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用)_第1页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用)_第2页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用)_第3页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用)_第4页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诗歌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写作特色)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构思立意技巧《优化设计》P98“表达技巧”结构图考一考:请指出下面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5、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典、设问设问列锦拟人双关比喻拟人叠字对偶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8、秦时明月汉时关()9、举酒欲饮无管弦()10、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13、闲心浮云随孤雁,雁归无书入碎帘。帘已乱。()夸张互文借代拟人设问、比喻反复顶真一、修辞手法常考的: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用典、反问、设问、互文、反复、顶针、通感、排比等解题指津:1、指出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如何运用该手法3、运用该手法的艺术效果(对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情感主旨的表达)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析】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例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2、比拟(拟人、拟物)例: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3、夸张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例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析】“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析】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

【析】诗中以“丝竹”代音乐,“鞍马”代“客人”。例3:“樯橹灰飞烟灭。”

【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和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樯橹”代战船。例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代指精锐部队。4、借代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5、双关例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析】“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例2:“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6、对偶例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例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点明主旨;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7、设问例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8、反问“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

【析】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例2:烟笼寒水月笼沙

【析】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9、互文用典故是借用历史故事、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等等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讽今)。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10、用典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分类:“事典”和“语典”

事典所用的古代故事中,最多的是历史故事。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连用了檀道济自比长城和诸葛亮鞠躬尽瘁两个历史故事,抒写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要干一番伟业的理想。

事典也有用神话、传说、寓言、诗歌、小说、戏剧等故事的,如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连用了庄周梦为蝴蝶的寓言、望帝魂化杜鹃的传说、鲛人泣泪成珠的传说,抒写了对往昔美好的理想和情思的迷恋和幻灭后的怅惘之情。

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构成的典故称为“语典”。语典所用的词语,常见的是格言、警句、俗语、诗文句等,如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出自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语典也有取用人名、物名、地名、宫殿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的,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轮台”是新疆的地名,汉朝时曾驻兵屯田,本诗中代指南宋边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原是谢灵运为登山特制的木屐,本诗中指前后装有活动齿的登山木屐。

典故的用法:1、正用,反用正用: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明自己虽然年纪老大,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反用: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本诗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隐居生活的愿望。2.借用和化用

借用:被借典故的原意和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意义并不相关,但它们之间也有某一相关的地方。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出自杜牧《赠别》中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借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化用:用典时不直接引用典故,而是把典故灵活地加以融化、点化。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折腰”就是从陶渊明“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中化用的,表明了不事权贵、追求自由的傲岸精神;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析】形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平民生活缺少保障的现象。例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析】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11、对比例1: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例2: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如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12、顶针(真)作用:①环环紧扣,引人入胜;②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③抒情写意,格调清新。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3、反复作用: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深化主题,加强节拍的修辞效果。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手法。例:郎士元《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译文:像凤鸣般悦耳的笙声如隔着彩霞从天上传来,不知吹笙的人是墙外的哪一户人家。一道道大门紧锁着无处寻觅,也许是仙境吧,那里长满碧桃,树树全都开满鲜花。14、通感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例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例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例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5、列锦青玉案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中下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牛刀小试

答案:下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比喻作者的愁思。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