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艺术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来源:学.科.网]歌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发展变化真可以称得上是波澜起伏、一波三折。
据说,在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的时候,唱歌就作为一种本能的娱乐方式出现了。千辛万苦弄到只小野猪大野牛,终于有肉吃了,别急,篝火晚会先。《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
歌词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劳动监督。《淮南子》中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大家一起抬一块巨大无比的木头,前面的人有节奏地喊着号子“嗨哟”,后面的也紧跟着喊“嗨哟”。大家一起用力,发扬蚂蚁搬山的精神,同时谁也别想偷懒。歌词与诗最早是难以区分的,但是,当“诗”明明白白还是“歌”的时候,它的地位绝对是高得让人没话说。所以孔夫子就教导人们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礼并举可见其意义重大,不掌握两首流行歌词,就没法开口与人交流,那也就没法在社会上混了。歌词发展史上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是由政府出面正式成立了皇家音乐学院——乐府。有人将其归功于那位会唱歌的皇帝——汉武帝,他创作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在当年也是唱红大江南北的。但乐府的首创权确实不属于他,出土的秦朝乐器上就已经刻有乐府字样。只是汉武帝的乐府正式明确了它作为歌词收集兼创作中心的职业化趋势。后世皇帝中“最佳歌词创作者”的桂冠恐怕非南唐后主李煜莫属了,现今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数十篇歌词,可以称得上篇篇佳作,字字珠玑。到了宋代,歌词创作更是盛极一时。但不知怎么回事,它怎么搞都弄得不像正经行当。词甚至一度沦落为厕所文学,据说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宋初有个叫钱惟演的人只有在如厕时才读词。显而易见,这词的地位眼看着是每况愈下了。至于作者,柳永因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被皇上赐了“且去填词”,不得不去当了专业的歌词创作者。黄庭坚的“淫词艳曲”被人责为要下“阿鼻地狱”,秦观的小词被讥讽为“娘娘腔”。到了清代,受乾嘉考据派的影响,这种小词也被人赋予了“微言大义”,把宋人好不容易找出来的一块轻松地弄得又紧张起来,把好端端一个可以自由自在地高唱“我爱你,你爱我”的场所政治化了。今天的宋词读者绝大多数正是冲着宋词那副“不正经”的腔调去的,而那些“不正经”的腔调,上有《诗经》的“郑卫之风”顶着,下有元曲垫着,倒是那位“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他的那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真正说出了宋词的关键——风情。如果没有了风情,宋词的吸引力恐怕要大打折扣了。
(选自侯皓元《宋词是黄昏的窗棂》)年高考各1.下列关于“歌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唱歌作为一种本能的娱乐方式,在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的时候就出现了。B、在劳动的时候,歌词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职能,就是劳动监督。C、在歌词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阶段是由政府出面正式成立了皇家音乐学院——乐府。D、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说明了诗礼并举的重大意义。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唐后主李煜可谓是皇帝中的“最佳歌词创作者”,其词称得上篇篇佳作,字字珠玑。B、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的钱惟演如厕读词的故事,说明了人们对词的喜爱。C、宋词最吸引人的是风情,如果没有风情,那宋词的吸引力恐怕就要另当别论了。D、到了清代,轻松的小词被赋予了“微言大义”,变成了“政治化的场所”。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乐府作为歌词收集兼创作中心的职业化趋势,在汉武帝的乐府之前就开始了。B、乐府的首创权不属于汉武帝,但他创作的《秋风辞》在当年却唱红了大江南北。C、在宋代,歌词创作盛极一时,词的地位却是每况愈下,甚至一度沦为厕所文学。D、柳永、黄庭坚、秦观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在当时却都不被人理解。参考答案:1、答案:D
2、答案:B
该故事说明词的地位每况愈下,甚至一度沦为厕所文学。3、答案:A
参见原文“只是汉武帝的乐府正式明确了它作为歌词收集兼创作中心的职业化趋势。2.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完成后面题。(共25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1)下列关于这篇新闻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本新闻并没有写道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件。此可从题目“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及文中“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等可以看出。B.本新闻的叙述主要事件是参观者沿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进行参观。C.新闻与一般的文章的显著差别点是及时敏锐地捕捉最新的事件并加以客观地传达。作者作为一名敏感记者,却去写一些不能称为新闻事件的事情,他的题目《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已经违背了新闻当敏锐地反映最新事件的原则。
D.“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波娑起舞。”“最可怕”等词是作者用的反语,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热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作者认为只有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才能让读者感到沉重的压抑。E.《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之所以能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会意义,二战已经结束十几年了,过去的杀人工厂、人间地狱——奥斯维辛却“阳光明媚、绿树成荫”,也许“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吧”,人们应该永远牢记那段悲惨的历史,不要使悲剧重演,这正是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集中营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的追逐嬉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3)、这篇特写之所以能够征服读者,不仅在于它写出了事实,还在于它写出了情绪。请分析本文作者是如何表现情绪的多层次变化的?(6分)(4)、课文第⑥段“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还有末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两句话的意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8分)参考答案:(1)CD(5分)(2)(6分)①在内容上,作者描绘了一幅和平优美的景象,目的是和当年的人间地狱——奥斯维辛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表现纳粹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沉思考。②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显得文章首尾连贯,浑然一体。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着作者内心汹涌澎湃。③在写法上,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能够更好地深化文章的主题。(3)(6分)①参观者从最初默默匆匆地走过到步履沉重,他们“呆望”着毒气室和焚尸炉,“浑身发抖,毛骨悚然”,进而“惊叫”,“不忍卒睹”,“憋得喘不上气”,变得“跌跌撞撞”,以至“相互恳求地对望”,认为“够了”;②这些情绪的变化富有层次,而且极其强烈。但是作者的描写极为克制,几乎是不动声色。③正是这些情绪的变化,形成了巨大的欣赏反差,让读者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这些参观者所经历的情绪体验。(4)(8分)①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的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②“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早就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③虽然话语貌似平静,却蕴涵了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了文章主题,深刻揭露了纳粹的罪恶。(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新闻内容和写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然后再仔细辨识选项的表述是否正确。C项,“他的题目《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已经违背了新闻当敏锐地反映最新事件的原则”理解错误,这个题目并不违背新闻原则。D项,“作者认为只有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才能让读者感到沉重的压抑。”说法在文中无依据。所以选CD。【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易错警示】解答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多项选择题,首先要了解5个选项涉及传主的主要事迹、生活细节、性格特点以及传文的主要内容。解答此题,宜将5个选项的“分析和概括”分别与原文中的相关语句加以比照作答。要牢记解答要领:材料事迹内容符,概括分析不虚无。品质精神有升华,情感褒贬显意图。例如选项C的表述就属于对写作意图的误解,因此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选项D的表述属于于文无据的错误。【考点定位】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新闻的结尾有哪些常见方式?作用各是什么?提示:结尾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常见的结尾方式有卒章见义式、展望式、补充式、含蓄蕴藉式等。作用分别是:①卒章见义点明主题;②展望前景阐明意义;③拾遗补缺增加信息;④托物寄情令人回味。例如本题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作答。(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新闻内容,然后从文本中筛选能体现作者表现情绪变化的重要语句,然后分条概括作答。例如,“呆望”“浑身发抖,毛骨悚然”,进而“惊叫”,“不忍卒睹”,“憋得喘不上气”,变得“跌跌撞撞”,以至“相互恳求地对望”,认为“够了”等词句就体现出了作者表现情绪的特点。【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信息的辨别、挑选和对信息进行转换、组合、概括的过程。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确定筛选整合标准。认真分析题干要求,明确筛选、整合信息的标准,即要求筛选、整合文章的哪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是有关情节的还是人物的,是有关情感的还是有关结构的等等。例如本题,考生组织答案时,不仅要答出作者是如何表现情绪变化的内容,还要答出这种情形的变化有何妙处。(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这两句所在语段的具体语境,结合着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作答。例如本题,奥斯维辛的历史惨剧,参观者的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新闻的特点等方面都是考生要参考答题要点。【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创作意图,是深层阅读和探究阅读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新闻类文本阅读中,作者对文本内容、手法、情节、主题等安排都是出于自己的创作需要,而主题的表达又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关。因此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否有利于促进主题的进一步表达等。例如本题,考生在组织答案时,就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具体感知,结合着作者的创作意图,从多个角度分析作答。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版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节选自《中国的“士”与“士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B.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简述与评价。C.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群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极广。D.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重义轻利,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一起。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士人讲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故当权者对士的态度往往也是优礼有加,“礼贤下士”之风也会成为历史美谈。B.中国的士人虽“志在天下”却因不当官、不掌权而缺乏社会影响力,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C.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并充满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D.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B.中国士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较科学合理的建议。C.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它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D.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参考答案:1.B
2.B
3.D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简述与评价”错误,混淆范围,第一段第二句话并没有对“士文化”的内涵特点进行简述。“升华和瑰宝”“精神食粮”“民族精神”都是从意义作用的角度进行评价。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缺乏社会影响力”错,曲解文意,原文“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梁武帝践阼①,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人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挞②水还之,其他事率多如此。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人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人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彬去,远送至境,进斗酒只鹅而别。彬戏曰:“卿礼有过陆纳③,将不为古人所笑乎!”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人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④,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注]①践阼:指帝王登基即位。
②挞:担运。
③陆纳:东晋人,以恪勤贞固著称。④田秩奉钱:以部分田租作为给官员增加的俸禄粮和俸钱。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馈遗秋毫无所受
馈遗:赠送礼品。B.车服尤弊素
弊素:破旧朴素。C.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造诣:前往拜访。D.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
疾恶:痛恨坏人。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取钱者,则挞水还之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B吏人多以细事受鞭罚。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C人甚称之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D诸县皆供帐以待焉所过若营家焉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分别表现何远为官清廉公正的一组是①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
②远独设糗水而已。
③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④特为豪右所畏惮。
⑤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A.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②⑤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何远升任武昌太守,一改早年洒脱、崇尚勇武仗义之举,而能极其严谨廉洁地为官,然而他性情刚严,因责罚吏人被揭发十几条罪状。B.何远任武康县令,更加勉励自己保持清廉节操,很受人们称赞。太守王彬巡查属县,他不像各县那样隆重接待太守,以致太守对他很不满意。C.何远被皇帝提拔为宣城太守,他勤于政事,关爱百姓,连朝廷增补他的俸钱也用之于民。D.何远性情耿直坚定,清公为天下第一。他当过几郡长官,在物欲前不变心志。免官归乡后,不言荣辱,能周人之急,言不虚妄,受到人们的赞扬。13.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中下划波浪线的语段断句。(4分)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3分)②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3分)参考答案:9.D10.B11.C12.B13.【断句与翻译】(10分)(1)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4分。每错、漏两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2)①他在东阳一年多,又被那些受责罚的人诽谤,因犯法免官回乡。(得分点:复,又,1分;坐,因犯……罪,1分;句意1分,侧重第二句的被动句式必须体现出来)②他与地位尊贵、或地位低贱的人书信来往,一样行对等的礼节。(得分点:贵贱,地位尊贵、地位低贱,1分;抗礼,以平等礼节相待,1分;句意1分,侧重第一句写出书信来往的意思)9.应为:痛恨厌恶。10.A项“的人”、定语后置标志。B项“以”,因为。C项他、这样的事。D项焉,他、语气词。11.②③表现何远的“清”,④表现何远的“公”。12.分析语段中太守的语言、情态,抓住“戏”字,可知太守并非对何远很不满意。参考译文:何远字义方,是东海郡郯县人。梁武帝登帝位,何远升为武昌太守。何远本来很洒脱,崇尚勇武仗义之举。到了这个时候,他于是克制自己,做了官,断绝了先前的与人交游(的习惯),别人赠送的礼品他丝毫也不接收。武昌的习俗是汲取长江水(饮用),盛夏,何远担忧水热,常常用钱买别人井里的冷水。有人不拿他的钱,他就让人担着水还回去。他的一些别的事情大多如此。他的车子、衣服尤其破旧朴素,器物没有铜的和漆的。江东的鱼类很贱,何远每次吃也不过干鱼几片而已。然而何远性情刚正严厉,官吏差役多因小事受鞭罚,何远于是被人诉告,朝廷征召他下到廷尉(大法官)那里受审,被揭发十几条罪状。后来他做到武康县令,更加勉励自己保持清廉的节操,清除不合礼制的祭祀,使自己清正奉行职责,人们非常称赞他。太守王彬巡查所属的县,几个县都供设帐篷来招待他。王彬到了武康,惟独何远摆放了干粮和水而已。王彬离开时,何远送他到县境,进献一斗酒一只鹅送别。王彬戏笑地说:“您的礼节超过了陆纳,将不被古人笑话吗!”梁武帝听说他有才能,提升他作宣城太守。何远从一个县官被提拔治理靠近首都周围地区的大郡,这在近代是没有过的事。何远在任时喜欢拓开街巷,修葺墙屋,人们居住的地方、集市、里巷、城墙、城壕、马厩、仓库,他在当官的地方做事就像管理自家一样。朝廷给官员增加的俸禄粮和俸钱,他全都不要,到年底选择生活尤其困苦的人,把那些俸禄粮、俸钱充当他们的租税和赋钱,他把这个作为固定的做法。升任东阳太守。何远在官任,痛恨不义的豪强富有之家像仇人一样,对待贫弱的百姓像子弟一样,特别成为豪强大族畏惧的人。他在东阳一年多,又被那些受责罚的人诽谤,因犯法免官回乡。何远性情正直坚定,没有私心杂念,住在人世间拒绝别人的邀请拜见,他也不前往拜访别人。他与地位尊贵、或地位低贱的人书信来往,一样行对等的礼节。他会见别人时,不曾用讨好的脸色居人之下。因此他多被低俗的人憎恨厌恶。他清廉公正确实是天下第一的。他居住过几个郡,见到值得欲求的东西而不改变他的心志,妻子儿女饥寒像下等贫民一样。等到他离开东阳回家乡,经历了(许多)年代,嘴里不说荣辱,士人们因此更加赞扬他。他把财利看得很轻,喜欢做正义之事,能周济别人的急难,从不虚言乱说,大概是他的天性吧。他常戏笑地对人说:“您能听到我一句乱说的话,那么我用一段绸子感谢您。”大家共同守候他说这样的话,可是谁也没能记下一句。5.文言文阅读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②,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②,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②国:封地。1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连缀B.自以为过之
超过C.乃短贾生曰
说人坏话D.卒亡事
死亡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
自以为关中之固C.怀王骑,堕马而死,
蟹六跪而二螯D.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④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⑤商人重利轻别离
⑥使人听此凋朱颜⑦假舆马者,非能水也
⑧包举宇内
⑨而耻学于师
⑩天下云集响应A.①⑦/②⑥/③⑤/④⑨/⑧⑩B.①④/②⑥/③⑨/⑤⑧/⑦⑩
C.①④/②⑨/③⑥/⑤⑦/⑧⑩D.①⑦/②⑤/③⑧/④⑨/⑥⑩15.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謇朝谇而夕替④为天下笑者,何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⑧转徙于江湖间A.①⑦/②③/④⑥/⑤⑧B.①⑧/②⑦/③⑤/④⑥C.①⑧/②⑦/③④/⑤⑥D.①⑦/②④/③⑧/⑤⑥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B.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C.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D.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17.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汉孝文帝刚即位时,天子提议任命贾生为公卿职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由于谗言,皇帝渐渐疏远了他,也不采纳他的建议。B.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C.贾生做长沙王太傅很失意。一年以后,孝文帝召见他,不但向他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还问他鬼神的根本是什么。D.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1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参考答案:13.D14.B15.A16.C17.B18.C【小题7】(1)但此后各项法令更改的地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些都是贾谊发起的主张“
(2)君子的本性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1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D亡:通“无”,没有。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B认为。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5.试题分析:名--动/使动/形--动/意动/名--状。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6.试题分析:①⑧状语后置句/②⑦定语后置句/③④被动句/⑤⑥宾语前置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7.试题分析: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8.试题分析:C没有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取材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的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市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尤:指责、怪罪B.主晋祀者
主:主持、掌管C.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旌:表彰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义:正义17.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焉置土石B.以绵上为之田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吾其还也D.而二三子以为已力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18.下列对“介之推不言禄”一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交流之后,一直隐居到去世。B.介之推和母亲一起隐居,母亲死后,他才接受了晋侯赏给他的绵上之田。C.晋侯在介之推死后,已经有悔改之意。D.“介之推不言禄”一事表现了“介之推”“介之推的母亲”的高洁品质。19.将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2)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参考答案:16.D
17.B
18.B
19.(1)身体将要隐居了,哪里还要装饰它吗?这是企求显贵啊!(2)偷窃别人的财物,还被人称为强盗,更何况贪求上天的功劳,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呢?【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D项,下义其罪,上赏其奸,这句话的意思是:下面的人把自己的罪恶伪装成正义的行为,而上面的人却奖赏这种欺上瞒下的奸诈行径。“义”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把……当作正义。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A项,语气助词,了/疑问代词,哪里。B项,“以”均为介词“把”。C项,代词,他的/表商量语气,还是。D项,连词,表转折/代词,你的。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母亲死后,他才接受了晋侯赏给他的绵上之田”错,原文是“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可见,是介之推死后,晋侯把绵上之田作为了他的祭田,不是介之推活着时接受的。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关键词有:焉,哪里;文,装饰;是求显也,判断句,这是企求显贵啊。(2)窃,偷窃;犹,还;况,何况;以为,以(之)为,省略句;力,功劳。【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能吃他的俸禄了。”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3处措辞不得体。表述得体的一处是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护,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令堂在本地查找心脏病特效药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此外,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A.笑纳
B.令堂
C.鼎力相助
D.惠赠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此处使用正确。A项,“笑纳”是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此处用于自己接受别人的礼物,不得体。C项,“鼎力相助”是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不能指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可改为“尽力而为”。D项,“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等,此处用于自己赠给别人礼物,不得体,可改为“敬赠”。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时值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开工12周年之际,北京和天津分别举行了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仪式,两地市民将陆续喝上“南水”,长江水温润北方大地。B.专家建议,应尽快出台落实带薪休假的相关细则,严格追究不执行带薪年休假制度用人单位的违法责任,以不断升高带薪休假的落实率。C.有媒体及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收费电话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D.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惯常出尔反尔,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的麻烦制造者,损害日本与邻国的战略互信,影响地区就重大问题。参考答案:A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参考答案:A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0.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萧云仙道:“小弟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前日奉读老先生怀古佳作,所以特来拜谒。”(《儒林外史》第四十回)B.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C.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我们明天早晨定会驾临府上聆教。”便转身向方老先生恭维,陪着一路出车站。(《围城》二)D.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承谬爱,何敢拂此盛情。”说着,便同士隐过这边书院中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竹林儿童美术课件图片
- 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智能分拣系统合作协议书
- 正品包包出让协议书范本
- 网球比赛免责协议书范本
- 公司劳务免责协议书范本
- 地面保护合同协议书范本
- 放弃协议书范本保险
- 民间搬运协议书范本
- 公司生产承包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
- 保定市污水处理厂3993.7kW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正式版)JBT 14449-2024 起重机械焊接工艺评定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下The Camping Trip教学设计
- 概况第5讲:工艺概述
- 吉尔吉斯签证申请表
-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 灵隐寺皈依登记表
- 计轴设备安装指南
- 终止侦查决定书
- 地面ATP子系统技术规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