论史,劝勉激励后辈学生。蜀中的学校大为复兴。贞观五年,高俭被召入朝廷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高俭善于识别任用人才,精通熟悉姓氏。高祖驾崩,高俭代理司空,经管山陵事务。当时,朝廷舆论认为崤山以东人士喜欢自我夸耀,尽管家世已经衰落,但仍依仗他们的旧门第,女儿嫁给其他姓氏人士,一定要索取丰厚的聘礼。太宗厌恶这事,认为对教化很有损害,就下诏高俭和御史大夫韦挺等修正姓氏。于是广泛收集天下各姓的谱牒,并依据史书考证其中的真伪,褒扬举荐忠贤之人,贬黜邪恶之人,撰成《氏族志》。贞观二十年,高俭有病,太宗亲往他的住宅问候。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俭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5.参考答案:16.①尽用尽
②财物
③有的
④而且17.①使……富有、丰厚,使动用法。
②每天,名词作状语。18.①(蝜蝂)如果能爬行,又像原来那样(把东西)抓取过来背上。②虽然他们的外形高大魁梧,他们的名称是人,可是智慧却跟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19.讽刺了当时官吏们(或人们)贪财货,向上爬的社会现象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
)(2分)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都)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序)C.曾不知老之将至(竟)高考资源网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明白)w。w-w*k&s%5¥u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C.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
)(2分)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指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指上文提到的各种不同的人)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指上文所说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D.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指这次兰亭集会的学士们)10.下列全是作者产生“痛”或“悲”等感慨的原因的一组句子是(
)(2分)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①④⑤
B.②③④w。w-w*k&s%5¥uC.②⑤⑥
D.③④⑤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A.第一段主要叙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形。其中“畅叙幽情”四个字,为下文抒发感慨埋下了伏笔。w。w-w*k&s%5¥uB.第二段写作者触景生情,乐极生悲,感慨于时光易逝,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面对着生与死,发出了痛惜的感慨。高考资源网C.第三段作者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荒诞,并点出了写作此文的缘由,发出了对生命永恒的思考。D.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面了作者的深远立意。参考答案:7.B8.B9.A
10.D11.B(感慨时光易逝,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不正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四种不同的表达语得体的一项是(
)A.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念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B.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C.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D.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反对意见。(广播稿)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的得体。B“有幸”是谦辞,不能用于主办方对嘉宾说.C“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D“探望”一般指探望病人,并且是指远程的方式,这里应该为“看望”。8.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每处不超过15字,不得出现数字。从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6年五年间我国在初、中、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变化比较明显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也可以看出我国在初、中、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一直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①各级教育经费投入均逐年增加
②中等教育经费投入最多(或初等教育经费投入增幅最大)③初等教育投入过少(教育投入结构失衡)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全国初、中、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结合年份的变化及经费数据的变化分析。注意字数要求,答案中不得出现数字。9.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自辱焉。”(《论语·颜渊》)请对孔子的话作解读,要解读出一定的深度。(6分)参考答案:孔子的意思是说看到朋友做得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文字阐释3分,必须尊重经典的本义)其实,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持。(价值评价3分,可以跨越古今,生发出人类共性的价值取向。)
略10.从下列10个虚词中选取最恰当的6个,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以增强表达效果。选词不得重复。(6分)一直
即使
虽然
然而
或许仅仅
已经
而且
其实
仍然
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内涵最丰富的节日。①,如今的端午节②过成了一个“吃”节,③还有挂香囊、插艾草的习俗,但是④流于形式,没有文化内涵。⑤,2000多年来,端午⑥是民间防疫祛病、避瘟驱邪、祈求健康的节日,艾草、香囊等无不与此有关。因此,端午更应该间精神层面的节日。参考答案:①然而②已经③虽然④仅仅⑤其实⑥一直(每选对一个1分)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②致天下之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山西省三晋联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 2025年互联网商品交易协议范本
- 2025年养老护理雇佣合同标准
- 2025年仓储合同风险控制策略制定
- 2025年仓储物流服务协议文本
- 2025年企业股份制改革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儿童鞋类行业供需合同样本
- 2025年船底防污漆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合同采购范例
- 2025年锰氧化物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材料范文(通用6篇)
- 社区养老驿站运营方案模版
- 铁道概论(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餐饮行业品牌介绍商务宣传PPT模板
- 关于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调查分析报告毕业论文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全册
- 质量源于设计课件
- 东南大学宣讲介绍
-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
- 2023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1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题(word精校版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