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复习重点练习题_第1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重点练习题_第2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重点练习题_第3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重点练习题_第4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重点练习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六年级语文复习重点练习题

中考网权威发布2022年广东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题8,更多2022年广东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题8相关信息请访问中考网。(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9.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表达中流露出了▲之情。(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结果一句的妙处。(4分)

9.⑴例如:(久别重逢的)惊喜。⑵例如: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考点:此题是对古诗词鉴赏才能的测验。

思路点拨:第⑴题是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前两句中,“十年曾一别”极言分别时间之久;“征路此相逢”是说就别后相见,由此可体会到诗人久别重逢时的愉悦心情。第⑵题是赏析诗句,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解答这题,要留神“景”和“情”的融合,同时“情”包含“与友人又别”和“对前途迷茫”两层情感。

(2022江苏徐州市)(二)古诗词赏析。(3分)

9.以下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边。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新颖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爱好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干脆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边”描绘出天边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9.B。

考点:此题是对古诗词鉴赏才能的测验。

思路点拨:解答这题,要在熟谙诗词内容的根基上,联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如B项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环境描写,营造的是一种幽静冷落的气氛,更添加了凄凉与愁苦之情。故该项的陈述错误。

(2022广州市)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复问题。(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测验对古词词句的赏析。(1)外观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合和月圆。实际是词人当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落和对聚合的敬仰。回复第(2)题时,可先描述题所选诗句的意境,并分析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然后分析诗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2022云南昆明市)(一)诗歌赏析。(第7题,2分)

品读下面的散曲,按要求回复问题。

山坡羊潼关切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悲伤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曲中“踌躇”一词用的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

诗人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联想到国家,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哀伤。“踌躇”一词抒发了对物是人非的慨叹,表达了心中心绪冲动,怀古伤今,自己心中暗叹。

这首散曲的主旨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仍旧过着痛楚的生活。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可怜。“踌躇”一词抒发了对物是人非的慨叹,表达了心中心绪冲动,怀古伤今,自己心中暗叹。

(2022浙江台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0~17题。

(一)(5分)

10.假设说《浣溪沙》中的仆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仆人公那么是▲,这从“▲”一词可以看出。(2分)

10.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不识

考点:此题测验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