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优秀课件_第1页
扬州慢优秀课件_第2页
扬州慢优秀课件_第3页
扬州慢优秀课件_第4页
扬州慢优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第1页/共17页第一页,共18页。教学目标及重点: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内涵。3、把握主旨——黍离之悲。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第2页/共17页第二页,共18页。

朗读品味

注意:字正句顺,语气,语速,节奏,停顿。第3页/共17页第三页,共18页。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此词出自《诗经·王风·黍离》,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第4页/共17页第四页,共18页。听读感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第5页/共17页第五页,共18页。

如果用词作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扬州城,它应该是

明确:

空城第6页/共17页第六页,共18页。讨论、明确:思考:词人从哪些方面来渲染“空城”这种感受?

青青荠麦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萧条冷落)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所见之景所闻之声所想之人杜牧清角吹寒(凄清)第7页/共17页第七页,共18页。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请找出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明确:名都第8页/共17页第八页,共18页。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

第9页/共17页第九页,共18页。用典的形式: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用典的作用及效果:①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②简洁精练,内涵丰富——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③品评历史,借古论今;④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第10页/共17页第十页,共18页。“春风十里”“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桥”

写出了昔日扬州繁华热闹的特点。词中化用杜牧的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扬州却是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引用诗句,加深词的意境,促人联想而意于言外。第11页/共17页第十一页,共18页。繁华热闹——萧条冷落,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那么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明确:

“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战争。第12页/共17页第十二页,共18页。1、青青荠麦——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萧条冷落,昔盛今衰。2、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3、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拟人、移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4、寂寞红药——直抒胸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5、清角吹寒——静中见动-→环境凄凉,深感凄寂;暗示敌威未除,忧心忡忡。思考:请自由选择你体会较深的句子,谈谈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词人“黍离之悲”的。第13页/共17页第十三页,共18页。小结全词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第14页/共17页第十四页,共18页。拓展练习回忆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这两首词皆吊古伤今、吟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第15页/共17页第十五页,共18页。这两首词风格不同,境界大迥。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一个伤感低吟瞻顾徘徊;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第16页/共17页第十六页,共18页。谢谢您的观看!第17页/共17页第十七页,共18页。内容总结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3、把握主旨——黍离之悲。此词出自《诗经·王风·黍离》,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