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第一章第三节荷马史诗课件_第1页
外国文学史第一章第三节荷马史诗课件_第2页
外国文学史第一章第三节荷马史诗课件_第3页
外国文学史第一章第三节荷马史诗课件_第4页
外国文学史第一章第三节荷马史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马吟诵史诗第一章第三节:荷马史诗本讲主要内容

————————————————

一、关于史诗二、“荷马问题”三、荷马史诗的形成和情节内容四、荷马史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五、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一、关于史诗二、“荷马问题”荷马荷马《荷马和他的向导》

布格罗作荷马正在爱奥尼亚的一条大路旁吟唱歌颂特洛亚英雄的史诗

————————————————

围绕着荷马的生活年代和出生地等问题,从18世纪开始,学术界曾出现过所谓“荷马问题”的争论。

————————————————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两部史诗的情节与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初期的一次部落战争,即特洛伊战争有直接关系。

————————————————

荷马史诗均取材于特洛伊战争。

《伊利亚特》描写战争本身,而《奥德修纪》则描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战后的经历。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特洛亚遗址金苹果的选择帕里斯的裁判铜雕:帕里斯诱拐海伦电影《特洛伊》镜头:特洛亚人拉木马《伊利亚特》《伊利亚特》中译本封面《伊利亚特》早期中译本封面

————————————————

希腊人把特洛伊城又叫做伊利昂,《伊利亚特》的题名希腊文原意就是“伊利昂的故事”,因此史诗也译为《伊利昂纪》。全诗24卷,共15693行。《奥德赛》中译本封面《奥德赛》中译本封面

————————————————

《奥德修纪》的题名,希腊文原意是“俄底修斯的故事”,另译《奥德赛》。全诗也分24卷,共12105行。

俄底修斯头像俄底修斯

————————————————

民间歌人荷马对于荷马史诗的形成,无疑建立了重要功绩。

————————————————史家认定,正是他把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关于特洛亚战争的歌谣传说加工整理成《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完整的史诗作品的。

因此这两部作品才被称为“荷马史诗”。

————————————————

但那时的“荷马史诗”,还是民间的口头创作,并没有形成书面的作品。

到了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者庇士特拉妥下令用文字把这两部史诗记录了下来,还对它进行了初步的删改编订。

————————————————

到了公元前3、2世纪,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又对史诗作了最后的编订,这就是后人所看到的定本。

————————————————

上述形成过程告诉我们:

1.荷马史诗是由人民的口头创作演变而成的,是集体创作与个人才能相结合的产物;

————————————————

2.荷马史诗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它产生于希腊氏族社会晚期,编定于希腊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3.荷马史诗是由文人整理成书面作品的。

四、荷马史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1.再现了人类由原始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形态、生活风貌。————————————————

政治体制:军事民主制。

经济形态:私有制萌芽。

氏族社会瓦解,阶级分化。

原始的农业生产。

2.反映出原始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过渡时期人们的思想形态、道德观念。————————————————

歌颂英雄,歌颂英雄主义。

集体主义仍是人们的道德核心。

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在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渴望和对人的价值的自我肯定。

————————————————

道德观念。《伊利亚特》的战争观念。

五、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人民智慧的宝库。

柏拉图说“荷马培养了整个希腊”。

————————————————

1.塑造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亚里士多德说,荷马笔下的人物,他们具有“性格”,没有一个不具有特殊的“性格”。

————————————————十八世纪德国戏剧家莱辛说:“在行动上他们是超凡的人,在感情上他们是真正的人”。

阿基琉斯、赫克托尔和奥德修斯是其代表。电影《特洛伊》中的镜头:阿基琉斯阿基琉斯

阿基琉斯————————————————

《伊利亚特》一开头就交代说:“阿基琉斯的愤怒就是我的主题。”

这不但表明了阿基琉斯在史诗中的重要地位,而且突出了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阿基琉斯————————————————暴躁易怒是其主要特征。

阿基琉斯身上的神话色彩:“阿基琉斯之踵”;

英勇善战;

珍视友谊;

阿基琉斯————————————————单纯固执、天真任性;

富有同情心;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阿基琉斯————————————————他又是带有阶级色彩的氏族贵族典型,重视个人尊严和个人荣誉以及对荣誉、财富的私有观念是其性格的另一面。

电影《特洛伊》中的镜头:赫克托耳

赫克托尔————————————————赫克托尔是《伊利亚特》中特洛伊最杰出的英雄。

勇武虽比不上阿基琉斯,但他更富于集体主义精神,更富有社会和民族责任感,更具有强烈的成人力量。

赫克托尔————————————————刚强勇敢,指挥精明,富有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

感情细腻,性格温和,是个尊妻爱子的有情人。

他抱起/心爱的儿子,俯首亲吻,荡臂摇晃,/放开嗓门,对宙斯和列位神祗,朗声诵道:/‘宙斯,各位神祗,答应让这个孩子,我的儿子,/以后出落得像我一样,在特洛伊人中出类/拔萃,像我一样刚健,强有力地统治伊利昂。/将来,人们会这样说道:“这是个了不起的汉子,比他的父亲还要卓越。”/当他从战场凯旋,让他带着战礼,掠自/被他杀死的敌人,宽慰母亲的心灵。’/言罢,他把儿子交给亲爱的妻子,后者/双臂接过,抱紧在芬芳的酥胸前,/眼里闪着晶亮的泪花。

————————————————

这段描写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的。

赫克托耳性格中历来被人称道的荣誉感、集体责任感以及牺牲精神,在上面的对话中被表现得既十分充分,又非常自然。安德洛玛刻哭别赫克托耳辐射思考:

————————————————

评论界为什么把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作品称为“史诗性”的巨著?评论界为什么有时把菲尔丁在《约瑟·安德鲁传》中对于小说写作知识的叙述、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对于巴黎建筑艺术的描写、麦尔维尔在《白鲸》中对于捕鲸知识的介绍等,称为“史诗”笔法?电影《特洛伊》中的镜头:俄底修斯

奥德修斯————————————————

在战场上,他是足智多谋、勇敢坚强的英雄;

聪明的统帅;

奥德修————————————————在家庭和社会斗争中,他是生产能手和忠实的丈夫。

他是私有财产的维护者和新兴奴隶主的典型。

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俄底修斯箭射求婚者俄底修斯返乡俄底修斯战胜喀耳刻俄底修斯欣赏塞壬的歌声塞壬雷斯顿作

————————————————

在塑造人物过程中,荷马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段。主要有:

第一,把人物置于具有时代特征的矛盾冲突中来刻划;

————————————————

第二,通过语言、行动等方面的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

第三,以固定的修饰语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第四,运用了侧面描绘的手法。海伦海伦电影《特洛伊》镜头:帕里斯(奥兰多·布鲁姆饰)和海伦(黛安·克鲁格饰)

凯特·贝金赛尔成英国影迷心中的“海伦”

————————————————

2.结构精巧,布局完整。

情节结构;

叙事;问题思考:

————————————————

《伊利亚特》在艺术处理上,时间如此集中,人物如此集中,事件如此集中,为什么?——————————————

问题思考:

————————————————

简而言之,是为了强调,为了突出──强调“阿基琉斯的愤怒”(这是它的主题),突出阿基琉斯等英雄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是它的主旨)。

————————————————3.自然质朴的语言,富于节奏感的音乐,新颖奇特的比喻。

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叙事;

普里阿摩斯已在城上,身边围聚着潘苏斯、苏摩伊忒斯,/朗波斯、克鲁提俄斯和西开塔昂,阿瑞斯的伴从,/还有乌卡勒工和安忒诺耳,两位思路清晰的谋士。/他们端坐在斯卡亚门上方的城面,这些民众尊敬的长者,/由于上了年纪,已不再浴血疆场,但仍然/雄辩滔滔,谈吐清明透亮,犹如停栖树枝、/鼓翼绿林的夏蝉,抑扬顿挫的叫声远近传闻。/就像这样,特洛伊人老一辈的首领坐谈城楼。/

他们看到海伦,正沿着城墙走来,/便压低声音,交换起长了翅膀的话语:/“好一位标致的美人!难怪,为了她,特洛伊人和胫骨坚固的阿开亚人经年奋战,含辛茹苦——谁能责备他们呢?/她的长相就像不死的女神,简直像极了!/但是,尽管貌似天仙,还是让她登船离去吧,/不要把她留下,给我们和我们的子孙都带来痛苦!”

————————————————

我国文学史上还有采用了这种侧面描写手法的例子,比如著名的汉乐府《陌上桑》中对于罗敷的描写,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对于小芹的描写。它们都是成功的。

————————————————

荷马是想象丰富、善于修辞的语言大师。在这方面,特别应该提及的是他的比喻。

————————————————

埃阿斯的战盾“像一堵墙”,兵勇们像狼或狮子似的战斗。阿波罗从俄林波斯上下来,“像黑夜一般”;塞提斯从海里出来,“像一层薄雾”。此类明喻,荷马用来得心应手,熨贴自如,其技巧可谓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

另一类明喻,在其他民族早期的史诗中绝少出现,但在荷马史诗中却是个用例众多、趋于普通的语言现象。

文学史家称之为“荷马式比喻”。

————————————————

“荷马式比喻”具有这样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