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课件_第1页
中国地域文化课件_第2页
中国地域文化课件_第3页
中国地域文化课件_第4页
中国地域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域文化

第一编基本理论第1章学习研究中国地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1.1学习研究中国地域文化学的目的1.2从中国地域文化与中华总体文化的关系看学习中国地域文化学的重要性1.3从学术需要看中国地域文化学的重要性1.4从社会需要看中国地域文化学的重要性1.5信息时代中国地域文化学仍然重要

1.2从中国地域文化与中华总体文化的关系看中国地域文化学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即中国文化。是世世代代生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创新的结果。这是就文化的民族性而言。若从中华文化与中国地域文化的关系上来讲,中国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是多个相互关联的文化板块与总体文化的整合关系。是由中国境内各地域文化的凝聚、升华而成,如邹鲁文化孔孟之道,汉武以后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

中国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是双向交流的文化有机体,地域文化是总体文化的基础,总体文化来源于各地域文化,又反过来作用于各地域文化。深入研究中国地域文化有益于中华总体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这是从中国地域文化与中华总体文化的关系来看研究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的。又如荆楚文化中的屈原和楚辞,自汉代以后屈原成为跨越时空而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楚辞》同《诗经》一样,成为我国文学两大源泉之一“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鲁迅语)。所以说中华文化是各地域文化间相互撞击、交流、融合、认同的结果。

1.3从学术需要看中国地域文化学的重要性在中国,地域文化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起步较晚,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除了一些具体的文化史中的问题之外,还有不少比较理性的课题需要研究。比如说:各地域文化的个性问题,这在每一个地域文化的研究中都是比较热门的课题,成果不少而令人满意的不多,所归纳出来的都是一些大话和套话,千篇一律,不能真正体现其地域文化的个性。尚待深入细致、扎实地研究。还有比较大的课题,如各地域文化的基本精神问题等等,都需要进行深入学术性研究,不能肤浅了事。

近些年来各地一些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论证、需要进一步发掘其价值。有一些传说的或历史的名人名胜之争如: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诸葛亮古隆中之争、湖北安陆市与四川江油市的李白故里之争。还有一些古迹名胜之争如:湖北蒲圻市(已改为赤壁市)与黄冈市赤壁古战场之争。也是需要我们去研究证的。两个赤壁之争,通研究论证,分别以“周郎赤壁”(“武赤壁”)、“东坡赤壁”(“文赤壁”)命名,各自的特色突出,矛盾化解,相得益彰。

1.5信息时代中国地域文化学仍然重要信息时代,随着家庭、工作、通讯、交通现代化的加强,如电视、冰箱等家电;电脑、网络等工作条件;电话、手机、电子邮件、QQ聊天等便利的通讯;小车、飞机、电气火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以及普通话的推广和外语学习的加强,人类的普世性,也就是“全球化”显著加强,地域文化是否会逐渐消失呢?

提供了只要地域间的气候、物产等还存在差异,生活其上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存在差异,这种的差异性就是不同地域文化的表现,地域文化永远存在,不会消失。地域文化不是凝固不变的,是随着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同一地域文化既有其普同性也存在着时代差异性。信息时代的地域文化与以往相比是时代性差异。信息时代的地域文化研究内涵,不仅是过去时的,而且也含有现在时的。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地域文化特色的张显力也越大,对地域文化中所包涵巨大经济价值的开发需求也增大,同时为地域文化研究条件。

2007年指导:历史学院,05级郭锐等赴鄂东黄梅小分队(11人),“黄梅非物质遗产调查”项目报告,获得“武汉大学2007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其中郭锐、刘曼等6名同学被评为“武汉大学2007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彭蛟同学还被评为“湖北省2007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黄梅挑花曾多次被邀请到巴拿马、波兰、苏联、美国、法国等国家展览,荣膺过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波兰民间艺术展览金奖。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指导:文学院,07级刘云波、陈喆等赴鄂西北小分队(12人),“秦楚文化行”调查项目,获校二等奖。

2008年指导:历史学院,07级黄年青等赴巴东小分队(19人),“巴东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东堂戏与土家撒尔嗬)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项目,获校一等奖。土家族人的“萨尔嗬”,以鼓为伴奏,一人掌鼓,二人或四人对舞于灵堂或灵柩之前。

地域文化学研究和阐述地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具体过程和规律性,并结合文化生态环境揭示其特征、识别其类型和主体精神。在研究文化的区划及地域特点上,地域文化学以文化区划为研究的基点。在文化的内容上,地域文化学重在文化内容的阐述,并注意文化的地域色彩。第2章学科定义及学科特点

在文化要素方面,地域文化学在文化要素方面虽要突出重点,但尽可能地全面反映整体文化面貌。在所研究的地域中的亚区方面,地域文化学虽关注亚区差异,但重在整体地域文化的总体把握和阐述,在一般情况下则比较淡化亚区差异。总之,地域文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