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2011年5月目录11720第一章规划总论 620461一、规划目的 61728二、规划范围 610095三、规划期限 624345四、规划依据 628521(一)相关法规 619267(二)相关规范 714665(三)相关规划 712968五、规划原则 725506(一)前瞻性原则 7802(二)统筹性原则 712366(三)主题化原则 823798(四)市场性原则 829930第二章基础分析 925591一、旅游资源分析 92(一)旅游资源分类 91664(二)旅游资源分类与丰度 1424725(三)旅游资源评价 1520828二、旅游发展评价 1627365(一)发展现状 1624539(二)产业发展评价 1727829三、分析结论 1812708(一)加强区域联动 1821587(二)重视外需,深挖内需 1915363(三)加快新型业态建设 1926920(四)产品复合化发展 1931433第三章发展战略 2027049一、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9457(一)旅游业成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 2016853(二)区域发展转型升级 202982(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旅游提出新要求 2126281(四)交通格局变化 217787(五)文化成为发展的硬实力 221586(六)外需是皖江城市带发展的重要力量 229574(七)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深入发展 2231008二、发展思路 232848(一)依托城市,特色发展 232570(二)产业互动,融合发展 236461(三)创新利用,保护发展 231989(四)承接外需,一体发展 2326612三、发展战略 24893(一)区域一体化战略 2432342(二)主题精品化战略 2424677(三)产业聚集化战略 2420889(四)产品创新化战略 2519016(五)产业园区的旅游景区化战略 251036第四章目标、布局与产品体系 264413一、发展目标 262143(一)总体目标 267238(二)目标体系 2613404二、空间布局 2729096(一)一轴——皖江黄金水道 2726189(二)两区 282871(三)四带 3115002三、旅游产品体系 327674(一)重点观光旅游区 3231600(二)重点旅游度假区 3230657(三)特种旅游区 33612(四)重点主题生态文化园 3327307(五)重点文化旅游聚集区 3317523(六)重点主题文化城市 3415796(七)重点文化主题城镇 3417109(八)重点商贸旅游城市 344792(九)重点夜景游览区 3412144(十)重点养生产品 3430098(十一)重点休闲运动 3518938(十二)重点特色餐饮 359542(十三)重点旅游购物 3525350(十四)重点主题酒店 3628495(十五)重点文化娱乐 367306(十六)重点旅游活动(节庆) 3730344(十七)重点影视题材 3831660(十八)重点合作产品 3819029(十九)重点古文明再现 3815825(二十)重点新文化构建 386116(二十一)重点新遗产创造 3913124四、各市旅游产品整合 3920171(一)安庆市旅游产品整合 3913294(二)池州市旅游产品整合 406993(三)铜陵市旅游产品整合 429972(四)芜湖市旅游产品整合 4327671(五)马鞍山市旅游产品整合 457230五、精品线路和十二五对应 469732(一)大区域线路 4612081(二)区域内线路 47161(三)各市旅游线路 4725624第五章城市与项目 495707一、安庆市 4932284(一)基本概况 4920186(二)主要资源概况 4931163(三)总体定位 4916569(四)总体布局 4930738(五)片区重点 5017278二、池州市 542436(一)基本概况 542179(二)主要资源概况 5431358(三)总体定位 5528950(四)总体布局 557013(五)片区重点 5522314三、铜陵市 611266(一)基本概况 6125792(二)主要资源概况 619362(三)总体定位 6114170(四)总体布局 6230839(五)片区重点 6214386四、芜湖市 6524957(一)基本概况 655907(二)主要资源概况 6524865(三)总体定位 661277(四)总体布局 663077(五)片区重点 6729958五、马鞍山市 7132230(一)基本概况 717439(二)主要资源概况 7116874(三)总体定位 7132066(四)总体布局 7231407(五)片区重点 7211388第六章市场营销 7712165一、市场总体情况 7722799二、旅游市场特征 774272(一)入境旅游市场 7710366(二)国内旅游市场 7821174三、市场定位 7813850(一)入境市场定位 78245(二)国内市场定位 7812218四、形象与定位 7927165(一)总体口号 7918643(二)各市旅游形象表述 797486五、营销方案 7916324(一)媒介运用 7925741(二)销售渠道
8119988(三)国际市场营销 8121261(四)国内市场营销 8225574六、重大营销活动 8325789第七章服务体系 8420483一、综合交通服务 8427901(一)现状 8416669(二)规划 8511585二、旅游集散体系 8612857(一)旅游集散体系 8632341(二)旅游集散中心 879061三、自驾车服务体系 872233四、自行车服务体系 8818724五、游船服务体系 8811485(一)长江休闲旅游带 8928726(二)秋浦河休闲旅游带 89585(三)青弋江休闲旅游带 89169六、旅游住宿 8919697(一)现状 898783(二)需求预测 8922030(三)发展措施 90979七、旅游餐饮 9012978(一)现状 909021(二)发展规划 9110520八、旅游购物 9125670(一)现状 924848(二)发展规划 9221255九、文化娱乐 9510352(一)现状 9514680(二)发展规划 967334十、旅行社 985211(一)现状 9823883(二)需求预测 9929567(三)发展措施 996728第八章可持续发展 10029812一、皖江城市带环境现状 1006730(一)水环境 10027623(二)大气环境 10019741(三)声环境 1002309(四)生态环境 10120895二、环境保护 10129195(一)大气环境保护 1015259(二)水环境保护 1012675(三)噪声污染防治 1025746(四)废弃物处理 10322403三、文化遗产保护 1036805(一)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0324129(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0519843四、建设两型旅游目的地 10728188(一)构建绿色旅游体系 10810658(二)社会环境的创造 1099676五、建立环境灾害预警系统和信息网络 11020752第九章保障体系 11111310一、体制保障 1113968二、政策保障 1119528三、资金保障 1113065四、人才保障 11227434五、营销保障 11212712(一)加大营销资金 1125802(二)成立营销共同体 11320514六、标准体系 11329811(一)加强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 11314020(二)推进标准化示范建设活动 11315799(三)加大标准化推广力度 11327673七、数字化建设 11320591第十章近期行动计划 11426990一、主要任务 11420253二、规划编制 11417401三、重点项目 1153037(一)安庆市 11514395(二)池州市 115177(三)铜陵市 11629070(四)芜湖市 11726473(五)马鞍山市 11830456四、交通体系 11821913(一)航空 11812217(二)铁路 1189597(三)公路 11917715(四)航运 11931419五、市场营销 1195398(一)近期重点目标市场 11927227(二)近期营销计划 11915870六、保障体系 119
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利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契机,借鉴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将旅游与文化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挖掘优势资源,优化发展格局,提升产业地位,提高综合效益,建设高品质的旅游区,特制订本规划。二、规划范围皖江城市带含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和安庆市,总面积29787平方公里。三、规划期限为保持与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致性,结合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的需要,规划期限确定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2011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四、规划依据(一)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风景名胜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安徽省旅游条例》《安徽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二)相关规范《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5《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三)相关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中国安徽“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5—2020)》《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铜陵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马鞍山市旅游总体规划(2003—2020)》《安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10)》五、规划原则(一)前瞻性原则在对皖江城市带的资源和既有产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长三角地区、欧美韩日等重点旅游市场格局变化,把皖江城市带放在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新形势下,放在承接产业转移及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分析其地位和定位,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体系、配套设施,形成体系化发展。(二)统筹性原则旅游的发展必然要求和其他产业之间形成融合性发展,同时也需要发挥旅游的产业联动作用,实现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和环境保护的统筹。在省内范围,统筹皖江城市带和皖南旅游区、大合肥旅游区及皖北旅游区之间的统筹协同发展;在周边范围,统筹和长三角城市群、宁镇扬城市群、武汉都市圈、中原城市圈、昌九城市群等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三)主题化原则皖江城市按照主题化原则进行建设,突出特色文化,构成旅游卖点,形成皖江主题城市带。如池州的佛文化、铜陵的铜文化主题、马鞍山的钢铁文化和诗词文化主题、芜湖的时尚文化、安庆的黄梅戏文化和桐城文化等。(四)市场性原则皖江城市带的旅游产品建设,必须紧扣市场的需求,尊重市场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从产品建设、市场开拓、营销促销、形象建设、品牌树立、服务理念、政策支持保障等一系列方面,扩大现实需求、诱发潜在需求、创造新型需求,以市场为中心,以服务旅游者为中心,构建完善的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
第二章基础分析一、旅游资源分析(一)旅游资源分类根据《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18972,综合各地市旅游资源的调查成果,对皖江城市带的优良级旅游资源进行列表分析如下:表2-1皖江城市带重要旅游资源一览表主类亚类代码基本类型简要说明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AAA山丘型旅游地阳春岭、秀山、白面山、万罗山、历山、天台山、仙寓山、笔架山、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凤凰山、莲台山、狮子山、棋盘山、赤铸山、翠螺山、小九华山、宝积山、采石矶、响石矶、香炉矶、横山、青山、藏云山、太阳冲景区、十里长山、神山、四褐山、丫山花海、石林、赭山、天门山、天柱山、巨石山、司空山、白崖寨、小孤山AAB谷地型旅游地神龙谷、肖坑大峡谷、云峰峡谷ABF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铜官山铜矿、南山铁矿ACD石林西山石林、观音合掌、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ACG峡谷段落黄崖峡谷、岳西县云峰峡谷ACL岩石洞与岩穴天桥奇观、神仙河谷、大王洞府、镇龙洞、迎春洞、太极洞、鱼龙洞、慈云洞、蓬莱仙洞、神仙洞、石台溶洞群、安庆柏子山溶洞群、岳西县山溶洞群、双龙洞、水龙洞ACN岸滩太阳岛沙滩AE岛礁AEA岛区马鞍山江心洲、马鞍山小黄洲、白浪湖五岛、铜陵和悦洲、老洲岛、章家洲岛、紫沙洲岛、文沙洲岛、铁锚洲岛B水域风光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秋浦河、龙舒河、清溪河、尧渡河、长江水上观光、青弋江、扁担河、水阳江、横江、采石河、雨山河、姑溪河、当涂护城河BB天然湖泊与池沼BBA观光游憩湖区平天湖、龙池、升金湖、白浪湖、天目湖、天井湖、镜湖、九莲塘、奎湖、凤鸣湖、汀塘、龙窝湖、元亩塘、雨山湖、石臼湖、安庆四大湖(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花亭湖BBB沼泽与湿地升金湖湿地、十八索湿地、沿江湿地BC瀑布BCA悬瀑玉屏瀑布、滴水崖、珠帘瀑布BD泉BDB地热与温泉香口温泉、濮塘温泉、岳西温泉C生物景观CA树木CAA林地历山竹海、马坑森林、叶山、马仁山国家森林公园、小格里、乌霞公园、濮塘风景区、太白森林公园、横山林场、围屏林场、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浮山国家森林公园、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CAC独树相思树、千年紫藤王、千年银杏树、憩仙石、桂花王、邀月松、千年古树、银杏树、绝壁垂松CB草原与草地CBA草地老洲太阳岛CC花卉地CCA草场花卉地十里花果长廊、牡丹山、铜陵万亩牡丹、园艺村万亩桃花CCB林间花卉清水花木城CD野生动物栖息地CDA水生动物栖息地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CDB陆地动物栖息地牯牛降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CDC鸟类栖息地升金湖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象DAA日月星辰观察地花亭湖夕照、天柱山日出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天柱山DB天气与气候现象DBA云雾多发区天柱山云海E遗址遗迹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人类活动遗址新石器遗址、烟墩山文化遗址、五担岗文化遗址、西周时代遗址、薛家岗古文化遗址EAC文物散落地人字洞、繁昌窑、白崖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A历史事件发生地葛仙洞、安庆洋务运动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碉堡遗迹、谭震林将军活动旧址、采石矶古战场、解放军渡江指挥部旧址、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重建会议旧址EBC废弃寺庙保和庵、豪猪岭ECD废弃生产地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铜官山矿区、大工山古铜矿遗址、龙居明代琉璃瓦窑遗址、安庆内军械所遗址EBE交通遗迹马仁古道、当涂丹阳古道EBF废城与聚落遗迹南溪古寨、芜湖古城、名城桓遗址、楚王城、大通古镇、夫子城遗址F建筑与设施F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大山富硒休闲度假村、东湖休闲娱乐中心、陶辛水韵旅游区、华强旅游城、马钢盆山度假村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西庙、铁佛寺、法藏寺、梅山庵、明王禅寺、陶公祠、云中寺、唐山寺、青阳县教堂、百岁宫、十王殿、回香阁、妙性庵、一天门、二天门、山谷寺、莲花峰、双溪寺、华严寺、西明寺、上下清凉寺、大明寺、天主教堂、广济寺、清真寺、圣雅阁、甑山寺、青山寺、谢公祠、迎江寺、文庙、左忠毅公祠FAD园林游憩区域杏花村古井文化园、天井湖公园、赭山公园、育秀山公园、工人公园、螺丝山公园、桥南公园、汀棠公园、芜湖滨江公园、环城公园、雨山湖公园、雨山公园、佳山公园、菱湖公园、狮子山公园FAE文化活动场所秀山门博物馆、青阳县历史博物馆、铜文化博物馆、芜湖市图书馆、林散之艺术馆、马鞍山博物馆、徐培晨书画艺术馆、积玉斋画廊、潜山博物馆、五千年文博园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河溪万亩生态茶园、东流工业园、齐春农业生态庄园、金隆铜业、铁板洲绿色蔬菜基地、新桥农业园、奇瑞公司、芜湖工艺美术厂、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平生态公园、旺来桂花生态园、白象山现代农业生态园、姚家寨生态园、太白生态乐园、甑山生态园、凤凰湖原生态休闲山庄FAG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皖西南茶叶香菇市场、中国(芜湖)国际旅游商品交易中心FAH动物与植物展示地皖陵珍稀动物养殖场FAI军事观光地渡江战役第一船FB单体活动场馆FBC展示演示场馆国际汽车文化展览中心、潜山博物馆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A佛塔振风塔FCB塔形建筑物东流双塔、中江塔、文峰塔、珩琅古塔、金柱塔、黄山塔、凌云塔FCC楼阁三台阁FCF城(堡)晋熙老城FCG摩崖字画点将台摩崖石刻、横山石门石刻、石牛古洞摩崖石刻、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天柱山摩崖石刻FCH碑碣(林)李白墓碑刻、澄心院碑刻、舍山记碑刻、如福碑刻、姑孰詹氏碑刻、无相祥寺碑刻、圣旨碑刻、贾岛墓碑刻FCI广场铜都广场、笔架山广场、鸠兹广场、奥林匹克广场、融汇中江广场、新芜广场、五一广场、新市口广场、两站广场、小九华广场、吉和广场、济美坊、花雨广场、幸福广场、黄梅戏广场FD居住地与社区FDA传统与乡土建筑殷汇镇、池口、杏花村、文庙大成殿、陵阳古镇、太白楼FDB特色街巷大通古镇、和悦洲古街、中山路步行街、波尔卡商业街、西河老街、凤凰美食街、采石古镇、徐桥老街、孔城老街、六尺巷、石牌古镇FDC特色社区太仓生态村、园艺村、苏里村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许世英故居、杜荀鹤故里、金榔乡张家冲“皖南行政专员公署”旧址、王稼祥纪念园、红28军重建旧址、邓稼先故居、严凤英故居FDE书院太白书堂、王安石书堂、安徽第一名人藏馆、安徽姑孰书画院FDG特色店铺陆和村茶艺博物馆FDH特色市场铜商品市场、峨桥茶市、芜湖旅游商品经济园区FE归葬地FEA陵寝陵园笠帽山烈士陵园、濮塘烈士陵园、岳西烈士陵园FEB墓(群)昭明太子墓、周馥墓、滕子京墓、陈翥墓、格林乡千峰山土敦墓、戴安澜墓、朱然墓、李白墓、宋山墓、太白祠、天子坟、园艺晋墓群、花云墓、陈独秀墓FF交通建筑FFA桥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丹阳东桥、叶家桥、马鞍山长江大桥FFC港口渡口与码头铜陵港、芜湖港、马鞍山港FFD航空港九华山机场、天柱山机场FG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四岭水库、天方水库、庆丰水库、将军湖水库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A菜品饮食和平齐松生姜、月亮牌茶干、西山丹皮、横山长枣与蜜枣、、马坝戴冲长枣、豆腐乳寸金、清真食品、源生锅巴傻子瓜子、采石茶干、姑溪古酒、黄池食品系列、安康菌业GAB农林畜产品及制品野雀舌茶叶、潜山县瓜蒌籽GAC水产品与制品鳜鱼、黑鱼等GAD中草药材及制品凤丹系列产品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铜系列工艺品、芜湖三画、铁画、堆漆画、通草画、西凤竹画、锡泊画、剪刀、菜刀等、洪滨丝画、当涂布锦画、石生手指玻璃反画、横江漆画、东华绿松石饰品、李白诗集、博望刃具、岳西县养生布鞋GAF日用工业品金姿高级台布、子午钟表GAG其他物品汽车车模H人文活动H人文活动HA人事记录HAA人物王稼祥、杜牧、杜荀鹤、樊若水、程九万、章贲、滕子京、严凤英、邓稼先、方苞、姚鼐、戴名世HB艺术HBA文艺团体姑孰画派、黄梅戏剧团HBB文学艺术作品《天仙配》HC民间习俗HC民间习俗HCA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抛彩球HCB民间节庆东至灯会HCC民间演艺梨黄戏滩簧、黄梅戏、青阳腔、目莲戏、跳钟馗、仗鼓舞、贵池傩面、当涂民歌HCD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舞龙、舞狮、蚌壳舞、旱船HCE宗教活动九华山佛化禅寺法会HCF庙会与民间集会重阳庙会、上九庙会、广济寺庙会、薛镇、博望、丹阳、湖阳等庙会HCG特色饮食风俗徽菜HD现代节庆HDA旅游节中国芜湖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芜湖动漫旅游节、中韩(池州•求礼)友好文化旅游节、中韩新人王围棋对抗赛、马鞍山李白国际户外旅游节HDB文化节青铜文化节、中国李白诗歌节、中国望江雷池文化节、安庆感恩文化节、中国黄梅戏文化节、中国(怀宁)孔雀东南飞文化艺术节、中国桐城文化节HDD体育节皖人游皖山——天柱山登山节(二)旅游资源分类与丰度根据《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18972,全国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调查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的旅游资源分属8大主类,25个亚类,81个基本类型。其中,主类拥有率为100%;亚类比全国少6个,拥有率为%;基本类型比全国总数少74个,拥有率为%。表2-2皖江城市带旅游资源类型与丰度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全国皖江城市类型占全国%全国皖江城市类型占全国%地文景观5240.00%37821.62%水域风光6466.67%15533.33%生物景观44100.00%11872.73%天象与气候22100.00%8337.50%遗址遗物22100.00%12866.67%建筑与设施7685.71%492959.18%旅游商品11100.00%77100.00%人文活动44100.00%161381.25%合计312580.65%1558152.26%图2-1皖江城市带旅游资源丰度图(三)旅游资源评价1、主题资源突出皖江城市带各相关城市,其资源的主题性都非常鲜明,如池州的佛教文化、安庆的黄梅戏文化、芜湖的时尚文化和汽车文化、铜陵的铜文化、马鞍山的钢铁文化等,这样鲜明的主题资源,容易构建主题消费产品体系,对应市场的需求。2、城市与旅游融合度高皖江城市带和皖南、大合肥、皖北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城市和旅游之间的融合度很高。皖江城市带的显著特点就是“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城市是主体,城市旅游是皖江旅游最大的优势,也是皖江发展旅游的最大载体和依托,离开了城市,皖江的旅游难以支撑起来。3、长江黄金游道的重要组成皖江作为长江的一段,具有枢纽作用,是连接长三角和川渝鄂赣的重要节点,皖江城市带中的芜湖、铜陵、马鞍山等历史上就是长江重要的码头,有着深厚的长江码头文化。而皖江城市带的旅游主体是城市,特色资源主题突出,和长江上下游城市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是长江黄金游道的重要组成。4、现代时尚感强皖江城市带的旅游资源,现代时尚感强,对应现代市场需求,如马鞍山的沐浴,铜陵的天井湖铜官府等产品,都是时尚的休闲旅游产品。而传统的文化资源,如安庆的黄梅戏等,也经过了创新发展,在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形成了主题娱乐消费产品,对应了现代人的需求。二、旅游发展评价(一)发展现状近五年来,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旅游都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从总量上看,池州市、安庆市的国内旅游经济规模较大,其次为芜湖市、马鞍山市和铜陵市。在入境旅游发展方面,池州遥遥领先,无论是接待人次还是旅游外汇收入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图2-2皖江城市带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图2-3皖江城市带国内旅游收入图2-4皖江城市带入境旅游人数图2-5:皖江城市带入境旅游收入截至2009年,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的主要要素状况见下表。表2-3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概况(2009)城市星级饭店旅行社A级景区总数5A4A池州市29562513铜陵市182311\1芜湖市254719\6马鞍山市25367\1安庆市509647\3目前,皖江城市带各市对旅游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并出台了相应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认识到了旅游产业对经济拉动、城市形象塑造和增进就业的作用,认识到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表2-4皖江城市带支持旅游业发展政策情况城市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池州市《关于推进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决定》(2004)、《池州市旅游市场营销奖励暂行办法》铜陵市《关于鼓励投资开发旅游业的若干意见》(2003),《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6)芜湖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2009)、《关于促进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2008)马鞍山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马鞍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马鞍山市旅游业奖励暂行办法》(2009)、《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2010)安庆市《安庆市旅游宣传促销开发奖励暂行办法》、《中共安庆市委、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经济强市的意见》(二)产业发展评价1、政府重视,但一体化程度低近年来,皖江城市带的各地方政府对旅游都非常的重视,出台了很多有效的扶持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除了各地出台的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之外,还有关于乡村旅游、旅游投资、旅游服务标准化、旅游国际化、旅游业奖励办法等多个方面的扶持政策,也包括一些旅游促销的奖励办法等,有力的支持了地方旅游的发展。但这些政策和措施,仍局限于各地的行政区划分,没有突破地域的局限,没有形成整合发展,一体化程度较低。皖江城市带最大的一体化优势是长江黄金游线,这条游线不仅连接起皖江城市带的各个城市,而且连接起皖江城市带和长江沿线的上下游城市,可以利用长江游船码头的建设,成为长江黄金游线的中间枢纽,促进长江沿线城市之间的一体化发展。但目前长江黄金游线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2、快速发展,但各地落差较大皖江城市带的旅游发展非常迅速,近五年都呈现了稳步快速增长的势头,在省内的旅游地位也有所提高,对地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区域内部看,各地的差距仍比较大。整个区域内,仍然是安庆和池州依托传统的天柱山和九华山的观光旅游,占据了较大比重,而其他各市则相对落后。尤其是马鞍山,还没有很好的发挥毗邻南京的优势。3、资源特色,但产品体验性不足未来的旅游竞争,是特色产品、精品产品的竞争,包括旅游特色服务。目前皖江城市带旅游区已经形成了一些以九华山、天柱山为主的观光旅游,也形成了乡村休闲旅游、工业旅游等项目,但这些项目还比较少,没有形成气候,也没有和皖江特色资源、主题资源相匹配。例如诗词文化、戏曲文化、汽车文化、钢铁文化、铜文化等,都只是在一些初级的产品层面,没有形成深度体验、专项旅游产品,度假产品更是极度缺乏。皖江城市的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产品体系仍有待提升,尤其是有皖江特色、地方特色的旅游服务体系要加快建设。4、创新发展,但产业要素不全以铜陵的天井湖铜官府、芜湖的方特主题公园和陆和村等已经形成了一些旅游业态的创新,但从总体上看,区域范围内缺少大型有影响力的娱乐产品、购物产品;在产品建设上,旅游和工业(铜陵、马鞍山、芜湖等)、旅游和文化(诗词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的结合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旅游专业人才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欠缺;在旅游交通上,大交通基本通畅,但小交通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最后一公里”工程还有待解决;旅游的交通标识体系、旅游解说系统等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仍有待提升。三、分析结论(一)加强区域联动皖江城市带旅游区各城市之间的资源主题性突出,可以形成互补性较强的旅游产品,按照一个大旅游区的概念来进行目的地建设。但目前主题旅游产品和消费还比较弱,也没有突破行政区域的束缚。只有加强区域内的联动,形成一个大旅游目的地,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才能有效提升市场占有率。中远期还应该加大和皖南、大合肥、长三角区域之间的联动。区域联动还包括长江黄金游线的沿线城市之间的联动,通过加强游船码头的建设和产品的完善,促进皖江城市带和上游的川渝鄂赣等省市之间、和下游的苏沪之间的联动,促进皖江城市带在长江黄金游线中的枢纽地位的建立。(二)重视外需,深挖内需皖江城市带作为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区,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就形成了密切的联系,皖江各城市应利用这种优势,将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需求也顺势吸引过来,不仅重视其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需求,也应重视发展潜力巨大的商务旅游市场和会议市场。同时也不能忽视皖江各城市本身的旅游需求,在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对旅游需求日益旺盛的本地居民,也应适时、适度的引导其进行旅游消费。(三)加快新型业态建设皖江城市带的旅游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新型的旅游业态,包括主题酒店、主题餐饮、主题公园等,而且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未来应该结合城市的主题特色,加大主题化的新型业态产品建设,包括乡村俱乐部、城市中央游憩区、旅游金融等,以对接长三角等重要客源市场。(四)产品复合化发展皖江城市带旅游区也有很好的观光旅游产品,如九华山、天柱山等,但更多的是文化性的资源,包括现代的汽车、钢铁等文化,因此市场也需要随之转型,对应客源地的休闲度假需求,充分发挥皖江城市带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挖掘资源特色,构建以生态环境为基,以特色文化为背景和特色,以休闲度假为主导的复合型产品体系。
第三章发展战略一、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旅游业成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见》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而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也强力的支撑了旅游已经成为支柱产业的事实,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也提出: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将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各地政府的重视,也将迎来一个新的跨越发展期。《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加快旅游强省建设进程”。 《安徽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提出:“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全省旅游接待总量和旅游总收入等综合指标进入中部省份的领先位次,争取跻身全国前十位”,“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示范产业,基本建成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在国际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二)区域发展转型升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涉及的城市包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9市,在皖江城市带地区就有马鞍山、芜湖和铜陵、池州、安庆等5个城市。这说明皖江城市带多数城市在追求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些承接产业转移的城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将自身定位为长三角产业经济发展的“追随者”。这一定意义上也限制了皖江城市带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如果仅仅是承接长三角淘汰下来的传统工业,那么皖江城市带的城市将永远落后于江浙沪地区,更是丢失了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因此,皖江城市带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超越长三角,变承接为分工,变融入为合作,改变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一个合作者,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接受分工者。从生态环境、发展空间、资源特点等方面看,皖江城市带的各城市需要另辟蹊径。从旅游的产业分工角度,皖江城市带要成为长三角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借以提升自身的地位和改变分工格局。这也是皖江城市带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旅游提出新要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提出,皖江城市带要“进一步发展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建设与长三角联系紧密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同时对各重点城市和区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安庆产业组团。包括安庆市和池州市东至县,要重点承接发展轻纺、汽车零部件及船用设备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铜池枞产业组团。包括铜陵市、池州市和安庆市枞阳县。发挥铜、铅锌、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承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非金属材料、机械、化工、旅游等产业。建设世界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著名佛教文化旅游胜地。马芜巢产业组团。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和巢湖市无为县、和县。利用沿江港口优势和深水岸线资源,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重点承接发展汽车、钢铁、化工、建材、文化创意等产业。(四)交通格局变化皖江城市带通往长三角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这一区域距离长三角最远的城市安庆,到上海也只有3个多小时,随着宁安城际铁路、八百里皖江黄金水道治理、安庆机场扩容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改善皖江城市带的交通条件,实现与长三角交通的网络化对接,使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港口、空中交通和高速公路等方面交通格局的变化,使得外来游客进入皖江城市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都大为缩短,原先长距离的市场成为了中短距离市场,原先中距离市场成为短距离市场,更为重要的是,长三角等原先就处于近距离的市场已经与皖江城市带同城化发展了。长江作为国内的黄金水道,随着港口建设体系的完善,其作为运输和旅游的交通功能更加凸显,长江三峡水上游已经成为品牌旅游产品,并正逐步向中下游区段扩展,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上游的川渝城市群、中游的鄂赣城市群和下游的皖苏沪等城市将形成广阔的合作空间。交通格局的变化,意味着未来海西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武汉都市圈、中原城市群等进入皖江城市旅游更加便捷。(五)文化成为发展的硬实力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差异化经营的一个重要元素,皖江城市带有以九华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有以天柱山为代表的道教文化,有以铜陵为代表的铜文化,以马鞍山为代表的诗歌文化和钢铁文化,以安庆为代表的戏曲文化,还有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和马鞍山的皖江文化,等等。把这些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就地保护和表现地域文化,把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文化娱乐、旅游商品开发相结合,实现文化产业化。把文化融入消费,通过主题餐饮、主题酒店、主题休闲设施等方式,使旅游者在消费中体验文化,形成主题化消费。(六)外需是皖江城市带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扩大内需。但从皖江城市带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其内需虽在不断的提升,但仍不足以支撑起自身的快速发展。而皖江城市带毗邻长三角这个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可以很好的吸引其资本和需求。在高铁时代,不仅长三角,还包括京津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皖江都可以吸引这些地区的资本溢出、市场溢出、需求溢出,通过这些外需来加速皖江城市带的又好又快发展。(七)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深入发展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正在向泛长三角地区深入发展,2011年,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在上海召开“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安徽正式加入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圈。《苏浙皖沪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的旅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已经从单一市场合作迈入全方位融合型发展、从自发的市场推广进入自主制度对接阶段,完成了质的飞跃,为建设一体化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群奠定了基础。三省一市将在交通同城化、信息网络化、服务规范化的基础上,做好苏浙皖沪旅游发展的有机衔接,建立并不断完善高层协商机制、联席会议协商机制及日常工作推进机制等方面的合作机制,以保障四地合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逐步实现苏浙皖沪的旅游一体化。以“加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为合作原则,进一步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拓展市场,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区域内旅游热点城市共同发展与繁荣。二、发展思路(一)依托城市,特色发展皖江城市带的资源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优势,其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山、湖、江、城、泉、洞、林等组合度好;二是地方文化特色突出,每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这两大优势,使得皖江城市带可以构建互补性很强的差异化产品体系,大量主题特色产品、特色精品的建设,对客源地的游客也能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二)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旅游作为一个高度融合的产业,应该与其他产业结合起来,如旅游和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和传统文化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形成特色吸引力。旅游的生命力植根于这些产业,而这些产业也将从旅游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三)创新利用,保护发展皖江城市带有很多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好环境,将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弘扬,是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的重点。不仅仅要将传统文化和建筑作为一个符号来看待,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主题消费的模式,如主题住宿、主题餐饮、主题娱乐等方式,创新利用。形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的保护的科学有效的机制。(四)承接外需,一体发展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在中部崛起战略和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战略的框架下,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但从目前综合看,皖江城市带仍无法形成支撑自身快速发展的有效内需,还需要依靠外部的需求,尤其是周边的长三角城市群和宁镇扬城市群,上游的昌九城市群和西向的武汉都市圈,以及省内的大皖江区域的合肥等地的需求。这就要求皖江城市带需要加大和这些区域之间的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到大区域中,形成合理分工互补互促的共同发展局面,实现多方的共赢。三、发展战略(一)区域一体化战略皖江城市带的一体化战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区域内层面,要实现区内功能区和城市之间的一体化,包括客源共享、市场共享。要形成九华山、天柱山和芜湖主题公园等多个龙头带动,区域联动发展的格局,创造条件分流到黄山的旅游者。二是省内层面,皖江城市带旅游区作为安徽省重要的旅游板块之一,要实现和大合肥旅游区、皖北旅游区、皖南旅游区之间的一体化发展,尤其是要和大合肥旅游区、皖南旅游区之间加强合作,利用八百里皖江,形成大皖江旅游区;皖南则作为安徽旅游的龙头,是品牌性的旅游区,皖江要强化,甚至融入到皖南旅游区,通过皖南旅游区,吸引更多的长三角游客和国际游客。三是跨区域层面,要加强和长三角城市群、武汉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宁镇扬城市群之间的合作,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既是客源地也是目的地,在很多方面都与本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区域外联动的主要方面。(二)主题精品化战略皖江城市带的主题是很鲜明的,但主题化发展程度还远远不足,未来皖江城市的旅游,至少要形成乡村系列主题、佛教主题、钢铁文化主题、诗词传统文化主题、时尚娱乐主题、铜文明主题、戏曲文化主题等多个主题化的产品,城市也要按照主题城市的模式发展和建设,形成安庆戏曲文化主题城,桐城传统文化主题城,池州山水养生主题城、芜湖时尚文化主题城,铜陵铜文明主题城和马鞍山钢铁文化主题城。面面俱到、天女散花般的发展模式是无法持续的。作为一个休闲度假的区域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仅仅突出主题化建设还不够,更多的是需要针对客源市场的消费和需求特征,建设旅游精品。通过旅游精品的建设,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提升市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皖江旅游发展必须采取精品化战略,通过塑造若干个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产品来提升整个旅游业的品味和素质,进而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三)产业聚集化战略皖江城市带已经有一些很好的精品,如铜陵的铜官府、芜湖的大浦农业园等,但都只是单体性的,包括芜湖的方特,也仅仅是一个主题公园的模式往外延伸了一点,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聚集。皖江的产业聚集,应从本地的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如马钢、铜陵有色、奇瑞汽车等,形成大的旅游产业聚集区,通过产业的聚集,来形成大投资、大项目,构建若干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旅游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马鞍山钢铁主题产业聚集区、铜陵铜文化产业聚集区、安庆戏曲文化产业聚集区、芜湖汽车主题产业聚集区、池州中韩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等。产业聚集化战略也要求皖江城市积极主动的培育产业主体,培育和引进大型旅游集团,让有实力的旅游集团来整合资源,实现大旅游、跨区域的建设。(四)产品创新化战略皖江城市带的旅游,不仅面临着区域旅游之间的竞争压力,还面临着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压力,如何将传统和现代结合发展的压力。皖江城市的旅游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一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形成主题化消费的合理利用。二是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旅游产品,形成旅游的新型业态,包括旅游金融,旅游保险,以及钢铁、铜、汽车等旅游主题城。三是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间文艺特色,将旅游和体育、旅游和生态、旅游和文化等结合起来,创新旅游大活动,形成系列化、多元化的旅游节庆活动。(五)产业园区的旅游景区化战略针对皖江城市带的产业聚集特点,大力推进皖江城市带的产业聚集区建设,以形成其他产业如工业、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和旅游业之间的融合。在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园区的旅游景区化战略,使每一个产业聚集区或产业园区,都严格按照A级旅游区的要求进行建设,最终都能成为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中的一个旅游区或者旅游点。
第四章目标、布局与产品体系一、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为:以“动感山水,时尚都市”为特色资源,以“欢乐之旅,精彩皖江”为总体形象,以生态旅游、主题公园体验、都市休闲、文化主题城市体验、山地度假和户外运动为主打产品。成为沿长江城市群旅游合作、皖中皖南互动、城乡发展与旅游融合的示范区,构建面向长三角、联动武汉城市群和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成为具有高度包容性和融合性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基于大旅游格局的旅游综合收入相当于区域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二)目标体系1、经济目标构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三大体系,通过旅游发展,带动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在旅游接待总量、旅游总收入、旅游创汇等经济指标上实现飞跃性发展。到2015年,皖江城市带接待游客达到81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36亿元,其中海外游客7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06亿美元;到2020年,皖江城市带接待游客达到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225亿元,其中海外游客16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79亿美元;到2030年,皖江城市带接待游客达到2.0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473亿元,其中海外游客38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6.9亿美元。2、社会和生态目标旅游成为融合型产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用外需促进内需,促进皖江城市带城乡统筹,提高对乡村劳动力的吸纳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并为戏曲文化、佛教文化等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支撑。旅游促进环境保护。通过旅游发展,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旅游成为绿色GDP的支柱。作为低能耗、清洁型产业,通过加快旅游发展,对环境污染型产业产生良性替代,形成产业补偿,达到既节能减排又促进发展的双重目标,使旅游业成为皖江城市带绿色GDP的核心支撑。旅游促进文化的交流。使得皖江城市带的区域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得到传承和传播,同时通过旅游者的进入,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并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形成文化的交融和促进发展。3、阶段性目标(1)近期(2011—2015)
到2015年,国家5A级旅游区4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4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2个以上,皖江城市带基本实现旅游同城化发展,基本融入长三角区域旅游圈。
(2)中期(2016—2020)
到2020年,国家5A级旅游区达到5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达到6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3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5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5个以上,皖江城市基本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3)远期(2021—2030)
到2030年,国家5A级旅游区6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8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7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8个以上,皖江城市完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与大合肥经济圈、皖南徽文化旅游区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二、空间布局皖江城市带旅游区的最大特点就是各个城市的主题都非常的鲜明,这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使得区域内的旅游可以形成资源互补、产品互补、市场互补的共生发展机制。根据区域内互补发展、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共同发展的原则,皖江城市带可以形成“一轴两区四带”的格局。(一)一轴——皖江黄金水道古时铜陵的江心洲处被称为“小上海”,是繁华的码头。芜湖是重要的米市码头,马鞍山的采石矶是长江三矶中最著名的,李白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池州的秋浦河(也有李白等大诗人留下的大量诗篇)等也与长江相通,文化底蕴深厚。该休闲带重点开发邮轮度假旅游、江上休闲运动和沿江诗词文化旅游。(二)两区两区是皖江城市带旅游区域中大的旅游区块划分,在这些旅游区块中,又可以划分若干二级重点旅游区、旅游主题城镇、产业聚集区、旅游带等。1、安庆池州生态与文化旅游区包括池州市和安庆市。表4-1安庆池州生态与文化旅游区概况类型项目相关市池州市、安庆市区内旅游集散地青阳、潜山区外集散地池州市重点观光旅游区九华山风景区杏花村古井文化园秀山门博物馆齐山—平天湖旅游区升金湖湿地公园历山旅游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仙寓山生态旅游风景区潜山博物馆潜山查山生态园天柱山风景区安庆龙山凤水旅游区重点旅游度假区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金盆湾旅游度假区朱备—庙前—五溪度假区牯牛降主题度假区七里湖度假区香口温泉度假区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安庆花亭湖旅游度假区安庆仙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安庆龙山凤水度假区安庆宿松四大湖度假区安庆望江武昌湖旅游度假区安庆孔城老街度假区重点专项旅游区中韩旅游文化合作园区升金湖—历山生态旅游区牯牛降山地旅游区仙寓山生态旅游区云峰峡谷户外运动旅游区巨石山运动休闲区岳西避暑旅游区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中韩旅游文化合作园区池州市旅游文化创业服务产业园区安庆黄梅戏文化产业区桐城文化产业区重点水上旅游带秋浦河休闲旅游带平天湖-清溪河旅游景观带重点主题城市池州佛教文化主题城市安庆市宜秀区戏曲文化主题城市桐城(桐城文化)重点主题城镇贵池(水城)青阳(佛教主题)重点夜景游夜游贵池秋浦河齐山—平天湖九华山夜景天柱山夜景安庆菱湖公园安庆龙山凤水文化产业园夜游重点旅游活动(节庆)中国国际地藏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895-2024市场和社会调查调查问卷编制指南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合同:办公楼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精美课件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标的的技术改进要求2篇
- 2024年度给水工程分包合同(建筑)3篇
- 劳动合同法的心得体会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著作权抵押融资具体规定3篇
- 资产抵押合同
- 学校课件-教案包
- 《商务统计素材》课件
- GB/T 31989-2015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
- GRS-化学品管理手册
- GB/T 1429-2009炭素材料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 GB 272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
- 电气第一种第二种工作票专题培训课件
- 港股通市场规则课件
- 国际物流相关知识
- 初中数学人教八年级上册(新疆地区)第十三章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PPT
- 肌松药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 粘土课件-基础知识课件
- 伤寒论讲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