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中国人均GDP变化_第1页
近30年中国人均GDP变化_第2页
近30年中国人均GDP变化_第3页
近30年中国人均GDP变化_第4页
近30年中国人均GDP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均GDP变化宏观经济学课堂展示前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的经济转向跟世界各国合作共同开放。随着农村与城市改革的成功,资本终于在国内盘活了,市场终于被打开了。国民经济开始了驶入了正常的轨道,国家一步一步地富强起来,人民的腰包开始丰满起来下面我们就用直观的数据和图标作为支撑,从GDP这个角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某种程度的分析。1.我国1978-2010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计划经济有两个支撑:国有企业和城乡二元制。1.我国1978-2010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1978年至1990年et年份GDP(本币)GDP(美元

)增长率(%)人均GDP(本币)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

增长率(%)19901,866,782390,2793.81,6443442.319891,699,232451,3114.11,5194032.519881,504,282404,14911.31,3663679.519871,205,862323,97311.61,1122999.819861,027,518297,5908.89632797.21985901,604307,02313.585829211.91984720,805309,75715.269529913.71983596,265301,79910.95832959.31982532,335281,2879.15282797.51981489,156286,8955.24922893.91980454,562303,4467.84633096.51979406,258261,2597.64192706.11978364,522216,46211.738122610.2表一:我国1978年至1990年GDP与人均GDP变化数据来源:1、国家统计局网站/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1.我国1978-2010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1978年至1990年et1.我国1978-2010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为三部门经济,仅有政府、企业、居民三个部门的经济活动。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中国的经济成为了包括政府、企业、居民和对外贸易四个部门的经济活动。按总产出核算支出法,GDP包括了社会上各阶层居民的最终消费、国内私人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即C改革开放后人均收入的增加,居民的诱致性消费也随之增加,由于市场经济的试行,市场交易宽松,居民消费自然增加。I经济制度;政府鼓励政策,私营企业增加;引进国外投资下降原因:观望心理仍然强烈1978年的经济过热宏观政策的失误1.我国1978-2010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1.我国1978-2010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1982年至1986年以来,中国人均GDP一直在上升,1982年至1984年人均GDP增长率也一直上升,在1984年为繁荣状态,1984至1986年人均GDP增长率下降,为衰退时期。由国际情形可知,1983年世界经济开始复苏。1984年世界经济回升达到高峰,虽然1985年世界经济还会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低于1984年。因此我国国际市场的开拓一直在发展,但发展力度在下降,具体也表现在1984年后人均GDP增长率的下降。1.我国1978-2010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1987至1990的人均GDP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虽有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通过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以及其他宏观措施,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构成新一轮经济波动的波峰。1.我国1978-2010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年份

GDP

(本币)GDP

(美

)增长率

(%)人均GDP

(本币)人均GDP

(美

)人均GDP

增长率(%)200110,965,5171,324,8188.38,6221,0427.520009,921,4551,198,4758.47,8589497.619998,967,7051,083,2797.67,1598656.719988,440,2281,019,4627.86,7968216.819977,897,304952,6539.36,4207748.219967,117,659856,08510.05,8467038.919956,079,373727,98110.95,0466049.719944,819,786559,22413.14,04446911.819933,533,392613,22314.02,99852012.719922,692,348488,22214.22,31141912.819912,178,150409,1739.21,8933567.7表二:我国1991年至2001年GDP与人均GDP变化数据来源:1、国家统计局网站/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用IS-LM模型进行分析1.我国1978-2010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国内原因国际原因1.我国1978-2010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表三:我国2002年至2010年GDP与人均GDP变化数据来源:1、国家统计局网站/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年份

GDP

(本币)GDP

(美

)增长率

(%)人均GDP

(本币)人均GDP

(美

)人均GDP

增长率(%)201039,798,3155,879,06310.329,7484,394(N)200934,090,2814,990,5269.225,6053,7488.6200831,404,5434,521,8279.623,7083,4149.1200726,581,0313,495,66414.220,1692,65213.6200621,631,4432,713,49512.716,5002,07012.0200518,493,7372,257,61911.314,1851,73210.7200415,987,8341,931,64410.112,3361,4909.4200313,582,2761,640,96610.010,5421,2749.3200212,033,2691,453,8209.19,3981,1358.41.我国1978-2010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国内原因国际原因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随着2009年中国GDP赶超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二,无疑吸引了国内国际各界的目光;然而,在如此大的总量之下,中国的人均GDP却一直在世界100名左右徘徊。“国富民穷”的现状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数据和对这个现状的原因分析。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年份GDP(亿元)排名人均GDP排名19601457.47(N)2187819702261.3132768219804545.6746394199018667.8101644

1052001109655.268622752002120332.7693981322003135822.87105421312004159878.36123361092005183084.85140401122006211923.84160241102007249530.63188681042008314045.433237081062009340902.81225605992010397983.1522974895表4: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图11-GDP和人均GDP在世界排名(注:在上图中,数据越小表明排名越靠前。)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2.1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

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原动力。因此,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载体等指标都能突出反映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差距。表现为:经济制度方面,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结构方面,工业化程度不高经济载体方面,城市化程度不高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2.2

GDP的增长结构和质量GDP中固定资产转移价值比重较大,表明投资过热GDP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表明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以上分析表明,我国的GDP构成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严重偏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资本在三个产业间的分布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由于产业间产品附加值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对收入差异,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又向第三产业转移。社会资本分布的重心也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和资本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相适应,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相对比重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则经历上升一徘徊一再上升的发展过程,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怕J。因此,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就是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而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中劳务附加值相当大,但几乎没有重量。所以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是劳务迅速增加,其结果肯定是GDP变轻。而我国GDP近年来虽高速增长,但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不足2/3。可见,在讨论经济增长时更应该注重GDP增长的质量,让GDP在变大的同时又变轻。3.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对有数据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2010年我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95位,比1978年前进43位。由此可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GDP稳步增长,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图表1显示了中国和世界人均GDP的对比情况。从总量看,我国经济增长远快于世界平均增长,1978~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均为9.9%,而世界平均增长2.8%。我国人口年均增长1.1%,世界平均增长1.5%。因此,我国人均GDP的增速要远超世界平均增速。3.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

China’spercapitalGDP(currentdollars)Theaverageworldlevel(currentdollars)Theratio(China/world)%197815519627.9198019324727.81985292256611.4199031441507.61995604521911.62000949529317.920051731705624.520104283898547.7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网:

世界银行官网:/表5-中国与世界人均GDP比较3.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均GDP变化4.中国各省的人均GDP变化在正式谈到各省的GDP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两张有意思的图片。图15:我国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人均GDP对比与之数值相近的国家图14-各省级行政区人均GDP柱状图(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包括台湾,单位:千美元)数据来源:TheEconomist/content/chinese_equivalents)4.中国各省的人均GDP变化地区人均GDPGDP总量全国25,575340,506.87上海78,98915,046.45北京70,45212,153.03天津62,5747,521.85浙江44,64122,990.35江苏44,09734,061.20广东41,16639,482.56内蒙40,2829,740.25山东35,89433,896.65辽宁35,23915,212.49福建33,84012,236.53吉林26,5957,278.75河北24,58117,235.48重庆22,9206,530.01湖北22,67712,961.10黑龙江22,4478,587.00宁夏21,7771,353.31陕西21,6888,169.80山西21,5227,358.31河南20,59719,480.46湖南20,42813,059.69新疆19,9424,277.05青海19,4541,081.27海南19,2541,654.21四川17,33914,151.28江西17,3357,655.18安徽16,40810,062.82广西16,0457,759.16西藏15,295441.36云南13,5396,169.75甘肃12,8723,387.56

从这些形象的条形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均GDP极为不平衡,东部沿海各省占据了排名的前列。内地和西部各省相比之下人均GDP数据十分惨淡,基本只有高的几个省市的一半水平,有的甚至更低。

如果按照当年6.83的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可知: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2个省级行政区:上海和北京。人均GDP超过5千美元,7个省级行政区: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内蒙古,山东和辽宁。人均GDP超过3千美元,9个省级行政区:福建,吉林,河北,黑龙江,山西,湖北,陕西,重庆和宁夏。人均GDP超过2千美元,10个省级行政区:新疆、河南,湖南、青海、海南、四川、广西、江西、安徽和西藏。人均GDP处在2千美元以下,3个省级行政区:云南、甘肃、贵州。区位优势再次明显地展现了出来,那么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4.中国各省的人均GDP变化地区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上海2,4972,7373,8556,10717,02229,671北京1,2571,5442,6434,63512,69024,122天津1,1331,3572,1693,4879,76917,353辽宁6808111,4132,6986,88011,177黑龙江5646941,0622,0285,4028,294江苏4305411,0532,1097,31911,765青海4284738081,5583,5135,138吉林3814458681,7464,4027,351西藏3754718941,2762,3584,572广东3704811,0262,4848,12912,736宁夏3704337371,3933,4485,376山西3654428381,5283,5155,722河北3644277191,4654,4447,592甘肃3483886081,0992,3164,129湖北3324288011,5413,6716,293浙江3314711,0672,1388,14913,416内蒙3173618091,4783,7726,502山东3164028871,8155,7019,326新疆3134108201,7134,7017,372陕西2913346041,2412,9654,968湖南2863656261,2283,3595,425江西2763425971,1342,8964,851福建2733487371,7636,52611,194四川2613205701,1343,0434,956重庆2563195511,0313,3955,616安徽2442916461,1823,0704,779河南2323175801,0913,2975,450云南2262674861,2243,0834,769广西2252784711,0663,3044,652贵州1752194208101,8262,759海南1,5625,0636,798表7:省级行政区1978年-2000年人均GDP(单位:元)

从表7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09年人均GDP排在全国第四的浙江省在1978年仅仅排在全国第16,甚至不及西部的青海和西藏。这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沿海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东部沿海各省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4.中国各省的人均GDP变化地区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上海2,4972,7373,8556,10717,02229,671北京1,2571,5442,6434,63512,69024,122天津1,1331,3572,1693,4879,76917,353辽宁6808111,4132,6986,88011,177黑龙江5646941,0622,0285,4028,294江苏4305411,0532,1097,31911,765青海4284738081,5583,5135,138吉林3814458681,7464,4027,351西藏3754718941,2762,3584,572广东3704811,0262,4848,12912,736宁夏3704337371,3933,4485,376山西3654428381,5283,5155,722河北3644277191,4654,4447,592甘肃3483886081,0992,3164,129湖北3324288011,5413,6716,293浙江3314711,0672,1388,14913,416内蒙3173618091,4783,7726,502山东3164028871,8155,7019,326新疆3134108201,7134,7017,372陕西2913346041,2412,9654,968湖南2863656261,2283,3595,425江西2763425971,1342,8964,851福建2733487371,7636,52611,194四川2613205701,1343,0434,956重庆2563195511,0313,3955,616安徽2442916461,1823,0704,779河南2323175801,0913,2975,450云南2262674861,2243,0834,769广西2252784711,0663,3044,652贵州1752194208101,8262,759海南1,5625,0636,798表7:省级行政区1978年-2000年人均GDP(单位:元)

从表7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09年人均GDP排在全国第四的浙江省在1978年仅仅排在全国第16,甚至不及西部的青海和西藏。这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沿海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东部沿海各省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东北三省在解放前和解放后,一直都是重要的工业基地,而且主要是重工业。东北三省解放后,工业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在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下,东北三省借助经济资源状况与工业经济发展一致性好,具有好的工业基础条件和背靠苏联区位上的优势,成为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在“一五”期间,国家共安排了156个重点项目,有54项分布在东北,占到全部项目的1/3以上。东北三省的工业优势在“二五”到“四五”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步形成钢铁、能源、化工、重型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军工为主的重化工业体系,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装备和物资,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当时东三省的人均GDP处于中国前列。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重型产业结构和较为单一的所有制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旧体制遗留下的种种弊端日益显现,东北地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衰退。我国东部经济区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速成长,从1978年到2008年,人均GDP从851.63元增长到了41672元,平均每年增幅达到7.87%,东部地区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全局的生产力布局战略中心,钢铁、石化、轻纺、机电等一批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同时一大批经济集聚区和城镇密集区也在东部形成,其中尤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都市圈为典型,他们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区和增长极。相对而言,中部经济区是我国经济薄弱的环节,该地区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于西部的四川、重庆经济都强于中部地区,中部的发展压力增大。即使中部的产业基础较为完备,科技和人力资源也较为丰富,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中部塌陷”的现象。中部6省在2008年的人均GDP仅为18368元,仅为东部地区的44.08%。为了改变这种现象,200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经济区承接东西与南北的交通,多个重要的交通枢纽都位于中部经济区,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中部地区的一大优势。中部应该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融入东部沿海地区,加快老工业基地改建、城市转型。我国西部12个省级行政区幅员辽阔,占中国国土面积的70%,人口3.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5%。西部地区2008年的人均GDP为18742元,略高于中部地区,从1978年到2008年的人均GDP增长率为9.09%,位居全国四大经济区首位。但西部地区的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内部发展很不平衡。四川、重庆和内蒙古等地人均收入超过了中部地区,甚至与沿海一些地区的差距也不大,但是甘肃、贵州、西藏等地的人民收入仍然停留在贫困线上。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借助各地区的特点,积极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并且利用好西部自然矿产资源丰沛、幅员辽阔的优势,从东部引入制造业带动经济发展。5.中国三大产业对人均GDP的贡献人均GDP与第一产业人均GDP与第二产业人均GDP与第三产业5.中国三大产业对人均GDP的贡献5.1.1第一产业人均总产值1978年至2009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人均总产值从107.4元/人增加到了2646.1元/人,八五期间均值为673.84元/人,九五期间为1176.20元/人,十五期间为1450.66元/人,十一五期间为2299.05元/人,从下面这张图表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第一产业总产值的走势总体上是逐年上涨的。图1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网站5.中国三大产业对人均GDP的贡献

5.1.2第一产业人均总产值增长与人均GDP增长

1978年到2009年,第一产业人均总产值增长率一直处于波动当中,1994年达到了最大值37.46%,这是由于在1990年前后,中国政府取消了谷类、油类作物的联合收购,开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政策改革,使得市场经济优势充分带动了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政府在全国十三个主要城市开始农业补贴试点工作,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两项政策鼓励了农产品的生产,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使其人均总产值出现了两次快速上涨态势。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年农业人均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0%、4%、9%、12%,但是从07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市场萎缩,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又出现了下降趋势。5.中国三大产业对人均GDP的贡献

5.2.1第二产业人均总产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十分注重第二产业的发展,从下图不难看出第二产业人均总产值从总体上来说也是不断上升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第二产业的人均总产量只有182.4元/人,到2009年则有11841.5元/人,其中,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平均值分别为1491.03元/人、3171.09元/人、5073.95元/人、10137.35元/人。5.中国三大产业对人均GDP的贡献

5.2.2第二产业人均总产值增长与人均GDP增长

第二产业的人均总产值增长率最大值出现在1993年,为40.64%。1978年到1984年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探索时期,工业增长的推动力由原来的重工业逐渐转变为轻工业;1984年到1992年是工业化建设全面推进的时期,也就是图中工业人均总产值增长最快的一段,这一阶段是以实行国有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阶段(4),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通过放权让利的方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动力,打破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生机活力的状况,因而出现了最大幅度的增长;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进入建立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阶段(5),超过百家国有企业都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了效率的提升,因而其人均总产值增长率出现了平稳上升趋势;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工业受益较为明显,重工业和轻工业均在进口的带动下有所增长,整体第二产业人均总产值增长率上升速度也加快。第二产业人均总产值增长率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平均值分别为30%、10%、14%、16%,均远高于第一产业同一时期的增长率。但是,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第二产业的人均总产值增长率也出现了下滑。此外,从总体上看,第二产业人均总产值增长率的波动幅度逐渐减小,趋于平稳增长。5.中国三大产业对人均GDP的贡献

5.3.1第三产业人均总产值

第三产业人均总产值在改革开放以来也是逐年增长的,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第三产业人均总产值微乎其微,1978年时我国第三产业人均总产值仅91.2元/人,低于第一第二产业的水平,但在2009年,达到11120.3元/人,远远超越了第一、第二产业。5.中国三大产业对人均GDP的贡献5.3.2第三产业人均总产值增长与人均GDP增长

第三产业人均总产值增长率也是不断波动的,但是近年来已经趋于稳定,其最大值出现在1985年,达44.71%,当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肯定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确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第三产业得到了应有的重视;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是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第三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为国家决策层面所关注和采纳,因而出现了第三产业人均总产值增长率的第二次大幅增长;2001年12月3日出台《“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由于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服务业在此迎来了加速增长期;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第三产业受到的是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市场萎缩、需求不足,也出现了下降的态势。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人均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8%、14%、14%、19%。5.中国三大产业对人均GDP的贡献5.4.1三大产业人均总产值占人均GDP的百分比

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占GDP的百分比是逐年下降的,1978年有28.19%,而到2009年则只有5.67%,这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介于44%到47%之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则明显上升,从1978年的23.94%增长到2009年的43.43%,并在1985年政策推动下超越了第一产业,到2009年为止与第二产业只相差2.81个百分点。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保障正常生活的基础力量,我国的第二产业也一直占据着较大比重,并且能够保持平稳增长,从而保证了我国经济总体的平稳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新兴力量,对于拓展经济增长空间、优化产业结构意义非凡。5.中国三大产业对人均GDP的贡献

5.4.2三大产业对人均GDP的贡献率

三大产业对于人均GDP的贡献率变化较为复杂。对于第一产业,其贡献率在改革开放初期是58.15%,到2009年降为了5.67%,总体是处于下降趋势中的,但在1990年由于农业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强劲增长使其贡献率出现一次高峰,之后第一产业的贡献率就一直在较低水平上波动。对于第二产业,其贡献率基本是在平均水平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也逐渐减小。对于第三产业,其贡献率总体上是上升的,在1978年起贡献率只有1.53%,而到2009年起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2.17%,其最大值出现在1998年,达到66.17%。在十五期间,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在三大产业中处于最大,近年来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也是处于大幅上涨的趋势中,2010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显示其贡献率为61.75%,已经接近了历史最高值。总体来看,由于国家对于第三产业的大力支持,第三产业逐渐取代了第一产业的位置,就贡献率而言,也已经超越了传统经济大头——第二产业,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未来将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的带动。6.根据人均GDP变化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建议目前,中国有占世界20%的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正进入到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正如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所言,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都孕育着巨大的国内需求。到2030年,如果中国的人均收入能达到1.6万美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相当于增加15个现在的韩国。很难想象,这样的增长如何在由出口和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下实现。值得欣喜的是,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郑重回应,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想要促进我国人均GDP的可持续增长,自然相当于要求我们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众所周知,投资、出口和消费是三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增长的拉动因素,所以我们将先就这三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具体经济发展策略。6.根据人均GDP变化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建议6.1消费对经济的影响

一般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是消费需求是构成社会总需求的重要方面;二是消费(如教育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对人力资本的创造,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活化生产要素,而活化劳动力的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较为显著的溢出效应,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