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国际金融》课件-第8章 国际收支的知识_第1页
南开大学《国际金融》课件-第8章 国际收支的知识_第2页
南开大学《国际金融》课件-第8章 国际收支的知识_第3页
南开大学《国际金融》课件-第8章 国际收支的知识_第4页
南开大学《国际金融》课件-第8章 国际收支的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开大学《国际金融》第八章国际收支第八章国际收支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第三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第四节中国的国际收支管理第五节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债权与债务的结算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现金交易,另一种是赊账交易。

据此产生两种国际收支概念,即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和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概念(BalanceofPayment,BOP)

(一)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年、一季或一个月)内,由于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来自其他国家的外汇收入与付给其他国家的外汇支出总额的对比。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建立在会计处理的现金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凡是在本期涉及外汇资金实际流入与流出的,才反映在当期的国际收支中;凡是在本期不涉及外汇资金的实际流入与流出,即使发生在本期也不在本期的国际收支中反映。

(二)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一季或一个月)内,各种对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建立在会计处理的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广义国际收支概念的三个要点:

(1)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即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的事后统计,是一个时期数而不是一个时点数;(2)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所谓经济交易是指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只要经济资源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就是发生了经济交易,就必须统计在国际收支表中。(3)国际收支所反映的经济交易是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只要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都应包括在国际收支的范围之内。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将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的不同项目进行排列组合,进行对比,以反映和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表式。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国际收支平衡表是采用会计上的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的,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对任何一笔国际经济交易都分别计入借方和贷方。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

1、记账规则

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都计入贷方;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都计入借方。

当收入大于支出而有盈余时,称为‘顺差’;反之,则称为‘逆差’,并在逆差数字前冠以‘-’号。一般把逆差称为赤字,把顺差称为黑字。2、入账日期:

一项国际经济交易可能涉及的日期有很多个,按照IMF的规定,登录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应以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所有权变更的日期为准,也即采取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作为入账的处理原则。如果一项国际经济交易在报告期内已经结清,毫无疑问应该在报告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应,如在报告期内已经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但没有进行实际支付的经济交易也应该反应在报告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一)经常帐户(currentaccount)包括以下4个子项目: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1、货物(goods)

货物,即商品的进出口,又称为有形贸易收支。IMF规定,在国际收支统计中,进出口商品价格均按离岸价(F.O.B.)计算。

2、服务(services)

服务,又称为无形贸易收支,包括运输、旅游、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力使用费和特许费、个人和文化及娱乐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以及政府服务。

3、收入(income)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

投资收入是居民因持有国外金融资产而得到的收入,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收入三部分,如利息、股息、利润的汇出和汇入等。

职工报酬是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支付给非居民工人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福利。

4、经常转移(currenttransfer)又称无偿转移。当一国居民向另一国居民无偿提供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时,即为经常转移。按其不同授受对象,可分为政府转移与私人转移。

经常转移具体包括除以下三项以外的所有权转移:(1)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2)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金转移;(3)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二)资本和金融帐户

(capitalandfinancialaccount)是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帐户,具体包括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两部分。

1、资本帐户

资本帐户反映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买卖。

资本转移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所有权转移:(1)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2)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金转移;(3)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买卖主要是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

2、金融帐户

金融帐户反映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

与经常帐户不同,金融帐户的各个项目并不按借贷方总额来记录,而是按净额来计入相应的借方和贷方。

金融帐户具体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四类。

(1)直接投资直接投资包括本国在外国的直接投资和外国在本国的直接投资。

(2)证券投资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10%)和债务证券,包括本国对外国证券的投资和外国对本国证券的投资。

(3)其他投资这是一个剩余项目,包括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储备资产未包括的金融交易。

(4)储备资产包括货币当局可随时动用并控制在手的外部资产,具体分为货币性黄金、SDR、在IMF的储备头寸、外汇储备和其他债权。

(三)误差与遗漏帐户(errorsandomissions)

误差与遗漏帐户是为了平衡经常帐户和资本与金融帐户借贷双方的差额而设立的项目,

由于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有的数据还来自估算,再加上诸如走私等地下经济的存在,平衡表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净的借方差额或贷方差额。基于会计上的需要,就人为设置了这个项目,以抵销上述偏差。一经常帐户

1、货物

2、服务

3、收入

4、经常转移二资本与金融帐户

1、资本帐户(1)资本转移(2)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买卖

2、金融帐户(1)直接投资(2)证券投资(3)其他投资(4)储备资产三误差与遗漏帐户贸易帐户差额(tradebalance)经常帐户差额(currentbalance)长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基本差额(basicbalance)综合差额(Overallbalance)

考察国际收支状况主要注意四个差额: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差额1、贸易帐户差额贸易帐户差额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进出口之间的差额。

2、经常帐户差额

经常帐户差额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收支差额。是我们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期内国际金融地位及其货币汇率稳定的重要指标。3、基本差额基本差额是《国际收支手册》第四版所使用的重要分析指标。等于经常帐户与长期资本帐户(这里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帐户中相应金融资产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部分)所形成的余额。4、综合帐户差额

综合差额,又称总差额。是经常帐户、资本与金融帐户中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帐户所构成的余额,也就是将国际收支帐户中剔除官方储备帐户后的余额。

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交易的总差额,代表这个国家在这段时期内的国际收支状况。如果总差额为正数,则表示该国在这段时期内国际收支是顺差,国际储备就会增加;如果总差额是负数,则表示该国在这段时期内国际收支是逆差,国际储备要减少。

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汇集了编表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的对外经济交易,因此,不论是编表国家或地区本身还是其他国家,都可以借助这张表,获得一些重要的经济信息。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一国际收支平衡表是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对于编表国家而言,通过编表并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掌握本国在国际交往的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对于非编表国家而言,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本国了解它国政治经济实力和对外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更是分析不同国家货币汇率走向的重要分析工具。1、对国际收支平衡表本身进行整体分析

2、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纵向分析

3、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国别分析

4、对一国国内经济、金融政策对该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进行分析

5、对有关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以及重大国际金融事件对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

6、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动态分析二一般性分析1、货物帐户的分析

2、服务帐户的分析

3、收入帐户的分析

4、经常转移帐户的分析

5、资本转移帐户的分析

6、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买卖帐户的分析

7、直接投资帐户的分析

8、证券投资帐户的分析

9、其他投资帐户的分析

10、储备资产帐户的分析

11、误差和遗漏帐户的分析三帐户分析1、两种不同性质的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各种经济交易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三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一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1、自主性交易

自主性交易,是指各经济主体或居民个人等出于某种商业动机或其他考虑而独立发生的交易活动。

这种交易活动体现的是各经济主体或个人的意志,不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具有自发性和和分散性的特点。

2、调节性交易

调节性交易,又称弥补性或补偿性交易。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出于调节国际收支差额、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维持货币汇率稳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各种交易。

它是在自主性交易出现差额时,为了弥补或调节这种差额,由政府出面进行的交易活动,体现了一国政府的意志,具有集中性和被动性等特点。2、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标准就是看它的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如果自主性交易平衡或基本平衡,则认为该国或地区的国际收支是平衡的。

一般认为,经常帐户和长期资本帐户属于自主性交易,而官方储备帐户属于调节性交易。二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在国内外经济相互影响的情况下,一国的国际收支不稳定,势必影响到国内经济。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将使该国国际储备枯竭,国内货币供应减少、经济萎缩、失业增加;如果一国国际收支持续盈余,将使该国国际储备剧增,国内货币供应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宏观因素1、偶发性因素偶尔爆发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等事件都有可能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如1995年的日本“米风潮”等。由于偶发原因所引起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被称为偶发性不平衡。2、周期性因素经济运行通常呈现周期性发展的特点,一般表现为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如当本国的经济运行处于复苏、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运行则处于萧条、危机阶段,将可能引起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由于经济周期的原因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被称为周期性不平衡。3、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包括产品供求结构和要素价格结构等。由经济结构引起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贸易帐户或经常帐户上。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一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或其产业生产的商品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低或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高、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低等;另一种是因要素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由于经济结构的原因所引起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被称为结构性不平衡。4、收入性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的增减变化也会对其国际收支的平衡产生影响。

当一个国家国民收入快速增长时,国民对进口商品的承受能力提高,从而引起进口的增加。如果在这个时候出口不能同步增长的话,就会导致贸易逆差;同时当一个国家国民收入增长较快时,国民的出国旅游等非贸易支出也会同时增加,对外的投资也会更活跃,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国际收支的逆差。

由于国民收入的增减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称为收入性不平衡。5、货币性因素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的变化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被称为货币性不平衡。

货币性不平衡不仅与经常项目有关,也与资本项目有关。货币性失衡可能是短期的,也有可能是中期甚至是长期的。6、投机性因素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的巨额游资(hotmoney)为追逐投机利润而在各国之间频繁移动。这种变幻莫测的短期资本移动常常造成一国国际收支的不稳定。四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整机制1、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整机制

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揭示了汇率、商品价格、国际收支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详见第五节国际收支理论)2、纸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整机制

(1)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整机制

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均衡是通过国内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对外均衡目标的实现是以牺牲国内经济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为代价的。一国逆差外汇储备减少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减少资金外流利率效应改善资本与金融帐户减少国内支出减少进口需求收入效应改善经常帐户工资物价下降减少进口需求相对价格效应改善经常帐户一国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增加资金流出扩大国内支出增加进口需求工资物价上升增加进口需求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整机制

(2)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整机制

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隔绝国外经济通过国际收支途径干扰本国经济的作用。国际收支逆差↑→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本币贬值→出口↑进口↓↓←国际收支顺差↑←外汇供过于求←外汇汇率↓←本币升值出口↓进口↑↑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整机制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措施1、外汇缓冲政策

指一国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供求。2、财政政策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政府可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压缩公共开支,抑制社会总需求,减少进口;提高进口产品的税率,减少进口;实行出口补贴,扩大出口等措施来扭转贸易收支的逆差。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政府可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扩大公共开支,增加社会总需求,扩大进口;对进口产品减税,刺激进口的增加;取消或减少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减少出口等措施,减少贸易收支的顺差。3、货币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货币政策主要有:(1)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来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国内的社会总供求和资金的流出入规模,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目标。(2)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的高低决定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从而影响全社会的信用规模与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社会总需求和国际收支。(3)公开市场业务。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外汇买卖来影响本国货币的汇率,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4、汇率政策指通过调整本币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对本币实行贬值,降低以外币表示的本国产品的价格,同时可以提高以本币表示的外国产品的价格,从而达到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可以对本币实行升值,提高以外币表示的本国产品的价格,同时可以降低以本币表示的外国产品的价格,从而达到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和消除国际收支顺差的目的。5、信用政策主要是指利用国际信贷来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包括:(1)利用各国政府间的信贷来平衡国际收支,如临时性贷款协定、提供短期信贷支持、签订互换货币协定等;(2)通过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来平衡国际收支;(3)利用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作为平衡国际收支的手段,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成员国提供的短期信贷支持等。

在新中国成立很长时间里,我国都未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而只编制外汇收支平衡表。

外汇收支平衡表是建立在现金收付基础上,不能反映我国对外交往的全貌。第四节中国的国际收支管理一我国国际收支基本情况

1980年4月17日,我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和合法权益,国家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开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着手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从1985年开始陆续公布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目前,我国每年两次向社会公开公布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关注国际收支结构变动------2003年12月15日《国际金融报》B3

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实质上是外汇收支的平衡。

主要通过计划手段、政策手段和市场手段共同完成对外汇收支的管理。

由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国际收支管理正处于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二我国国际收支的管理年份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综合差额62.936.50.95-23.6-12.848.522.4-6.13121.31982年---1991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单位:亿美元第五节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与汇率理论相当于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二者之间的发展不是同步进行。凡是汇率比较稳定的时期,汇率理论没有什么推进,而国际收支研究发展则比较迅速;凡是汇率波动剧烈的时期,汇率理论有长足的发展,而国际收支理论就处于发展停滞阶段。因此,国际收支理论主要产生于金本位制时期及二战后的固定汇率制度时期。

在汇率不变、汇率有限变动及汇率完全自由浮动情况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调节机制有相当大的差异,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弹性分析理论、吸收分析理论、货币分析理论、综合平衡理论从不同的经济环境、前提条件出发,提出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最好的调节方法,这些理论因其适用条件、要求不一,至今对多样化的国际社会仍然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一“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论

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揭示了汇率、商品价格、国际收支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国际收支逆差↑→黄金输出↑→货币供应↓→物价、成本↓→出口↑进口↓↓←国际收支顺差↑←黄金输入↑←货币供应↑←物价、成本↑出口↓进口↑↑1、“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主要观点:2、“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局限

(1)“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严重依赖于各国遵守金本位制度;

(2)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必然遇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4)“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实质,就是各国必须付出国内经济紧缩(逆差时)或膨胀(顺差时)的代价,依靠牺牲内部稳定来实现外部均衡。

(3)“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赋予物价波动直接调节进出口的功能,却没有分析物价波动改变进出口的现实条件,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过分简单化。二弹性分析论(ElasticityApproach)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国际金币本位制度全面崩溃,各国纷纷实行竞争性货币贬值,汇率变动十分频繁。西方经济学家在这一背景下开始研究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提出了国际收支弹性论。

1、弹性的概念

弹性是一种比例关系,描述的是价格变动对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影响。如果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很小,但其需求量和供给量却变化很大,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就大,反之就小。

2、主要观点

1937年,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研究汇率波动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时,以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为理论基础,不仅考虑进出口需求弹性,还加入了进出口供给弹性,正式提出弹性理论。

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将局部均衡的弹性分析方法延伸到国际贸易领域,提出“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

1944年,美国经济学家A·勒纳着重分析和研究在既定的进出口供求弹性下,一国采取货币贬值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一勒纳条件”。

1944年,美国经济学家L·梅茨勒对琼·罗宾逊的论点进行了补充,从外汇市场稳定性出发,研究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将进出口供给弹性引入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形成“马歇尔一勒纳一罗宾逊条件”,该条件是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的核心。综上所述,弹性论主要研究收入不变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于一国国际收支由失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的作用。通常,货币贬值发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的作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马歇尔—勒纳—罗宾逊条件。

假设为出口商品供给弹性;为进口商品供给弹性;为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为进口商品需求弹性;为一单位外币折合本币的金额,即外币汇率;为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为以外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为出口商品数量;为进口商品数量。则:(1)弹性表达式★马歇尔一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

(2)前提条件

①收入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②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即进出口的数量变化取决于进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

③国内外商品的价格都保持不变,只是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④不考虑资本流动,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

⑤初始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

(3)推导过程

因假设初始国际收支B处于均衡状态,因此:

B=PxQx–ePmQm=0

若现在让汇率贬值1%,即在直接标价法下,使e’=(1+1%)e,

由此将会使出口数量增加%(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即Q’x=(1+%)Qx,

同时将会使进口数量减少%(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即Q’m=(1-%)Qm,

因此,国际收支将发生下列变化:△B=B’–B=(PxQ’x–e’PmQ’m)–

(PxQx–ePmQm)

=[Px(1+%)Qx–(1+1%)ePm(1-%)

Qm)]

(PxQx–ePmQm)

=%PxQx–(1%-

%)ePmQm+1%%ePmQm

0≈[PxQx–(1-

)ePmQm]/100

显然,只有在PxQx>(1-

)ePmQm时,△B才有可能大于0,国际收支状况才能有所改善。

由于假设初始国际收支B处于均衡状态,即PxQx=ePmQm,因此:>1-也即:>1

+Marshall-LernerCondition(4)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图示①货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PxPx1Px2(a)Sx(e1)Sx(e2)DxOQxQx1

Qx2εx

=1

在图(a)中,εx

=1,Px2Qx2=Px1Qx1,出口量增加的幅度等于出口品外币价格减少的幅度,出口值或外汇供给保持不变。PxPx1Px2(b)Sx(e1)Sx(e2)DxOQxQx1

Qx2εx

〉1

在图(b)中,εx

〉1,Px2Qx2﹥Px1Qx1,出口量增加的幅度大于出口品外币价格减小的幅度,出口值或外汇供给较货币贬值前增加。PxPx1Px2(c)Sx(e1)Sx(e2)DxOQxQx1

Qx2εx

<1

在图(c)中,εx

<1,Px2Qx2﹤Px1Qx1,出口量增加的幅度小于出口品外币价格减少的幅度,出口值或外汇供给较货币贬值前减少。②货币贬值对进口值的影响PmPm1,

Pm2(a)Sm(e1),

Sm(e2)OQmQm1

Qm2Dm

在图(a)中,εm=0,Pm2Qm2=Pm1Qm1,进口数量没有减少,货币贬值后进口值或外汇需求保持不变。εm=0PmPm1,

Pm2(b)Sm(e1),

Sm(e2)OQmQm2

Qm1Dm(e2)εm>0Dm(e1)

在图(b)中,εm>0,Pm2Qm2

﹤Pm1Qm1,进口数量下降,货币贬值后进口值或外汇需求减少。③结论A、εx

〉1时,无论εm=0或εm>0,货币贬值使外汇供给增加,外汇需求不变或减少,必然出现外汇盈余,国际收支逆差将获得改善。B、εx=1时,只要εm>0,货币贬值使外汇供给不变,外汇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改善;但εm=0时,外汇需求不变,国际收支将维持原状。C、εx

﹤1时,外汇供给减少,只有εm>0,且∣εx+εm∣>1时,外汇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外汇供给减少的幅度,国际收支逆差才能得到改善。☆马歇尔-勒纳-罗宾逊条件3、J曲线效应

(1)概念

J曲线效应是指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后,国际收支状况在贬值之初将进一步恶化,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贸易收入才可能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国际收支的这一运动过程,其函数图像酷似大写英文字母“J”,故名“J曲线效应”。

(2)图示贸易差额

O

时间BDCA

J曲线效应

(3)J曲线效应产生原因

A、认识时滞;

B、决策时滞;

C、生产时滞;

D、取代时滞。4、对弹性分析理论的评价弹性分析理论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给出了货币贬值有助于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即马歇尔—勒纳条件或马歇尔—勒纳—罗宾逊条件。但是这个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弹性分析论只探讨了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这在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显然是不够的;(2)弹性分析论假定出口商品的供给有完全的弹性,但是如果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小,尽管价格降低有助于出口,出口商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出口额也增长难以;(3)弹性分析论没有讨论货币贬值以后国内价格的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如果本币贬值以后国内物价上涨,出现了通货膨胀,那么贬值的效应就要大打折扣。三乘数分析论(MultiplierApproach)

在20世纪30和40年代,经济学家们运用凯恩斯的乘数理论揭示了收入变动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以此形成了国际收支的乘数论。

1、主要观点

进口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任何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都会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进而影响国际收支状况。

2、乘数作用分析

(1)假设前提

①非充分就业、供给具有完全弹性,从而进出口和收入的变动不会改变价格水平;

②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因而贸易差额等同于国际收支差额;

③汇率、价格、利率等经济变量均保持不变,只考虑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

(2)贸易乘数

若消费及进口均为国民收入的线形函数,投资与出口均为自主性变量(外生变量),不考虑政府的经济活动与转移支付,则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为:Y=C+I+X-M其中,C=C0+cY(0<c<1)M=M0+mY(0<m<1)c与m分别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因此,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Y=(C0+I+X-M0)/(1-c+m)若考虑到边际储蓄倾向s=1-c,上式可表示为:

Y=(C0+I+X-M0)/(s+m)

由于出口与国内支出的自主变动对于国民收入的影响效果相同,所以仅以出口的自主变动为例来讨论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若外国国民收入增加,会引起本国出口增加,假如本国出口增加了X,则它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

Y=X/(s+m)

上式表明了出口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额之间的数量关系。其中1/(s+m)称为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TradeMultiplier)。由于0﹤c﹤1、0﹤m﹤1,所以对外贸易乘数必大于1,即出口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倍数增加。

3、收入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

由于假设BOP=TB,因此:

TB或T=X–M=X–(M0+mY)≈X–M0–m/(1+m)Y≈X–m/(1+m)Y

因此,只要改变Y,就可以倍数地改变进口,从而改变T。

四吸收分析论(AbsorptionApproach)

由S·亚历山大(S.S.Alexander)在1952年所发表的(EffectsofaDevaluationonaTradeBalance)一文中首先提出。

认为弹性论只强调贬值的相对价格效应,忽略了贬值的收入效应,况且总弹性既不固定也不可测,只能用于事后分析。主张舍弃弹性分析法,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吸收论探讨的是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的关系: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逆差;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平衡。

1、主要观点

(2)推导过程

若以Y代表国民收入,C为消费支出、I为投资支出、G为政府支出、X为出口、M为进口,则有:

(1)基本公式:

若以B代表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差额,则:Y=C+I+G+(X–M)……………①B=X-M………………②

若以A代表对国内资源的吸收,即国内总支出,那么:

式④表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失衡:只要总收入大于总吸收,该国就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只要总收入小于总吸收,该国就会出现国际收支逆差。A=C+I+G…………③

将②、③式代入①式,则有:B=Y–A………………④2、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调节

假定初始国际收支存量平衡,只考虑货币贬值后国民收入与吸收增量对国际收支流量的影响。

根据吸收分析理论的基本公式,国际收支流量平衡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为国际收支变动额;为贬值对收入产生的直接效应;为贬值对吸收产生的变动总额。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储蓄、进口将按照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边际进口倾向增长。由于储蓄增量可能全部或部分,这样收入增长必然引致消费、投资增加,从而部分冲销了收入增长的数量。

吸收论将这部分引致增加的吸收定义为货币贬值对收入的间接效应(表示为),其中为收入变化引致的吸收倾向;

同时,表示货币贬值直接减少的支出数量,而且有。

整理上式后,得:

该式直观地表明,货币贬值能否有效地调节国际收支,取决于三个因素:贬值对收入的直接影响程度;收入对吸收的引致程度,取决于吸收倾向的大小;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程度。这样,国际收支流量均衡的条件可改写为:3、货币贬值的收入与吸收效应分析

(1)闲置资源效应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闲置资源启用→通过外贸乘数机制、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国际收支改善。(2)贸易条件效应本币贬值→贸易条件恶化→实际国民收入下降→吸收减少→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3)资源配置效应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出口生产部门和进口替代部门的利润上升→国内资源重新配置→国民收入提高→国际收支改善。(4)现金余额效应①本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手持现金余额增加→消费减少→商品与劳务进口下降→贸易收支改善。②本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手持现金余额增加→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居民出售外币资产→资本流入→资本项目改善。

(5)收入再分配效应本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国民收入向利润所得者及政府部门转移→吸收倾向下降→吸收总量减少→国际收支改善。

(6)货币幻觉效应本币贬值→由进口品开始国内物价轮番上涨→产生货币幻觉→消费与投资下降→吸收总量减少→国际收支改善。4、对吸收分析理论的评价

(1)意义

吸收分析理论把国际收支同国内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某个国家发生国际收支特别是贸易收支不平衡时,一定是该国的商品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不相等。一旦采取措施促使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国际收支就会在国民经济总量调节过程中逐渐实现平衡。从而为推行通过调整国内经济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不足之处其缺点是只考察贸易收支,并把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忽视了国际资本的流动。5、吸收分析理论的政策应用

(2)支出减少政策指为调节国际收支逆差而制定的减少本国居民投资和消费支出、以减少吸收的政策。

(1)支出转移政策即将国内外的支出最大限度地转移到国内产品上,以增加本国产量和收入的政策;6、吸收分析理论的实证检验(P448-450)对美国、日本、韩国、墨西哥、中国、印度等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基本上证实了吸收分析理论的正确性。

五货币分析理论(MonetaryApproach)

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都强调商品市场均衡在BOP调整中的作用,而货币论则强调货币市场均衡对BOP的调节作用。

货币分析理论是最接近实际的国际收支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哈里•约翰逊(HarryJohnson)、弗兰克尔(Frenkel)、蒙代尔(RobertMundell)等人将以前的国际收支理论研究范围由经常项目扩展到资本项目,将一国的对外经济活动从实质经济部门扩大到包含货币部门在内的所有经济领域。

1、基本观点(1)国际收支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货币问题

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失衡:

当国内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超额货币需求将由国外货币的流入来满足,导致国际收支顺差;

当国内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时,超额货币供给将由本国货币的流出来解决,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