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Z(卫生) 96-2011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相对于《GBZ 96-2002》进行了多方面的更新与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上有所调整。2011版增加了对“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内沉积量”等概念的明确定义,并细化了不同类型内照射放射病(如急性、慢性)的具体含义,使得标准更加清晰易懂。

其次,对于诊断依据部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新版标准不仅保留了原有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内容作为诊断基础,还加入了生物剂量学评估方法,即通过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特定放射性核素含量来估算受照剂量,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再者,分级标准也得到了优化。根据患者体内放射性物质沉积程度及由此引发的症状严重程度,《GBZ(卫生) 96-2011》将内照射放射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比之前版本更为细致,有助于更精准地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此外,《GBZ(卫生) 96-2011》还强调了预防原则的重要性,在附录中新增了关于职业防护和个人健康管理的相关指导建议,旨在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率。

最后,该标准在附录里提供了更多实际操作层面的支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常见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影响特点及其处理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个人监测等实用内容,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1-11-23 颁布
  • 2012-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Z(卫生) 96-2011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_第1页
GBZ(卫生) 96-2011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_第2页
GBZ(卫生) 96-2011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Z(卫生) 96-2011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13100

C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96—2011

代替

GBZ96—2002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criteriaforradiationsicknessfrominternalexposure

2011-11-23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96—2011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

本标准代替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96—2002《》。

本标准与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GBZ96—2002,:

参考了新近发生的内照射放射病致死案例

———210Po;

增加了致严重确定性效应的放射性核素阈值摄入量

———;

对选择性分布放射性核素的特征性效应做了更多的举例

———;

充实了内照射放射病的治疗和处理原则

———;

增加了附录和附录

———AB。

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恩海邢志伟白光杜建颖樊飞跃赵欣然

:、、、、、。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8284—1987;

———GBZ96—2002。

GBZ96—2011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核素过量摄入所致内照射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事故照射应急照射后受到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医疗照射以及核战争等情况

、。

下的受照人员也可参照此标准进行诊断和处理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GB/T16148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医学处理规范

GB/T18197

放射性肿瘤病因学判断标准

GBZ97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99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1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

GBZ/T163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护理规范

GBZ/T217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

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effect

辐射所致效应的严重程度随剂量增高而加重的效应此效应存在阈值辐射引起机体损伤致永久

,。

性生活质量降低严重危及生命甚至死亡称此效应为严重确定性效应

、。

32

.

内照射放射病radiationsicknessfrominternalexposure

内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它包括内照射所致的全身性损伤和该放射性核素沉积器官的局部损伤

。。

33

.

放射性核素吸收类别typeofabsorptionforradionuclides

依据新肺模型将吸入放射性核素以肺廓清速度分为肺快速中速和慢速

ICRP(1994),(F)、(M)(S)

三个类别

34

.

靶器官或组织targetorganortissue

以研究辐射生物效应为目的而指定的吸收辐射的器官或组织

35

.

源器官或组织sourceorganortissue

放射性核素入体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