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1煤的的形成课件_第1页
chap1煤的的形成课件_第2页
chap1煤的的形成课件_第3页
chap1煤的的形成课件_第4页
chap1煤的的形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11月在新疆沙尔湖煤田勘查区钻孔,钻探出可采煤层11层,总厚度达301米,其中一处单一煤层的最大厚度达217.14米,再次刷新了全国纪录。

第一节成煤物质1、煤是由植物形成的

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演变而成的沉积有机岩。

0.0180.2-0.61.442.032.512.983.544.104.404.955.45低等植物——海带低等植物——地衣高等植物——松树3

我国主要聚煤期

我国主要聚煤期:新生代新近纪-古近纪(约0.24~0.65亿年)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约1.44亿年)早、中侏罗世(约2.03亿年)晚三叠世(约2.5亿年)晚古生代晚二叠世(约3亿年)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约3~3.54亿年)早石炭世(约3.54亿年)早古生代

早寒武世(约5.45亿年)

4

植物的主要化学组成

(1)碳水化合物

(2)木质素

(3)蛋白质

(4)脂类化合物4.2木质素

木质素也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常分布在植物根、茎部的细胞壁中。木本植物的木质素含量高,木质素是具有苯基丙烷芳香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含甲氧基、羟基等官能团。木质素的单体以不同的链连接成三度空间的大分子,比纤维素稳定,不易水解,易于保存下来。在泥炭沼泽中,在水和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与其他化合物共同作用生成腐植酸类物质,这些物质最终转化成为煤。所以木质素是植物转变为煤的原始物质中最重要的有机组分。针叶树的松柏醇落叶树的芥子醇乔木的-香豆醇

木质素,其组成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异,见图。4.3脂类化合物

脂类化合物是指不溶于水而溶于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在植物中脂类化合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脂肪:属于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高等植物中含量少(1-2%),低等植物含量高(20%左右)。在生化作用下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分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参与成煤作用。

蜡质:主要是长链脂肪酸与含有24~26个碳原子的高级一元醇形成的脂类,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受细菌分解。

4.4蛋白质

蛋白质:由若干个氨基酸结合而形成的结构复杂的高分子。由于含羧基和羟基,蛋白质具有酸性和碱性官能团,强烈亲水性胶体。

高等植物中蛋白质含量少;低等植物中蛋白质含量高。

植物死亡后,完全氧化条件下,蛋白质完全分解为气态物质;在泥炭沼泽和湖泊的水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喹啉等含氮化合物,参与成煤作用,但对煤的性质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是煤中硫、氮元素的来源之一。4.5不同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性植物碳水化合物木质素蛋白质脂类化合物细菌绿藻苔藓蕨类草类松柏及阔叶树12~2830~4030~5050~6050~7060~70001020~3020~3020~3050~8040~5015~2010~155~101~75~2010~208~103~55~101~3木本植物的不同部分木质部叶木栓孢粉质原生质60~75656052020~302010001825702~35~825~3090105煤炭的成因类型

根据形成煤炭的物质基础划分煤炭的类型称为成因类型。主要是:腐植煤、腐泥煤、残植煤和腐植腐泥煤。(1)腐植煤:由高等植物经过成煤过程中复杂的生化和地质变化作用生成。(2)腐泥煤:主要由湖沼或浅水海湾中藻类等低等植物形成。储量大大低于腐植煤,工业意义不大。(3)残植煤:由高等植物残骸中对生物化学作用最稳定的组分(孢子、角质层、树皮、树脂)富集而成。(4)腐植腐泥煤:由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共同形成的煤。第三节成煤作用过程

由高等植物转化为腐植煤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几千万年到几亿年的时间。腐植煤成煤作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作用

和煤化作用。煤化作用又分为两个连续的过程即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

图示如下:植物泥炭化泥炭成岩作用褐煤变质作用烟煤、无烟煤煤化作用第三节成煤作用过程煤化程度的概念:在褐煤向烟煤、无烟煤转化的进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成煤年代的差异,使煤处于不同的转化阶段。煤的这种转化阶段称为煤化程度,有时称为变质程度,或煤级。按煤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褐煤

烟煤

(长焰煤、气煤、肥煤、

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1泥炭化作用第二阶段:缺氧条件下

在沼泽水的覆盖下,出现缺氧条件,喜氧微生物被厌氧细菌所替代。分解产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这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在植物分解作用进行不久,合成作用也就开始了。1.3植物经泥炭化作用成为泥炭,在两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1)组织器官(如皮、叶、茎、根等)基本消失,细胞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变成颗粒细小、含水量极大、呈胶泥状的膏状体--泥炭;

(2)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植物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在泥炭中显著减少,蛋白质消失,而植物中不存在的腐植酸却大量增加,并成为泥炭的最主要的成分之一,通常达到40%以上。1

泥炭化作用表2—6植物与泥炭化学组成的比较

元素组成,%有机组成,%植物与泥炭CHNO+S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沥青腐植酸莎草47.205.611.6139.3750.0020~305~105~100木本植物50.156.201.0542.1050.6020.301~71~30桦川草本泥炭55.876.352.9034.9719.690.7503.5043.58合浦木本泥炭65.466.531.2026.75o.890.390042.882煤化作用

煤化作用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2.1成岩作用

泥炭在沼泽中层层堆积,越积越厚,当地壳下降速度较大时,泥炭将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作用下,泥炭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固结等一系列变化,微生物的作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缓慢的物理化学作用。这样,泥炭逐渐变成了较为致密的岩石状的褐煤。2.2变质作用

当褐煤层继续沉降到地壳较深处时,上覆岩层压力不断增大,地温不断增高,褐煤中的物理化学作用速度加快,煤的分子结构和组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氧含量迅速减少,腐植酸也迅速减少并很快消失,褐煤逐渐转化成为烟煤。随着煤层沉降深度的加大,压力和温度提高,煤的分子结构继续变化,煤的性质也发生不断的变化,最终变成无烟煤。2煤化作用2.2.1变质作用类型根据变质条件和变质特征的不同,煤的变质作用可以分为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三种类型。(温度、压力的来源)(1)深成变质作用深成变质作用是指在正常地温状态下,煤的变质随煤层的沉降幅度的加大、地温的增高和受热时间的持续而增高。这种变质作用与大规模的地壳升降活动直接相关,具有广泛的区域性,过去常被称为区域变质作用。(1)深成变质作用希尔特定律:它是煤变质程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指在同一煤田大致相同的构造条件下,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煤的挥发分逐渐减少,变质程度逐渐增加。深成变质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煤变质程度具有水平分带规律。因为在同一煤田中,同一煤层或煤层组原始沉积时沉降幅度可能不同,成煤后下降的深度也可能不同。按照希尔特定律,这一煤层或煤层组在不同深度上变质程度也就不同,反映到平面上即为变质程度的水平分带规律。2.3变质作用的因素:

影响煤变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和时间。2.3.1温度的影响

促成煤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过低(<50~60℃),褐煤的变质就不明显了,如莫斯科煤田早石炭世煤至今已有3亿年以上,但仍处于褐煤阶段。通常认为,煤化程度是煤受热温度和持续时间的函数。温度越高,变质作用的速度越快。因为变质作用的实质是煤分子的化学变化,温度高促进了化学反应速度的提高。

2.3变质作用的因素:

影响煤变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和时间。2.3.2时间的影响时间是影响煤变质的另一重要因素。时间因素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温度、压力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受热时间越长,煤化程度越高。第二,煤受短时间较高温度的作用或受长时间较低温度(超过变质临界温度)作用,可以达到相同的变质程度。2.3.3压力的影响压力可以使煤压实,孔隙率降低,水分减少;并使煤岩组分沿垂直压力的方向作定向排列。静压力促使煤的芳香族稠环平行层面作有规则的排列。尽管一定的压力有促进煤物理结构变化的作用,但只有化学变化才对煤的化学结构有决定性的影响。人工煤化实验表明,当静压力过大时,由于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压力反而会抑制煤结构单元中侧链或基团的分解析出,从而阻碍煤的变质。因此,人们一般认为压力是煤变质的次要因素。什么是沼泽?

沼泽是在一定的气候、地貌和水文条件下,常年积水或极其潮湿的地段,内有大量植物生长和堆积。沼泽的分类(1)按水分补给来源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低位沼泽: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潜水面较高的沼泽;

高位沼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来源的泥炭沼泽;

中位沼泽或过渡沼泽:兼有低位沼泽和高位沼泽的特点,其水源部分由地下水补给,部分又由大气降水补给的沼泽。(2)根据沼泽距离海岸的远近,分为近海泥炭沼泽与内陆泥炭沼泽。(3)根据水介质的含盐度,沼泽又可分为淡水的、半咸水的和咸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