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全省一等奖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全省一等奖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全省一等奖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全省一等奖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全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型新授课课时数:两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能力目标: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教学重难点1、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感情。

2、领会阿长的性格特征。课前准备学生:1.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2.预习课文,要求能复述课文内容。 3、思考课后练习一,形成书面结果。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师:我想大家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都知道这个故事与中秋节有关。那么,大家知道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出自哪本古籍吗?

生:不知道

师:那让我来告诉大家,这个典故就是出自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准南子》,于“姮娥窃以奔月”句下,尚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十二字,今本并脱去。但在《山海经》中记载,姮娥即“生月十二”之常羲。古音读羲为娥,逐渐演变为奔月之常娥。所以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

那么,这本《山海经》对鲁迅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他要用这本书作题目?另外题目中的阿长又是谁呢?

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了解一下。

二、介绍《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回去买本书来看看,或者上网查阅一下。

三、课文讲解。

1、讲解课文生字

骇()掳()悚()惶()急疮()疤()

诘()问渴慕()疏()懒霹()雳()孤孀()

2、分段,写段意。

第一段:(1-2)交代阿长的身份、来历。

第二段:(3-29)回忆阿长的有关事迹。

第一层:(3-5)阿长的性格特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睡觉摆大字。

第二层:(6-11)懂得许多规矩,还教给我很多道理。第三层:(13-18)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第四层:(19-29)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

第三段:(30-31)表达对长妈妈深厚的怀念之情。

3、根据段意分析课文,学生根据段意填表。(板书设计)

姓名阿长(代名)外貌黄胖而矮

阿长的性格特点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

懂得的规矩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第一句话说“恭喜”,吃福橘等)

第一次的敬意无知和淳朴(讲长毛的故事)

第二次的敬意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给我买来《山海经》)

作者感情的变化讨厌——不耐烦——第一次敬意(敬佩)——第二次敬意(感激)——怀念

文章的基调感激,怀念,尊敬

第二课时

一、重温上一节课的内容,进入新课时。

1、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谁能够口头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征?

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二、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一)学生自己阅读第二段第四层内容,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3、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二)分析作者感情

1、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课文点睛之句)

2、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

先抑后扬。

3、讲解“先抑后扬”写作特色。(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令学生认识这一写作方式。

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如茅盾《白杨礼赞》,要写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杨朔《荔枝蜜》先写自己不喜爱蜜蜂都后来赞美蜜蜂,也属于欲扬先抑。小说中写人也可以先贬后褒,同属于此。

三、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提问:虽然我们不是生在鲁迅那个年代,但阿长的某些特点却在我们身边一些平凡朴实的人身上体现出来,你察觉了吗?将你的发现告诉给大家,一定会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不信你可以试试。(提示:如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她淳朴、善良而又迷信;懂得许多当地的“规矩”;关注孩子……)

四、布置作业:

课后题第五题,写生活中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人。(100~200字)

五、布置作业完成《顶尖》并预习《蜡烛》五、板书设计:阿长与《山海经》1、阿长的性格特点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

懂得规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