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伞》阅读答案_第1页
《万民伞》阅读答案_第2页
《万民伞》阅读答案_第3页
《万民伞》阅读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民伞》阅读答案

万民伞

秦德龙

张联纬领受了朝廷指令,千里迢迢到甘肃礼县上任。他曾是左宗棠麾下的幕僚,因在陇县造福一方,而被派往礼县出任知县。

到任后,他细心体察民情,竟发觉一个惊奇的现象:礼县的老百姓,无论贫富,几乎家家都存放着灵柩。

"这是本地的风俗吗?"张联纬问。

"回大人,埋不起哩。"一个黑衣农人说。

张联纬更加糊涂了,家里死了人都埋不起,百姓这么穷啊?

黑衣农人告知他,礼县的赋税很重,埋一次人要交十两纹银。一般人家自是埋不起了。就是有钱人家,也都将死去的亲属集中起来掩埋,为的是省些银两。

张联纬深思不语。

夜里,张联纬辗转反侧,不能成寐。活人活得起,死人就死不起吗?想了一夜,最终有了一个方法。

清早,他传唤师爷过来,起草了一则告示。告示张贴在县衙门口,百姓都看到了:凡是即刻掩埋灵柩的,丧葬税由十两纹银降为五两。

告示一出,大户人家争相出殡,月余不息。

张联纬又命师爷贴出其次则告示:丧葬税降为一两纹银。

中等人家心中暗喜,很快就出殡完毕了。

剩下的就是那些家徒四壁的赤贫人家了。他们实在是埋不起死去的亲人,一两纹银都拿不出。

张联纬又命师爷贴出了第三则告示:凡是礼县百姓,家有灵柩的,一概出殡,免除丧葬税。

礼县百姓奔跑相告,喜形于色。

张联纬再下乡私访时,已见不到百姓家中存放灵柩了。

礼县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民间纠纷颇多。张联纬将各方头人请入衙门,晓之以理:"穷则思乱。礼县为什么穷?穷在水荒。"他指着县衙的告示说:"打一眼水井,出水后补纹银五两;在水源四周垦荒一亩,补钱一文;增加一头牛、一匹马、三只羊,补两文;植树十株补五文这些都是收取的那些丧葬税银。"

头人们听了都很兴奋。大家也都明白,富可安民、富在社稷的道理。

一眼眼水井打起来了。

人和畜吃水的问题解决了,民族冲突化解了。

转瞬,到了快过年的时候。

腊月二十八这天,张联纬又下乡微服私访了。张联纬看到,家家户户的房檐下,挂着金色的玉米和成串的红辣椒。一兴奋,他顺手将装有二十两纹银的褡裢扔在了路上。

其次天早上,有人把他丢失的褡裢送到了县衙。张联纬一看,竟是与他答过话的黑衣农人。"天赐你的财宝,就是你的了。拿走吧!"

"回大人,万不行!过去,我们缺吃少穿;现在,大圈满来小囤流,吃喝不用愁!丢钱的人等着过年呢,肯定很焦急!我怎么能据为已有呢?"

张联纬颔首笑了。

这一夜,不善饮酒的张联纬喝了许多酒,一醉方休了。他睡得很香,很沉,却再也没有醒过来。在年夜的鞭炮声中,张联纬驾鹤西去了。

为了纪念他,礼县百姓在县衙的左前方,修了一座万民伞,树了德政碑。

选自《安徽文学》)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联纬在陇县政绩卓著,却因曾是左宗棠的下属,而被排挤到千里之外的礼县任职。

B.张联纬体察民情,有时实行微服私访的方式,有时实行公开察访的方式。

C.百姓交的丧葬税银用来补助打井垦荒增殖等,表现了张联纬的为官之智、为官之德。

D.小说以点带面,以黑衣农人上交所捡二十两纹银的事,反映了礼县治理效果很好。

6.请简要概括张联纬是怎样彻底解决礼县下葬难题的。

7.依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张联纬为什么值得礼县百姓修万民伞、树德政碑来纪念。

5.A

6.(1)深化民间,体察民情,了解实际状况。(2)寻根究源,专心思索,彻夜谋划。(3)针对不同阶层,分阶段实行不同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