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中我国产业集群缺陷及其对策的论文_第1页
金融海啸中我国产业集群缺陷及其对策的论文_第2页
金融海啸中我国产业集群缺陷及其对策的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海啸中我们国家产业集群缺陷及其对策的论文[内容摘要]美国次贷泡沫破裂引发的金融海啸,使我们国家不少地区的产业集群遭受重创。本文分析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群的关联,我们国家现有产业集群存在的价值链低端化、创新能力不足、集群恶性竞争以及缺乏价值链核心伙伴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产业集群在面对国际金融海啸时应对能力不足。提出了我们国家产业集群应对金融海啸的对策。[本文关键词语]金融海啸;产业集群;对策美国次贷泡沫破裂引发的金融海啸,使我们国家不少地区的产业集群遭受重创,集群内企业遇到了空前的困难,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企业倒闭、停产。此次金融海啸凸显了我们国家现有产业集群存在的价值链低端化、创新能力不足、集群内企业离散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很多企业在面对国际金融海啸时应对能力不足。在全球金融海啸环境下,如何实现产业集群升级,逐步占据全球价值链上的高附加值环节,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业界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生产环节逐渐在全球分解,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出现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这种发展的趋向使得我们对产业集群应对金融海啸问题的研究视角不能停留在三次产业层面,而是要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切入。一、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群的关联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体系好比“一串串珍珠〞,将颗颗“珍珠〞(产业集群)穿起来的条条“金线〞就是全球价值链。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群的关系。(一)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分工,从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再到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国际分工经历了由产业间国际分工到产业内国际分工的转变。11665.CoM价值链概念最早由哈佛管理学院波特教授提出,他认为价值链是指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直至产品最终消费使用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所有公司价值创造活动,即公司价值链。格里芳把价值链视角扩散到一个国家甚至全球,提出全球商品链理论,他强调国家合作在全球贸易价值链形成的重要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价值链的全球配置与整合愈演愈烈。面对这一国际分工大转换的背景,全球价值链学说应运而生。全球价值链讨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从概念设计到生产消费直到报废或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中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范围,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分销以及对最终用户的支持与服务等。它的基本思路就是认为全球价值链有众多的“价值环节〞组成,并不是每一环节都创造等量价值,创造的价值离散地分布于价值链中。全球价值链中各个价值环节在形式上虽然可以看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海外分包网络和海外直接投资等的发展,这一完整的价值链实际上是被一段段分开的(片断化),在空间上一般离散地分布于全球各地。分离出去的各个价值片段一般都具有高度的地理集聚特征,即“大区域离散小地域集聚〞。(二)产业集群理论对于产业集群这一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论述。19世纪末马歇尔对大量相关部门的企业聚集在特定地方的“产业区〞的描述,之后韦伯在其1929年出版的〔区位原论〕一书中,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探明工业集聚的区位选择。波特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它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之后不同学者对产业集群的概念提出不同的定义。综上所述,给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已成为重要的经济社会现象和产业组织形式,能够强化专业化分工,充分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和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面对全球化金融海啸和国际购买商的强大控制力量,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要挖掘区域内资源,强调内部联系,更要获取外部资源,注重外部联系,创造、捕捉价值,从而实现集群的不断升级。(三)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产业集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载体之一的产业集群正出现新的特征——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地方经济加入到全球生产体系,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一些专业化的产业集群,依靠特定商品的出口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之中,赢得并巩固地区在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嵌入全球价值链可使本地供应商获得进入市场的机会、提升生产能力以及实现全球利益的重新分配;使产业集群完善自身网络;使企业具有全球视野,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更高层次层次的技术引进、管理学习。产业集群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虽然有自我不断强化的效果,但这一过程不是一条直线,而需要各个经济行为体共同的持续努力才能完成。融入全球产业网络,既给集群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也使集群面临更激烈的挑战和竞争。在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往往通过核心环节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而利用此机会,向着价值增值更高层次环节延伸与扩展。面临新的全球竞争态势和国际金融海啸,产业集群内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到适合的定位,然后沿着一条可行的路径不断实现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升级,提高应对金融海啸的能力。二、金融海啸中我们国家产业集群的缺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改革,尽管我们国家产业集群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这次全球金融海啸暴露出我们国家产业集群的缺陷:价值链低端化,集群内企业离散化,竞争优势主要;于低成本、低价格,很少依赖于技术创新,缺乏区域品牌,难以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等,这些问题导致产业集群在面对国际金融海啸时应对能力不足。(一)产业集群价值链低端化,面对风险时规避空间狭小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产业集群是劳动密集型,主要依赖于低成本优势,他们在价值链中获取价值能力也非常低下,由于利润薄,其在价格上抗风险空间非常小。在2008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达153家,中国企业只有35家入选。美国企业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控制着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零售、终端等关键环节,创造的价值占到了90%。而中国企业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端,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为核心的企业知识与技术的扩散非常有限,由此形成的产业集群必然大而不强,只能获得较低的附加值。美国华尔街月刊曾报道,罗技公司在中国苏州生产的无线鼠标,美国零售价40美元,而中国获得工资、动力、物流等所有的收入仅占其中的3美元。究其原因,一方面,本地企业满足于oem方式的接单生产,失去了主动朝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的动力,从而导致产品低价恶性竞争,价值实现空间越来越小。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我们国家不少以劳动力低廉、生产成本低、出口价格优势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均面临着国际市场上巨大的竞争压力,难以在跨国公司新的相关产业价值链上去创造价值。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国家劳动力丰富,但是地方产业网络没有形成特有的区域品牌和核心公司品牌,绝大多数产品在国外市场贴牌销售,导致价值大量流往国外。如在美国销售的dvd大部分是中国贴牌生产的,但由于不掌握解码器核心技术,只能是合同生产,仅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二)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难以应对金融海啸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大多以适用、简单的技术应用为主,且模仿多于创新,造成产业集群难以应对国际金融海啸。一方面,中国集群内企业容易产生对外部联系的过分依赖。2007年我们国家技术对外依存度约60%,对比美国技术对外依存度的25%和创新型国家标准的30%,我们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产业集群内企业积极通过价值链联系参与全球的产业集群,随着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源源输入,本土企业常常会形成对跨国公司的严重依赖,从而导致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另外,相对于企业自身研发、设计投入的昂贵费用,承接外部先进集群知识、技术的扩散,成本更加低廉,风险更低,也会导致自主创新能力缺失。另一方面,中国产业集群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业集群内企业和大学、研究机构的互动机制不健全,专利成果转化率低,缺乏高素质人才,使得集群区内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配套。据抽样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能进行自主rd的企业比例还不到40%,大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2008年我们国家专利成果转化率仅有10%,造成严重浪费。造成大量专利成果闲置的根本原因在于研发、生产与市场脱节,研发成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业集群区内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不仅导致集群难以应对金融海啸的冲击,而且无法在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上捕捉价值。(三)产业集群存在恶性竞争,缺乏协调机构当前,国内存在许多集群恶性竞争的局面,内部产业链畸形化导致产业集群内产品同质性程度高,企业间竞争大于协作,黏合度不高,削弱了集群的创新能力,导致集群经济萎缩。如国内各地比比皆是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模仿建设失败就是明证。产业集群同时也面临国外先进技术产业集群的挑战,导致对外的排斥,形成了各产业集群各自为战,闭关自守,协同效应相对匮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行业协会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通过协会而联成一个整体,促进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但在我们国家很多产业集群中却没有行业协会等协调机构,缺乏完善的服务网络和功能平台,导致各地集群雷同的发育模式,制约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发挥。如我们国家建陶产业集群,广东、山东、福建、河北、四川、浙江等地方大量的企业涌入建陶行业,生产能力迅速膨胀。从表面上看,不同区域的产业集群基于不同的优势环节,但产业集群在较短时期内难以发展各自的比较优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对能力更加减弱。(四)产业集群缺乏国外价值链核心企业伙伴,产业优化升级困难经济全球化将产业集群嵌入到全球产业发展网络中,产业集群优化升级表现为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保持、增加、创造和捕捉价值以实现持续升级的过程。国外价值链核心企业伙伴对产业集群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国家产业集群往往缺乏处于全球价值链核心战略环节的投资合作者,也就是说几乎没有全球价值链核心企业与群内企业合资,在设计、研发、生产运营、营销渠道上进行战略性合作。对于大部分外源型产业集群,由于缺乏价值链核心企业伙伴,出口加工型企业长期停滞于贴牌生产阶段,缺乏自有品牌。跨国公司为维持其技术竞争优势,把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研发设计与生产留在母国,使得其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溢出十分有限;一些制度缺陷也阻碍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路径的通畅;一些跨国公司对我们国家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网络实行排斥或抑制行为等等,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国家产业集群升级与优化。三、我们国家产业集群应对金融海啸的策略在全球金融海啸环境下,中国产业集群要提升应对能力,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必须逐步占据全球价值链上的高附加值环节,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一)进行各环节的价值分析,争取进入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不同的产业类型,其价值链构成的具体环节各有特点,价值链中的价值分布也大不相同。进行价值分析,可以使集群找到合适的细分市场,确定最佳的切入方式,调整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环节,实现链条升级,提升应对金融海啸的能力。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竞争能力,细致划分在相关产业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及价值;、构成与分布,从而确定清晰的市场角色与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外部联络网络,挖掘全球价值链中价值增加潜力较大的环节,通过价值分析,确定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应加快制定颁布中国自己的产业标准,保障我们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应对金融海啸的能力,帮助中国企业直接进入到全球价值链的终端和高端。产业集群若要获得更高层次层次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创新,克服比较优势缺陷,超越集群竞争优势刚性,把自己融入到更高层次层次的全球产业发展体系中去。产业集群内企业要根据附加值的大小,进行各环节的价值分析,充分利用价值链中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等资源,不断提高其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达到推动集群企业发展的重点从价值链低端部分,转移到以技术、知识、研发、品牌、标准等为主的高端部分。(二)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减少对外部的依赖首先,要从政策的制定、环境的营造、企业研发投入的加大等方面来鼓励、支持和引导产业集群企业自主创新,为网络内联系的产生提供优良的硬件支撑。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创新资金分配要向产业集群适当倾斜,吸引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向区域集聚,吸引跨国公司区域研发中心、国内领先企业研发总部落户产业集群,使创新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力。其次,产业集群内企业要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对研发机构的运行机制、资金投入及开发成果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提商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围绕产业集群升级需要,采取产学研联合等形式,集成一批先进技术,攻克一批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重视自主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必须创造一个吸引人,培养人,留住人的发展环境,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措施,为创新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广阔平台。再次,减少中国集群内企业对外部的依赖,避免金融海啸冲击。全球价值链是连续动态变化的,因此,中国产业集群应不断挖掘自身内生因素,利用集群的自增强效应、积累效应,以主动的方式不断改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尽量减少对外部的依赖性。技术创新应该是以市场为基本导向,贯穿于实现市场价值的整个过程,通过它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提升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高附加值产品和实现产业升级,是我们国家产业集群摆脱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所处依赖地位的有效途径。(三)建立产业集群内部合作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需要制定出相应的“产业集群规划〞,引导整个产业链走向合理布局,积极引导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建立合作机制。构建以相关企业、互补企业等联结、以共享资源为纽带形成的合作机制,通过产品生产过程要素投入的相同和相似,在一定区域内集聚,从而使企业之间的资源产生共享。通过组合集群技术发展优势,加强技术体系中单元技术内在的关联性,推进集群成员创新合作,有效地促进科技产业集群网络的发展,提升其应对金融海啸的能力。同时,产业集群要把握全球产业的变化动态,积极获取外部资源,变“多集群〞模式的“同质竞争〞为“异质互补〞,从而克服产业价值链横向上各企业的战略趋同刚性缺陷,形成错位竞争优势。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行业协会,努力发挥其在促进产业升级,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开展职业培训,实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积极使其成为对外合作交流和应对贸易摩擦的平台。行业协会要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调配资源、维护市场秩序、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发挥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作用。行业协会还必须承担设定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标准、环保要求、价格协调等非关税手段的操作任务等一系列工作。行业协会要充分利用与国外同业组织的关系加强沟通,帮助企业应对国外贸易壁垒。同时,各级行业协会应在宏观政策指引下,与相关社团组织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开展国际合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四)加强与国际价值链核心企业的协作,推动集群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强与价值链核心企业和有关国际经济组织的联系,争取取得国际机构的指导和支持,提升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