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第01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8新文化运动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e2e5b30ef5f0daddb2383b594466224/5e2e5b30ef5f0daddb2383b5944662241.gif)
![2023年中考历史(第01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8新文化运动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e2e5b30ef5f0daddb2383b594466224/5e2e5b30ef5f0daddb2383b5944662242.gif)
![2023年中考历史(第01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8新文化运动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e2e5b30ef5f0daddb2383b594466224/5e2e5b30ef5f0daddb2383b5944662243.gif)
![2023年中考历史(第01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8新文化运动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e2e5b30ef5f0daddb2383b594466224/5e2e5b30ef5f0daddb2383b5944662244.gif)
![2023年中考历史(第01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8新文化运动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e2e5b30ef5f0daddb2383b594466224/5e2e5b30ef5f0daddb2383b594466224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文化运动聚焦考点☆稳固根底一、背景:1.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袁世凯宣扬尊孔复古思想,使新旧思潮发生剧烈冲突。二.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3.旗帜:“民主〞和“科学〞。4.阵地:?新青年?杂志。5.主要内容: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专制。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三.开展:1.背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内容: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3.代表:李大钊:a.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四.评价:1.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积极性: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局限性: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认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图解】?新青年?受到广阔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送,被视为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名师点睛☆典例分类类型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例1】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校初二历史兴趣小组要了解新文化运动,你会建议选择以下哪种刊物收集相关资料〔〕A、?民报?B、?新青年?C、?中外纪闻?D、?海国图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所以答案选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点睛】此题属于识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阅读题干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刊物〞,然后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判断获取正确答案。【举一反三】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A.民主科学时代B.君主立宪时代C.民主共和时代D.尊孔复古时代【答案】A【解析】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类型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例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①鲁迅②康有为③陈独秀④梁启超⑤李大钊⑥胡适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⑤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根底知识的识记。根据所学,康有为、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应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点睛】此题属于识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阅读题干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题眼,其次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判断获取正确答案。【举一反三】他发表了?文学改进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进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为文学的正宗,用来取代文言文。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反对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主张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陈独秀的文章,是文学革命的正式宣言书。所以答案选C。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课时作业☆能力提升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下哪一运动时,一局部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A.公车上书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答案】C【解析】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2.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其“新〞表现在〔〕A、宣传“尊孔读经〞B、宣传维新变法C、宣传推翻清王朝D、宣传民主、科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准确识记,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准确识记,其中A.宣传“尊孔读经〞是袁世凯复古的口号;B.宣传维新变法是戊戌变法的思想;C.宣传推翻清王朝是辛亥革命的任务。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味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近代化探索·新文化运动4.历史往往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100年前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社会变化,当时的时代主题最有可能是〔〕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变法图强D.和平、开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00年前可见是1916年,由此推断是新文化运动,应该是民主科学。所以答案选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5.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A.新文化运动B.民族解放运动C.无产阶级革命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D【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生态圈的应用前景
- 现代办公楼电力维护成本深度剖析
- 现代物流技术与医疗行业互补与共进
- Unit 4 Friends Forever Understanding ideas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001
-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第6节 神奇的眼睛说课稿(新版)教科版
- 6《观察土壤》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 2023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 风娃娃说课稿 新人教版
- 18《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 6 植物的后代与亲代(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001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2 东西方的先哲 二 古希腊的先哲说课稿 人民版选修4
- 桩基础工程文件归档内容及顺序表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第2版)》王建辉教案 第7课 有效处理投诉
- 2023年新疆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 (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八大行业)
- 北京地铁13号线
- 塑料成型模具设计(第2版)江昌勇课件1-塑料概述
- 产业园EPC总承包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方形补偿器计算
- 为加入烧火佬协会致辞(7篇)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管理演示文稿
- 甲基异丁基甲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