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化学系导师信息_第1页
浙大化学系导师信息_第2页
浙大化学系导师信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彦广兰州大学化学系学士(1981-1985)、硕士(1985-1988)和博士(1990-1993),浙江大学博士后(1994-1995)及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1997-1998)。1988-1993年任天津大学化学系教师,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10月至今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师,1998年晋升为教授。曾任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1999-2005),浙江大学理学院副院长(2005-2009),浙江省化学会副理事长(2002-2010)。现任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2010-迄今),兼任浙江省化学会理事长(2010-迄今),中国化学会理事,《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icalResearchinChineseUniversities》和《应用化学》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以及药物化学研究,在JACS、CC、EJC、JOC、OL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1)、宝钢优秀教师奖(2009)、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3)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9)等奖励,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工作研究领域(1)有机合成方法学;(2)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的合成;(3)药物化学麻生明个人简介浙江东阳人。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长江特聘教授。198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0年获该所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联烯及其类似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引入亲核性官能团,解决了联烯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反应活性及选择性调控,为环状化合物的合成建立了高效合成方法学;发展了从2,3—联烯酸合成厂丁烯酸内脂类化合物的方法;建立了过渡金属参与手征性中心形成的一锅法双金属共催化的合成方法。同时,实现了同一底物中几种碳一碳键断裂间的选择性调控,提出了杂环化合物的多样性合成方法。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潘远江个人简介潘远江,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8.9-1994.6月在兰州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94.9-1996.5月任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后,1996.6-1997.9月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10月回国至今在浙江大学任教,现任浙江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长期致力于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以及有机质谱等方面的研究,作为通讯作者,迄今发表SCI论文近200篇,影响因子大于3的60余篇。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年入选浙江省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10年获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课题组网址:http://www.css.zju.edgcn/~bnpc工作研究领域1、有机与生物分析2、质谱分析3、药物化学林贤福个人简介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现任浙江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分析化学与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化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科技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非水相酶促合成与生物转化,分子自组装与生物传感器,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与设计等三部分。其中,非水相酶促合成与生物转化主要围绕非水介质酶催化混乱性及其反应机理、手性药物的酶促拆分及选择性衍生化、靶向功能药物的酶促合成、酶催化的组合串联方法、介质工程调控酶催化性质与催化新功能、以及探讨酶促反应的区域和立体工作研究领域1、非水相酶促合成与生物转化;2、分子自组装与生物传感器;3、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与设计;黄飞鹤个人简介1973年出生。1996年7月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99年7月获得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学位,导师为何平笙教授和阮德礼教授。2005年3月获VirginiaPolytechnicInstitute&StateUniversity有机与高分子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HarryW.Gibson教授。后在UniversityofUtah化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导师为PeterJ.Stang教授。2005年12月起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筹建超分子化学研究小组。2008年3月起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超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03年至今已在国际核心化学期刊上发表超分子化学相关SCI论文50篇及英文专著一章,包括7篇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4篇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1篇ChemistryAEuropeanJournal,11篇ChemicalCommunications,10篇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2篇Macromolecules,6篇OrganicLetters,和1篇ProgressinPolymerScience综述。发表的论文已被引用超过1127次,h-index为19。到目前为止获得的主要奖励有2004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VirginiaPolytechnicInstitute&StateUniversity优秀硕士论文WilliamPreston奖(WilliamPrestonAwardforMSthesis—年两人),TheSigmaXiSocietyResearchAward(—年四人),和VirginiaPolytechnicInstitute&StateUniversity优秀博士论文奖(OutstandingDissertationAward,每年此学校大概有一千人获得博士学位,但只有两人可以获得此荣誉,oneinsciences&engineeringandoneinhumanitiesorsocialstudies)。2007年获美国李氏基金会杰出成就奖(一年两人)。2006年入选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2007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2008年被评选为浙江大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2009年获ThiemeChemistryJournalsAward。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得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0年获VirginiaPolytechnicIn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