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教育学_第1页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教育学_第2页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教育学_第3页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教育学_第4页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教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第一节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理论1、神话起源论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主要观点:认为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评价: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Paul•Monroe,1869-1947美国教育家),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评价:否认了教育活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ᅵ

□4、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苏联教育学者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人的肢体可劳动创形成、发展双手、大脑能造了人语言、思维性类,同生产劳动生产劳动经验必时产生积累、传递要了教育社会生活经验性评价:看到了社会性是教育起源的关键,克服了生物和心理起源说的缺陷,科学。5、生活起源论

代表人物:杜威主要观点:教育是在适应和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评价: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但忽视了生产劳动的作用。二、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具有原始性:教育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内容贫乏,形式简单。2、具有宗教性:与宗教活动联系密切。3、无阶级性:教育是共同的、平等的。例:鄂伦春和鄂温克人的教育主要是培养打鹿能手。男孩子从五六岁起开始用弓箭、木枪作狩猎游戏,七八岁学骑马,十岁学射箭,十一二岁开始跟成年人到猎场学习寻找和射击野鹿的技术,到十六七岁就能独立打猎了。

鄂伦春人

鄂温克人(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和封建社会的教育)1、学校教育取代了原始形态的教育,成了教育和学习的主要形式。

问题:学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你认为学校产生于哪个时期?1)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分工:社会生产日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2)学校产生的时间:奴隶社会初期

3)学校的名称:庠、序、校、学等。《学记》:“古之教者,家(闾)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周制:5家为一比,5比为一闾[25家],4闾为一族[100家],5族为一党[500家],5党为一州[2500家],5州为一乡[12500家]也称术,国是国都的意思)2、教育具有阶级性。如唐朝的官学体系中,设有“二馆六学”(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二馆只招收皇亲国戚的子弟;国子学只招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弟;太学:五品以上;四门学:七品以上;书学、算学、律学:八品以下。3、教育内容封闭,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内容。1)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作“六艺”;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经、史、子、集,其中《四书》、《五经》影响最大。教育严重脱离生产劳动,较少自然科学内容。2)西方奴隶社会的教育主要以雅典(文)和斯巴达(武)的教育为代表。

斯巴达的教育以军事教育为主,目的是将奴隶主的子女培养成为身体健壮的武士,学习内容有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合称为“五项竞技”)。雅典是一个商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它对教育的要求,除体育竞技外,还要学习哲学、文法、修辞三门学科,即所谓“三艺”,注意人的和谐发展,以培养将来准备担任国家要职的人才。

西方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是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学校骑士教会教育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又称僧侣封建主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骑士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又称世俗封建主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和吟诗。4、教育方法机械,进行呆板的知识传授和强迫的道德灌输。(但也有闪光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5、实行个别教育形式。在中国有官学(如国子监、太学等)私学、书院等多种式,但以个别教学为主。

书院是我国自北宋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如我国古代四大书院: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曾在此讲学。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教,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处事之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接物之要”

湖南衡山石鼓书院

湖南长沙

岳麓书院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选士制度:从察举到科举。魏晋南北朝时实行察举制,即“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从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

606年)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三)现代社会的教育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过程:产生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发展壮大于二战后。(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1990年3月,“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在泰国召开)ȧ

宗旨:取消等级教育制度,给所有人以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Ƀ

1990年3月,“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也称“宗迪恩大会”)在泰国宗迪恩召开,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两个划时代的文件,从而使全民教育思想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此会召开,标志着全民教育思想的正式提出。₀我国普及教育的现状2012年全国共有小学22.86万所,招生1714.66万人,在校生9695.90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85%。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32万所,招生1570.77万人,在校生4763.06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1%。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基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实施以来,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逾际工资97.57亿元人民币,共资助490万多名经济困难学生,援建希望小学18335余所,培训希望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师近8万名。希望工程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启动最早、规模最大、参与最广、成效最为显著并享有崇高声誉的社会公益事业。

“春蕾计划”是198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截止到2010年底,已募集10亿多元,兴建1000多所春蕾学校,共资助200余万人次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生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促进生产与科技双向发展。从个体发展来说,理论与从生产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体力与脑力劳动的结合。从社会发展来说,就是使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可用下图表示:

影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促进所以“教劳结合”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普遍规律,也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

具有开放性。教育内容不但丰富,而且富于革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互相结合,知识结构更合理。科学教育是指传授科学知识,培养

科学精神的教育;人文教育是指传

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教

育。19世纪前,世界各国的教育基本上是以人文教育为主,19世纪后,科学教育盛行,20世纪50年代以来,走向融合。宏观上看:当今社会呼唤人文素质的提高;微观上看:个体应具备两方面素养才能全面与和谐发展。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国外著名教育法:英国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广设公立学校,逐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美国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与课程改革,美国国会将该法的制定视为美国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法律之一。日本1947年的《教育基本法》,宣扬民主、和平及普遍真理,是对战前培养效忠天皇之国民的教育的彻底否定,在日本被看作是和平宪法的姊妹篇。中国的教育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制订,2006年修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的“父母应送6至12岁的男女儿童入学,否则政府就强迫其履行义务”,所以德国被认为是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在19世纪70年代后实行义务教育。

1998年的《世界教育报告》显示:在有数据可查的171个国家中,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非洲的平均年限已达7.2年,北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年限为10-12年。当前世界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大约半数的发展中国家普遍都实现了免费的9年制义务教育(国立学校),只有一些特别贫困的或者有某些特殊国情的国家才收费。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1、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

终身教育(LifelongEducation)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其倡导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Paul•Lengrand)。1965年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展望》一文中提出“任何年龄阶段的所有人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讨论了保罗·郎格朗的终身教育提案,提案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并同意采用“终身教育”这一概念。

2、主要观点:时间: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空间: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方式:集体与个别教育;面授与远距离教育。性质:正规与非正规;人人当学生和老师。目标:完善的人与和谐的社会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各国之间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第二节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含义(一)“教育”的理解1、教育的东方理解字源:甲骨文中已有“教”字出现

小篆体“教育”的含义《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负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说文解字》

许慎(东汉)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2、“教育”的西方理解词源:Education柏拉图:教育要找回失去的灵魂;苏格拉底“产婆术”卢梭:教育赋予我们在出生时所缺乏的一切和我们作为人所需要的一切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英)“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涂尔干(EmileDurkheim,1858-1917法)“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比较东方与西方对“教育”的不同认识,并以此为根基去解释中外教育现象及其对国民素质的影响。想一想3、东西方对教育的理解的差异

东方:重视教师的主导与支配作用;重视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甚至偏于书本理论的掌握;重视施教者的权威性与教育过程的严肃性,甚至是强制性。

西方:强调热爱儿童、尊重学生,教师支配作用较少;(引导)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学生主体)教学全部过程不能缺少学生的自动参与。(自动参与)(二)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专门组织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特狭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二、教育的本质(一)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首先,教育对象是“人”其次,教育过程是“育”再次,教育结果是“化”(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方式、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节教育的功能第一、基本功能: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第二、扩展功能: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第一章复习题:一、选择1、“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