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相关阅读快速刷题_第1页
《史记》相关阅读快速刷题_第2页
《史记》相关阅读快速刷题_第3页
《史记》相关阅读快速刷题_第4页
《史记》相关阅读快速刷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2PAGE《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而三分其地。豫让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出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B.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C.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D.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氏”或称“族”,古代用以标志血缘关系,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姓、氏混用。B.“宫”为房屋通称,古时不论贵贱,住房都称宫,秦、汉后,专指帝王所居房室。C.“委质”,古时始仕,必先书其名于策,委死之质于君,表示必死之节,忠于国君。D.“寡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赵襄子自称“寡人”是因为自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伯被灭,豫让寻赵襄子复仇。豫让先事范、中行氏未得重用,后备受智伯尊宠。为报恩,他改名换姓,混进宫刺杀赵襄子却失败,赵襄子感其义举释放了他。B.豫让残身苦形,再次谋划复仇。他严于名义,拒绝屈节从权而后图谋报仇。豫让选择漆身吞炭的极苦方式再度谋刺赵襄子,朋友见此心疼落泪,表示不解。C.豫让桥下伏击襄子,失败被抓。赵襄子猜到豫让又来行刺,抓住并责备他不替智伯找范、中行氏报仇,却向自己报仇,豫让则以智伯知遇之恩最深来应答。D.豫让求刺衣复仇,赵襄子允准。豫让刺杀未果,请求在赵襄子衣服上砍几刀,以报智伯。赵襄子感其大义答应了请求,豫让拔剑向衣服连砍几刀,然后自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5分)(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5分)【答案】1.C(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语境,把握语段大意。A项,“/兵曰/”为错误点,这里是豫让声称要为智伯报仇,而非赵襄子的士兵。又,此处“兵”为武器,不是士兵。B项,“/心动执问/”为错误点,这样断句则缺少“执问”的对象,表意不明确。D项,“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刑人”是一个复合词,此处意思是“受刑的人”,故不宜分开,分开则句意不通。)2.D(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赵襄子不是自责。)3.C(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中“他不替智伯找范、中行氏报仇”是错误点。根据原文意思,应为豫让“不替范、中行氏找智伯报仇”。)4.(1)豫让又浑身抹漆如长癞疮,吞食炭火毁坏嗓子,让自己模样不被人认识,在街市上行乞。[关键词:漆、哑(根据文意,宜解释为毁坏嗓子)、形状(模样)。句意通畅2分](2)然而之所以要这么做,将以此让天底下那些为人臣子却怀着二心侍奉他(们)的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关键词:所以、愧、将以;句式:“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句意通畅1分)[参考译文]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奉事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豫让于是更名改姓,装作一个被判刑服役的罪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想要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询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赵襄子说:“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把他放走了。过了不久,豫让又浑身抹漆如长癞疮,吞食炭火毁坏嗓子,让自己模样不被人认识,在街市上行乞。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朋友辨认出他来,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假装委身侍奉赵襄子,赵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豫让说:“一旦立保证给人效力了,又要杀掉人家,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人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为人臣子却怀着二心侍奉他(们)的君主的人感到羞愧!”不久,赵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会经过的桥下。赵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赵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赵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豫让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深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来刺它,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我死了也没有遗憾了。”赵襄子听了大受感动,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以到地底下去见智伯了!”于是自刎而死。专题02《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当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观之、期年,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乃西至秦,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说燕文侯,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而奉阳君已死,即因说赵肃侯。赵王曰:“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匹,以约诸侯。于是说韩宣王,又说魏襄王,东说齐宣王,西南说楚威王,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石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威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阅读自查卡文言重点字词积累卡12345678910读后感小纪链接高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仕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A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C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似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D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辩士是指以辩才出众之士,比如春秋时期的晏子、战国时期的邹忌、淳于髡,专门为君王出谋划策,以卓越的辩才为国家的内政外交作出贡献。B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相为官名始于此,后来相成为齐国卿大夫的世袭官职。以后其他诸侯国也有设置,或称“相国”,或称“相邦”,或称“相”。C合纵与连横是古代的外交政策,合纵是苏秦提倡的,连横是张仪提倡的。合纵策略对秦国有利,连横策略则对六国有利。D“昆弟”意思与“昆仲相同,指兄和弟;也可以比喻两人关系亲密友好,还可以指同辈的人。文中指苏秦的兄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秦在受到家人的嘲笑后,知耻后勇,闭门不出,遍览藏书,满一年后,认为自己已经可以游说各国君主了。B苏秦先后游说秦赵、燕等国,都未获支持,但他锲而不舍,最终成功地游说了赵肃侯。C苏秦极有辩才,善于游说。他师从鬼谷子,后来在赵肃侯的支持下,带着各种贵重物品成功游说诸侯,并最终成为六国的国相。D苏秦从兄弟、妻嫂等亲人在他穷困潦倒时和后来风光时的变化中,感受到了世态炎凉,感慨万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②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答案】1.B2.CC项说法前后颠倒。合纵策略对六国有利,连横策略则对秦国有利。3.BB项“苏秦先后游说秦、赵、燕等国,都未获支持”说法错误。从原文看,苏秦到燕国后,燕文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说明苏秦在燕国是受到燕国的支持重新出使赵国的。4①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评分标准】“立国”、“未尝”、“长治”各1分,句子大意2分。【评分细则】(1)“立国”翻译为“即位”给1分;“未尝”翻译为“不曾”、“从未”等给1分,“长计”翻译为“长治久安的策略”给1分。(2)句子大意落实在“立国日浅”和“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两句的翻译上。②同样是我这个人,(如果)富贵了,内外亲属就敬畏我,(如果)贫贱了,(它们)就轻视。何况一般人呢!【参考译文】苏秦是东周雒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下了一整年的功夫,说:“就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也不信任他。于是,他向西到了秦国,游说惠王说:“秦是个四面山关险固的国家,为群山所环抱,渭水如带横流,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这真是个险要、肥沃、丰饶的天然府库啊。凭着秦国众多的百姓,训练有素的士兵,足以用来吞并天下,建立帝业而统治四方。”秦惠王说:“鸟儿的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可能凌空飞翔;国家的政教还没有正轨,不可能兼并天下。“秦国刚刚处死商鞅,讳恨游说的人,因而不任用苏秦。于是,他向东到了赵国。赵肃侯让自己的弟弟赵成出任国相,封号叫奉阳君。奉阳君不喜欢苏秦。苏秦又去燕国游说,劝燕文侯,于是就赞助苏秦车马钱财到赵国。奉阳君已经死了,就趁机劝赵肃侯。赵王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使各诸侯国得以安定,我愿诚恳地倾国相从。”于是装饰车子一百辆,载上黄金一千,白璧一百双,绸缎一千匹,用来游说各诸侯国加盟。于是苏秦游说了韩宣王,又游说了魏襄王,到东边游说齐宣王,到西南方游说楚威王,于是六国合纵成功,同心协力。苏秦当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中经过洛阳,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你以前为什么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赶紧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如今,我难道还佩戴得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当时他就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苏秦约定六国联盟之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于是,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之久。专题03(三)《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名员,楚人也。员父伍奢、兄伍尚,皆贤。楚平王使伍奢为太子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言太子短于王,后平王怒,囚诛伍奢、伍尚,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建亡奔宋。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乡使者,使者不敢进,胥遂亡。闻太子建在宋,往从之。后与建子胜俱奔吴。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五年而楚平王卒,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与伍胥谋国事。三年,乃兴师与伍胥伐楚,拔舒,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且待之。”乃归。九年,子胥曰:“楚将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楚,必先得唐、蔡乃可。”阖庐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五战,遂至郢。及吴兵入郢,子胥求昭王,不得,乃掘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楚大夫申包胥使人谓之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嚭与子胥有隙,谗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后九年,越王勾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诛太宰嚭,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改)阅读自查卡文言重点字词积累卡12345678910读后感小纪链接高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言太子短于王②而君幸于赵王B.①与楚夹汉水而陈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C.①为我谢申包胥曰②侯生乃谢客就车D.①王乃反诛我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者,有太傅、少傅之分。文中“太傅”指辅佐太子的人。B.石,古代计量单位。至汉代时,因郡守俸禄二千石,世人以“二千石”代指郡守。C.公子,先秦诸侯之子,身份尊贵,如魏公子信陵君。后泛指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D.舍人,此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常设,无职位,如战国时蔺相如曾做舍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伍子胥命运多舛。他的父兄被楚平王囚禁杀害,自己被楚国追杀,逃亡他国挣命,最终为谗言陷害,自刎而死。B.伍子胥谋略出众。阖庐占领舒地后想乘胜进兵郢都,伍子胥加以劝阻;时机成熟后,阖庐听取其计策攻占郢都。C.伍子胥隐忍刚戾。受到楚王迫害,他隐忍负重流离多年;随吴军攻入郢都后,他挖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雪恨。D.伍子胥富于远见。他临死前预言夫差重用奸臣诛杀忠臣,终将为越国所灭;九年后勾践灭吴,验证了他的说法。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5分)(2)嚭与子胥有隙,谗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5分)【答案】1.(3分)D(副词,却,竟然。A.①介词,引出对象;②介词,表被动;B.①动词,排兵布阵;②动词,陈列,拿着;C.①动词,告诉;②动词,辞别)2.(3分)D(“无职位”错)3.(3分)B(“伍子胥加以劝阻”错)4.(8分)(每句1分)(1)你原来是平王的臣子,亲自称臣侍奉过他,如今到了侮辱死人的地步,这难道不是丧天害理到极点了吗!(“僇”意思相近即可)(2)伯嚭和伍子胥有矛盾,就说他的坏话,吴王说:“没有你这番话,我也怀疑他了。”参考译文:伍子胥,名员,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兄弟伍尚都很贤能。楚平王派伍奢做太子建的太傅,费无忌做他的少傅。费无忌对太子建不忠心,在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于是平王发怒,囚禁并杀害了伍奢、伍尚,又命令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建,太子建逃到宋国去了。使臣要逮捕伍子胥,伍子胥拉满了弓,箭对准使者,使臣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跑了。伍子胥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前去追随他。后来和建的儿子胜一同逃奔吴国。按照楚国的法令,有抓到伍子胥的就赏赐五万石粟米。五年以后,楚平王死了。吴王僚趁着楚国办丧事,派二公子领兵袭击楚国。楚国出兵切断了吴国军队的后路,使吴军不能回国。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就命令专诸暗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庐。阖庐自立以后,和伍子胥共同策划国事。阖庐三年,就发动军队和伍子胥攻打楚国,攻克了舒地,阖庐想趁机进兵郢都,将军孙武说:“百姓太疲惫了,不可(出兵),暂切等待吧。”(阖庐)就收兵回国。九年,子胥对吴王阖庐说:“楚国将军贪财,并且唐国和蔡国都怨恨他。大王如果一定要大规模地进攻楚国,必须先要得到唐国和蔡国的帮助才行。”阖庐听从了他的意见,出动了全部军队和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和楚国军队在汉水两岸列兵对阵,五次交战后,最终打到了郢都。等到吴兵攻进郢都,伍子胥搜寻昭王,没有找到,就挖开楚平王的坟,拖出他的尸体,鞭打了三百下才停手。楚国大夫申包胥派人去对伍子胥说:“你这样报仇,真的太过份了!你原来是平王的臣子,亲自称臣侍奉过他,如今弄到侮辱死人的地步,这难道不是丧天害理到极点了吗!”伍子胥说:“替我告诉申包胥说,我特意逆情背理地行动。’”又过了五年,吴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出兵迎击,在姑苏打败吴军,阖庐就死了。夫差继位吴王,任用伯嚭做太宰。伯嚭和伍子胥有矛盾,就说他的坏话,吴王说:“没有你这番话,我也怀疑他了。”于是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说:“你用这把宝剑去自杀吧。”伍子胥仰天长叹说:“唉!谗言小人伯嚭要作乱,大王竟反来杀我。”于是告诉他亲近的门客说:“(你们)一定要在我的坟墓上种植梓树,让(它)长大能够做棺材;并且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来观看越寇怎样进入都城,灭掉吴国。”于是自刎而死。过后九年,越王勾践终于灭掉吴国,杀死吴王夫差,又杀了太宰嚭,因为他不忠于他的国君,接受外国的贵重贿赂。文言文快速训练初战《史记》(四)《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为,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以此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馀,复召为郎。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阅读自查卡文言重点字词积累卡12345678910读后感小纪链接高考: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B.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C.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D.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赀为郎”作为汉代的一种选官方式,是汉代士人通过“赀算”技能入仕的一种方式。B.“游士”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国语》中,游士有太多的生活方式:有时候和老师朋友“游”,和学问“游”,凭借才艺“游”等。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诸侯之事”是指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实。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粱孝王到京城朝见景帝时,司马相如见到并喜欢上了跟梁孝王前来的几个游说之士,于是借口生病辞掉官职,旅居粱国。B.临邛县令王吉佯装尊敬司马相如,相如到临邛县后,他每天前去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王吉称有病,司马相如就让随从感谢王吉。C.司马相如在景帝及武帝朝分别任职,两位皇帝对他的辞赋的态度迥然不同。他为武帝写作的游猎之赋,假托三个虚构的人物,来阐明做天子的大义。D.司马相如不追慕官爵名位,不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常借病在家闲居。可是,却曾因有人上书说他出使时接受贿赂而失去过官职。【答案】1.(3分)A(正确的标点应为:至日中,渴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2.(3分)D(风谏是指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规劝君主或长辈、上司。文中司马相如的文风也不是质朴而完全,子虚、乌有都是虚构的)3.(3分)B(称病的是司马相如,他因看出王古佯装恭敬让随从拒绝E古拜访)4.(10分)(1)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林苑围场美盛情景。(“藉”“推”“苑圈”各1分,大意2分)(2)皇上听说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此机会把这并不是皇上的本意告知巴蜀百姓。(“责”“喻告”“状语后置句”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梁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梁国。梁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正赶上梁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临邛县令佯装恭敬,天天都来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他就谎称有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然而,王吉却更加谨慎恭敬。临邛县里富人多,像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说:“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请他。”一并把县令也请来。当县今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请司马长卿,长卿却推托有病,不肯前来。临邛令见相如没来,不敢进食,还亲自前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强来到卓家,满座的客人无不惊美他的风采。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監,事奉汉武帝。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杨得意说:“我的同乡人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很惊喜,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候的林苑围场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楚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他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从那以后,有人上书告相如出使时接受了别人的贿赂,因而,他失掉了官职。他在家呆了一年多,又被召到朝延当了郎官。相如口吃,但却善于写文章。他经常患糖尿病。他同卓文君结婚后,很有钱。他担任官职,不曾愿意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而借病在家闲着,不追慕官爵。相如已因病免官,家住茂陵。天子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经死去,家中没有书。询问相如之妻,她回答说:“长卿本来不曾有书。他时时写书,别人就时时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再没有别的书了。”他留下来的书上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进献给所忠。所忠把书再进献给天子,天子惊异其书。文言文快速训练初战《史记》(五)《史记·张骞传》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后骞与其属亡乡月氏,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大宛遣骞,经康居至大月氏。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还,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言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出使乌孙。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时乌孙国素服属匈奴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王不能专制。骞不得其要领。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余,骞卒。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节选自《史记·张骞出使西域》,有删改)阅读自查卡文言重点字词积累卡12345678910读后感小纪链接高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B.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C.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D.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元,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年号,古代皇帝纪年的名称,自汉武帝开始,历代皇帝都立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唐代以后,庶人一词使用渐少,逐渐为“民”“百姓”“黎庶”“庶民”等名称所取代。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D.大行:即大行令,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后被汉武帝封为大行,级别在博望侯之上。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骞有民族气节。张骞第一次出使匈奴时,被匈奴扣留十余岁,但他一直保存着汉朝的符节没有丢失,不忘自己身份。B.张骞牢记使命。张骞虽被匈奴扣留十多年,但一逃出,不是直接回汉朝,而是立即奔向西域诸国,继续努力去完成使命。C.张骞仕途坎坷。张骞曾因熟悉匈奴地界、帮助军队而被封为博望侯,又因李广率军被匈奴围杀、自己未及时赶到救援而失爵位。D.张骞贡献卓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经艰辛,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道路,让汉王朝与西域诸国正式建立了外交联系。【答案】1.B(3分)2.D(3分)【解析】“大行,级别在博望侯之上”错。一是外交官,一是爵位,难比级别高低。3.A(3分【解析】“出使匈奴”错。张骞出使月氏,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抓获。氏。评分意见:被动句,唯,导送,各1分,句意2分。共5分。(2)不过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后到那些国家去的使者都自称是博望侯,以此来取得外国的信任,(而)外国人也因此相信这些汉朝的使者。评分意见:凿空,质,使往者,各1分,句意2分,共5分。【参考译文】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那时皇帝问降过来的匈奴人,都说匈奴攻破月氏王,用月氏的头作酒杯,月氏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汉朝正想要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塞以郎官的身分应募,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发。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抓获,单于说:“月氏在我的北边,汉朝人怎么能往那儿出使呢?我如果想派人出使南越,汉朝肯任凭我们的人经过吗?”扣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儿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分。后来,张骞带领他的部属一起向月氏逃亡,到了大宛。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和汉朝交往可找不到机会,见到张骞非常高兴,问他要到哪里去。张骞说:“替汉朝出使月氏,而被匈奴封锁道路,现在逃亡(到贵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带路,送我们去(月氏)。大宛打发张骞,经过康居到大月氏。这时,大月氏已经使大夏臣服并统治着它,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没有侵扰,心境悠闲安乐,又自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全然没有向匈奴报仇的意思。张骞始终得不到月氏王明确的表示。返汉,又被匈奴抓获。被扣留了一年多,碰巧单于死了,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便带着他匈奴籍的妻子以及堂邑甘父一起逃跑回到了汉朝。当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汉十三年,只有他们二人得以回还。张骞以校尉的身分随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他知道水源和有牧草的地方,军队能够因此减少困乏,于是朝廷封张骞为博望侯。第二年,张骞担任卫尉,与李广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匈奴围住了李将军,军队损失逃亡的很多,张骞由于晚于约定的日期到达,判处斩头,他用爵位赎免死罪,成为普通平民。皇帝多次问张骞有关大夏等国的情况。张骞已经失去爵位,就回答说:“联合了乌孙之后,那么在乌孙以西的大夏等国就都可以招引来成为我们境外的臣民。”皇帝认为他的话有道理,授予他中郎将的官职,出使乌孙国。张骞到达乌孙后,乌孙王昆莫接见汉朝使者同接见单于的使者礼节一样,张骞觉得像是受到了莫大的耻辱。他知道蛮夷贪爱汉朝的财物,就说:“天子送礼物给你,你要不叩头拜谢就请把东西退回。”于是王才起身叩头接受了礼物,但其他的礼节还是照他们的原样。当时,乌孙国向来臣服附属匈奴已经很久了,并且离匈奴很近,他们的大臣都害怕匈奴,昆莫王不能独断专行。张骞不能得到他们明确的答复。张骞于是派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以及各近旁的国家。乌孙就派向导和翻译送张骞回汉朝,张骞带着乌孙派遣的几十个使者,几十匹好马(回到长安)回复答谢汉天子,(乌孙王让使者们)趁机察看汉朝的虚实,看看汉朝到底有多大。张骞回到朝廷后,被封为大行令,爵位排列在九卿之中。一年多后,张骞去世。在这以后的一年多里,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同有关国家的使者一起回来,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不过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后到那些国家去的使者都自称是博望侯,以此来取得外国的信任,(而)外国人也(的确)因此相信这些汉朝的使者。文言文快速训练初战《史记》(六)《史记樊哙传》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硕羽,沛公事几殆。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豨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为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念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注],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节选自《史记》,有删改)[注]宫车晏驾:古代帝王死亡的讳称。阅读自查卡文言重点字词积累卡12345678910读后感小纪链接高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沛公”是因起兵于沛,众人拥立,“汉王”源于曾被封为汉中王。B.“禁中”又称“禁内”,指帝王所居宫内,因帝王所居的宫苑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的情形。C.在古文中,“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指升官,如“升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如文中提到的“迁为左丞相”指的是降官。D.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侯,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侯居第二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以屠狗为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营帐,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词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地位不断升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D.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命令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押回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于难。【答案】(1)D“起丰、沛”与“定天下”是并列关系,主语均为“陛下与臣等”,两者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顾”作疑问副词,意为“难道”,常用于句首,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译文为:当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一带起兵,平定天下,多么豪壮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疲乏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们都很惊恐,不接见我们共谋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陛下难道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2)CC.“迁为左丞相”指的是升官。(3)BB.“面对项羽的威胁”无中生有,文中项羽并未威胁樊哙。(4)①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独(还,只)怕一杯酒吗!“且”,尚且;“岂”,难道;“特”,只;译文为: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独(还,只)怕一杯酒吗!②这一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危险了。“是日”,这一天;“微”,无,(如果)没有;“谯让”,责备;“殆”,危险。译文为:这一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危险了。参考译文:樊哙,是沛县人。以宰杀狗为职业。高祖做沛公,让樊哙担任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告诉项羽没有封锁函谷关的事情。饮酒半酣时,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帐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拿着铁盾闯入营帐中。项羽说:“壮士。”赏赐给樊哙一杯酒和一只猪腿。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独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平定咸阳,军队在霸上餐风宿露,来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我担心天下分裂,人们心里会不再信任大王。”项羽也因此最终作罢,不再有诛杀沛公的想法。这一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危险了。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和作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达陈地,战胜韩信,平定了楚地。又赏赐列侯爵位和诸侯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后来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从霍人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平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一千五百户。后又趁机攻打陈豨与曼丘臣的军队,在襄国作战,攻破柏人,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须为妻子,所以和其他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下诏令给守门人不许让群臣进宫。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众多大臣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流着泪说:“当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一带起兵,平定天下,多么豪壮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疲乏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们都很惊恐,不接见我们共谋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陛下难道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高帝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樊哙凭借相国的身份攻打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诋毁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有一天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杀尽戚夫人、赵王如意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让陈平带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担任将领,到军中就斩杀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捕樊哙到了长安。到了以后高祖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他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世,谥号是武侯。文言文快速训练初战《史记》(七)《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阅读自查卡文言重点字词积累卡12345678910读后感小纪链接高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候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在西汉汉文帝前,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后,则指笞、杖、徙、流、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C.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D.李斯被判腰折,跟他的次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次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答案】10.C11.D(“斩”错,应为“死”。)12.B(“为寿”在此文里,只是“敬酒庆贺”之意,不指“庆生”。)13.(1)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依祸转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释”、“善”、“处”各1分,句意2分)(2)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全部拘捕了宗族宾客。(“案”、“治”、“责”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游。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七月,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认同这种做法。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惩处李斯案,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宾客和家族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文言文快速训练初战《史记》(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者,勃海郡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扁鹊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问中庶子曰:“太子何病?”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丰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出见扁鹊于中阙,曰:“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言未卒,悲不能自止。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岀,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遂死。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威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删改)阅读自查卡文言重点字词积累卡12345678910读后感小纪链接高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B.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C.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D.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B.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则为子时,相当于半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C.填沟壑,婉辞,古代对死的自谦说法。如《战国策》有“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之句。D.侯,爵位名。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扁鹊得遇奇人,领悟中医精髓。他恭敬地对待客人长桑君,获得秘藏医方,精通医术,到处行医治病。B.扁鹊巧加施治,太子起死回生。扁鹊听说虢国太子去世,就去了解死因,并积极采用方法救活了太子。C.扁鹊看出病症,桓侯讳疾忌医。扁鹊发现齐桓侯身患疾病,就及时忠告,但是桓侯一再推托,耽误救治而亡。D.扁鹊随俗为变,名声传扬天下。他游医四方,不为王侯贵族看病,只为黎民苍生着想,后世谈论脉法,都遵从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5分)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5分)【答案】1.A“即为带下医”与“即为耳目痹医”“即为小儿医”句式对称,应该三个“医”字后断句,排除BCD.故选A.译文:到了邯郸,听说赵国人尊重妇女,就做起了妇科医生;到了洛阳,听说周王朝的人敬爱老人,就做起了老年病医生;到了咸阳,听说秦国人爱护小儿,就做起了小儿科医生:总之是随着风俗的不同而变换行医的重点。2.B.“鸡鸣”用于计时,对应的地支是丑时,为十二地支的第二个时辰,相当于凌晨1时至3时。《孔雀东南飞》中有“鸡鸣外欲曙”之句,指快天亮的时分。而子时指23时至1的时,古时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3.D.“不为王侯贵族看病”于文无据。据原文“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随俗为变”可知,其实,扁鹊看病问诊不管身份地位,一心治病救人。他既使虢国太子起死回生,又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治病,真正做到了“医者仁心”。4.①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传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间”,悄悄地;“传”,传给;“泄”,泄露。②译文:我不是能使死人复活啊,这是他应该活下去,我能做的只是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生”,使……复活;“当生”,应该活下去;“越人”是扁鹊的自称;“起”,指恢复健康。【参考译文】扁鹊是渤海郡人,姓秦,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与众不同,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留传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扁鹊说:“好吧,遵命。”他这才拿出全部秘方都给了扁鹊。扁鹊用它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能看五脏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是在为病人切脉。扁鹊有时在齐国行医,有时在赵国行医。在赵国时取名叫扁鹊。后来扁鹊路经虢国。正碰上虢太子死去,扁鹊问中庶子:“太子得的什么病?”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没有规律,阴阳交错而不能疏泄,因此阳脉弛缓阴脉急迫,所以突然昏倒而死。”扁鹊又问:“他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回答:“从鸡鸣到现在。”又问:“收殓了吗?”回答说:“还没有,他死还不到半天呢。”“请禀告虢君说,我是渤海郡的秦越人,听说太子死了,我能使他复活。”中庶子说:“先生该不是胡说吧?怎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过了好久,扁鹊仰望天空叹息说:“你如果认为我说的不真实可靠,你试着进去诊视太子,应会听到他耳有鸣响,看到鼻翼搧动,顺着两腿摸到阴部,那里应该还是温热的。”中庶子这才把扁鹊的话告诉虢君。虢君走出内廷在宫廷的中门接见扁鹊,说:“先生您路经我们小国,希望您能救助我们,我这个偏远国家的君王真是太幸运了。有先生在就能教活我的儿子,没有先生在他就会抛尸野外而填塞沟壑。”话没说完,他就悲哀不能自我克制。扁鹊就叫学生子阳磨砺针石,取穴百会下针。过了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又进一步调和阴阳,仅仅吃了二十天汤剂身体就恢复得和从前一样了。因此天下的人都认为扁鹊能使死人复活。扁鹊却说:“我不是能使死人复活啊,这是他应该活下去,我能做的只是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扁鹊到了齐国,齐桓侯把他当客人招待。他到朝廷拜见桓候,说:“您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不治疗将会深入体内。”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出宫门后,桓侯对身边的人说:“医生喜爱功利,想把没病的人说成是自己治疗的功绩。”过了五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您的病已在肠胃间,不治疗病情将加深。”桓候不肯答话。又过了五天,扁鹊又去,远远看见桓侯就向后退跑走了。桓侯派人问他跑的缘故。扁鹊说:“疾病在皮肉之间,汤剂、药熨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血脉中,靠针刺和砭石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肠胃中,药酒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进入骨髓,就是掌管生命的神也无可奈何。现在桓侯的疾病已深入骨髓,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过了五天后,桓侯就病死了。扁鹊名声传扬天下。他到邯郸时,听说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做治疗妇科病的医生;到洛阳,听说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到了成阳,听说秦人喜爱孩子,就做治疗小孩疾病的医生:他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法的人,都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文言文快速训练初战《史记》(九)《史记王翦列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㶚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候,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于是王翦日:“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前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注:①怚:通“粗”,粗疏,鲁莽。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阅读自查卡文言重点字词积累卡12345678910读后感小纪链接高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翦因举兵追之不如因善遇之C.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B.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C.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D.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府自己的谦称。同样属于古代皇帝自称的还有“朕”,这是古代皇帝一直使用的专用词。B.文中的“归老”,意思是辞官养老,与之类似的词语还有“告老”、“乞骸骨”、“致仕”等。C.《史记》共分五种体裁: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姨;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项羽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D.文中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属于我国纪年法中的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我国其他的纪年法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于支兼用法。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李信勇敢而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C.出征前,王翦向秦王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既受普地安置子孙,让自己无后顾之忧,也表明了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2)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兵日进而西,将军量病,独忍弃寡人乎!【答案】1.A项,第一个“谢”,推辞;第二个“谢”,道歉;B项,第一个“因”,趁机;第二个“因”,趁机;C项,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来;第二个“以”,连词,表修饰;D项,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二个“之”,动词,到;故选B。2.“荆人因随之”,“荆人”主语,“随”谓语,“之”宾语,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BD;“大破李信军”“入两壁”的主语都是“荆人”,排除A。故选C。3.A项,“这是古代皇帝一直使用的专用词”说法错误。“朕”是秦始王即位后才使用的专称。故选A。4.C项,“让自己无后顾之忧”说法错误。王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秦王的疑虑。故选C。5.第一句得分点:“谬”,“使……错误”,谬传;“名”,说出;“胜”,完,尽;第二句得分点:“以”,因为,由于;“辱”,使……受辱;“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参考译文】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事秦始皇。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赶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在这样的情势下,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叵答说:“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三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天败楚军。李信接看进攻鄢郢,获胜,于是领部队向西前进,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则趁机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得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进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道歉说:“算了,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王翦出行,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玉、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天王赐子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大笑。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子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难道让秦王因为这个怀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