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蜀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蜀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蜀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蜀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相杜甫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评价诸葛亮功绩的对联引入: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怀古诗的思路结构、手法、情感的鉴赏。2.反复吟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3.赏析本诗手法,体味作品意蕴。自主学习任务清单

1.借助资料了解此诗的创作背景,怀古诗的思路结构情感手法等。2.熟读诗歌,逐字逐句翻译,理解诗意。3.逐联自主赏析,圈点勾画写点评。你读出了什么?自主赏析角度:人物、情感、语言(炼字)、手法等。4.准确背诵、默写全诗。写

景用

典1、感叹兴亡:慨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忧国伤时(忧民)。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借古讽今:揭露统治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穷兵黩武,讽劝、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3、借古伤己:与古人有相反或相似经历,抒发建功立业/壮志难酬/时光易逝/怀才不遇等感情4、借古思理:对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临古地↓思古人↓怀古事↓抒今情知识链接:咏史怀古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借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伤己借古思理知识链接:咏史怀古诗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诵读感知觅得诗心诵读感知觅得诗心“一字深情”(找出最能体现全诗情感的字。)“泪”——惋惜之情。为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而惋惜,为自己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理思路蜀

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

见所

闻所

感所

思临古地↓思古人↓怀古事↓抒今情写

景怀古抒情武侯祠诸葛亮英

雄品味语言探究问题(一)临古地——武侯祠诗人从哪些方面写了武侯祠?怎么写的?1.位置:锦官城外2.祠外景:柏树3.祠内景:碧草映阶,黄鹂好音手法:设问、反衬(炼字)、视角转变(外到内)、情景交融(二)思古人、忆其事诸葛亮杜甫志向抱负境遇命运(二)思古人、忆其事诸葛亮杜甫志向抱负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境遇刘备:三顾茅庐早年仕途坎坷辅佐两朝:刘备、刘禅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遇到民主,知遇之恩怀才不遇命运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身先老(三)抒己志比较表格:共同之处:有志之士,功业未成。——惋惜之泪不同之处:幸逢君主—昏庸猜忌。——悲愤之泪情感:对贤相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悲愤苦痛之情。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细品探究2.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以乐景抒哀情,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考题设置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链接高考——“炼字”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字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绘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点作用课外拓展

“空”字在诗中一般可作副词、形容词和名词。作副词的“空”,一般有“空自”“白白地”“徒然地”的意味。作形容词的“空”,常有空远、空蒙、空寂的意味,并常带有寂寞寥落、沉郁悲凉的情调。作名词的“空”,常指天空,或空旷之地,主要营造一种辽远空阔的背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唐]李华《春行即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一剪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

《书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3.作者瞻仰诸葛亮的祠庙时,想到了他生前的哪些事迹?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①三顾茅庐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

“隆中对”③开创蜀汉④济助后主

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为什么要写刘备呢?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里的

“英雄”指谁?英雄诸葛孔明诗人抒景仰之情,叹壮志未酬功业未就者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知人论世6.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课堂练习: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C项“‘频烦’即频繁,连续”解释有误,应为“多次地烦劳”;“‘两朝’指东汉和蜀汉”理解有误,应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课堂练习: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B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诗人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