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城市环境规划 2013_第1页
第八章 城市环境规划 2013_第2页
第八章 城市环境规划 2013_第3页
第八章 城市环境规划 2013_第4页
第八章 城市环境规划 20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城市环境规划第一节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工作程序第二节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第三节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第四节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第五节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第一节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工作程序一、城市环境与城市环境规划二、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三、城市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一、城市环境与城市环境规划城市是处在地表一定范围之内的开放性系统,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对自然环境的干预最为强烈。城市环境,就是指与城市整体发生关系的各种人文现象、自然现象的总和。城市环境规划的任务就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提出和实现城市环境目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市环境规划概况早在1982年以前,我国的一些城市就已陆续制定环境保护计划(规划),但其内容仅局限于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防治。

1984年我国正式将环境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体系,要求所有总体规划中必须包括环境规划的内容。1988年,我国拟定了“中小城市环境规划规范(讨论稿)”,初步确立了城市环境规划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又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环境规划的法律地位,及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使环境规划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迅速发展。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城市环境规划追求的战略目标。国外城市环境规划概况国外在城市规划中涉及环境问题,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但真正系统地研究城市环境规划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1)英国进行的西北部经济规划战略研究中,把环境规划作为重要研究内容。(2)美国对波士顿、洛杉矶、纽约等城市先后开展了城市环境规划研究,并着重研究了城市经济增长、人口变化以及城市扩展等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美国的城市环境规划以实现规定的环境目标为目的,建立数学模型,运用各种优化方法探求污染防治方案。(3)70年代后,日本十分重视环境规划研究,主张“生存条件重于经济发展的原则”,在环境规划中采用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4)原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如捷克、匈牙利等也进行了大量的城市环境规划研究,提出了很多有效的规划方法(如系统分析和模式区概念)。(5)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菲律宾、印度等国逐渐开始重视城市发展中的环境规划问题,并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近30年的发展,城市环境规划的理论及方法日益成熟和完善,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建设和发展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城市生态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要改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状态必须从城市生态的结构入手,而合理布局则是调控城市生态结构的关键环节。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包括:预测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确定功能分区及各区的环境保护目标值;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环境目标值的污染防治方案,其中包括污染源控制方案、环保投资方案、处理设施建设方案等。城市环境规划内容首先,在明确规划的对象、目的以及范围的前提下,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即对所要规划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土地利用、水资源供给、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状况,以及对大气、水、土壤、噪声和固废等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详尽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适当地作出相应的环境质量评价。然后,在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规划。即根据现有状况和发展趋势对规划年限内的环境质量进行科学预测,根据环境功能状态确定城市功能分区及相应的环境目标,进行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设计,对城市大气、水体、噪声等进行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制定固体废物和工业污染源管理控制规划,以及对城市的交通运输、能源供给、土地利用和绿地建设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中的现状调查和评价内容

1.城市自然概况A.区域范围:规划区域范围、环境影响所及区域的确定B.自然条件:a.地质(地形和地质状况)b.水文(城市水系分布、水文状况,如河流、丰平枯期水量等;水库或湖泊,水量水位等;海湾,潮流、潮汐和扩散系数等;地下水,地下水位、流向等)c.气象(平均气温、降水量、最大风速、风频、风向和日照时间)d.其他(台风、地震等特殊自然现象、放射能)C.社会条件:a.人口:人口数量、组成、分布、流动人口等b.产业:工业(产业结构、布局、产品和产量、从业人口);农业(农业户数、农田面积、作物种类、产品产量和施肥状况等);渔业(渔业人口、产品种类、产量等);畜牧业(人口、牲畜种类和存栏数、产品率、牧场面积等)。2.土地和水利用状况a.土地:土地利用状况,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b.水系:河流、湖泊、水库水面的利用,港湾、渔港区域状况c.水利:水利设施、供水、产业用水等3.环境质量状况a.

大气:污染源(固定源、移动源、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发生量);质量状况(SO2、NOx、CO、飘尘、HF、H2S、HCl等的含量,飘尘中重金属、苯并芘的含量);气象条件(风向,风速等及其与污染浓度相关关系)b.

水体:污染状况(BOD、COD等的含量,河流、湖泊透明度等,特殊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其他(发生源、水化学条件及其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c.

固废: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放射性固体废物、农业废物d.

噪声:噪声源分布、噪声污染程度、震动污染等e.热污染:余热利用、废热排放、热污染现状f.化学品登记:运入、使用、生产、排放的化学品种类、数量、毒性、处置及去向g.其他污染: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等恶臭;放射性、电磁波辐射,地面沉降等。4.生态环境特征调查与生态登记a.区域生态:植物、动物概况,生态系统状况,植被覆盖面积等b.生态因子:选择编制环境规划所需的生态因子:绿地覆盖率、气象因子、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建筑密度、交通量和水资源等c.

自然环境价值评价:自然环境对象的学术价值、风景价值、野外娱乐价值5.城郊环境质量现状a.

城郊环境污染状况:“三废”产生量、治理量、排放量,污灌水质、面积b.

土壤现状调查:土壤种类、分布,K、N、P等营养元素和Cd、Pb、Hg等重金属含量、含水率等。6.居民生活状况a.

保健: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少幼保健等b.

食品:食品摄取状况,农产品和水产品中Cd、Pb、Hg等的检出水平与一般值比较,食品添加剂的状况7.与环境有关的市政设施状况:城市排水系统分布结构,公园及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分布情况。8.环境污染效应调查: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状况(主要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调查;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

城市环境规划中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规划内容1.城市开发规划概要a.工业规划:工程、投产时间、主要产品品种和年产量b.自然环境改变:挖掘、填筑、整理、采伐等引起的形状、面积和土方量的变化c.人口变化:组成、分布等变化(年别、地区别)2.城市环境功能分区a.

环境功能分区:环境区划、功能分区,如水环境功能分区、声学环境功能分区等b.

指标体系:环境污染指标,社会经济环境指标和环境建设指标等c.

环境目标及可达性分析:各功能区的环境目标和环境总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可达性分析3.水资源利用及环境综合整治规划a.用水规划:总体用水规划、水的收支、分配和主要取水源等;工业用水:工业用水量预测、水资源的平衡、用水来源生活用水:用水预测、供水量及来源农业用水:用水量、配水规划等b.水资源保护规划:发生源变化预测、水质污染预测、水文变化预测、发生源控制规划、地面水保护规划、地下水保护规划c.水面利用规划:渔业、其他水生生物的养殖等d.污染负荷预测:全市及各功能水域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负荷量及削减量e.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提出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措施和实施细节。4.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a.环境质量预测:气象条件,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大气质量预测b.污染负荷预测:全市及各功能水域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负荷量及削减量c.污染防治规划: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环境目标,工程及管理措施),污染综合整治方案。5.固体废物管理规划a.固体废物预测:增长预测及环境影响预测。b.固体废物规划:制定综合管理及处置规划,提出综合整治对策。6.噪声整治规划及其他a.噪声污染预测及防治:噪声环境影响预测,确定城市各个功能区噪声标准,制定综合整治规划。b.化学品污染防治规划:化学品增长及环境影响预测及环境管理措施。7.工业污染源控制规划a.工业污染源环境影响预测:骨干工业:生产工艺、生产技术水平、能源、资源消耗预测、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的排污量污染增长趋势;中小工业:按行业调查分析其经济效果与环境效果,预测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b.分区控制规划:工业结构化、布局调整规划8.土地利用规划a.总体规划:城市总体布局、土地总体利用规划b.工业区划:各专门工业区、工业区和准工业区面积和人口c.居住区和商业区:各等级居住区、邻近商业和商业区的面积、人口d.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等区划:面积、位置、人口、户数和生产品种等规划概要e.其他:临河、海等城市的特殊区域区划,如港口、码头规划9.城市能源规划a.能源利用规划:能源消费预测、节能规划、能源构成b.能源环境影响预测:能源大气污染预测、热污染预测c.能源环境管理规划:能源政策,分配规划,控制能源产生污染的措施10.城市交通规划a.

交通发展规划:城市道路、城市车辆类型、数量的发展规划及其环境影响,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规划及其环境影响b.

其他:改善环境的措施、交通环境设计11.城郊环境规划a.城郊相关环境特征及城乡关系分析b.乡镇企业发展及环境影响预测c.

乡镇企业污染综合整治对策d.

城郊农业环境保护及生态农业系统规划12.绿化和生态调节区、特殊保护区规划a.树种选择、郊区森林及城市各种绿地的规划b.绿地指标、城市周围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调节区的规划c.

特殊保护区(文物、古迹)的规划d.

旅游规划三、城市环境规划编制程序城市环境规划编制程序第二节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一、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二、大气污染预测三、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一、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一)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画出污染源分布图画出规划区域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源分布图,标明污染源位置、污染排放方式,并列表给出各所需参数。高的、独立的烟囱一般作点源处理;无组织排放源及数量多、排放源不高且源强不大的排气筒一般作面源处理(一般把源高低于30m、源强小于0.04t/h的污染源列为面源);繁忙的公路、铁路、机场跑道一般作线源处理。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④烟气出口速度(m/s);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2.点源调查统计内容将规划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网格单元,一般可取1000×1000(m2),规划区较小时,可取500×500(m2),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②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③面源分类,如果面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3.面源调查统计内容1.等标污染负荷法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区域工业污染源进行评价,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源及污染物位次进行排序并评价。具体方法见第五章第一节。2.污染物排放量排序污染物排放量排序是直接评价某种污染物的主要污染源的最简单方法。采用总量控制规划法时,针对区域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对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进行总量排序。(二)大气污染源评价方法二、大气污染预测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不但受到污染源的影响,还要受到污染气象条件的影响。常用于大气环境规划工作的大气质量预测模型有两类,一是箱体模型,二是多元模拟模型。三、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一)规划区的划定

一般将规划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用网格点作控制点。确定规划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①对于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地区,规划区一定要包括全部大气环境质量超标区和对超标区影响比较大的全部污染源。非超标区根据未来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情况适当地将一些重要的污染源和新的规划区包括在内。②在规定规划区时,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一般在主导风下风方位,规划区边界应在烟源的最大落地浓度以远处。1.区域总量的计算A值法的基本原理:如果假定某城市分为n个区,每分区面积为Si,总面积S为各个分区面积之和,由下式确定。式中:S——总量控制区总面积,km2;

Si——第i功能区面积,km2;(二)总量控制的A-P值法三、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全市排放的允许总量可由下式确定Qak——总量控制区某种污染物k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Qaki——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k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n——功能区总数;i——总量控制区内各功能分区的编号;k——某种污染物下标;a——总量下标。三、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各分区排放总量由下式确定。式中:ρki——国家和地方有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与第i功能区类别相应的年日平均浓度限值,mg/mN3;ρ0——当地背景年日平均浓度,mg/mN3;

A——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104km2/a;主要由当地通风量决定,可参照下表所列数据选取。

城市统一取定标准浓度限值时上式关系是严格成立的,当各分区使用的质量浓度标准限值各不相同,分别为ρsi时,上式不再成立,但为了方便,也沿用类似关系。A在一般气象条件下,高架源对地面浓度数值影响不大,但影响范围大,而低架源及地面源往往对地面浓度贡献较高,在对区域的允许排放总量分配时,首先要确定各个功能区的面源和点源所占的份额。在夜间大气温度层结稳定时,高架源对地面影响不大,但低架源及地面源都能产生严重污染,因此需确定夜间低架源的允许排放总量。2.点源和面源允许排放量的分配总量控制区内低架源的大气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计算:各功能区低架源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式中:Qbk——总量控制区某种污染物低架源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a;Qbki——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低架源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a;b——低架源排放总量下标;α——低架源排放分担率。Pα在A值法中只规定了各区域总允许排放量而无法确定每个源的允许排放量。P值法则可以对固定的某个烟囱控制其排放总量,但无法对区域内烟囱个数加以限制,即无法限制区域排放总量。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A-P值法是指用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3.点源允许排放量分配第三节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一、城市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二、城市水污染控制预测三、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进行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基础资料地图水体的水文和水质现状数据污染源清单,各排污口的位置、排放方式和污染物排放量及治理现状和规划。城市水资源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的原始资料以及用水现状情况城市范围内可采用的水污染控制方法及其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资料规划年限的要求。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基础内容a.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各种标准,提出水体可能考虑的用途目标和水质控制指标b.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河段的使用目标及水质指标c.列出水质超标和可能超标的河段,认定有毒污染物的种类,确定应控制的重要污染物d.确定各河段的环境容量e.把各河段的环境容量分配给各个废水排放口,并考虑上游河段对下游河段的影响f.估计各种治理措施的总费用,如下水道系统,河道整治费用和运行费用等。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目标:保证该城市(区域)水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应有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和工业部门等方面的代表参加制定。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整个规划年限内拟建的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市政下水道、工业企业与水污染控制有关的技术改造或厂内治理设施等的清单;确定与农业、矿业、建筑业和某些工业有关的非点污染源,并提出控制措施;提出经处理后的废水和污泥的处置途径和方法;估算实现规划所需的费用,并制定实施规划的进度表建立执行规划的管理和评估系统(企业)水污染控制设施规划水污染控制系统如污水处理厂及与其有关的污水收集系统所作出的建设规划,应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诸因素的基础上,寻求投资少、效益大的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关于拟建设施的可行性报告,要解决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对流域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等b.说明拟建设施与现有其他设施的关系,以及现有设施的基本情况c.第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费用估计和执行进度表。可能的分阶段发展、扩建和其他变化及其相应的费用。d.对被推荐方案和其他方案的费用—效益分析e.对被推荐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是否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和控制指标,设施建成后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等f.当地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代表的评议,并经地方主管机构批准。城市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1.工业污染源调查与分析通过城市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查清工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的数量,以及在城镇各个水域的分布情况,确定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行业和重点控制区。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工业企业产品、产值、用水量、废水排放量,BOD、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治理措施,废水排放去向以及对应入河排污口等。通过生活污染调查,查清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方式和主要污染物浓度,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现状和排放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城市人口、人均用水量、人均废水排放量,人均BOD、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治理措施,废水排放去向以及对应入河排污口等。2.生活污染调查与分析二、城市水污染控制预测城镇水环境预测的主要目的,就是预先推测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某一水平年时的环境状况,以便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保护环境的具体安排和部署。城镇水环境预测包括排污量预测和水环境质量预测两方面的内容。

三、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环境质量不能达到功能要求的区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水环境承载力,并有效利用环境容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技术路线是根据区域环境容量要求,把允许排污量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保证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允许排放总量。第四节固体废物管理规划一、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二、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方法

一、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一)现状调查及评价①环境背景数据;②社会经济数据调查分析。③固体废物来源、数量调查分析。④固体废物处置现状数据调查。⑤调查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情况。1.固体废物量预测城市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所以固体废物预测主要针对这三类固体废物进行。2.固体废物特性分析城市固体废物特性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的特性及毒性等:(二)固体废物预测(1)物理特性主要包括:物理组成、粒度、含水率、堆积密度、可压缩性、压实渗透性;(2)化学特性包括: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灰熔点、灼烧损失量、元素分析组成、发热量、闪点、燃点与植物养分组成;(3)生物特性包括:固体废物物质组成和细菌含量两个主要的方面,前者决定了废物可被生物所利用的部分比例,是相关利用与处理技术的关键。后者是对废物卫生安全性的描述,可用于判断垃圾进入各种环境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4)毒性包括:可燃易爆性、反应性、腐蚀性、生物毒性和传染性等。1.管理对策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固体废物管理政策,首先是要控制其源头产生量,如逐步改革城市燃料结构,实行净菜进城,控制工厂原材的消耗定额,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等。其次是开展综合利用,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和能源来对待,让垃圾再度回到物质循环圈内,尽量建设一个资源的闭合循环系统。(三)拟定规划方案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一般产生废物较多的工厂在厂内外都建有自己的堆场,收集、运输工作由工厂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包括居民生活废弃物、商业垃圾、建筑垃圾、粪便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等。它们的收集工作应该分类进行。危险废物系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上规定的固体废物。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和运输。危险废物的运输、贮存和处置应由领取经营许可证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2.固体废物收集回收最终处置场的选址、备选方案的选择,要从运输运转、环境影响、适宜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除了要考虑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环境影响外,还应结合收集路线的设计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既能满足防止污染的要求,又经济合理,节约运输成本。对危险废物单独列出,并针对具体特性制定处理、处置方案。3.处理与最终处置固体废物如不进行处理与处置,将对土地使用面积、土壤土质、生态经济、供水水源与灌溉水、人群健康等诸方面产生经济损失。如果进行处理与处置,尽管直接获益不高,但减少了社会的经济损失,也就是间接取得了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方法就是费用效益分析。(四)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二、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方法(一)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编制依据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固体废物管理的法规、标准及技术政策,这是城市编制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基本依据。包括2004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等。固体废物规划可能采用一些模型,作深入评估与方案筛选等工作,常用的模型如固体废物管理技术经济评估模型、固体废物产生排放预测模型、固体废物处置场地选址及交通运输网络设计、固体废物处理量优化分配。模型分成预测模型、评估模型、运筹学优化模型等类型。(二)固体废物规划分析方法1.填埋场与城市的距离生活垃圾填埋场通过多种途径对城市造成影响,因此,离城市距离较远为好。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并特别注意不得建于以下地区: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②居民密集居住区;③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④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⑤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区。(三)固体废物处置选址方法交通运输条件一般由两个因素组成:运输距离及可能采用的运输工具(水运、路运或铁路运)。当然,运输距离越近越便利。一般要求距离公路、铁路和河流不超过500m。2.交通运输条件3.环境保护条件一般要求场地面积及容量能保证使用15~20年,在成本上才合算;对地表水造成污染或污染的可能性很小,一般要求距离任何地表水大于100m,垃圾的渗出液不排入土地或农田,最好不要堆放在河流岸边;尽可能地利用废弃土地或使用便宜的土地或荒地;要远离机场,要求距离大于l0km。地形越平坦越好,其坡度应有利于填埋场和其他配套建筑设施的布置,不易选择在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原则上,地形的自然坡度不应大于5%。4.场地建设条件5.地质环境条件场址应选在渗透性弱的松散岩层或坚硬岩层的基础上,填埋场防渗层的渗透性系数K≤10-7cm/s,并具有一定厚度;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m;隔水层黏土厚度越大越好,一般要求大于6m;与供水井的距离至少大于300m,远离水源地500m以上。第五节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一、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二、噪声污染源发展预测三、噪声控制规划方案一、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噪声监测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1994)中各类噪声标准的适用区域划分原则,并结合城镇范围的具体情况优化选取能代表某一区域环境噪声平均水平的测点(如道路边、镇中心、居住区、厂区)等进行监测。测定项目为连续等效A声级。分析监测数据、对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中相应的功能区标准作出污染状况评价。二、噪声污染预测1.交通噪声预测(1)i型车辆行驶于昼间或夜间,预测点接收到小时交通噪声值按下式计算:(2)各型车辆昼间或夜间使预测点接到的交通噪声值应按下式计算:2.区域环境噪声预测区域环境噪声受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影响,并与人口密度呈一定的相关关系,人口增加1倍,昼夜等效声级将提高3dB(A)。预测采用点声源自由场衰减模式,仅考虑距离衰减值,忽略大气吸收、障碍物屏障等因素,其噪声预测公式为:

由上式预测每个噪声源在评价点的贡献值,再将所有声源在该点的贡献值用对数法叠加,得出噪声声源对该点噪声的贡献值,贡献值与本底值叠加,即得出影响预测值。具体模式如下:

三、噪声控制规划方案

1.明确噪声控制规划目标确定噪声控制规划目标,首先要考虑城市居民生活发展的基本要求、国家和地方对环境质量目标的控制要求,还要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再根据区域噪声现状、主要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结合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标准,确定中长期噪声控制目标。2.划分的声环境功能区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中适用区域的定义,结合城镇建设的特点来划分环境噪声功能区。

根据噪声功能区划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噪声控制,建立噪声达标区。控制混杂在居民区中的中小企业噪声。对严重扰民的噪声源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震、消声等技术治理,无法治理的应转产或搬迁;企业内部要合理调整布局(如把噪声大、离居民区近的噪声源迁至厂区适当位置),以减小对居民的干扰;企业与居民区之间应建立噪声隔离区、设置绿化带,以达到减噪、防噪的目的。3.制订噪声控制规划方案阅读材料

南汇区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细则(试行)

资料来源:/old/ReadNews.asp?NewsID=86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控制水、大气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方案》、《上海市“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方案》等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在本区行政区域内排放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单位),均应遵守本细则。

本细则所称水污染物,是指国家和上海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介入水体并影响人类对水的使用,危害人类健康或对动植物构成危害及破坏生态环境的物质。本办法所称大气污染物,是指国家和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介入大气环境并影响人体或动植物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物质。

第三条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之一,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条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按照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制定。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项目,按国家规定执行,“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控制项目为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

第五条上海市南汇区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区环保局)负责本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统一监督管理和本办法的实施。

排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废水、废气的污染治理,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工作。

第二章各镇、工业园区职责

第六条各镇、工业园区根据区政府分配的“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积极采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污染源综合治理等总量削减措施。

第七条各镇、工业园区要制定污水管网建设,污水纳管,污染源治理、搬迁和关闭等各项年度计划,同时报区环保局备案,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COD与SO2的总量控制目标任务。

第八条各镇、工业园区对各自区域内现有排污单位和已审批未投产或已投产未验收的项目进行排污总量指标的分配,并充分考虑“十一五”期间辖区内新建项目发展的预留量。

第九条各镇、工业园区有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纳管工作的义务,污水经过纳管处理后腾出的削减量经区环保局审核同意后可以作为本区域发展量使用。

第十条各镇、工业园区每半年上报一次本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各项措施的进展情况,新增项目的COD与SO2排放增量,现有工业COD和SO2削减量。未能实施总量控制区域,造成环境污染加重的镇、工业区暂停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审批。

第十一条水环境质量超过功能区划标准的相关镇及工业区不得新增导致水环境质量继续恶化的项目。

第三章环境保护部门职责

第十二条区环保局根据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结合本区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现状、环境功能区划标准,核定区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阶段确定污染物削减要求。

第十三条对各镇、工业园区制定并上报的总量削减措施和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审核,并督促其进一步完善和跟踪落实。

第十四条对现有排污企业申请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实,经过核实,对达到地方排放标准和排污总量指标的核发排污许可证,对超过地方排放标准和排污总量指标的发给临时排污许可证,并要求排污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污染治理任务,污染物浓度与总量均达到控制要求后可换发排污许可证;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依法吊销其排污许可证,同时依据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对治理无望、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报请区政府依法责令关停。

第十五条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审批,区环保局根据管理权限,规定建设单位在报批项目时除了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书)同时还必须递交所属镇批准同意并经区环保局审核的《污染物总量指标申请表》,否则不予审批。

第十六条现有排污企业对自身排放污染物总量无法准确估量时,可以委托区环境监测站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总量测试的委托监测。

第十七条区环保局负责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考核办法,对各镇、工业园区的各项计划、措施的落实,污染物总量削减等情况每半年考核一次,并定期在新闻媒体公布,以便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根据国家和市考核办法的具体要求,对本区域污染源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在每年的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上报市环保局。

第十九条加强对区级重点企业的监察、监测和监管,实施污染源分类管理,淘汰劣势企业,扶持高效益、低能耗、轻污染企业。

第二十条将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计划和措施纳入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滚动实施,确保本区“十一五”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四章排污单位职责

第二十一条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必须同时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超过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的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和削减措施。

第二十二条排污单位的排污口应规范化,必须具备采样和测量流速条件并设立标志牌,配备计量装置。区环保局确定的重点污染源监管企业,应当配置符合要求的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仪器。自动监控仪器纳入统一的监测网络,经检定合格后,其监测数据可作为申报污染物排放种类、总量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排污单位应建立动态的排污档案,如实及时准确地反映本单位的排污状况和治理设施运行状况,配合环保部门的监察、监测等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向区环保局相关部门办理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手续,申报登记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以及其处理设施,并提供污染防治的有关技术资料。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方式等发生重大变更的,排污单位应当在变更发生的15日前,向区环保局排污申报的相关部门办理变更申报登记。

第二十五条现有排污单位应先向区环保局领取并填写《污染物总量指标申请表》、《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申请表》,后向所在镇或工业园区申请排放污染物总量指标,在征得所在镇或工业区允许使用总量指标后,经区环保局核定的总量作为企业排污的法定依据。

第二十六条区环保局在接到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总量指标申请表》、《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申请表》后应在一个月内根据区域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核准排污单位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其排放方式、排放时间、排放去向等。

第二十七条

排污单位排放的污染物在浓度达标的基础上,申请的总量指标未超过允许排污总量(允许排污量为排污总量指标申请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