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生之机趣4蚂蚁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1页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生之机趣4蚂蚁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2页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生之机趣4蚂蚁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3页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生之机趣4蚂蚁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4页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生之机趣4蚂蚁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辛劳的蚂蚁》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悬崖勒马B.勾勒C.勒紧D.勒令答案:C解析:分析:C项“勒”读lēi,其他都读lè。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充溢()引擎()不啻()踉跄()()绊倒()揪住()揾泪()疼痒()A.yìjíngchìliàngqiàngbànjiūwènyǎngB.yìqíngdìliàngqiàngbànjiūwènyǎngC.yìqíngchìliàngqiàngbànjiūwēnyǎngD.yìqíngchìliàngqiàngbànjiūwènyǎng答案:D解析:分析:A擎:qíng;B啻:chì;C揾:wèn。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强迫(qiǎnɡ)雕塑(shuò)B.秀颀(qí)更换(ɡēnɡ)C.贮藏(zhù)称职(chēnɡ)D.秘诀(bì)沉淀(diàn)答案:B解析:分析:A“塑”读sù;C.“称”读chèn;D.“秘”读mì;故答案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辨别巧妙绝伦别出心裁B.隔漠心旷神怡千锤百练C.威胁出奇致胜相题并论D.造诣殉私舞弊记忆尤新答案:A解析:分析:B.应为:隔膜、千锤百炼;C.应为:出奇制胜、相提并论;D.应为:徇私舞弊、记忆忧新。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准确区分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5.选正确的填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有误的是()。A.我好像始终没发现一个活蚂蚁比一个死了的更具有()。(微理性)B.一般的蚂蚁都属()。(欺世盗名之徒)C.蚂蚁“不知道它的穴在那里”。离开三尺远,它就()。(能找到它)D.蚂蚁“缺乏判断能力,不能区分什么东西是好吃的,什么东西是不好吃的”。这说明它是()。(愚蠢无知的)答案:C解析:分析:C应是:找不到它。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6.下列语句括号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把“改进”换为“提高”)B.秋天的咸宁是美丽的季节。(把“秋天的咸宁”改为“咸宁的秋天”)C.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把“否”字去掉)D.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把“关于”去掉)答案:D解析:分析:D项“具体详情”重复罗嗦。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B.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C.乾清官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D.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答案:A解析:B递进关系,应改为“这不仅很困难,而且相当危险”;C缺宾语中心词,应在“奏章”后加上“的地方”或“的处所”;D句式杂糅,可去掉“而造成的”。故选A。点评: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修改能力。8.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辛劳的蚂蚁》借辛勤而愚蠢的蚂蚁讽刺那些因爱慕虚荣而装模作样的欺世盗名之徒。B.《走向虫子》通过几个典型事例来说明“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告诉人们,人不能自以为是,哪怕是在一只小小的蚂蚁面前。C.在《辛劳的蚂蚁》中用蚂蚁的形象来象征那些爱慕虚荣、欺世盗名的人,D.《走向虫子》作者通过写自己对蚂蚁的几次误解来警戒人们不要踩死蚂蚁。答案:D解析:分析:《走向虫子》告诫人们:不要自以为是。所以应该选D。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9.对下面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我好像始终没出现一个活蚂蚁比一个死了的更具有细微理性”。作者一开始就以这种极端的口吻给蚂蚁判了刑。为了让自己的论断显得“严谨”,他使用了铺垫法--承认蚂蚁是辛劳的,声明他指的是普通的蚂蚁,排除了特别神奇的瑞士蚂蚁和非洲蚂蚁,然后对蚂蚁予以当头痛击--“它那份愚蠢劲儿却是我瞧不入眼的”,揭示出蚂蚁的任何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非理性的愚蠢行为。B.“它捕获到一件东西……拖着它那毫无价值的捕获物攀到了顶颠”,“它做这样聪明的事……又朝一个新的方向走去”。作者这里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对它笔下的第一只蚂蚁进行了精心刻画:蚂蚁在搬运过程中遇到障碍不绕过去,而是倒退着往上“拽”,在攀登过程中,“扯”“拉”“掀”“爬”,“有如我……又朝一个新的方向走去”。作者用了这么多动词来形容蚂蚁反复、顽强但却十分愚蠢的折腾。但是作者仍不过瘾,又用了一个总结性比喻,以辛劳和徒劳之间显而易见的荒谬,突出蚂蚁的吃苦耐劳。C.“小蚂蚁--觉察到我在观察……随便任何其他笨蚂蚁谁爱要的给收了去”“它在二十分钟内所从事的劳动……只是为了要让自己当着人们露一手儿”作者再次运用一系列动词刻画他笔下的第二只蚂蚁:费劲力气把蜘蛛“举”到空中,“叼”着走,一路上“拉”“搡”“拖”“跳”,最后却随意把猎物“丢”在路当中,与第一次的描写有许多重复之处,并且再次运用了一个通俗的比喻,从而再一次强化了读者对蚂蚁辛劳和徒劳并存的荒谬行为的认识,蚂蚁的愚蠢在读者脑中根深蒂固。D.“这时候它拭去脑门子上的汗……最后它停下来休息”“它们揪住蚱蜢腿相反的两头……其重量足以让它们进行一番娱乐”在这两处,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白描手法,表现了蚂蚁的自我折腾,即使合作,商量讨论,也无济于事,还把自己给弄伤了,把蚂蚁描绘地如同西方戏剧舞台上的某些喜剧角色--十分笨拙,又十分天真,傻,死心眼,一错再错,死不悔改。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类傻里傻气角色的调侃。答案:B解析:分析:B以辛劳和徒劳之间显而易见的荒谬,把蚂蚁的笨拙、弱智表现地淋漓尽致。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10.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15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C.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D.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谨慎。答案:A解析:分析:B去掉“世间”;C句末加“的行为”;D“然而”改为“因此”。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修改。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朝鲜发射卫星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日本、韩国纷纷表示朝鲜是在向国际社会发起新的挑衅。B.近日,中国与菲律宾舰船在南沙黄岩岛海域对峙事件一波三折,远未结束,两国都坚持对方舰船先离开。C.受利益驱动,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D.2月23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竟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存在,对此,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答案:C解析:分析:C雨后春笋: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用在句中不合适。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使用。12.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A.⑤①②④③B.⑤②④③①C.⑤②④①③D.⑤①④②③答案:C解析:分析:⑤句是总提,提出描写对象,②句承接话题写雨丝如纱,④句写雨丝的来源:云端,是从上写起,①句从上写到下,写雨丝飘下来,③是由近写到远。点评:考查句子排序能力。13.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答案:A解析:分析:深居简出: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用在这里不恰当。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词义理解运用能力。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B.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管理。D.同学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仍然精神饱满地前进。答案:D解析:分析:A去掉“注视着”;B“三倍”改为“三分之一”;C去掉:不。故答案选D。点评: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15.下面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情境】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A.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B.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C.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D.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答案:D解析:分析:话要委婉,既讲明要害,又让人容易接受。点评: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二、填空题16.《辛劳的蚂蚁》作者是_____国作家______答案:马克·吐温|美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17.读完《每天诞生一次》《列宁格勒的树》《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你觉得饱含褒扬之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充满讽刺意味是__________。答案:《每天诞生一次》《列宁格勒的树》《走向虫子》|《辛劳的蚂蚁》解析:分析:学会比较阅读,找出一个角度去比较异同。点评: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18.亲爱的同学们,自从学校开展读书节活动以来,书香渐渐弥漫整个校园。现在,学校决定组织一次“读书节”汇报演出活动,请你作为节目主持人,说一段开场白。答案:亲爱的同学们,自从我们学校开展读书节活动以来,书香渐渐弥漫整个校园。现在,学校决定组织一次“读书节”汇报演出活动,相信你一定会很乐意地投入到此活动中来的,那就快快拿起你的笔,行动起来吧!解析:分析:开场白要求有称呼,内容,具有感染力。点评: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19.请比较《日历》、《蚂蚁》、《每天诞生一次》在写作中带给你的宝贵启示。答案:《日历》一文通过日历这一具体可感的日常小事物,用这生命的页码阐发关于时间、生命、人生的哲理思考,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角度、形象化的议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了《蚂蚁》一文后,我们知道感悟要有特殊性,要不落入俗套,一般人从蚂蚁感悟到勤劳、生命力的顽强,作者感悟“幸福”、“命运”。《每天诞生一次》告诉我们:写文章并不一定要有事件,而是要有感情和智慧。解析:分析:启示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写,根据要求,应该从写作角度谈启示。点评:考查学生对作品写作手法的学习运用。20.《辛劳的蚂蚁》中说:“最近科学家们发现,蚂蚁并不为冬季储存什么食粮。”而《伊索寓言》中就将勤劳的蚂蚁储备冬粮,怎样看待二者不同的说法?答案:科学家的发现是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和事实的差距较小,但并能就此怀疑《伊索寓言》的可读性。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手法来说明某一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是一种文学形式,不可能与现实生活完全相符。寓言中的蚂蚁是拟人化的蚂蚁,作者赋于它人的思想感情,与现实中的蚂蚁当然不同,也不必相同。解析:分析:从不同角度解释各自的原因,科学是科学。文学作品尤其是寓言故事是虚构的。点评: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三、阅读理解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前面我已经说过,它捕获到一件东西;那东西一般无论对它自己或者对别人都是毫无用处的,那东西往往要比其应有的体积大六倍。它找到一个很不称手的地方,一把揪住了它。它使大劲把它举起,然后开始搬运,不是往穴里搬,而是朝相反的方向走,不是从容不迫,运用智慧,而是发了疯似的急赶,虽然那样只会白白浪费了它的气力。它被一个小鹅卵石挡住了路,它不是绕过了它,而是倒退着向上登,把它的捕获物跟着往上,在小鹅卵石的另一面了下去。它气愤地起来,去衣服上的尘土,向手上一口,恶狠狠地住它的捕获物,把它又是往这面猛力地,又是往那面使劲地。有一阵子把它向前,然后又了屁股;有一阵子把它从后面,举动越来越狂暴;过后不久又把它到空中,朝完全另一个方向一路使大劲挣扎过去。它碰上了一茎杂草,它从来不会想到绕过了它,不,它非爬过去不可。于是,它果然爬起来,拖着它那毫无价值的捕获物攀到了顶巅——它做这样聪明的事,有如我背着一袋面粉从海德堡去巴黎,却绕道攀登施特拉斯堡的尖塔一样。它爬到了上面,发现那地方不对头,于是它随便浏览了一下风景,接着,或者是爬了下来,或者要滚了下去。然后再一次出发——这一次仍像往常一样,又朝一个新的方向走去。(1)根据原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动词。答案:拽翻滚跳踢啐揪拉扯推掉转拖掀解析:分析:熟读识记课文,补全动词。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识记。(2)文中“它做这样聪明的事”一句中“聪明”的含义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案:这里的“聪明”是愚笨的意思。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解析:分析:补写对联,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三尺讲台”和“一支粉笔”应对应“奉献”、“耕耘”一类的二字词语;结构上“三尺”对“一支”,“讲台”对“粉笔”,后面的词语上下联也要对应。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22.探究下面的材料。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读了上边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答案:①贪婪者必自毙。②没有标牌的陷阱才是致命的。③安逸让人忘记忧患。解析:分析:老鼠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只要贴合文意就行。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23.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离太阳最近的一棵树毕淑敏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褶皱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的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一天,

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锹、镐头和斧头,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红柳通常都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这样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而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被固住的流沙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火。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富有韧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烈焰,好象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长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把红柳根从沙丘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丫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力气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